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鼠式坦克(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坦克)
2023-07-17 14:42:19 2
作為陸戰之王的坦克,無論在歷史上哪一次戰爭當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龐大的裝甲產物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步兵作戰的方式方法,對戰爭未來的走勢也起到了重要幫助。
但並不是每一款坦克都能在戰爭中起到這樣「力挽狂瀾」的作用,歷史上也有一些國家留下過一些「中看不中用」的產物,這些「成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後的結果也只是「一地雞毛」。比如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德國鼠式重型坦克。
一、不切實際的設計早在二戰之初,德軍就研製出了一款能夠代表日耳曼血統的陸地怪物——NbFz坦克,該款坦克與英國的「維克斯」、蘇聯的T-35一樣,都是多炮塔的重型坦克。雖然由於多方原因只量產了5輛,但德國人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已經將重型坦克的原理基本吃透。德軍上下也在等待著重型坦克的下次「復興」。
不久之後,重型坦克的「復興」之路就再次開啟了:1940年,根據德國駐蘇聯的情報部門的消息,蘇聯正在秘密研製重量為100噸的超重型坦克。該坦克的裝甲十分厚重且牢固,任何反坦克武器對它毫無效果,火炮口徑也達到了驚人的150mm,蘇軍未來會將這些龐然大物部署到一些關鍵的重要地區。
納粹頭目希特勒得知這一情況後,便在1941年11月底會見了著名武器設計師斐迪南·波爾舍博士(又譯為保時捷),詢問他製造超級重型坦克的可能性。會後希特勒立即任命波爾舍博士為超重型坦克的總設計師,同時要求國內各大工廠提供該型坦克的設計樣本。
不久著名的克虜伯公司便提交了「虎鼠式」重型坦克以及七號獅式坦克的設計樣本,但由於生產技術無法達到高層標準而最終作罷,但這些數據為後來的坦克研發起到了關鍵作用。
1942年3月中旬,著名的保時捷工廠接到德軍大本營的命令,要求設計一款重量為100噸的重型坦克,該坦克被命名為「205型VK100.01保時捷坦克」。而後對武器一竅不通的希特勒又要求廠商將坦克重量加大到120噸,且備彈量達到100發。
當年5月,波爾舍博士與克虜伯的首席設計師穆勒合作開始研發這款「超級武器。」研發途中,希特勒又「天真」地要求坦克必須堅不可摧,而且要配備火力最大的主炮和武器系統。在分工上坦克的底盤、火炮、炮塔都由克虜伯公司進行製造,組裝方面交給了另一巨頭埃克特。經過三方努力,1943年3月12日,符合德軍高層要求的重型坦克樣車正式下線,為方便起見,該樣車生產了兩輛作為對比之用。但這也成了該款重型坦克最終的量產數量。
在坦克命名問題上,最初的名稱為「猛獁象」,後來又被改為「小老鼠」。直到1943年2月才正式確定了最終的官方名稱「鼠式」,之所以取名「鼠式」,是為了迷惑蘇軍的情報部門,讓他們誤以為這是一款毫無威脅的輕型坦克。
二、移動的鋼鐵堡壘最開始,兩款樣車均沒有安裝正式的炮塔,只是採用假炮塔進行了模擬實驗,直到1944年6月,真正的炮塔才被安裝在坦克車身上。該坦克由6名乘員操作,全重為令人吃驚的188噸,車身也達到10.09米,加上3.67米的寬度和3.7米的高度,整車的外形仿佛是一款堅固的可移動工事。
防禦力上,坦克四周被牢固的裝甲所覆蓋,炮盾正面最厚處有280mm,加上炮塔的裝甲共有480mm厚——二戰期間的任何裝甲車輛都無法將其擊穿。它的側面、後面和上下兩面,都有160-210mm不等的裝甲負責保護。防護力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堅不可摧」。
在火力方面,鼠式坦克也不逞多讓—— 主炮為一門128mm的KwK 44 L/55反坦克炮。它可以在3000米外輕鬆擊穿美軍的M4「謝爾曼」、英軍的克倫威爾、邱吉爾坦克、蘇軍的T-34/85和IS-2;2000米外擊穿美軍M26潘興坦克;1000米外擊穿蘇軍IS-3的前、側、後部所有裝甲。這也是坦克能使用的最大口徑火炮。另外鼠式還配有一門主炮同軸的75mm KwK 44 L/36.5副炮,一挺MG34型機槍作為近距離防禦武器搭載在車上,炮塔的兩側和後部都留有射擊孔,方便車內人員向外射擊。
在最關鍵的動力方面,鼠式坦克配備了一臺12缸的1200匹馬力柴油發動機和一臺同樣為12缸的1080匹馬力汽油發動機。在兩臺發動機的「魔力加持」下,笨重的鼠式坦克行駛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5公裡,越野時可以達到每小時20公裡,公路最遠可以行駛186公裡。鼠式的履帶由汽油 電動原理進行驅動,與「虎王」的履帶一樣採用全金屬履帶,不同之處在於鼠式的履帶寬度為1100mm,而且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它搭載的一門電動馬達負責進行驅動。
1944年1月10日,鼠式坦克的1號樣車被運往斯圖加特的博普林根試驗場進行綜合測試。試驗中,除了車輛懸掛和部分細節有所欠缺以外,該車在整體上得到了德軍大本營的一致好評;同年3月20日,第二輛樣車也抵達了試驗場參加試驗,但由於盟軍飛機對德國本土的轟炸,造成相關的試驗零件和部分組件無法及時運抵,因此第二輛樣車的試驗直到6月9日才開始。
1944年10月,兩臺樣車又來到柏林郊區的伯布林根的保時捷公司試驗場進行測試,1號車基本上未出現問題,但2號車卻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斷裂的意外事故,因此該車被暫時封存在試驗場進行維修。12月23日,鼠式坦克的1號樣車又成功地完成了運行試驗,準備投入實戰。
三、黯淡的結局德軍此時將鼠式坦克投入戰場,目的是想讓這龐然大物在戰場上一展身手,試圖挽回德國日落西山的戰爭局勢,但這樣天真的想法換來的只是無情地「打臉」。1945年初,蘇聯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了德國境內,德軍此時已經無力關注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未來結局了。3月,新更換的發動機正式安裝在了2號原型車中,但這已經於事無補。
沒過多久,蘇軍就佔領了伯布林根的坦克測試場,迎接蘇聯人的除了廢棄的廠房之外,還有就是已經成為了殘骸的兩輛鼠式坦克:德軍為防止其落入敵手,撤退時對其進行了損壞。蘇軍指戰員經過評估後,決定將一號原型車的車體與2號原型車的炮塔湊在一起帶回蘇聯。
然而這項工程也是十分巨大的,蘇軍甚至動用了6輛18噸的半履帶車才將55噸重的炮塔從燒成廢鐵的車體上拉走。之後炮塔和車身在德國境內經過簡單的重組之後,1946年5月4日這輛勉強拼湊成功的鼠式坦克經由鐵路運回蘇聯本土。
蘇軍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這輛「倖存的」鼠式坦克就送到蘇聯的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作永久陳列展示。曾經的第三帝國大殺器,就這樣遺憾地結束了自己極為短暫的「軍事生涯」,原本要生產200至350輛鼠式坦克的夢想也成了一紙空文。
如同蘇聯費盡心思研製的T-35坦克一樣,德國的鼠式坦克也是在高層一廂情願的思想下所誕生的一款「華而不實」的廢柴武器,它最後失敗的結局也應證了超重型坦克在實戰中的不足和弊端。此後超重型坦克被設計師徹底廢棄,成了無人問津的一團廢紙。
參考資料:
1. 《二戰著名裝甲車輛名錄——德國篇》
2. 《鼠式坦克:第三帝國的「奇葩」》
3. 《二戰德軍裝甲車輛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