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旗幟》觀後感例文

2023-08-01 03:17:13

  篇一

  這幾天,我特別關注了央視的大型紀錄片《旗幟》,看了之後非常的振奮人心。正如宣傳裡說的那樣,史詩品格,國際視野!這絕對是一部精品力作,是一部鴻篇巨製,10集跨越90年,平均每集50分鐘要跨越9年,尤其是前面幾集,每一集都是幾十年的跨度,這麼短的時間要包含如此龐大豐富的內容,其難度可想而知。記憶被一次次被拉回了那些艱苦奮鬥的火紅年代,讓人無法不感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在《旗幟》第四集《艱辛探索》中,講述了從1956年,進入新中國了第七個年頭。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開始轉入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其中,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澤東先後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作關於如何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深入人心。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指標均大幅度超額完成。在北京十三陵水庫工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一起與群眾並肩參加義務勞動,更是成為許多人永生難忘的記憶。到了1971年春,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著名的「小球推動大球」的「桌球外交」由此開始了。

  4月10日至17日,美國桌球隊來華訪問。中美隔絕了22年的大門就這樣打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歷史功勳,將永遠記載在黨和國家的歷史上。

  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了「四人幫」,挽救了黨、挽救了社會主義事業。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旗幟》第五集《歷史轉折》中,講述了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和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這兩次會議對中國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重大的轉折意義。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到訪美國,這一天正好是中國的大年初一。這也是新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當年4月,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他在發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據廣東緊靠港澳,華僑眾多的特點,給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頭建立出口加工區。這一設想得到了鄧小平的大力支持。鄧小平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就叫做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82年2月,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這一年,有3萬多名老幹部辦理了離職休養手續。告別過去、開闢未來的一個關鍵,就是如何正確處理既要糾正毛澤東的晚年錯誤,又要維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的問題。1979年11月起,中央決定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總結新中國的歷史。11次召集起草小組負責人談話,對決議的起草和修改提出重要指示。他最強調的是確立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在過去的90年,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我們從當家作主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跨越了新的世紀,現在我們正昂首闊步走在小康的道路上。彎路、挫折都在所難免,祖國能夠越來越富強,社會越來越和諧,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定不移,科學發展,?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一步步從勝利走向勝利,將一個個光榮與夢想攬入胸懷。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文化會更加繁榮,社會會更加和諧,最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在我們手中實現!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篇二

  央視一套黃金時間近期熱播的十集大型紀錄片《旗幟》終於結束了。看後我心靈震撼,深受教育,感慨萬千。每晚它是我必看的電視節目,《旗幟》幫我一起回憶了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對以前模糊的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重新得到了了解,也和我一起重溫了走過的歷史路程.中國共產黨正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正是這面偉大的旗幟引領著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這部影片運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珍貴鏡頭資料,是一部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寶貴教科書,是我們黨克服重重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縮影。

  這部片子表現手法新穎,場面宏大,解說富有感染力。在建黨90周年之際,觀看這部紀錄片,對熱愛我們的黨,了解黨的發展史,推動各項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中學生學習歷史的優秀教材。

  是啊!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歷經90年的風雨滄桑,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變:一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讓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民主主義社會;二是1956年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中國走向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社會;三是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從半封閉半開放走上全開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文主義道路。正是這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變,使中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一步步走向了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正是中國共產黨這面偉大的旗幟,引領著中國擺脫了一個個困境,戰勝了一次次災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中國人民戰勝了雪災地震泥石流,汶川玉樹盤曲建設得更美了!正是中國共產黨這面鮮紅的旗幟,照耀著中國開創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神州5號到神州7號上天;嫦娥1號到嫦娥2號探月;2008的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完全說明中國已經強大了!

  中國共產黨是一面偉大的鮮紅的旗幟,這面旗幟是用無數中國共產黨英烈們的鮮血染紅的。

  鮮紅的旗幟映紅了偉大的祖國!鮮紅的旗幟輝煌著英雄的九州!

  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您用90年的心血鑄就了偉大的黨魂!您用鮮紅的黨旗指引著中國人民建設了一個偉大富強,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啊!旗幟!中國永遠的旗幟!

  篇三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在莫斯科看望留學生時,道出了這句深情的囑託。每次讀這句話,我的心都會為之一振,多麼激情澎湃,多麼振奮人心!在沒有觀看《旗幟》這部紀錄片之前,我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時代背景,今天,通過該片講述的真實歷史事件,幫助我從歷史時代和時勢環境認識和理解這句話,並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和了解,更加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加理解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觀看《旗幟》是一次學習黨史的契機,是一次對信念的洗禮,是一次激起昂揚鬥志的疾風暴雨。片中的每一幅珍貴的照片和充滿激情的話語,如此震撼心靈,先輩們豪邁的英雄氣概、務實的模範作風和高昂的工作態度,一代代薪火相傳,他們為祖國、為黨、為人民奉獻終身的使命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口上,鞭策和激勵著我。

  紀錄片中,在與敵人鬥爭困難重重的危情時刻、在建設初期貧困邊遠的山間鄉村、在西方封鎖科學攻堅的關鍵領域、在百廢待興建設祖國的每時每刻,都有共產黨員走在前、衝在前、奉獻在前。

  雖然在客運崗位工作不到一年,可我身邊的共產黨員,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時時刻刻都體現著一位共產黨員作為榜樣的力量與感召力。

  記得2010年5月23日凌晨2點,上海南開往桂林的K859次列車因山體滑坡導致列車脫軌,危難險境,方顯英雄本色;烈火赤焰,始見黃金本真。粟韋樂,南寧客運段一名普通列車員,一個共產黨員,對面突如其來的災難,他沉著冷靜,砸窗疏導旅客,不顧血染著雙手,忍著劇痛毅然站在救援一線,這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粟韋樂與同事用雙手,救出數10名旅客,救援隊伍到來後,已經是精疲力竭、渾身發軟的粟韋樂又堅持和他們一道搶救旅客。他用忘我救人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詮釋了一名鐵路職工的高尚風節。他是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心中一面鮮明的旗幟。

  當然,他只是八千萬共產黨員中的一個縮影,他即普通卻又不普通,普通的是他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一個平凡、樸實的鐵路職工;不普通的是,他的心中銘刻著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使命,他的雙手,始終是人民群眾賴以信任與依靠的堅實臂膀。

  《旗幟》雖然只有短短十集,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烙印。我要學習先輩的精神品質,以優秀的共產黨員為榜樣,扎紮實實幹好本職工作。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