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7-17 13:46:36 1
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腦梗死屬祖國醫學「中風」範疇。本病病機複雜,多數醫家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並指出中風初期以「痰、火、風、瘀」為主,後期以「虛、瘀」為主。治療應以清熱熄風,益氣通絡,活血化瘀為治則。為此,選擇桃仁,紅花,菊花,石決明,荷葉,柴胡,天麻,薏苡仁,炒白朮,川芎,鉤藤,夏枯草,膽南星,赤芍,地龍,石菖蒲,丹參,製成湯劑,供患者服用。經臨床觀察,總有效率達到100%,且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便於掌握,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腦梗死是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病變。腦梗死主要是由於腦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的腦供血不足。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佔本病的40%?60%,後者稱為腦栓塞佔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種腔隙性腦梗死,系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腦部動脈深穿支閉塞形成的微梗死。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佔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殘率極高,且極易復發,一直是腦血管病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還沒有針對腦血栓形成的所有病人都能採用的統一的、規範化的西醫治療方案,只能實行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和病期,選用某種或某些治療的個體化原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腦梗死屬祖國醫學「中風」範疇。本病病機複雜,多數醫家認為本虛標實為本病的基本病機,並指出中風初期以「痰、火、風、瘀」為主,後期以「虛、瘀」為主。應以清熱熄風,益氣通絡,活血化瘀為治則。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該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組成:桃仁8-15份、紅花8-12份、菊花9-15份、石決明9_15份、荷葉9_12份、柴胡9-12份、天麻9-12份、薏該仁25-35份、炒白朮9_12份、川彎6-12份、鉤藤12-20份、夏枯草10-15份、膽南星9-12份、赤芍1020份、地龍9_15份、石菖蒲10_20份、丹參25-35份。
[0005]優選的,該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桃仁10份、紅花10份、菊花10份、石決明10份、荷葉10份、柴胡10份、天麻10份、薏苡仁30份、炒白朮10份、川芎10份、鉤藤15份、夏枯草12份、膽南星10份、赤芍15份、地龍10份、石菖蒲15份、丹參30份。
[0006]本發明所用桃仁是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0007]本發明所用紅花是菊科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冠。紅花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
[0008]本發明所用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菊花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0009]本發明所用石決明是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毛底石決明)、羊鮑、澳洲鮑、耳鮑或白鮑的貝殼。石決明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
[0010]本發明所用荷葉是睡蓮科植物蓮的葉片。荷葉具有清暑利溼,昇陽止血的功效。
[0011]本發明所用柴胡是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柴胡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
[0012]本發明所用天麻是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
[0013]本發明所用薏苡仁是喬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子。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的功效。
[0014]本發明所用炒白朮是將白朮片用麩炒至淺黃色。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的功效。
[0015]本發明所用川芎是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0016]本發明所用鉤藤是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或無柄果鉤藤的乾燥帶鉤莖枝。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效。
[0017]本發明所用夏枯草是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乾燥果穗。夏枯草具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
[0018]本發明所用膽南星是天南星用牛膽汁拌制而成。膽南星具有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的功效。
[0019]本發明所用赤芍是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乾燥根。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0020]本發明所用地龍是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或櫛盲環毛蚓的乾燥體。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
[0021]本發明所用石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石菖蒲具有開竅醒神,化溼和胃,寧神益志的功效。
[0022]本發明所用丹參是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丹參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
[0023]具體而言,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由桃仁,紅花,菊花,石決明,荷葉,柴胡,天麻,薏苡仁,炒白朮,川芎,鉤藤,夏枯草,膽南星,赤苟,地龍,石菖蒲,丹參組成。
[0024]上述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桃仁8-15份、紅花8_12份、菊花9_15份、石決明9_15份、荷葉9_12份、柴胡9_12份、天麻9_12份、薏該仁25-35份、炒白朮9-12份、川芎6-12份、鉤藤12-20份、夏枯草10-15份、膽南星9_12份、赤芍10-20份、地龍9-15份、石菖蒲10-20份、丹參25-35份組成。
[0025]上述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桃仁10份、紅花10份、菊花10份、石決明10份、荷葉10份、柴胡10份、天麻10份、薏苡仁30份、炒白朮10份、川芎10份、鉤藤15份、夏枯草12份、膽南星10份、赤芍15份、地龍10份、石菖蒲15份、丹參30份組成。
[0026]本發明進一步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可以支撐臨床常用劑型。
[0027]本發明進一步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將桃仁,紅花,菊花,石決明,荷葉,柴胡,天麻,薏苡仁,炒白朮,川芎,鉤藤,夏枯草,膽南星,赤芍,地龍,石菖蒲,丹參混合,加水沒過藥材,然後慢火煎煮至水沸後再煮20分鐘,過濾後得到藥汁,重複上述過程兩次,將所得藥汁混合即得湯劑。
[0028]另外,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成本低廉,所用中藥都是常見中藥,給藥方式簡便,因此適合於基層醫院,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推廣應用。
[0029]臨床資料
[0030]1、一般資料病例均為宜昌市中心醫院門診及住院病人。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齡53-69歲,平均年齡62歲,病程3個月到10年,平均2年。
[0031]2、診斷標準 (I)可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等病史。(2)頭痛、頭昏、頭暈、眩暈、噁心嘔吐、運動性和(或)感覺性失語甚至昏迷。(3)雙眼向病灶側凝視中樞性面癱及舌癱、假性延髓性麻痺如飲水嗆咳和吞咽困難。(4)肢體偏癱或輕度偏癱、偏身感覺減退、步態不穩、肢體無力、大小便失禁。(5)腦部CT、MRI檢查可顯示梗死部位和範圍,並可排除腦出血、瘤卒中和炎症性疾病。(6)常有TlA中風病史。
[0032]3治療方法採用中藥組合物。桃仁10g、紅花10g、菊花10g、石決明10g、荷葉10g、柴胡10g、天麻10g、薏該仁30g、炒白朮10g、川彎10g、鉤藤15g、夏枯草12g、膽南星10g、赤苟15g、地龍10g、石菖蒲15g、丹參30g。兩日一劑,水煎,每日3次內服。
[0033]患者在治療期間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避免高脂飲食,戒菸酒,忌過勞,避免精神緊張,消除顧慮。7天為一個療程,2到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0034]療效版定標準根據治療前後症狀總分,按公式求出療效指數以判定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症狀總分-治療後症狀總分)/治療前症狀總分X 100%。療效指數 86%為臨床治癒
[0035]治療結果治療後統計療效,治癒6例(28.6% ),顯效7例(33.3% ),好轉8例(38.1% )0該中藥組合總有效率達100%。
具體實施例
[0036]以下是本發明的典型病例
[0037]病例一:周某,男,50歲,患者頭痛,頭昏,頭皮發麻,四肢偶感麻木,舌體發胖,色暗。臨床診斷患有輕微腦梗(痰瘀交阻)。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7天後,頭昏、頭皮發麻症狀緩解;繼續服用30天後,頭昏,四肢麻木症狀明顯改善,精神轉佳。
[0038]病例二:袁某,女,67歲,患者勁椎痛,頸後血管疼痛,可見明顯靜脈曲張,咳嗽;舌質淡紫有瘀斑。臨床診斷患有腦梗(痰瘀交阻)。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10天後,頸椎疼痛明顯減輕。
[0039]病例三:王某,男,51歲,患者頭痛頭昏,四肢困重,口乾口苦但不欲飲,納呆,尿黃,大便不爽,舌苔黃膩;既往有高血壓。臨床診斷患者有腦梗(溼熱中阻)。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一次250ml,服用7天後,頭昏頭痛緩解,自覺渾身輕鬆,大小便基本正常,飲食轉佳。
[0040]病例四:李某,女,68歲,患者頭痛,頭暈,頭脹,胸部疼痛,偶感劇痛,頸椎不適。臨床診斷有腦梗(痰瘀閉阻)。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12天後,頭痛頭昏改善,劇痛感次數減少,頭脹好轉;繼續服用24天後,頭痛頭昏明顯好轉,劇痛感消失,頸椎改善,精神轉佳。
[0041]病例五:司某,女,55歲,,患者頭昏,頭脹,耳鳴,全身乏力,多處骨骼異常,四肢發麻,下肢尤甚。臨床診斷患者有腦梗(肝腎虧虛)。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7天後,頭昏頭脹好轉,四肢發麻改善,自覺體力增強,精神轉佳。
[0042]病例六:楊某,女,59歲,患者經常頭暈,作嘔,頭悶,低頭便感頭暈,長期睡眠不好,便秘,常感乏力。臨床診斷有腦梗(氣血虧虛)。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7天後,頭暈頭悶改善,睡眠好轉,體力增強,精神好轉。
[0043]病例七:吳某,女,53歲,患者頭昏頭暈,頸椎不適,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睡眠不好,舌質紫暗,有瘀斑。臨床診斷有腦梗(氣滯血瘀)。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7天後,頭昏頭暈改善,四肢麻木好轉;繼續服用30天後,頸椎不適好轉,頭昏頭暈明顯改善,四肢麻木基本消失,睡眠明天好轉;連續服用60天後,症狀痊癒。
[0044]病例八:周某,男,65歲,患者頭昏頭疼,上肢麻木,口乾,醫學影像學檢查結果示:基地動脈起始部血管腔輕度狹窄,右側椎動脈較左側略細。臨床診斷有腦梗(氣血痰阻)。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水煎液,每日3次,I次250ml,服用10天後,頭疼緩解;繼續服用30天後,頭昏頭疼明顯好轉,上肢麻木感基本消失,身體狀況基本恢復正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桃仁8-15份、紅花8-12份、菊花9-15份、石決明9_15份、荷葉9_12份、柴胡9_12份、天麻9-12份、薏該仁25-35份、炒白朮9-12份、川彎6-12份、鉤藤12-20份、夏枯草10-15份、膽南星9-12份、赤芍10-20份、地龍9-15份、石菖蒲10_20份、丹參25-3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腦梗死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製成:桃仁10份、紅花10份、菊花10份、石決明10份、荷葉10份、柴胡10份、天麻10份、薏該仁30份、炒白朮10份、川彎10份、鉤藤15份、夏枯草12份、膽南星10份、赤芍15份、地龍10份、石菖蒲15份、丹參3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可以製成臨床常用劑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以下方法製備:將桃仁,紅花,菊花,石決明,荷葉,柴胡,天麻,薏苡仁,炒白朮,川芎,鉤藤,夏枯草,膽南星,赤芍,地龍,石菖蒲,丹參混合,加水沒過藥材,然後慢火煎煮至水沸後再煮20分鐘,過濾後得到藥汁,重複上述過程兩次,將所得藥汁混合即得湯劑。
【文檔編號】A61K35/618GK104288604SQ201410519637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2日
【發明者】陳濤 申請人:三峽大學, 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