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長徵紀錄片的觀後感

2023-08-12 22:04:15 2

  歷史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長徵這樣的偉大曆程,更是一筆無可比擬的民族精神財富。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我們打開了這一財富大門,相信每一位安靜下來的人,都一定能夠從中受到啟示,得到鼓舞!

  20xx年長徵紀錄片的觀後感一:

  一部好的電視紀錄片,既要在內容上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又要在微觀細節處感動觀眾。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長徵》即是這樣的一部片子。

  作為軍事博物館的一位內容編輯,筆者有幸跟蹤、學習了央視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長徵》的創作過程,並先於正式播出看完了全部八集,整體感覺該片有如下特點。

  主題鮮明突出,結構合理。《長徵》紀錄片,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細節的挖掘,第二集至第七集記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艱苦卓絕歷程;第一集和第八集生動地闡明了紅軍長徵勝利的偉大意義和寶貴經驗,生動地闡明了長徵在中國革命史和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生動地闡明了偉大長徵精神在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改革時期的傳承和弘揚。以長徵歷史為主線,以長徵精神為靈魂。主題鮮明突出,結構合理,這是該片最為成功的立足點。

  內容全面,詳略得當。八集的片子,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重點記述了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的長徵歷程,又記述了紅二方面軍(紅2、6軍團)、紅四方面軍及紅25軍的長徵歷程;既濃墨重彩地宣傳了紅軍主力的歷史作用,也在第七集兼顧到了作為長徵落腳點的陝甘蘇區。在處理四支長徵隊伍的關係上,通過突出長徵中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會議等,非常自然地對黨中央親自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長徵歷程予以了側重,體現了較為藝術的詳略處理手法。與此同時,該片還以專集的方式,在第四集集中記述了長徵中的重要戰役戰鬥,在第五集記述了長徵中的軍民關係,在第六集記述了挑戰極限的翻雪山過草地。在三個專集中,以視頻的震撼性和對觀眾的感染力為核心,採取服務主題的組織模式,既對長徵各紅軍予以記述,又靈活取材,穿插選取最為生動最為鮮活的故事細節,同樣體現了藝術性的詳略處理手法。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整部片子以對「長徵的記憶」為切入點,在第一集概貌式地展示了長徵及當事人和歷史後人的相關記述。作為收尾的第八集,則是對長徵精神的傳承,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重大布局和偉大成就,體現出歷史與現實,歷史與未來的關聯性,體現了歷史紀錄片服務當下、激勵人民、提振正能量的根本宗旨。

  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八集的片子,在宏觀上形象地回答了長徵的起因,闡明了遵義會議的偉大轉折,展示了紅軍長徵的基本歷程,使觀眾能夠通過短短的幾個小時,清晰地了解歷史概況。與此同時,該片更在微觀上下足功夫,努力挖掘具體的人物、事件,從而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有些細節於我本人而言,已是感動地流淚。比如第二集「十七棵樹」的故事,作為當年蘇區子弟兵的一個縮影,成為片子樹立起來的一座豐碑。再比如第五集挖掘的藏族紅軍戰士天寶、甘南卓尼土司楊積慶、為紅25軍帶路的「貨郎」陳廷賢、「紅軍菩薩」等故事,充分印證了長徵途中紅軍與群眾的魚水深情。宏觀讓觀眾瞭然於歷史線條,微觀以鮮活的人、事細節等,拉近了觀眾和歷史的距離,從而會在某一瞬間感動人。

  文本嚴謹。因我有幸跟蹤學習了紀錄片電視文本的修改完善過程,因此非常清楚創作人員追求準確、科學的嚴謹態度,也深為他們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動。組織專業團隊創作撰寫出第一稿,召開審稿會;修改出第二稿,再召開審稿會;修改出第三稿,又一次召開審稿會……其間,文本幾易其稿,個別地方一改再改,每集都經過了若干專家學者的把關,甚至共同會改。到最後形成的電視文本終於達到了劇組的追求目標,即嚴謹、準確、科學,這也是本部紀錄片成功的基礎。

  20xx年長徵紀錄片的觀後感二:

  在長徵勝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以及其他的時期中,電視上都播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也包括一些大型紀錄片。在今年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的日子裡,中央電視臺不同頻道,不同欄目製作播出了不同形式的報導,各個地方衛視頻道以及新媒體和各種影視劇製作機構,也紛紛推出了長徵主題的電視作品,形成了長徵勝利80周年報導熱潮。相比之下,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八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長徵》,集中地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學習和傳承長徵精神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總結了各地區、各行業發揚光大長徵精神新經驗、新做法。這部片子使觀眾全面地認識到,偉大的長徵精神正在指引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齊心協力完成共築中國夢的新長徵而努力奮鬥。

  由於立意高遠,視野開闊,央視《長徵》一片,不僅是在挖掘歷史細節上有了新發現,展現英雄情懷上有了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解讀長徵精神上有了新高度,在將英雄史詩與今天的新長徵中的火熱生活結合起來上有了新突破,成為用長徵精神打造影視精品的一次成功實踐。該片總導演、製片人閆東說:「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握創作方向,我們是立足當下解讀歷史,同時也要讓歷史照亮當下,讓歷史告訴未來。」

  在長徵這部英雄史詩中,最為光彩照人的是那些經歷了千難萬險的紅軍老戰士。在片子拍攝過程中,閆東和他的團隊,對紅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的採訪,一共採訪了49位老紅軍,至現在播出時止,已經有三位老紅軍相繼去世。在第一集和第二集中,有同期採訪的老紅軍31人,其中百歲以上老人10人,當年紅一方面軍衛生員劉福已經106歲,當年興國模範師戰士劉光芹已經104歲了。去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當抗戰老兵經過天安門廣場時,全體觀禮代表自發起立鼓掌。今天,當屏幕上再一次出現這些紅軍老戰士們堅毅的面孔時,敬仰與信仰、崇敬與崇高、感動與激動瞬間化為一股暖流,迴蕩在每一位觀眾心裡。

  20xx年長徵紀錄片的觀後感三:

  看了大型紀錄片《長徵》第三集,深受震撼,深受啟迪,深受鼓舞,深深感動!這一集以宏大的敘事方式,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共黨史、紅軍長徵史上最為光輝的篇章——遵義會議。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生死存亡的轉折點,是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誌。讓我們感嘆的是,對於這樣一個重大事件,本片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在學術上、藝術上都充滿新意,堪稱精品。

  與以往電視文獻片的敘事方式不同,本集在剛開始時,首先以相當的篇幅,反映了湘江之戰的慘烈,紅軍的英勇頑強,戰況激烈,驚心動魄。黨和紅軍所陷入了巨大的危難之中。這既是歷史的真實表述,同時又以強烈的對比藝術表達手段,揭示了遵義會議召開的重大意義。

  而講到遵義會議本身,又從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一直講到遵義會議,層層遞進,一氣呵成,人們更加明晰地看到「遵義會議」具有的歷史必然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對於遵義會議不僅以嚴謹的史學方式,描繪了它的全過程,而且有歷史當事人的影像敘述,如對楊尚昆、伍修權等的採訪;不僅有會內的內容,也有會外的內容,如紅軍指揮員耿飈對歷史的回顧,為遵義會議做警衛工作的紅軍戰士王道金的回憶,這就使本片的表態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使人們更加切實地看到歷史事實的跌宕起伏。

  本片史實準確,思想深刻,編導藝術成熟、豐富而流暢,許多畫面感人至深,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如遵義女紅軍李小俠的深情回憶。

  最後,本片引用了毛澤東會見外賓時的影像,和他對遵義會議的評論:

  「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也是一條真理……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真是畫龍點眼之筆。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