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8:21:51 1
專利名稱: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製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 葉湯。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眩是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同時出現,統稱目眩,亦稱眩暈。眩暈中有病 情輕重的不同,輕者閉目自止,重者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甚至昏倒 等症狀。眩暈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多屬肝、腎、脾的病變,尤與肝的關係密切。 現代醫學中的耳源性眩暈、高血壓、低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貧血、神經官能症等均能 出現眩暈等症狀。病因病機肝陽上亢憂鬱惱怒,氣鬱化火,肝陰暗耗、肝陽偏盛,風陽升 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發為眩暈。腎精不 足,氣血虧虛,痰濁中阻。總之眩暈一證,以內傷為主,尤以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中阻最 為常見。臨床治療上一般對症處理,但宜反覆發作,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及精神、經濟 上的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治療 眩暈症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於 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症,標本兼治。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 葉湯,採用山茱萸、人參葉、杜仲、菊花、龍膽草、枸杞子、肉桂、當歸、黃芪、白朮、遠志、天麻、 茯苓、甘草、黨參、桑葉、木香、首烏藤、大棗為原料用水浸泡,煎熬後去渣得濾液,其技術特 徵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山茱萸為8 12%,人參葉6 9%,杜仲5 7%,菊 花5 8%,龍膽草4 7%,枸杞子4 6%,肉桂3 5%,當歸4 6%,黃芪5 7%, 白朮3 5%,遠志4 6%,天麻4 6%,茯苓4 6%,甘草3 5%,黨參3 6%,桑 葉4 6%,木香2 5%,首烏藤4 6%,大棗5 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眩暈症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症,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 採用山茱萸、人參葉、杜仲、菊花、龍膽草、枸杞子、肉桂、當歸、黃芪、白朮、遠志、天 麻、茯苓、甘草、黨參、桑葉、木香、首烏藤、大棗為原料製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付為 山茱萸9. 9、人參葉6. 5、杜仲6. 2、菊花6. 1、龍膽草5. 5、枸杞子5. 5、肉桂3. 3、當歸4. 9、黃 芪5. 5、白朮3. 4、遠志5. 1、天麻4. 9、茯苓5. 1、甘草3. 8、黨參4. 4、桑葉5. 1、木香3. 2、首烏
3藤5. 5、人棗6. 1。取上述19種原料總重量為181克,在室溫下將19種中草藥加水至800 1000ml,浸泡3 5分鐘,然後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90 10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200ml, 藥渣再加水250 300ml,煎熬30 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藥汁,即 製得用於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1劑分2 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後臨床症狀體徵消失,再鞏固療效服用1周。
本發明主藥山茱萸藥理作用動物實驗證實山茱萸有利尿降壓作用,能對抗組胺、 氯化鋇及乙醯膽鹼所引起的腸管痙攣,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 製作用,對於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其性味酸、 澀、微溫,具有補益肝腎,澀精止汗的功能,主治頭暈目眩、耳聾、自汗,腰膝酸軟,陽瘻、遺 精、尿頻。人參葉性味苦、甘、寒,歸肺、胃經。具有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的功能,用於氣虛 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杜仲藥理作用降壓作用,各種杜仲製劑 對狗、貓、兔等動物均有降壓作用,其中以炒杜仲的煎劑作用較強。在其引起降壓作用的同 時反射地引起呼吸興奮,使呼吸加深加快。各種杜仲製劑,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在血壓 已發生急速耐受時利尿作用仍存在。杜仲酊對膽固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家兔之降壓作用較 對於健康家兔更顯著,但更緩慢而持久。杜仲對大白鼠、兔的離體子宮有抑制作用,並對抗 垂體的收縮子宮的作用,大劑量的杜仲煎劑對正常犬有使其安靜和貪睡的作用。性味甘、微 辛、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主治高血壓病,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瘻軟,腎 虛尿頻,妊娠胎漏,胎動不安等。菊花葯理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鎮靜解熱作用,菊花浸膏給小 白鼠腹腔內注射,可使毛細血管抵抗力增強。抑菌試驗,菊花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 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人腸桿菌、綠膿杆 菌、人型結核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性味甘、苦、涼,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解瘡毒 的功能。用於感冒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頭眩、耳鳴、疔瘡腫毒等。龍膽草藥理作用用 龍膽苦甙給予造成胃瘻管的狗口服,能促進胃液分泌,並可使游離鹽酸增加,食慾改進。抑 菌試驗,龍膽水浸劑,在試管內對石膏樣毛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 抑制作用。性味苦、寒,具有瀉肝膽實長,除下焦溼熱的功能,用於高血壓,頭暈耳鳴,目赤腫 痛,胸脅痛,膽囊炎,溼熱黃疸等。枸杞子藥理作用有降低血糖作用,能顯著增加血清及磷 脂含量,可有中樞性及末梢性的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有降低膽固醇 的作用。性味甘、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腎虛、精血不足,腰背酸痛,神經性衰弱,頭暈 目目玄,視力減退。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歸脾、腎、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 痛,活血通經的功能。用於陽瘻、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 虛寒吐瀉等。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 能。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 傷,癰疽瘡瘍等。黃芪性味甘、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脫毒、排膿、斂瘡生肌的 功能,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等。白 術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用於脾虛食少, 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遠志性味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具有安神 益智,祛痰、消腫的功能。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嗽不爽等。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具有平肝息風止痙的功能,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 癲癇抽搐,破傷風等。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溫,健脾寧心的功能,
4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甘草性味甘、平,歸 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能,用於脾胃 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能,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 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桑葉性味甘、苦、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 清肝明目的功能,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木香性味辛、苦、溫,歸脾、 胃、大腸、三焦、膽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能,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 不思飲食。首烏藤性味甘、平,歸心、肝經。具有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的功能,用於失眠多夢, 血虛身痛,風溼痺痛等。大棗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能,用於 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19味中草藥巧妙組合,藥物相互協調作用,共奏眩暈症之特 效。實施例2: 採用山茱萸、人參葉、杜仲、菊花、龍膽草、枸杞子、肉桂、當歸、黃芪、白朮、遠志、天 麻、茯苓、甘草、黨參、桑葉、木香、首烏藤、大棗為原料製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付為 山茱萸10. 3、人參葉6. 8、杜仲6. 5、菊花6. 4、龍膽草6. 1、枸杞子5. 7、肉桂3. 5、當歸5. 2、 黃芪5. 6、白朮3. 2、遠志4. 4、天麻4. 3、茯苓5. 2、甘草4. 1、黨參4. 1、桑葉4. 8、木香2. 9、 首烏藤5. 1、大棗5. 8。取上述19種原料總重量為181克,在室溫下將19種中草藥加水至 800 1000ml,浸泡3 5分鐘,然後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90 10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 200ml,藥渣再加水250 300ml,煎熬30 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藥 汁,即製得用於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1 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後臨床症狀體徵消失,再鞏固療效服用1周。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加工 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實山人龍I枸I肉I當i黃I白I遠I天I茯I甘I黨I桑I木I首丨大 施茱參仲花膽杞桂歸芪術志麻苓草參葉香烏棗
萸葉___草ι子ι_________m__
—[飛 \ 98Γ" 6 ~3^^65 5 4 6 4 5__3 6 2 6 5
ι 6 57 57 3 "66__3__3__4__5__4___
H8665556 4 5 5__^HJ__2 4 7
六丨 10 I 7 5 I 7 5 5 3「65 4 5 6 5 4 5 5 2 5 6下面結合我院,即山東省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進行的臨床預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 步、詳細地描述1、病例選擇本病例組36人,男8例,女28例,病程1 10天,臨床表現為眩暈為 主,可伴頭痛,胸悶,多夢,噁心,嘔吐,納呆,苔膩,脈濡滑。中醫辯證屬痰濁中阻型。2、治療方法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10天為一療程, 每個療程隔三天,連續服用本發明三個療程。4、療效標準治癒症狀消失,恢復正常,好轉症狀基本消失或減輕,無效治療 後症狀無改善。
5、治療結果本發明治療36例患者,治癒33例,好轉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 97. 2% 。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採用山茱萸、人參葉、杜仲、菊花、龍膽草、枸杞子、肉桂、當歸、黃芪、白朮、遠志、天麻、茯苓、甘草、黨參、桑葉、木香、首烏藤、大棗為原料用水浸泡,煎熬後去渣得濾液,其技術特徵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山茱萸為8~12%,人參葉6~9%,杜仲5~7%,菊花5~8%,龍膽草4~7%,枸杞子4~6%,肉桂3~5%,當歸4~6%,黃芪5~7%,白朮3~5%,遠志4~6%,天麻4~6%,茯苓4~6%,甘草3~5%,黨參3~6%,桑葉4~6%,木香2~5%,首烏藤4~6%,大棗5~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眩暈症的複方山茱萸人參葉湯,採用山茱萸、人參葉、杜仲、菊花、龍膽草、枸杞子、肉桂、當歸、黃芪、白朮、遠志、天麻、茯苓、甘草、黨參、桑葉、木香、首烏藤、大棗為原料用水浸泡,煎熬後去渣得濾液,其技術特徵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山茱萸為8~12%,人參葉6~9%,杜仲5~7%,菊花5~8%,龍膽草4~7%,枸杞子4~6%,肉桂3~5%,當歸4~6%,黃芪5~7%,白朮3~5%,遠志4~6%,天麻4~6%,茯苓4~6%,甘草3~5%,黨參3~6%,桑葉4~6%,木香2~5%,首烏藤4~6%,大棗5~7%。
文檔編號A61K9/00GK101966297SQ20101029080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0日
發明者叢波, 宮鋒巖, 崔冬青, 邱建華 申請人:崔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