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3:43:01 1
專利名稱:吸塑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塑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種用於加工儀表外罩等側壁具有支撐部的塑料件的真空吸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真空吸塑成型技術因其模具簡單和操作方便廣泛應用於塑料件成型。現有技術中,儀表外罩、電子託盤等一般是通過吸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傳統工藝中,為了防止塑料件不能從模具中脫離,在模具上一般設置有一個帶有傾角的斜面,在脫模過程中,塑料件順著斜面脫離。而對於儀表外罩、電子託盤等,如果其側邊僅由一個平面的塑料片材構成,雖然其加工成型較為方便,但其側邊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變形,因而造成儀表外罩強度低且易變形。此外,該類電子託盤在同向堆疊時會壓壞電子元件。而若使電子託盤隔層180度旋轉交錯堆疊,雖然可以避免上述問題,但增加了操作的複雜度。另一種結構是在電子託盤的側壁上設置倒扣,以達到支撐效果。但瓶頸是要想支撐效果好倒扣就必須要大,但倒扣大就不容易脫模,進而產生不良品;倒扣小支撐面就小,又起不到支撐效果,同樣會損壞存放電子託盤中電子元件。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塑成型模具,其脫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變形、強度較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大同向支撐面積,達到強力正向堆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
括
本體,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該凹槽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該擋塊可相對本體轉動,所述擋塊位於凹槽的上方;
在脫模過程中,塑料件帶動擋塊向上轉動後脫離模具。優選地,在塑料件脫離模具後,所述擋塊藉由其自身重力復位。優選地,它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復位的復位件。更優選地,所述復位件為彈性件。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為壓簧,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壓簧設置在所述本體與所述擋塊的第二端之間。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擋塊的第二端向下轉動壓縮壓簧;塑料件脫離模具後,彈簧的復位力推動擋塊的第二端向上轉動從而使擋塊復位。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為拉簧,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拉簧設置在所述本體與所述擋塊的第一端之間。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拉簧被拉伸;塑料件脫離模具後,彈簧的復位力拉動擋塊的第一端向下轉動從而使擋塊復位。
更優選地,所述復位件為磁鐵件,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擋塊的第一端由鐵或鐵合金製成。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塑料件脫離模具後,磁鐵件的吸力帶動擋塊的第一端向下轉動從而使擋塊復位。優選地,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與所述本體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與本體的縫隙之間。優選地,它還包括一拆卸設置於本體上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擋塊可轉動的設置於拆卸部上。所述拆卸部通過螺釘與本體可拆卸連接,也可與本體卡接設置。當某個凹槽、擋塊磨損或因其他因素產生損傷而不能使用時,可將相應的拆卸部從本體上拆除,更換新的拆卸部。而當模具本體產生損傷時,可將本體拆除,其拆卸部依然可以重複使用。優選地,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每個凹槽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本發明採用以上結構,具有如下優點擋塊設置在凹槽的上方且相對模具本體沿脫模方向可轉動設置,在脫模時,塑料件帶動擋塊向上轉動後脫離模具,使得吸塑成型模具的脫模容易,同時擋塊自動復位;加工出的塑料件側面具有若干凹陷進去的支撐部,支撐面的面積增大,增強了塑料件的強度、不易變形、同向堆疊強度,從而保護內裝的電子元件不被損壞;凹槽設置在與本體可拆卸連接的拆卸部上,方便更換,不會因其中一個凹槽或擋塊磨損而報廢整個吸塑成型模具。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吸塑成型模具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吸塑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本體;2、拆卸部;3、凹槽;4、擋塊;41、第一端;42、第二端;5、壓簧;6、拉
簧;7、磁鐵件;8、彈簧絲。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實施例1
參照附圖1、附圖2所示,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1,所述本體I上可拆卸設置有拆卸部2,所述拆卸部2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3,該凹槽3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4,所述擋塊4可轉動的設置於拆卸部2上,所述擋塊4位於凹槽3的上方。
在脫模過程中,塑料件帶動擋塊4向上轉動後脫離模具。在塑料件脫離模具後,所述擋塊4藉由其自身重力復位。所述拆卸部2通過螺釘與本體I可拆卸連接,也可與本體I卡接設置。當某個凹槽3磨損或因其他因素產生損傷而不能使用時,可將相應的拆卸部從本體上拆除,更換新的拆卸部,不會因其中一個凹槽磨損而報廢整個吸塑成型模具。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4與所述本體I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4與本體I的縫隙之間。所述本體I上可拆卸設置有多個拆卸部2,每個拆卸部2的凹槽3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4。擋塊4是比較容易發生磨損的,當擋塊4出現磨損並影響加工質量時,可將拆卸部2從本體I中拆除並將新的拆卸部安裝到本體上,採用這種方式,當擋塊4出現故障時,不必更換整個模具,只需要更換拆卸部2就能繼續進行加工。實施例2
參照附圖3所示,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I,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3,該凹槽3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4,該擋塊4可相對本體I轉動,所述擋塊4位於凹槽3的上方所述吸塑成型模具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4復位的壓簧5,所述擋塊4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42,所述壓簧5設置在所述本體I與所述擋塊4的第二端42之間。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4的第一端41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擋塊4的第二端42向下轉動壓縮壓簧5 ;塑料件脫離模具後,壓簧5的復位力推動擋塊4的第二端42向上轉動從而使擋塊4復位。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4與所述本體I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4與本體I的縫隙之間。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3,每個凹槽3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4。實施例3
參照附圖4所示,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I,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3,該凹槽3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4,該擋塊4可相對本體I轉動,所述擋塊4位於凹槽3的上方所述吸塑成型模具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4復位的拉簧6,所述擋塊4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42,所述拉簧6設置在所述本體I與所述擋塊4的第一端41之間。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4的第一端41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拉簧6被拉伸;塑料件脫離模具後,拉簧6的復位力拉動擋塊4的第一端41向下轉動從而使擋塊4復位。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4與所述本體I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4與本體I的縫隙之間。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3,每個凹槽3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4。
實施例4
參照附圖5所示,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I,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3,該凹槽3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4,該擋塊4可相對本體I轉動,所述擋塊4位於凹槽3的上方所述吸塑成型模具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4復位的磁鐵件7,所述擋塊4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42。所述擋塊4的第一端41由鐵或鐵合金製成,所述磁鐵件7設置在所述本體I與所述擋塊4的第一端41之間。塑料件脫離模具後,磁鐵件7的吸力帶動擋塊4的第一端41向下轉動從而使擋塊4復位。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4與所述本體I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4與本體I的縫隙之間。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3,每個凹槽3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4。實施例5
參照附圖6所示,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I,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3,該凹槽3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4,該擋塊4可相對本體I轉動,所述擋塊4位於凹槽3的上方所述吸塑成型模具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4復位的彈簧絲8,所述擋塊4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41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42,所述彈簧絲8設置在所述本體I與所述擋塊4的第一端41之間。在塑料件脫離模具時,擋塊4的第一端受塑料件的支撐部帶動向上轉動,彈簧絲8被拉伸;塑料件脫離模具後,彈簧絲8的復位力拉動擋塊4的第一端向下轉動從而使擋塊4復位。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4與所述本體I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以防止在吸塑過程中塑料片材被吸入擋塊4與本體I的縫隙之間。 所述本體I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3,每個凹槽3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4。本實施例中,適用的彈性件為彈簧絲,其他彈性件諸如彈簧墊片同樣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也應納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上述實施例的吸塑成型模具,其脫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變形、強度較高,可最大程度的增大同向支撐面積,能達到以往吸塑件無法達到的強力正向堆疊。以此種設計方式,近乎接近注塑件的品質狀況。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塑成型模具包括: 本體,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該凹槽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 擋塊,該擋塊可相對本體轉動,所述擋塊位於凹槽的上方; 在脫模過程中,塑料件帶動擋塊向上轉動後脫離模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在塑料件脫離模具後,所述擋塊藉由其自身重力復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用於將所述擋塊復位的復位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件為彈性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件為壓簧,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壓簧設置在所述本體與所述擋塊的第二端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件為拉簧,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拉簧設置在所述本體與所述擋塊的第一端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件為磁鐵件,所述擋塊具有可向上轉動的第一端和可向下轉動的第二端,所述擋塊的第一端由鐵或鐵合金製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 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在吸塑成型前,所述擋塊與所述本體之間的距離小於塑料片材的厚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拆卸設置於本體上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擋塊可轉動的設置於拆卸部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每個凹槽的上方都設置有與其相對應的擋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塑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種用於加工儀表外罩、電子託盤等側壁具有支撐部的塑料件的真空吸塑成型模具。一種吸塑成型模具,該模具形成的塑料件自下而上完成脫模,所述模具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形成有凹槽,該凹槽用於形成塑料件的支撐部;擋塊,該擋塊可相對本體轉動,所述擋塊位於凹槽的上方;在脫模過程中,塑料件帶動擋塊向上轉動後脫離模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塑成型模具,其脫模容易且加工出的塑料件不易變形、強度較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大同向支撐面積,達到強力正向堆疊。
文檔編號B29C51/36GK103072259SQ2013100278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曹杭生, 洪文杰, 朱國銘 申請人:蘇州宏遠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