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9:01:16 1
專利名稱: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大量超高層和超限高層建築的出現, 對施工塔機的使用也提出了不同的個性要求。目前建築工地上使用最多的是傳統的附著式 塔機,但這種普通附著式塔機的高度有限,最大允許安裝高度才180米,對於超過180米的 超高層和超限高層建築而言,這種附著式塔機顯然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使用該爬 升機構的自爬式塔機可以將普通塔機現場改裝後只利用30米左右的塔身高度,以已施工 完成的建築結構作支撐隨已施工結構向上自爬升,能滿足超高層和超限高層建築對整個工 程施工高度的垂直運輸要求,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包括 主受力支撐鋼梁和鋼結構爬升附著框,主受力支撐鋼梁的一端穿入在建築物電梯廳的剪力 牆預留孔內,另一端放置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上;鋼結構爬升附著框固定連接在主受力支撐 鋼梁上;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上裝有頂升油缸和支撐鋼柱。 上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上安裝有爬升限位滑輪。 前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在爬升限位滑輪的正下方安裝有塔身限位頂 塊。 前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鋼結構爬升附著框為兩半式結構,兩個半邊的 鋼結構爬升附著框通過爬升附著框組裝法蘭和螺栓組裝連接為一體。 前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在主受力支撐鋼梁位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一端的 下方放置有水平調節木墊塊。 前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在主受力支撐鋼梁穿出電梯廳的剪力牆外的端 頭上裝有鋼梁限位板。 前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中,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與電梯廳內壁之間裝有限 位木墊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傳統的附著式 塔機改造成自爬式塔機,使之具有自爬升功能。改裝完成後,塔身只需30米高的安裝高度, 隨著施工進展,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爬式塔機可以利用已施工完成的建築結構作支撐隨已 施工結構向上自爬升,滿足了超高層和超限高層建築對整個工程施工高度的垂直運輸要 求,工程完工(不需使用塔機)後,利用輔助設備可將塔機高空解體後運至地面指點地定, 節省了大量投入,且進度及安全均有保證。本實用新型通過工程實踐證明,取得了較好的經 濟效益,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施工進度,確保了工程順利實施,有利於提高企業自有塔機綜合使用率、提高工效、縮短工期、節約鋼材、節約能源,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 實用新型的工期效益按傳統附著式塔機的頂升工藝,每頂升一個高度(6 9m)需耗時約 6 IO小時,而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爬爬升工藝,每頂升一個高度(6 9m)耗時僅需約2 小時,能極大地節省工期。與傳統的附著式塔機相比,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爬式塔機能減少 塔機構件(如標準節)的堆放場地和進出時對交通等的壓力,因其不必安裝於建築物外立 面,能提前工程外裝的進場時間和增加了塔機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範圍。
圖1是主受力支撐鋼梁的安裝平面圖; 圖2是鋼結構爬升附著框與主受力支撐鋼梁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爬式塔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爬式塔機的塔身爬升過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2或3所示,包括主受力支撐鋼梁4和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整 個爬升機構安裝在建築物的電梯廳3內;與塔機配合使用時,塔身1裝在爬升機構上,在塔 身1的頂部裝有吊臂2。主受力支撐鋼梁4的一端穿入在電梯廳3的剪力牆預留孔內,另 一端放置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上,主受力支撐鋼梁4可以將爬升豎向荷載傳遞給建築物;鋼 結構爬升附著框5用螺栓、墊圈、螺母和連接板19固定連接在主受力支撐鋼梁4上;在鋼結 構爬升附著框5上設有油缸固定支座6和支撐鋼柱固定支座7,在油缸固定支座6上用銷 軸安裝有頂升油缸8,在支撐鋼柱固定支座7上用銷軸安裝有支撐鋼柱9。在塔身1的表面 設有塔身支撐踏步IO,在塔身1的底部裝有爬升基礎節11 ;在爬升基礎節11內裝有伸縮鋼 梁12。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上安裝有爬升限位滑輪13,該爬升限位滑輪13用於限定塔 身1爬升時的位置,爬升限位滑輪13的頂部抵壓在塔身1的表面上,底部用螺栓活動連接 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上,通過擰緊或鬆開螺栓可以調節爬升限位滑輪13的前後位置。在 爬升限位滑輪13的正下方安裝有塔身限位頂塊14,該塔身限位頂塊14的頂部抵壓在塔身 1的表面上,底部用螺栓活動連接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上,通過擰緊或鬆開螺栓可以調節 塔身限位頂塊14的前後位置。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為兩半式結構,兩個半邊的鋼結構爬升 附著框5在安裝時是通過爬升附著框組裝法蘭15和螺栓組裝連接為一體。在主受力支撐 鋼梁4位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一端的下方放置有水平調節木墊塊16,水平調節木墊塊16墊在 主受力支撐鋼梁4和電梯廳砼結構梁之間,用於調節主受力支撐鋼梁4的水平。在主受力 支撐鋼梁4穿出電梯廳3的剪力牆外的端頭上裝有鋼梁限位板17,鋼梁限位板17用槽鋼製 作而成,位於剪力牆外,用於限制主受力支撐鋼梁4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在鋼結構爬升附著 框5與電梯廳3內壁之間裝有限位木墊塊18,限位木墊塊18用於限制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 的位移,並傳遞塔機爬升和工作時的水平荷載和扭矩給建築物。 爬升時,如圖4所示,將頂升油缸8頂在塔身支撐踏步10的下叉口內,將爬升基礎 節ll內的伸縮鋼梁12收回,操縱液壓系統使頂升油缸8伸出,將塔身l頂起,然後縮回頂 升油缸8的活塞杆,將支撐鋼柱9撐在下一對踏步上,再操縱液壓系統使頂升油缸8伸出,
4將塔身1頂起,再次將支撐鋼柱9支撐在下一對塔身支撐踏步10的下叉口上,如此重複爬 升。當塔身1爬升至爬升基礎節11的伸縮鋼梁12超過本層樓面時,拉出伸縮鋼梁12,縮回 頂升油缸8的活塞杆,使塔身1落在本層樓面,然後拆下頂升油缸8和支撐鋼柱9,吊送到上 層樓面作下一次爬升用,以後爬升不斷重複上述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 出的各種變化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包括主受力支撐鋼梁(4)和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受力支撐鋼梁(4)的一端穿入在建築物電梯廳(3)的剪力牆預留孔內,另一端放置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上;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固定連接在主受力支撐鋼梁(4)上;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上裝有頂升油缸(8)和支撐鋼柱(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鋼結構爬升 附著框(5)上安裝有爬升限位滑輪(13)。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爬升限位滑輪 (13)的下方安裝有塔身限位頂塊(1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鋼結構爬升附 著框(5)為兩半式結構,兩個半邊的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通過爬升附著框組裝法蘭(15) 和螺栓組裝連接為一體。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主受力支撐 鋼梁(4)位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一端的下方放置有水平調節木墊塊(16)。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主受力支撐 鋼梁(4)穿出電梯廳(3)的剪力牆外的端頭上裝有鋼梁限位板(17)。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鋼結構爬升 附著框(5)與電梯廳(3)內壁之間裝有限位木墊塊(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爬式塔機的爬升機構,包括主受力支撐鋼梁(4)和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主受力支撐鋼梁(4)的一端穿入在建築物電梯廳(3)的剪力牆預留孔內,另一端放置於電梯廳砼結構梁上;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固定連接在主受力支撐鋼梁(4)上;在鋼結構爬升附著框(5)上裝有頂升油缸(8)和支撐鋼柱(9)。採用本實用新型可將傳統的附著式塔機改造成自爬式塔機,該自爬式塔機可利用已施工完成的建築結構作支撐隨已施工結構向上自爬升,滿足了超高層和超限高層建築對整個工程施工高度的垂直運輸要求,有利於提高工效、縮短工期、節約鋼材、節約能源,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B66C23/32GK201501750SQ2009203106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明者冉志偉, 呂春新, 張勁松, 馬福安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