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
2023-07-10 18:15:56 1
專利名稱::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涉及一種用於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回收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鋁土礦中脈石礦物主要是高嶺石、伊利石、葉臘石、綠泥石等粘土礦物,它們都屬於層狀矽酸鹽,硬度小、在碎磨過程中極易泥化,而礦泥在浮選過程中會出現無選擇性覆蓋,極大惡化分選過程,甚至使得分選過程無法進行,尤其對於反浮選體系,因為其捕收劑為陽離子型,對礦泥更為敏感,於是脫泥成為反浮選工藝中不可迴避的環節,目前較為成功適用於鋁土礦反浮選的脫泥工藝有1、控制分散-選擇性脫泥方法(申請號200410046982.4);2、選擇性絮凝脫泥(ZL200610137993.2)。但都存在耗水量過大,廢水難以循環,廢水中大量藥劑包括鹼、分散劑等對環境造成危害,與全世界範圍推行的「循環經濟」以及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相悖。於是如何利用好脫泥廢水成為鋁土礦脫矽技術不可迴避的環節。選礦回水利用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1、產品自然沉降,回水返回選礦廠加以利用;2、單獨加入種種絮凝劑,以各種聚丙烯醯胺衍生物為主,選礦各產品中固體懸浮物迅速沉降後,清水返回利用。以上兩種處理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自然沉降,固液分離效率偏低;2、單獨加入有機絮凝劑後,對各種分選作業負面作用很大,尤其是脫泥和浮選作業。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大幅降低脫泥藥耗,提高效利用回水,並且對相應脫泥、浮選作業負面影響很小的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處理過程將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在攪拌下依次加入粉煤灰、加入無機酸調整PH值小於9、再加入聚合硫酸鋁和/或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後,進行絮凝沉降,分離沉降的清水再利用。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粉煤灰加入量為0.59Kg/m3。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入調整礦漿PH值小於9的步驟加入的是硫酸、硝酸或鹽酸。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聚合硫酸鋁加入量為520g/m3。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加入量為0.52.Og/m3。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的分子量為100萬以上。本發明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離沉降的清水再利用是用於鋁土礦脫泥或浮選作業過程。本發明的方法,針對鋁土礦脫泥產生的廢水,選擇合適的工藝條件,加入粉煤灰,然後調整PH值,再加入聚合硫酸鋁、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100萬以上),使廢水中固體懸浮物迅速沉降,固液分離後清水返回脫泥或浮選作業。清水中還保留大量分散劑、鹼,從而大幅降低了水耗和鹼耗。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鋁土礦反浮選過程可以採用按照公開專利ZL200610137993.2對鋁土礦進行脫泥,脫泥得到的廢水中先後加入粉煤灰0.59Kg/m3,調整均勻;加入硫酸、硝酸或鹽酸,調整礦漿pH值小於9;加入聚合硫酸鋁520g/m3,調整均勻;加入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100萬以上)0.52.Og/m3,調整均勻;固液分離,清水返回脫泥或者浮選作業,對分選效果影響很小。實施例1試驗選擇鋁土礦原礦。脫泥方法按照專利ZL200610137993.2陳述方法進行脫泥,磨礦細度為-0.074mm佔80%,其中第一次脫泥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6Kg/t原礦,分散劑200g/t原礦,絮凝劑30g/t原礦;第二次脫泥仍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4Kg/t原礦,分散劑100g/t原礦,絮凝劑10g/t原礦;兩次脫泥得到的廢水合併,加入粉煤灰9Kg/m3,攪拌3分鐘後,用硫酸調整pH值到9.0,加入聚合硫酸鋁10g/m3,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1200萬)2.Og/m3,攪拌均勻,藥劑充分作用後,靜置,然後固液分離,清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為0.8g/m3,清水返回脫泥作業;回水脫泥試驗仍然是磨礦細度為-0.074mm佔80%,第一次脫泥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1.4Kg/m3,絮凝劑用量為70g/t原礦;第二次仍然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1.OKg/m3,絮凝劑用量為20g/t原礦。清水及回水試驗結果見表1。由此可以看出,通過使用回水,脫泥用藥劑中碳酸鈉及分散劑用量都大幅降低,只是絮凝劑略有增加。回水全部得到利用。而分選指標幾乎不改變。表1原礦1回水利用試驗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備註A/S為鋁矽比,亦即產品中Al2O3與SiO2的重量百分比,無單位,下同實施例2試驗選擇鋁土礦原礦。脫泥方法按照專利ZL200610137993.2陳述方法進行脫泥,磨礦細度為-0.074mm佔60%,其中第一次脫泥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8.OKg/t原礦,分散劑350g/t原礦,絮凝劑45g/t原礦;第二次脫泥仍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4.OKg/t原礦,分散劑150g/t原礦,絮凝劑15g/t原礦;兩次脫泥得到的廢水合併,加入粉煤灰9Kg/m3,攪拌3分鐘後,用硝酸調整pH值到9.0,加入聚合硫酸鋁20g/m3,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500萬)0.5g/m3,攪拌均勻,藥劑充分作用後,靜置,然後固液分離,清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為1.0g/m3,清水返回脫泥作業;回水脫泥試驗仍然是磨礦細度為-0.074mm佔60%,第一次脫泥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1.5Kg/m3,絮凝劑用量為45g/t原礦;第二次仍然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0.9Kg/m3,絮凝劑用量為15g/t原礦。清水及回水試驗結果見表2。由此可以看出,通過使用回水,脫泥用藥劑中碳酸鈉及分散劑用量都大幅降低,只是絮凝劑略有增加。回水全部得到利用。而分選指標幾乎不改變。表2原礦2回水利用試驗結果用水來源~產品~產率(%)品位(%)回收率(%)A/S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實施例3試驗選擇鋁土礦原礦。脫泥方法按照專利ZL200610137993.2陳述方法進行脫泥,磨礦細度為-0.074mm佔75%,其中第一次脫泥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7.OKg/t原礦,分散劑240g/t原礦,絮凝劑40g/t原礦;第二次脫泥仍用碳酸鈉調整pH值,用量4.OKg/t原礦,分散劑100g/t原礦,絮凝劑15g/t原礦;兩次脫泥得到的廢水合併,加入粉煤灰4Kg/m3,攪拌3分鐘後,用鹽酸調整pH值到9.0,加入聚合硫酸鋁5.Og/m3,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800萬)1.Og/m3,攪拌均勻,藥劑充分作用後,靜置,然後固液分離,清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為0.6g/m3,清水返回脫泥作業;回水脫泥試驗仍然是磨礦細度為-0.074mm佔75%,第一次脫泥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1.9Kg/m3,絮凝劑用量為80g/t原礦;第二次仍然省去分散劑,補充添加碳酸鈉1.OKg/m3,絮凝劑用量為20g/t原礦。清水及回水試驗結果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通過使用回水,脫泥用藥劑中碳酸鈉及分散劑用量都大幅降低,只是絮凝劑略有增加。回水全部得到利用。而分選指標幾乎不改變。表3原礦3回水利用試驗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權利要求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處理過程將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在攪拌下依次加入粉煤灰、加入無機酸調整pH值小於9、再加入聚合硫酸鋁和/或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後,進行絮凝沉降,分離沉降的清水再利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粉煤灰加入量為0.59Kg/m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入調整礦漿PH值小於9的步驟加入的是硫酸、硝酸或鹽酸。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聚合硫酸鋁加入量為520g/m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加入量為0.52.Og/m3。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的分子量為100萬以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離沉降的清水再利用是用於鋁土礦脫泥或浮選作業過程。全文摘要一種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的處理方法,涉及一種用於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其處理過程將鋁土礦反浮選脫泥廢水在攪拌下依次加入粉煤灰、加入無機酸調整pH值小於9、再加入聚合硫酸鋁和/或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後,進行絮凝沉降,分離沉降的清水再利用。本發明的方法,針對鋁土礦脫泥產生的廢水,選擇合適的工藝條件,加入粉煤灰,然後調整pH值,再加入聚合硫酸鋁、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分子量100萬以上),使廢水中固體懸浮物迅速沉降,固液分離後清水返回脫泥或浮選作業。清水中還保留大量分散劑、鹼,從而大幅降低了水耗和鹼耗。文檔編號C02F1/66GK101805085SQ20101014729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申請日期2010年4月13日優先權日2010年4月13日發明者任愛軍,劉水紅,張雲海,曾克文,李松清,李豔峰,田禕蘭,魏明安申請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