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莫爾技術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9:35:36 2
專利名稱:用莫爾技術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裝置涉及一種應用雷射取得全息圖加密的裝置。
自70年代發明模壓全息技術以來,模壓全息圖就被製成防偽標識而應用在各類證件和產品中。然而,由於普通彩虹全息圖製作技術的普及和模壓全息圖生產廠家的迅速發展,仿製全息防偽標識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全息標識本身也成了被仿製的物品。
CN2201684Y號專利公開了一種二維閃耀彩虹全息圖製作裝置,雷射器的輸出經反射鏡組和分光鏡分成物光和參考光,參考光經擴束並濾波後直射到掩模版和全息幹版;物光先經擴束成光斑並投至毛玻璃,再射到掩模版和全息幹版。
CN2201685Y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單光束一步拷貝法製作彩虹全息圖的裝置,雷射器的輸出經擴束帶濾波器後直射掩模版,掩模版、彩虹母版和全息幹版三者依序固定在幹版架上。
CN2210407Y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多方位全息彩虹裝飾材料母版的拍攝裝置,雷射器的輸出經分光成兩束,分別經反射後再經擴束、濾波,並以同樣的入射角射到掩模版上,全息幹版與掩模版固定在幹版架上。
上述裝置均能獲得效果良好的全息圖,但是沒有加密措施。雖然利用光學付立葉變換的手段可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但是全息記錄不易實現,密碼圖案不豐富。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提高全息標識的防偽能力,可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的裝置。
本發明包括雷射器、分束器、反射鏡、擴束濾波器、準直透鏡、毛玻璃、具有周期性圖樣的黑白透明片和全息幹版。各部件的光路設置是雷射器輸出的雷射光束經分束器分成物光和參考光兩束光,物光先經反射鏡,再經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經毛玻璃形成漫射光,再經具有周期性圖樣的黑白透明片到達全息幹版上;參考光先經反射鏡,再經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到達全息幹版上,物光和參考光在全息幹版上幹涉並被記錄。
雷射器的選擇由所使用的全息幹版的型號而定。
從光學莫爾理論可知,兩個變化周期大致相同的圖樣重疊在一起並錯開一個角度,就會形成莫爾圖形。莫爾圖形有以下特點1)莫爾圖形的形狀可能與構成它的兩個周期性圖樣大不相同;2)看到莫爾圖,很難判斷構成它的兩個圖樣的形狀。
根據以上特性,選擇兩個周期性圖樣,將它們重疊在一起並以某一合適的角度錯開,然後將構成的莫爾圖記錄在全息標識上,即形成密碼。在普通全息圖的製作中,全息圖重現的圖案與記錄時所用的物一模一樣,只要採用同樣的物就能制出同樣的全息圖案。而本發明記錄的密碼圖案,卻與記錄該圖案時所用的物不同。由於企圖仿製者從全息標識上觀察密碼時看到的是莫爾圖,判斷不出構成該圖案的物,因此無法仿製,防偽能力強。另外,與利用光學付立葉變換的手段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相比,本發明的光路設置更簡單,全息記錄更易實現,且密碼圖案更豐富。
圖1為本裝置的光路設置圖。
在圖中,整個光路是費涅爾全息圖記錄光路,裝置由雷射器(1)、分束器(2)、反射鏡(3,4)、擴束濾波器(5,6)、準直透鏡(7,8)、毛玻璃(9)、具有周期性圖樣的黑白透明片(10,11)以及全息幹版(12)等組成。整個裝置的光路及工作過程為從雷射器(1)輸出的雷射光束經分束器(2)分成兩束,一束作為物光經反射鏡(3)和擴束濾波器(5)後,由準直透鏡(7)形成平行光,再由毛玻璃(9)形成漫射光經過黑白透明片(10,11)到達全息幹版上,由於兩片透明片上有事先設計好的周期性圖案,當雷射照射到它們時就產生了莫爾圖,這個莫爾圖就成為費涅爾全息圖的物;另一束經過分束器(2)的光束經反射鏡(4)和擴束濾波器(6)後,由準直透鏡(8)形成平行光,作為參考光射到全息幹版上。物光和參考光在全息幹版上幹涉就將莫爾圖記錄了下來。如果全息幹版上已經記了全息標識的圖案,經本裝置記錄後,莫爾圖就製作在全息標識中。
權利要求1.用莫爾技術製作顯現型全息密碼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雷射器、分束器、反射鏡、擴束濾波器、準直透鏡、毛玻璃、具有周期性圖樣的黑白透明片和全息幹版,各部件的光路設置是雷射器輸出的雷射光束經分束器分成物光和參考光兩束光,物光先經反射鏡,再經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經毛玻璃形成漫射光,再經具有周期性圖樣的黑白透明片到達全息幹版上;參考光先經反射鏡,再經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到達全息幹版上,物光和參考光在全息幹版上幹涉並被記錄。
專利摘要涉及一種應用雷射取得全息圖加密的裝置。雷射器的光束經分束器,其物光經反射鏡、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經毛玻璃形成漫射光,再經黑白透明片到達全息幹版;參考光先經反射鏡、擴束濾波器後由準直透鏡形成的平行光到達全息幹版上幹涉而得。所記錄的密碼圖案與記錄該圖案時所用的物不同,因企圖仿製者從全息標識上觀察密碼時看到的是莫爾圖,判斷不出構成該圖案的物,故無法仿製,防偽性強。且設備簡單,密碼圖案豐富。
文檔編號G09C5/00GK2258304SQ96203829
公開日1997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1996年2月5日 優先權日1996年2月5日
發明者劉守, 張向蘇, 賴虹凱 申請人: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