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3:18:16
專利名稱: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尤指針對冷熱水混合閥的固定碟片與平衡閥蓋板,以及平衡閥蓋板與混合閥匣體底牆的兩個接觸介面間的進出水孔口的密封特徵的改進。
本案申請人先前在中國申請第98206166.8號冷熱水混合閥匣體底牆設一凹部,且在凹部中的冷、熱水進水孔上方設一下凹的平衡閥下座坑,並在凹部中且沿著底牆上預設的出水孔及該平衡閥下座坑的周緣而設置一密封凹溝;另外,其更設有一具有與前述匣體的凹部對稱外型的平衡閥蓋板,且平衡閥蓋板上亦對稱於前述匣體底牆而在冷、熱水進水孔下方設一凹入的平衡閥上座坑;據此,使平衡閥蓋板可被套置並固定於匣體凹部之內,並利用將一密封套置於匣體底牆的密封凹溝中,使匣體的平衡閥下座坑及蓋板的平衡閥上座坑共同形成一止漏空間,而可將一平衡閥體固定在其中,以達構件組裝操作簡易、迅速,以及組合後的構造堅定穩固不易鬆動的目的。
在該先前創作案中,藉於匣體底牆的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下座坑的周緣設置一密封凹溝,並嵌入一對稱於密封凹溝外型的密封圈,以提供平衡閥蓋板與匣體底牆接觸介面的水密封性;再利用於平衡閥蓋板上表面的進、出水孔周緣設置一密封凹溝,搭配嵌入一對稱於密封凹溝外型的密封圈,來提供固定碟片與平衡閥蓋板的接觸介面的水密封性;這種密封構造是將密封圈置於接觸介面的一表面上的凹溝中,利用密封圈凸伸出凹溝的部分接觸於另一相對的平坦表面,並由該平坦表面對密封圈凸伸出的部分施受壓縮力,形成接觸介面的密封特徵,因此它的密封效果則通常取決於密封圈的定位能力即該平坦表面對於密封圈的壓縮力量大小。
而如所知的,在冷熱水混合閥的實際的應用中,那些流經閥體通水孔的水流,在某些應用場合中可能具有比較大的流動速率或水壓,例如大樓的高水壓或利用瞬時超高壓灌水來清洗管路…等情況,這就是原案在冷熱水混合閥結構中設置平衡閥,用來防止不正常的水壓變化危及用水的安全的目的之一;然而該案的密封構造而言,這種高壓水流通常足以突破該密封特徵,甚或造成該密封圈發生位移,使密封圈的一部分移出相對的位置或槽溝之外,而這種不正常的狀況常致使密封圈被夾在碟片與該定位溝槽邊緣之間,因而變形或磨損完全喪失密封特徵。此外,利用加強接觸介面間的壓縮力來增加密封性能的方式,將造成閥體內的固定碟片與活動碟片之間相互緊密地壓縮,產生控水閥操作不易的缺點。
為了革除前述缺點,本實用新型乃針對該先前創作案的密封特徵加以研究改良,祈使臻於完美實用,於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提供一種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利用在構件接觸介面的各表面上各開設一形狀與密封圈對稱的凹溝,使密封圈的組裝容易,組合後密封圈條定位穩固,且不須藉由強大的壓制力即可發揮加倍的密封效能,從而避免已知技術的密封構造所造成的缺點與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包含匣體蓋套,一組由搖杆、搖杆座、轉接套帽、密封組成的搖杆控制裝置、活動碟片、固定碟片、碟片密封、平衡閥蓋板、平衡閥密封、平衡閥體以及匣體,於混合閥匣體底牆設一凹部恰可套入平衡閥蓋板,且在凹部及平衡閥蓋板底表面中的冷、熱水進水孔附近各設一內凹的平衡閥上、下座坑,而將平衡閥體固定在其中,其特徵是在匣體底牆的凹部中沿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下座坑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於平衡閥蓋板的下表面沿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上座坑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在平衡閥板的上表面沿進出水孔的周緣且與孔口的周緣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而在固定碟片底表面上沿進出水孔的周緣與孔口的周緣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匣體底牆凹部的密封凹溝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形狀對稱,平衡閥蓋板上表面的密封凹溝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形狀對稱,且密封凹溝的深度均略小於密封圈圈條的截面半徑,平衡閥密封套接於凹部與平衡閥蓋板下表面的密封凹溝之間,碟片密封套接於平衡閥蓋板上表面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之間。
此外,平衡閥蓋板下表面的密封凹溝略小於該凹部的密封凹溝的深度,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略小於該平衡閥蓋板上表面的密封凹溝的深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密封凹溝小於密封圈的截面半徑因而密封圈易於組裝,且組合後密封圈定位穩固,不須藉由較大壓力即可達到加倍的密封效果。
為使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其他目的,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構件分離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組合時的剖示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匣體構件的俯視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圖5為圖3的B-B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平衡閥蓋板構件的俯視圖;圖7為本實新型的平衡閥蓋板構件的仰視圖;圖8為圖6的C-C剖視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碟片的立體圖,顯示該碟片底面所開設供密封圈使用的凹溝。
如後附各圖所示,本用新型的構件組成大體上如同前述的先前創作案,包含匣體蓋套1,一組由搖杆、轉接套帽、密封組成的搖杆控制裝置2、活動碟片3、固定碟片4、碟片密封5、平衡閥蓋板6、平衡閥密封7、平衡閥體8以及匣體19。
匣體的底牆92的上表面設一略成不倒翁形狀的凹部93,在底牆92上且在該凹部93所包含的面積之內開設有貫穿的冷、熱水進水孔94、95及混合水的出水孔96,而在冷、熱水進水孔94、95上方設一下凹的平衡閥下座坑97。在凹部93中且沿著前述出水孔96及平衡閥下座坑97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置密封凹溝98,並令密封凹溝98深度略小於平衡閥密封7的圈條截面半徑。
平衡閥蓋板6具有適合嵌入前述匣體的凹部93的外型,平衡閥蓋板6上亦對稱於前述匣體9而設有貫穿的冷、熱水進水孔62、63及混合水的出水孔64,並在冷、熱水進水孔62、63下方設一凹入的平衡閥上座坑65。另外,在平衡閥蓋板6的下表面且沿著前述出水孔64及平衡閥上座坑65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置密封凹溝68,而密封凹溝68與前述匣體凹部的密封凹溝98形狀完全對稱且具有略小的凹溝深度;以及在平衡閥蓋板6的上表面沿著前述各貫穿水孔62、63、64的周緣且與孔口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66,並令密封凹溝66深度略小於碟片密封5的圈條截面半徑。
固定碟片4上亦對稱於前述平衡閥蓋板6上表面而設有貫穿的冷、熱水進水孔43、44及混合水的出水孔45,另外,在碟片的底表面42上沿著前述各孔口的周緣且與孔口的周緣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46,而凹溝46與前述平衡閥蓋板6上表面的密封凹溝66形狀完全對稱且具有略小的凹溝深度。
碟片密封5具有與前述密封凹溝46、66對稱的形狀,因而可以分別套嵌於該兩溝槽之間。平衡閥密封7則具有與前述密封凹溝98、68對稱的形狀,可以分別套嵌於該兩溝槽之間。
上述密封結構在組裝時,平衡閥密封7先嵌套於具有較深凹溝深度的匣體凹部的密封凹溝98中而預先定位,再將平衡閥蓋板6套入匣體凹部93內,使平衡閥密封7被壓制於密封凹溝98、68中,並將平衡閥體8固定於匣體的平衡閥下座坑97及蓋板的平衡閥上座坑65共同形成空間中;接續將碟片密封5嵌套於具有較深的平衡閥蓋板上表面密封凹溝66中而預先定位,再將固定碟片4套入使碟片密封5被壓制密合於密封凹溝46、66之內。其餘的前述構件再依順序而套組於匣體9內。
根據上述結構組成,在匣體凹部93與平衡閥蓋板6的接觸介面,以及在平衡閥蓋板6與固定碟片4的接觸介面,因而形成一強固的止漏特徵。
而且由於凹溝98、68、46、66深度均小於密封圈條的截面半徑,因而密封圈的定位不需額外施力使圈條嵌入凹溝中,組裝時只需約略對準位置放入,於壓入時即可自動將密封圈條的各部位順利導入密封凹溝之中,因此在任何情下組合操作非容易,且也不會發生將密封圈被夾損以致喪失密封效能的情況。而且因為組合後的密封圈條約略各半深入在接觸介面的上、下表面中,藉由較小的壓力作用,密封圈圈條周緣即會變形 而分別與凹溝的兩邊的溝牆緊密貼合,造成多密封接觸面的密封特徵。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包含匣體蓋套,一組由搖杆、搖杆座、轉接套帽、密封組成的搖杆控制裝置、活動碟片、固定碟片、碟片密封、平衡閥蓋板、平衡閥密封、平衡閥體以及匣體,於混合閥匣體底牆設一凹部恰可套入平衡閥蓋板,且在凹部及平衡閥蓋板底表面中的冷、熱水進水孔附近各設一內凹的平衡閥上、下座坑,而將平衡閥體固定在其中,其特徵是在匣體底牆的凹部中沿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下座坑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於平衡閥蓋板的下表面沿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上座坑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在平衡閥板的上表面沿進出水孔的周緣且與孔口的周緣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而在固定碟片底表面上沿進出水孔的周緣與孔口的周緣保持適當距離處設有密封凹溝,匣體底牆凹部的密封凹溝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形狀對稱,平衡閥蓋板上表面的密封凹溝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形狀對稱,且密封凹溝的深度均略小於密封圈圈條的截面半徑,平衡閥密封套接於凹部與平衡閥蓋板下表面的密封凹溝之間,碟片密封套接於平衡閥蓋板上表面與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其特徵為平衡閥蓋板下表面的密封凹溝略小於該凹部的密封凹溝的深度,固定碟片底表面的密封凹溝略小於該平衡閥蓋板上表面的密封凹溝的深度。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平衡閥的冷熱水混合閥,在混合閥匣體底牆的凹部上表面及平衡閥蓋板的下表面各設有沿著進出水孔及平衡閥上、下座坑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的密封凹溝,且平衡閥密封套接於前述兩密封凹溝之間,在平衡閥蓋板上表面與固定碟片底表面設有沿著進水孔的周緣並保持適當距離的密封凹溝,碟片密封套接於兩密封凹溝之間,且密封凹溝的深度小於密封圈圈條的截面半徑。
文檔編號F16K11/00GK2372517SQ9920832
公開日2000年4月5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20日
發明者張家博 申請人:張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