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式數碼高速噴墨印花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1 13:30:26 1

本發明涉及紡織、印刷領域,具體是掃描式數碼高速噴墨印花機械。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掃描式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已蠶食式趨勢佔據了凹版印刷機領域,發展趨勢強勁。但存在著生產速度慢,收放備料少、乾燥配套弱等不足;尤其是由於數碼噴頭往復間斷運動產生慣性,難以加大卷裝印刷物直徑,限制了收料和放料的數量,因此生產效率不高。為此用戶大多採用多臺機增加生產量;但從質量來講,多臺機生產的同一個產品色相變差很大(因每臺機都存在極微小的差異,多臺噴墨印花機生產一個批量的品種就會產生色相差異)。另外,該機的收料機構和放料機構也因具有間斷性特點而限制了備料量,因此在生產中需要經常備料造成材料與人工的較大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的改進,該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應具有提升印刷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特點。
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包括沿被印物料走向布置且通過導輥依序連接的放料部、牽引部、數碼噴墨部、乾燥部以及收卷部;其特徵在於:
所述放料部配置了用於保持被印刷物張力恆定的放料張力恆定機構,該放料張力恆定機構包括分別可擺動地鉸接在機架兩側的兩個第一張力擺臂、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張力擺臂的擺動端鉸接的第一張力擺臂導輥以及驅使兩個第一張力擺臂轉動的兩個第一擺臂張力氣缸;所述收卷部配置了用於保持被印刷物張力恆定的收卷張力恆定機構,該收卷張力恆定機構包括分別可擺動地鉸接在機架兩側的兩個第二張力擺臂、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張力擺臂的擺動端鉸接的第二張力擺臂導輥以及分別驅使兩個第二張力擺臂轉動的兩個第二擺臂張力氣缸。
第一鉸接軸的兩端可轉動地定位在機架上,第一張力擺臂與第一鉸接軸固接,第一動力臂的一端也與第一鉸接軸固接;第一擺臂張力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上,第一擺臂張力氣缸的活塞杆鉸接在第一動力臂的另一端。
第二鉸接軸的兩端可轉動地定位在機架上,第二張力擺臂與第二鉸接軸固接,第一動力臂的一端也與第一鉸接軸固接;第二擺臂張力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上,第二擺臂張力氣缸的活塞杆鉸接在第二動力臂的另一端。
所述乾燥部中的外烘箱採用電能加熱烘箱。
所述數碼噴墨部配置了大面積噴墨機頭。
該機還配置了利於用戶車間就位用的萬向輪、調節水平固定機位用的調節螺栓以及縱橫水平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於配置了由擺臂張力氣缸驅動的張力擺臂導輥,因而放料部和收料卷取部中的卷裝印刷物的數量能夠有效增加(由原先的100-200米/卷提高至1000--1500米/卷,提高備料7.5倍以上),使得原先放料和收料的間斷性運動改變為恆速運動,解決了大卷徑運轉時產生的間斷慣性,解決了不必要的材料和人工損耗,同時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由原先的80-200平方米/小時提升至400-800平方米/小時,提高生產效率4倍以上),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並且,採用電能加熱烘箱作為快速乾燥系統,還成倍提高了乾燥效率(乾燥200平方米/小時,該專利為800平方米/小時,提高幹燥效率4倍);此外,乾燥工序中還配置了廢氣排除裝置,淨化了車間生產環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放料張力恆定機構及收卷張力恆定機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案
數碼噴墨部在進行噴墨印花時,需要被印刷物(卷裝被印刷物)保持靜止狀態,完成一輪噴墨印花後,再驅動被印刷物往前運動一個印花單元的距離進行第二輪噴墨印花;被印刷物始終處於間斷性運動的狀態。因此,常規的數碼噴墨印花機,放料部和收卷部也只能相應地間斷性運動,由此帶來諸多的弊端。
本發明為此作了改進,現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包括沿著被印物料走向布置且通過導輥依序連接的放料部4、牽引部8、數碼噴墨部9、乾燥部以及收卷部17;所述放料部、收卷部均以固定託架連體主機架1作工位,配備驅動減速電機,使放料卷和收料卷分別通過氣漲軸20固定後進行放卷收卷的同步運轉。
這些機構均與常規的數碼往復噴墨印花機類同。
本發明的改進,是在所述放料部配置了放料張力恆定機構,使得放料部成為恆速放料部;該放料張力恆定機構包括分別可擺動地鉸接在機架兩側的兩個第一張力擺臂3(第一鉸接軸3-2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定位在機架兩側的牆板上,兩個第一張力擺臂的底部固定在第一鉸接軸3-2上)、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張力擺臂的擺動端鉸接的第一張力擺臂導輥3-1(第一張力擺臂導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定位在第一張力擺臂頂部的擺動端上)以及驅使兩個第一張力擺臂擺動的兩個第一擺臂張力氣缸3-3(該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上,該氣缸的活塞杆則與第一動力臂3-4的右端鉸接;第一動力臂的左端則固定在第一鉸接軸3-2上。第一擺臂張力氣缸3-3以及第一動力臂被牆板遮擋,故圖3中用虛線表示);該張力擺臂導輥可利用氣缸中的無摩擦氣壓作為彈性張力,使得放料捲軸輸出的待印刷物在兩個橫向調節導輥6之間張緊,從而將被印刷物保持在恆定張力狀態;並且在每一次噴墨印花的時間段內跟隨繞逆時針擺動的第一張力擺臂運動,以吸納放料捲軸上退繞釋放的待印刷物Z且使這些待印刷物保持恆定的張力;而在前一次噴墨印花結束後至第二次噴墨印花開始前的這段時間內,則反向擺動使得被印刷物能以高於放料部放料線速度的方式往前運動進入數碼噴墨部。
本發明又在所述收卷部配置了收卷張力恆定機構,使得收卷部成為恆速收卷部;該收卷張力恆定機構包括分別可擺動地鉸接在機架兩側的兩個第二張力擺臂13(第二鉸接軸13-2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定位在機架兩側的牆板上,兩個第二張力擺臂的頂部固定在第二鉸接軸13-2上)、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張力擺臂的擺動端鉸接的第二張力擺臂導輥13-1(第二張力擺臂導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定位在第二張力擺臂底部的擺動端上)以及分別驅使兩個第二張力擺臂擺動的兩個第二擺臂張力氣缸13-3(該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上,該氣缸的活塞杆則與第二動力臂13-4的左端鉸接;第二動力臂的右端則固定在第二鉸接軸13-2上。第二擺臂張力氣缸13-3以及第二張力擺臂的動力臂被牆板遮擋,故圖3中用虛線表示);該張力擺臂導輥可對已印刷物W施加恆定的張力(利用氣缸中的無摩擦氣壓作為彈性張力,使得數碼噴墨部輸出的已印刷物在數碼噴墨部導輥與縱向調節導輥16之間張緊,從而將已印刷物保持在恆定張力狀態),並且在每一次噴墨印花的時間段內跟隨繞逆時針擺動的第二張力擺臂運動,以使收料捲軸吸納數碼噴墨部已放出的已印刷物且使這些已印刷物保持恆定的張力;而在前一次噴墨印花結束後至第二次噴墨印花開始前的這段時間內,則反向擺動以吸納以高於恆速收卷部收料線速度從數碼噴墨部釋放的已印刷物。
顯然,恆速放料部的放料線速度與恆速收卷部的收料線速度應基本相同。
所述牽引部根據數碼噴墨部9的指令運動,按照數碼噴墨部的需求精準供料。牽引部(現有結構)的主要牽引部件為膠輥8,由8-1推動氣缸通過定臂支架8-2推動壓輥8-3實現牽引。同時,恆速放料部在第一張力擺臂的動態擺動下將放料信號傳送到恆速放料部中的放料電機使其動作,從放料捲軸上釋放出所需要的供給量(第一張力擺臂發揮的作用是將間斷放料轉化為恆速放料)。其中,張力大小由氣缸氣壓調定,送料偏差由橫向調節組件6-1(常規結構)調節。
所述恆速收卷部結構與恆速放料部相同;被印刷物從烘箱部出口通過導輥導向引至第二張力擺臂導輥上,再通過縱向調節組件15的導輥16後由收料捲軸卷取。恆速收卷部同樣通過第二擺臂張力氣缸驅動的第二張力擺臂的動態擺動,將間斷性卷取改變為恆速卷取(第二張力擺臂發揮的作用是將間斷卷取轉化為恆速卷取)。收卷張力大小氣缸氣壓調節,走料偏差可通過縱向調節組件15(常規結構))調節。
所述數碼噴墨部中配置的數碼噴墨頭10為大面積噴墨機頭(外購);可配套超大型高速數碼噴墨機組。
所述橫向調節組件、縱向調節組件為結構相同的現有技術;其中,橫向調節組件結構(縱向調節組件的結構相同)包括用於頂壓被印刷物的橫向調節導輥6、分別與橫向調節導輥的兩端鉸接且通過導軌可滑動地定位在機架上的兩個支撐塊以及通過螺紋結構驅使支撐塊滑動的手動調節螺杆;
所述乾燥部為常規結構,採用內外烘箱組合,外烘箱14為電能加熱烘箱,內烘箱12配置導輥和吸排風口,使噴墨後帶有水分的印花材料(例如裝飾紙)通過烘箱加熱散發水分乾燥,乾燥蒸發氣體由內烘箱中間吸口通過排風機將其排出機外處置。工作時外烘箱可開合,溫度控制通過噴墨量要求進行設定。
所述整機外殼25具備人身安全、器件保護、美觀、簡便、人性化操作等特點提供寬大的電腦輸入平臺和明亮清晰的各控制部位(開關作業系統)以及提供維修簡便安全的電控箱19和墨盒應用操作臺23。
該機還配置了在用戶車間就位用的萬向輪18以及調節水平固定機位用的調節螺栓2和縱橫水平儀。
圖中還有:過渡導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