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2 12:23:11 1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是央視綜合頻道連續播出中紀委宣傳部警示教育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看到作風建設就是從嚴治黨的一面旗幟,黨中央通過著力抓作風建設,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是,作風建設不能時緊時松,廣大幹部群眾最擔心的是作風建設抓了一陣後不抓了,之前整改過的「四風」問題會反彈,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因此,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廣蓄電廠職能黨支部
作風建設,黨員領導幹部是關鍵。這次中央率先垂範,改變作風,起到了真正的表率作用。作為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不移支持中央的決定。各級領導,是各級組織的焦點,管理著數量不一的人員,自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潛移默化影響到群眾行動上。上行下效,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就是下梁的參照物。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用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這是今天中國必須寫好的一篇大文章。承諾已經做出,期盼就是壓力。對於承擔著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使命的中國共產黨來說,這是一道必須做出及時回答、有力回答、讓人信服回答的深刻考題。我國雖然是一個13億人的大國,只要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履行八項規定,做好表率,進而帶動八千六百萬黨員轉變作風,這一光榮使命就一定能實現,才能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天廠運行黨支部
作風建設不能是一陣風,要越抓越緊,要求嚴字當頭;作風建設,首先要實事求是,工作紮實。我們要認識到,根治任何沉痾痼疾都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改進作風任重道遠,歇歇腳就可能回潮,松鬆勁就可能反彈,必須嚴字當頭、連續發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黨的作風建設,如不付出整頓作風的實際行動、傳導從嚴壓力,那麼它就會成為一個口號,一陣風。黨和國家擔起作風整頓的重任,要求黨員幹部要實實在在的把身邊的工作做好,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實處,要「嚴」字當頭。以實際行動確保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確保作風建設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實現改進作風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
——信通中心維護黨支部
在糾正四風方面,我黨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還有部分黨員存在過關思想和鬆勁情緒,覺得主要規定動作已經完成,後面的工作差不多、過得去就行的心態;仍然存在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問題,有走形、變味的傾向;還有一些單位仍然存在等待、觀望的現象,對該解決的問題推諉扯皮。這些問題警醒我們,作風建設工作越發艱巨,越往後越要持續用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務必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鍥而不捨的勁頭,在抓日常、抓細微、抓長遠上下功夫。
同時,我們應意識到,作風問題具有反覆性、頑固性的特點,舊問題尚未根除,新問題又會產生。倘若不能出重拳、下狠勁、有恆心,縱使前面階段解決了一些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剷除「四風」。保持「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警覺,涵養不達目的決不收兵的耐性,才能防止「四風」反彈。
——深蓄公司工程黨支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這部電視專題片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八項規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從紀檢監察機關執紀監督的視角,反映兩年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的工作實踐。看完之後感觸頗深。
作風建設,是一個政黨自我進化、強筋壯骨和自我調適、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踐行和實現政黨的宗旨及執政目標。
轉作風,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祿當縣委書記僅一年多時間,但是群眾對他的感情、他在群眾心中的地位是很多黨員幹部十年甚至是幾十年都無法達到或超越的,這源於他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意和真心付出。文體工作者就是要學習焦裕祿對群眾、對工作的那份感情,一方面把服務群眾和增進與群眾的感情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體現文體惠民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汲取文藝創作的靈感和源泉,以更多的優秀作品回報群眾、回饋社會。
轉作風,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實踐活動強調觸及思想、觸及靈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類模糊認識釐清了、把各種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動上有方向和目標、在作風上有改進和完善、在靈魂深處有信仰和堅持。在帶著三個問題反思學習的過程中,我經常思考,文體事業應該如何發展?文體事業發展究竟為了誰?文體事業的公益性怎樣才能堅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們已經建起州博物館、州文化館和大劇院,又將啟動圖書館新館建設,有了《嗯嘎女兒會》《女兒寨》等很多在全省、全國有影響並多次獲獎的優秀劇目,有了9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我們的鹹豐唐崖土司城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取得重大進展……這些閃光點見證了我們在文體惠民上所做的努力和文體事業的發展。但是,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還有130萬貧困人口,怎麼保障他們同等享受文化服務的權益,怎樣建設點多面廣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切實落實群眾文化、群眾體育的思路和普適性公共文化服務,就是我們文體幹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轉作風,關鍵在行動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進群眾、為了群眾是目的和關鍵。活動有時限,但文體系統踐行群眾路線,為民、惠民永無「休止符」。我們需要更多的行動、更多的執行來贏得群眾滿意度。鄉鎮文化站的體制機制去年已進一步理順,如何給基層群眾更多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套餐是我們文化工作者必須努力的重要方向。我們要文藝創作的「陽春白」,也要切近群眾和生活的「下裡巴人」。我們各類文體中心、廣場建設好了,但需要更多有力措施讓老社區、貧困人口聚集區、邊遠山區的群眾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黨的幹部,為民是宗旨和信念,務實是職業操守和行動準則,清廉是思想底線、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要求,爭當焦裕祿式好幹部、好黨員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央視播放的四集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整肅「四風」,改進作風建設的不平凡的歷程。該片通過對話違紀人員,感受他們的反思痛悟,反思奢侈靡費的變遷。因此,筆者認為,該片應該作為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的必看政治課目,成為各級正風嚴紀的活教材。
事實證明,清官和貪官雖有著本質的區別,二者的過渡卻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我們相信,官員在為官之初,都會恪守本份,牢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一些官員隨著權力的增大,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經不起誘惑,手中的權力就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逐漸走向腐化墜落的萬丈深淵。通過播放專題片,讓黨員幹部通過典型的案例和真實的場景再現,切身感受到「貪廉一念間,悲喜兩重天」的真諦。讓在職官員明白,從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淪為人人唾棄的腐敗貪官,這是從天堂到地獄的墜崖之變,這是在職官員必須牢記的前車之鑑。一步走錯,步步錯。為官者,必當警醒,否則,下一個就輪到自己而悔之晚矣。
黨員幹部從專題片中學習和領悟國家正風肅紀的重要性,讓在職官員的思想靈魂經常性地受到觸動,才會築牢思想防線,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牢記權力就是責任,做到「敬畏法律、珍惜現在、不忘責任、自立慎獨」,當個好官,當個清官,才會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自己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