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05:37:16 2
專利名稱: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音響,特別是一種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音響是傳統的喇叭式音箱,體積大,不能摺疊,不便攜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該音響採用仿生學原理和將現有分頻技術應用在三種不同的振膜上將原有音質原汁原味的表達出來,它超薄的體積和可摺疊的構造,可達到音質好和攜帶方便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構成由主機、左音箱和右音箱組成,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通過背絲扣8鉸接在主機18兩邊,永磁15分別裝在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上,吸音材料14粘在隔音板1的內壁上,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分別固定在隔音板1中,驅動線圈5固定在振膜驅動盒3底部,在主機18前面裝有音量調節4、收臺6、波段7和調頻顯示器9,後面有電池盒19。
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振膜2內前後間隔排列四層隔音板1,在前和前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中音膜12,在前中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低音膜13,在後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高音膜10。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採用膜式音頻表達,使在原有音箱體積的基礎上大大減小,並分別使用三層音膜來表達不同的聲段,同時又彌補了現在平板音箱和單膜音箱頻響範圍低的不足,使音樂更富有層次感、立體感,採用左右音箱合併摺疊的方式,摺疊後成為整體的音箱體積更緊湊,更便於攜帶,更時尚,非常符合現代年輕一族追求便攜,追求時尚的口味,市場潛力巨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的D向視圖。圖4是圖1的摺疊圖。圖5是圖1的C向視圖。圖6是圖1的A向視圖。圖7是圖1的B-B剖視圖。圖8是圖7的A-A剖視圖。
圖中1.隔音板,2.振膜,3.振膜驅動盒,4.音量調節,5.驅動線圈,6.收臺,7.波段,8.背絲扣,9.調頻顯示器,10.高音膜,11.音源線插孔,12.中音膜,13.低音膜,14.吸音材料,15.永磁,16.左音箱,17.右音箱,18.主機,19.電池盒。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通過背絲扣8鉸接在主機18兩邊,背絲扣8兼作天線,在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下面有振膜驅動盒3,在振膜驅動盒3底部固定驅動線圈5,在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振膜2內有隔音板1,在主機18前面裝有音量調節4、收臺6、波段7和調頻顯示器9,後面有電池盒19。
如圖4所示,是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沿背絲扣8相對旋轉後,摺疊在主機18後面。
如圖5所示,是圖1的C向視圖,在右音箱17上有音源線插孔11。
如圖6所示,是圖1的A向視圖,永磁15分別裝在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上的驅動線圈5內。
如圖7、圖8所示,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內前後間隔排列四層隔音板1,在前和前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中音膜12,在前中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低音膜13,在後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高音膜10。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由主機、左音箱和右音箱組成,其特徵在於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通過背絲扣(8)鉸接在主機(18)兩邊,永磁(15)分別裝在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上,吸音材料(14)粘在隔音板(1)的內壁上,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分別固定在隔音板(1)中,驅動線圈(5)固定在振膜驅動盒(3)底部,在主機(18)前面裝有音量調節(4)、收臺(6)、波段(7)和調頻顯示器(9),後面有電池盒(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其特徵在於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振膜(2)內前後間隔排列四層隔音板(1),在前和前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中音膜(12),在前中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低音膜(13),在後和後中兩隔音板(1)之間固定高音膜(10)。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超薄高音質三膜摺疊音響,由主機、左音箱和右音箱組成,左音箱(16)和右音箱(17)通過背絲扣(8)鉸接在主機(18)兩邊,永磁(15)分別裝在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上,吸音材料(14)粘在隔音板(1)的內壁上,高音膜(10)、中音膜(12)和低音膜(13)分別固定在隔音板(1)中,驅動線圈(5)固定在振膜驅動盒(3)底部,在主機(18)前面裝有音量調節(4)、收臺(6)、波段(7)和調頻顯示器(9),後面有電池盒(19),本實用新型採用膜式音頻表達,減少音箱體積,並分別使用三層音膜來表達不同的聲段,同時又彌補了現在平板音箱和單膜音箱音質差的不足,使音樂更富有層次感立體感,採用左右音箱合併摺疊的方式,更便於攜帶,更時尚,適於家庭和出外露營交遊。
文檔編號H04R1/20GK2762474SQ200420061819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5日
發明者羅俊 申請人: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