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2哪一集開始兩個人在一起了(成長的雙向奔赴)
2023-07-10 11:03:30 1
中國家庭如何披荊斬棘,即將跨出校門的孩子在面對洶湧浪潮時,如何能夠引領潮流,回流逆擊,這是每一個家庭都要面對的終極難題。在電視劇《少年派2》中,四位少年一腳還踏在純潔校園,一腳已經踩在現實的泥沼。一邊是青春洋溢的小美好,一邊是人心險惡的小糟糕。即將大學畢業的少年派們又會遇到那些直擊社會痛點的話題?劇中人會產生哪些悲喜?大結局為什麼會成為小別離?今天白羽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在《少年派》第一季中,既展示高中生們的生活,也展示高中生的家庭。校園與學區房這個紐帶,將四個完全不相干的家庭捆綁在了一起。
不止是年輕人,就連成年人也一樣會收穫新的友誼。在《少年派》第一季中,王勝男收穫了裴音的友誼。在第二季中,因為林夠夠和田馨的緣故,王勝男又多了田總這位閨蜜。
相比第一部,林父、林母對女兒的學習和生活的掌控力度在嚴重下滑。考研遭遇危機,工作遭遇碰壁,感情遭遇問題,這些一連串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林妙妙居然僅靠一張小嘴就能忽悠過去。
表面上看,這是高考結束後,父母對女兒的事情聽之任之的放縱;實際上,這是一種在精神世界擺脫父母的關注、體察和評價之後的成長,是一種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重新界定的自我實現。
《少年派2》告別了學區房,林妙妙擁有了完全屬於出租房。此時的林妙妙是在讀研究生,正是人在生理上逐漸發育成熟,從依附父母走向獨立、走向社會的重要階段。
真沒看出來,江天昊的腳這麼白
王勝男與林大為這一次並沒有強勢介入女兒的生活,而是選擇尊重她的獨立意識,讓她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一片完全自由的棲息地。
畢竟要想讓女兒人格獨立,先要讓她在空間上獨立。
林妙妙表面上脫離了父母的庇護,其實在心理上依然需要寄託。在職場生存時遇到困難,遭遇同事和上司的打壓,並沒有做到「職場灰姑娘」式闖關成功。
她幾乎在每次闖禍之後,都會回到家裡跟父母吐槽生活的不易。正是家庭的溫暖才能夠包容林妙妙的社會人格,促進她精神層面的成長。
命題需要解答,青春呼喚蛻變。
二、網際網路時代的愛情青春期的愛情和友情,往往是美好中夾雜著心酸。江天昊對於鄧小琪的愛情註定是失敗的,鄧小琪對於江天昊為所做的一切都認為是天經地義地,她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能嗅出這種味道的自然是鄧小琪的男朋友李西周,因為舔狗們總能聞到來自同類的酸臭。
在《少年派》第二季中,延續了上一部的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學霸愛上了學渣,舔狗體育生愛上了高冷藝術生。
四個人在「同學」「閨蜜」「隊友」「哥們」的名義下,把愛情的種子束縛在名為「四小隻」的友情群裡。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共享性,微信群的建立,讓朋友之間的關係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曾經因為地域漸行漸遠、開始模糊的人物關係,變得微妙而又緊密。
甚至任何一個人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其他三個人的關注。在微信裡,同學關係可以彌合,戀人關係可以修補,為全劇的人物感情走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
只可惜,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回憶青春的東西往往都是美好的。錢三一回到江州的目的治病療傷的,在舔舐完初戀的糖衣之後,註定了會轉身離去。
良藥雖好,卻不能吃一輩子。
林妙妙註定了不會跟錢三一在一起,少年派們終究會長大,無論導演前期如何撒糖,他們的結局註定不是《小歡喜》,而是《小別離》;也許在《小捨得》之後,各自轉身奔向《小敏家》。
一邊是光彩奪目的科學家,一邊是泯然眾人的普通人。
就像錢三一媽媽告訴王勝男的那句話:高中高中,大學是大學,大家的層次不一樣了,日後坐在一起都要看緣分。
不要說沒有共同語言了,一條懸鏈線方程式,劃開的不只是階層的鴻溝與差距。
天才在左,庸才在右。
這不僅僅是夢想與現實的距離,林妙妙甚至還不知道夢想是什麼,而是成長中精神價值的反覆確認,是思想與成長層面的對抗與自省。
換了是你,會怎麼選?只有經歷過世俗中的成長生活與現實社會和解,才能在愛情生活中完成精神世界的自我消解。
青春與成長,誰還沒經歷過陣痛?
成長是生理和心理雙重成長和成熟的過程,是生理髮育和精神上自我意識不斷磨礪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歷程,在青春蛻變的過程中,必然是充滿了叛逆與對抗,衝突與和解。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少年們在迅速成長,慢慢撈取的父母也會隨著女兒的成長,來一次「雙方奔赴」。
鄧小琪和錢三一的情況很類似,都是缺乏父親的關愛。在外人看來,林妙妙的家庭是許多人羨慕的完整家庭、原生家庭。
實際上,林大為與王勝男之間的感情早就出現了裂隙。早在第一季中,如果不是林妙妙即將高考,二胎即將誕生,恐怕離婚早就進入倒計時。面對王勝男那咄咄逼人的氣勢,林大為選擇永遠是隱忍和躲避。簡直就是老年版《虎媽貓爸》,他們夫妻之間明顯是性格不合的問題。
王勝男看似大大咧咧,實際上不但掌控欲極強還有輕度潔癖。這樣的人可以是好朋友,好閨蜜,卻唯獨不是個好妻子。如果不是林大為的好脾氣,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化解夫妻矛盾,這樣的日子恐怕早就過不下去。
在《少年派2》中,編劇將這樣的行為歸結為更年期的緣故,這就為王勝男對丈夫和孩子的強勢態度,找到了最合理的內在邏輯。
林大為的新工作「安寧監護志願者」,成了彌合家庭矛盾的最佳良藥。林父以最不經意的方式,極其認真而又慈祥地介入女兒的生活中。
就像林父與女兒的對話,綿密而又充滿哲理:生活嘛,生活來,活下去,誰不是跟自己的人生狹路相逢呢?
林父帶女兒和老婆感受自己的工作,讓那些身患絕症的人們,可以「善生、善別、善終」。這種的工作體驗,不但為青春期的躁動帶去一抹溫馨與靜謐;同時也為破裂的夫妻關係悄悄抹上強力的粘合劑。
於是,家庭瑣事在日常的排斥中走向和解,父女兩代在溫馨的爭吵中相偎相依。反襯出中國人特有的父慈子孝、仁愛和平,生命意識的道法自然以及對生命逆境的坦然與擔當。
林妙妙會在這種倫理底色的照耀下,精神世界獲得拓展,生命深度獲得延長,道德人格也在茁壯成長。
這種立足與自身,能夠自我解讀行為,可謂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升華。
白羽點評:只有自我意識的升華,才能擁有「矯正自我」和「形成自我」的機會。除了女兒之外,父母也在成長,銀幕外的觀眾也跟著一起成長。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觀影者與主人公一起走過青澀,走向成熟,完成蛻變,這既是生命個體的成長曆程,實際上也是人類整體的成長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