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節目《養生堂》觀後感

2023-08-01 09:13:28 1

  我和老伴經常收視北京電視臺的《養生堂》節目,根據專家們的指點升華認識,酌情調節個人和家庭生活方式。由於習慣的關係我常把看過的多期節目,聽到的專家們的意見串連在一起,聯繫個人及親友們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尋求共性要點,排除誤區。我感到收視《養生堂》節目在一個一個的醫療、藥飲、食療、運動方法上學習效仿固然可取,而把握基本要領,獲取基礎知識,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更為重要。

  我是健康老人,今年78周歲仍在工作,歷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體重、體能達標,精神狀態較好,醫生和同事們都說我的狀態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二十歲。我的經驗體會和觀看《養生堂》節目的收穫有四點:

  一、早保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年輕時有幸同著名的國醫趙炳南先生相識,他在保健方面給我許多指點,送給我九個字:「勤吃素、多走步、少喜怒」。幾十年來我始終照他的指教去做,不吸菸、不飲酒,食物品種雜,粗細糧、稀幹鹹甜食品、蛋肉果菜搭配,質量大眾化,吃飯八成飽。平時我愛吃堅果、大棗、山楂等零食,常年喝茶水。退休前後工作上的應酬不少,而我始終自覺地控制食慾;許多年間享受專車待遇,我儘量少用儘可能多的走路,堅持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日常生活自理,經常做點家務事。這樣,避免了「體重、脾氣、惡習隨著級別、年齡長」。

  保健的關鍵是防病。幼年時每逢換季母親就給我吃點清熱解毒及滋陰補氣類型的中成藥或自製飲品。成年之後我照此去做,並經常以「吃得下、睡得好,兩便通、無痛處,體力、體態、體表和情緒無異常」為量器自測,有不適之處及時「自醫」或看醫生。數十年來我少病卻不少看病吃「藥」,力求把「醫治」和藥吃在得病之前或之初。

  收視《養生堂》節目觸景生情,對照自己,深感個人身體健康得益於早保健。抓「早」是重中之重,當今許多人的問題就在於年輕時吃喝玩樂滿不在乎,身體健康之時想不到養生保健,而待到年老多病以至得了大病之後才著急養生保健,為時己晚,難求其就,至少令人遺憾。這應引以為戒。

  二、講辯證,合情適度的養生保健。

  中醫的靈魂是「辨證」。《養生堂》的專家們以臟器、氣血津液、經絡為主體,以陰陽、虛實、寒熱、表裡為基礎分專題論述醫療養生保健問題,從內因、外因與非內外因諸方面具體地分折病因,以典型引路因人因時因事說「宜」道「忌」,強調飲食、靜動平衡,持續不斷,這對我們很有啟示和教育作用。

  我從中學習的主要體會是:每一個養生保健醫術的採用都是有條件的,必須適情而用,莫要生搬硬套「跟風」亂用;養生保健是個「滲透工程」需要長流水不斷線堅持始終,非一日之功,一時的熱情,要避免「一陣風」「拾起一招丟掉另一招」;提倡任何一種醫療、飲食、運動都有其量的規定性,相關的營養要補充,適可而止,並非多多益善;每一種養生保健的飲食和舉措有其正作用也有負作用,要講「兩面理」分主次,取其利防其弊,莫要「一點論」「眉目鬍子一把抓」;養生保健的主體是自己,要努力地把握自己的個性特點,為我所用,求醫首先在於藉助外力科學的認識自己。

  說到「運動」也得講辨證、平衡。我從二十幾歲起勤於學習,積累資料和寫作,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跳高、100公尺、5000公尺徑賽成績均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標準,並喜歡唱歌、會幾種樂器。中年時期結合本職工作與社會生活不斷地研究與寫作,月均發表論文3-4篇;常爬山、走路,喜歡跳交際舞曾在地區比賽中奪冠。進入老年階段掌握了電腦一般操作技術,經常用它處理信息,經常變換方式整理、儲存資料和家庭生活擺設,持續地研究寫作,累計出版專著10部,發表論文、研究報告1000多篇;在此同時,經常散步、旅遊、泡溫泉、打撞球、跳舞,有時帶孫兒遊戲。從實踐中感到「動」在於體,而「活」在於心。這樣,「體」「腦」雙向運動平衡發展才是科學的。

  人的身體好像一部機器,它的原動力、承載力是有限的,因此安排生活必須得體適度,負擔量過重,在精神與體力上超負荷必然影響健康。幾十年來我的一貫態度是力所能及地承接任務,凡事要做就一定認真做好免得被動有壓力;要出力更要「求術」努力提高效率,不可拼命地做事;要「頂天」必須「立地」,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為人做事,順其自然;在工作與生活上所設定的追求目標以「跳一跳摘得到」為宜,不可過高,凡事適可而止。無數的事實證明,追求的目標過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太大,精神與體力負擔太重,到頭來健康無保證什麼都無用;身心健康狀況不佳反過來又會影響工作與生活,如此惡性循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有幸避免了這種悲哀,《養生堂》則使我在認識上升華一步,行動上更加自覺。

  三、重修養,不斷地調節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

  《養生堂》雖然沒有專門的安排有關心理調適的節目,但是每期節目都從一個側面說明疾病同人的情緒有密切的關係。情緒乃是一種同無條件反射相聯繫的表現,它起源於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相輔相成。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就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節。

  我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它使我學會了開心,逐步地懂得一些道理,形成了特定的做人做事的思想觀念,主要的有立足「自我」經常想到我的狀態很重要,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積極地精神狀態,要以個人積極的精神狀態給家人、朋友、同事一定的關愛,給他們帶來力量和方向,帶來正當的利益和美好愉快的生活,這既是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又會使個人從中獲得生機,派生心安理得的愉悅情感;

  世間一切事都存在著好壞、優劣、利弊、得失、喜怒、哀樂兩個方面,社會生活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遇事從兩面想,多往寬處想,多往好處想。面對現實與未來思路須靈活,要有「超脫」意識隨遇而安的本領。要以積極的態度,坦誠、輕鬆、愉快的心情做人做事,對的要堅持,錯的及時糾正,不斷地排除誤區,避免自尋煩惱、自添壓力、作繭自縛、自我懲罰;

  世間一切人都存在著優缺點、長短處、優劣勢,各有各的難處。要多看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多理解寬容他人,經常想到「大家都不容易」。這樣,自己的心地就會變得寬闊、愉快,個人的生活也就增添一份色彩。

  社會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要勇於面對經得住委屈和打擊。困難挫折非壞事,助人生力、增才、長見識。社會生活錯綜複雜,有些難平的歷史或社會問題,難說「公正」,不必太叫真,不可鑽「牛角」。早在兩千多年前,祖國醫學就提出「悲勝怒、喜勝悲、恐勝喜,思勝恐,怒勝思」的心理治療法則,存有怒氣可採用訴說、爭議、寫作評論、目標轉移等適當的方式發洩出來,莫悶在心中,莫用他人之過懲罰自己。

  我經常以上述思想指導自己待人處事,這對保持良好的心境,促進身體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四、築根基,建造美好幸福的家庭。

  《養生堂》介紹的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事例都貫穿著家庭在醫療保健中重要作用。家庭本是一個人的大後方、安樂窩、渤海灣、育花園、養生堂,有一個和諧溫馨、恩愛情長、老少歡欣、關愛備至、風雨同舟、堅強無比、美滿幸福的家庭是身心健康最基本的條件。

  我自幼生長的家庭和現在的家庭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最初的大家庭父母和七個兄弟姐妹親密無間,我成家後同老伴相親相愛50多年,可以說我倆沒有「紅過臉」,親友和鄰居們風趣地稱我倆形影不離「買一瓶醋都得同行抬著回來」。我的兩個兒子、兒媳都是有教養、很孝順的孩子,一個孫女一個小孫兒很可愛,兒子們的小家庭都是親密和諧美好健康的,這是我個人身心健康最基本的源泉。

  我老伴是個純樸、溫順的女士,我和老伴的特點不同,我心寬、剛強、性急,愛活動,她心細、平和、柔弱,好寧靜;在體質上我屬陽怕熱,她屬陰怕冷;我愛看書學習與寫作,她愛在家欣賞文藝節目料理雜事;我的基本色調偏蘭,她則偏紅;我口重,愛吃糖類食品、豆製品等,由於過敏的原因不能吃牛肉、香油、辣椒,她口輕,愛吃牛肉、香油,由於遺傳的原因以少吃海鮮、豆製品、糖類食品為佳。我倆在諸多的方面都是矛盾的,但幾十年來我們彼此關愛有佳,都為對方著想,相互照顧,以至為了對方而捨去自己的嗜好。我們多時「折中」安排家庭生活,這在客觀上卻起到了「平衡」作用。中年時期我工餘寫作她幫我抄錄、查找資料,她是中學教師,她備課我提供幫助;我倆不斷地利用節假日外出遊泳、參觀、旅遊、平時晚上去舞場跳舞。進入老年階段經常散步、逛商場,定時跳舞、泡溫泉、打撞球,帶小孫兒去遊樂、旅遊。後來老伴患有輕度高血壓症,血脂、血糖一度偏高,由於保健得當現在病情好轉穩定。事實證明有個和諧溫馨的家,才會有個人及全家老少的健康及幸福愉快的生活。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