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型紀錄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2 19:27:03 4
《永遠在路上》亮出了此前的反腐成績,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標明了反腐決不放鬆的態度,是一份堅定不移的宣示。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中央大型紀錄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中紀委又放大招了!連日來,由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並迅速掀起收視高潮。落馬高官現身說法,透露鮮為人知的貪腐細節,剖析思想滑坡的心路歷程。昔日身居高位者,如今以這種方式再次亮相,反差之強烈,令觀者感慨萬千。
「廉」、「腐」兩路,對應著不同的人生圖景。這些「籠子裡的大老虎」,若一直順著「廉」路走,踐行為民情懷,大抵會擁有安穩生活,實現人生價值;可一旦沾了「腐」字,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便只能如片中那般。腐敗的後果擺在眼前,而腐敗的原因,往往出於理想信念動搖:「喝點酒有什麼不好,喝點酒多有氣氛」,「生了一場大病,這個時候思想就拋錨了」。這些真實的心路歷程實在讓人痛心。在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前,中紀委再推力作,彰顯出中央堅定的反腐決心,也為全黨帶來一堂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提醒廣大黨員幹部築牢思想防線、補足精神鈣質、警惕「糖衣炮彈」。
《永遠在路上》亮出了此前的反腐成績,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標明了反腐決不放鬆的態度,是一份堅定不移的宣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化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如果說思想建黨重在強基固本,那麼制度建黨則更像是在立柱架梁。與時俱進紮緊制度籠子,亮明底線、紅線、高壓線,讓「不敢腐」、「不能腐」印刻於心,「不想腐」才能成為真正的思想自覺。就目前來看,我們還需要在紮緊籠子方面繼續強化,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實現反腐從治標向治標與治本並舉轉變。
「拍蠅打虎」只是手段,反腐倡廉從來就不是為了抓幾個人了事,最終目的是重構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有這麼一個比喻,「如果河裡有一兩條魚死了,這是魚的問題;如果有一片魚、一群魚死了,可能就是河受到汙染,水生態出問題了。」所謂「萬物盡秋氣,一室難為春」,只有一邊解決魚的問題,一邊解決水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系統的優化提升。「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為善;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為惡」。營造良好風氣,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掃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被動腐敗,「百花齊放春滿園」方才可期。
20xx年中央大型紀錄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連日來,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在我省引起強烈反響。
廣大黨員幹部認為,該片以案為鑑,以案明紀,警鐘長鳴,具有很強的示範、警示和教育意義。英山縣委書記陳武斌收看專題片後寫道:「內心很震撼!官多大都沒特權,小違紀也是大事情。」宜城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馬旭輝說:「很多領導違紀都是從違反八項規定精神開始的。因此,防線一定要把住,作風建設一定要加強。」
廣大紀檢監察幹部收看後表示,該片激勵自己更加奮發有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推向深入。派駐省總工會紀檢組組長劉業發表示:「治病樹、拔爛樹、護森林,做踐行『四種形態』的『啄木鳥』。」黃岡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立兵表示:「要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做黨規黨紀的擁護者、監督者和踐行者。」孝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陳劍表示:「不忘初心,堅守責任,用優良業績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各界群眾自發收看該片,一些群眾還將觀後感與他人分享。浠水縣食品經銷商申奧發微信感言:「官風巨變,帶動社會風氣轉變,奔小康更有信心了。」朋友圈紛紛點讚。
據悉,我省各地各單位把收看該片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內容,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提升「四個意識」,築牢紀律防線,做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實踐者。
20xx年中央大型紀錄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中央紀委拍攝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經播出3集。這幾天很多媒體都在深挖這部大片的細節,描繪貪腐的套路,甚至有些媒體還幫著計算起了反腐的成本。這樣的解讀除了吸引眼球外,似乎和這部片子的警示本意有著南轅北轍之嫌。其實,這部片子至少可讓人領悟到以下七點深意:
展示全黨全國人民的反腐意志
中紀委拍這樣的反腐大片,不是想證明自己的業績,也不是在故意刻畫細節,而是想通過展示審查的嚴格細緻,凸顯黨中央反腐的決心和全黨全國人民支持反腐的「民心」,再度表明:不管是誰,不管哪個級別,不管以哪種形式,只要腐敗了就會面臨黨紀國法的嚴懲。因為腐敗分子不僅有紀委在盯著,而且有全黨和全國人民在盯著,「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永遠在路上」指的是哪條路
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這絕不是一句套話。我們走的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這就要求我們無論開展什麼工作,評價任何功過,都要以人民為中心,追求公平正義。而腐敗和歪風邪氣不僅侵害人民的直接利益,還在毀壞社會的公平正義,摧殘人民對黨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和腐敗及歪風邪氣戰鬥!這就是「永遠在路上」的含義!
反腐成本應該這麼算
成本,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用在反腐上意義就深了,一些人質疑反腐成本,其實就是想質問:這樣反腐值不值、對不對?這樣發問本身就是個問題,因為反腐是在「治病」,是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沒有健康的「肌體」,什麼都等於零,所以這個「本錢」要捨得下。一些人甚至把「經濟不景氣」也歸咎為反腐的過錯,這是真正的無知,沒有公平的市場規則,沒有清朗的政治生態,再繁榮的經濟人民也不能分享,那樣終究會失去「民心」這一最大的成本。這筆「帳」一定要算明白!
腐敗遊戲官員們真的玩不起
在這部大片裡,看著那麼多官員懺悔,讓人湧動出一份感悟:腐敗遊戲,官員們真的玩不起。官員們所有的榮譽、自尊和自信其實都是建立在自己對權力公正性的尊重和維護上的,一旦開了以權謀私的口子,不管有沒有被查處,人格早就碎了一地。在行賄者的眼裡,這樣的官員不再有任何的級別,對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尊重。腐敗官員的確謀取了巨額利益,但行賄者從官員們那裡獲取的利益更多更大,而且胃口越來越難滿足。最後的結局,常常是貪腐官員對行賄者俯首稱「臣」,實在是太傻太悲涼!
再深的套路也有起底的時候
做局越深,自己陷得也會越深,甚至不能自拔。在這些腐敗套路中,歸根結底有根利益的主線在。拉出這根主線,不管上面「掛」了多少人,盤了多少結,拐了多少彎,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這根利益鏈條必然侵害周邊眾多相關方的利益、乃至普通群眾的利益,進而引發人們的反對。所以不管腐敗的局做得多深,多隱蔽,最終都會展現出這樣的困局。起底只在早晚,沒有例外!
正風反腐動力在這裡
最近朋友圈流行著一個勵志故事:通往山頂的山路難行,一位健壯的男人背個小包已是氣喘籲籲。當他看到一個女孩背著一個小男孩從身旁走過時,便同情地對她說:「小姑娘,你背那麼重的小孩一定很累。」女孩回答說:「你背的是包袱,但我背的是我的弟弟。」這個故事寓意深刻,用在這裡也很貼切。正風反腐事關黨的生死存亡,事關每一位民眾的福祉,絕不是包袱,所以在正風反腐的路上,應該有決心、有力量、有夢想、有責任、有使命,不會累!
播放節點很耐人尋味
到目前為止,各地的換屆選舉工作還在進行中,用這樣一部大片教育即將走向重要崗位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警示我黨的生存危機、展示我黨刮骨療毒的勇氣、重塑人民對黨的信任都是極好的,極有用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看片和感悟,還要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真正在心中「生根發芽」,用實際行動讓人民感受到「開花結果」!
在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永遠在路上》寓意著我們黨領導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次新長徵。在人民的支持下,在全黨的努力下,新長徵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