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教案
2023-07-10 03:46:36 1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結合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經歷和淺顯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弄清理學的內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3、教學重點:掌握程朱理學基本內容。理解理學和心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評價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歷史地位。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回顧歸納從春秋戰國到北宋之前儒學的發展過程。形成——發展為大宗——「焚書坑儒」——復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也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它的發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導入。
4、新知介紹:三教合一(提問式一帶而過)魏晉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傳播,出現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納滲透局面。隋唐時期三教合一,儒學正統地位受到嚴重挑戰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先聲——韓愈掀起——北宋士大夫們
5、程朱理學理學的概念:北宋時期,儒家學者衝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他們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後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體現,是不可改變的。認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6、所謂「格物致知」原出於《禮記·大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為前提。所謂「格物」就是指「即物窮理」。「格」字有二義,一是「來」的意思,格物也就是「達於物」,或者「即於物」的意思;二是「窮至」、「極至」的意思,所謂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窮理。對於「物」,可訓為「事」或「理」。程、朱主張就世間萬事萬物而體認天理。格物窮理,是教人從待人接物的具體事情中去體認道學家所講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則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窮盡兩重意義,這和「格」字的意義相近。致知是指通過格物達到對於天理的真知。
7、朱子學——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天理與三綱五常的緊密聯繫,提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倫、聖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8、程朱理學的在當時產生的影響: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明為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用綱常禮教更加束縛了人的思想。
傳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關鍵詞: 明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