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四壁落地房
2023-07-18 04:37:28 1
可能到過佤族的人看到佤族居住的房屋會想,我國不是已經是全面小康社會了嗎?怎麼佤族人們還居住在這麼簡陋的房子裡呢?其實這是佤族的一種文化傳承,因為佤族居住地氣候的影響,所以佤族人們通常會把房屋建成四壁落地房的形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山巒疊嶂,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潮溼度大,每年半數日子都在雲遮霧纏之中其建築充分考慮到了防水防潮,極具特點。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遷徙、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
佤族的住房,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的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築材料均為竹子與茅草。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託梁,橫梁上再託上一些細竹子,然後覆以茅草,築成架空的竹樓。
材料基本上是現成的,阿佤山茂盛的茅草比任何植物生命力都強,進入8月,佤族同胞都會抽出時間,上山割茅草,紮成小稇,堆放起來,待曬乾後背回家中,等著進入冬季,就把這些新割的茅草鋪到屋頂,替換下那些已經朽掉的茅草。隨便伐倒一棵樹,都可以做柱子或橫梁,甚至不用一顆釘子,剝些蔑皮扯些藤條,就可以把一間屋子扎得結實。
佤族的民居,一般建在大山裡一個平緩的小山頂上。房屋依山勢地形而建,分布隨意,沒有一致朝向,多年自然生長形成的荊棘叢成為村寨的柵欄。進寨的路口有竹木搭建的寨門,懸掛著一些牛頭骨,據說有驅逐鬼魅的功用。
真正的佤族的傳統民居是「四壁落地房」,即以3根帶長杈原木作柱梁,用平直的細木條作椽子,椽子上覆蓋事先編好的茅草排,用藤條綁紮固定。四壁用竹篾編成柵牆,向東面開一道門。房頂至房簷斜度大,房簷離地面不足1米,幾乎看到牆壁,以老虎窗(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採光,並設小曬臺,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雞籠罩房」。這種房的好處是保暖,冬天受風的影響較小,屋頂的茅草也由於處於很陡的角度,不會輕易被風吹散,遇上暴雨,也不致造成積水的情況。風不進屋子,火塘用火就安全些,否則,夜夜不熄的火塘就可能成為佤族村寨的隱患。
您可能還喜歡: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臺山蘭酒
黎族的飲食、飲酒禁忌
黎族傳統、純熟的捕撈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