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2023-08-01 04:46:26 1
專利名稱: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不僅可有效提高色光穿透率、色彩飽和度、減少電源損耗與壽命延長,又可因此簡化製程、降低對準困難度而提高生產良率者。
背景技術:
在眾多的顯示器中,如何達到具有全彩顯示效果的技術往往是該顯示器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OLED)來說,達到全彩顯示功能最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兩種1.分別將可產生紅(R)、綠(G)、藍(B)三原色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組件獨立設置,並將此三種色光以適當比例混合搭配而產生全彩的顯示效果。然而,由於該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於製作時至少需要經由多次的蒸鍍及屏蔽步驟來產生不同色光的有機發光單元,不僅在製作程序上較為繁瑣,且在蒸鍍或屏蔽對位時的準確性上也非常困難,更容易因此而降低產品良率及相對提高製作成本。
2.設置有至少一可發出白色光源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組件,並以該白色光源作為背光源,搭配使用技術純熟的彩色濾光片,藉助彩色濾光片的使用以達到白色光源的光色過濾的目的,並因此產生全彩的顯示效果。
而一般利用彩色濾光片來進行光色過濾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如圖1所示,彩色濾光片10主要於一透光基板11上設置有一黑色矩陣13(BlackMatrix),並於黑色矩陣13的部分上表面及該透光基板11上未設有黑色矩陣13的部分上表面設有一具有光色過濾功能的彩色濾光層15,包括有第一彩色光阻(例如綠色光阻)151、第二彩色光阻(例如藍色光阻)153及第三彩色光阻(例如紅色光阻)155。又,於黑色矩陣13及彩色濾光層15的上方又可選擇設有一平坦化層(Overcoat,又稱塗覆層)或一障蔽層(Barrier Layer)17,以有利於後續製程的進行。
另外,有機電激發光(OLED)組件20的下部電極21直接設置於障蔽層或平坦化層17的上表面,並於下部電極21的部分上表面依序設有一有機發光單元23及一對向電極25,透過下部電極21及對向電極25的工作電流導通,致使有機發光單元23投射出一白色光源L,白色光源L在穿透彩色濾光層15後,將分別進行一光色過濾的動作,並成為綠(G)、藍(B)、紅(R)三原色L1、L2、L3,並藉此搭配組合以達到有機電激發光(OLED)顯示裝置200全彩顯示的目的。
藉此彩色濾光片10的使用,該OLED顯示裝置200隻需要一種可產生白色光源L的有機發光單元23來作為色光來源,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蒸鍍程序即可完成全彩發光的效果,相對可有效降低蒸鍍或屏蔽時的準確對位困難度。然而,由於該白色光源L的波長分布範圍較廣,使得白色光源L對彩色濾光層15的光源穿透率不佳,進而影響該OLED顯示裝置200的發光亮度及光色飽和度,也就因此而無法有效提高其發光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可藉助較少次數的蒸鍍或屏蔽過程以達到全彩化的顯示效果,不僅可簡化製作流程與製作成本,又可相對降低在蒸鍍或屏蔽時的對位準確困難度,並因此而有效提高產品良率。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不僅可有效提高有機發光單元的光源穿透率,又可增加其色彩飽和度。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不儀可簡化製作流程及降低對位時的準確困難度,又可有效提高有機發光單元的光源穿透率及色彩飽和度,更可因此減少發光電源的損耗與延長組件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可有效降低因為紅、藍、綠(side by side)三色光的發光衰減不均,而造成色偏與色彩飽和度表現不佳等問題,因此可有效提高發光質量。
為此,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主要構造系包括有
一彩色濾光片,主要於一透光基板的表面設有至少一第一彩色光阻、至少一第二彩色光阻及至少一第三彩色光阻;一下部電極,設於該彩色濾光片的表面;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並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第一色光將可穿透該第一彩色光阻;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並可產生一第四色光,而第四色光將可穿透該第二彩色光阻後過濾以成為一第二色光,且第四色光將可穿透第三彩色光阻後過濾以成為一第三色光;及一對向電極,設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將依序設有一空穴傳輸層、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二有機發光層、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固設於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外,尚可選擇延伸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至少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選擇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至少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又,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尚可選擇延伸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該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之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之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透光基板的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封裝蓋板的底層可再設有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致使以成為一雙向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彩色濾光片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透光基板的部分表面尚設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並於該薄膜電晶體及該透光基板的部分表面依序設有一絕緣層及該下部電極,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設於該絕緣層內部,致使以成為一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透光基板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彩色濾光片的部分表面尚設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並於該薄膜電晶體的表面再設有該下部電極,致使以成為一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透光基板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效率大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效率,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於一單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可選擇小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於不同單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及該第一彩色光阻於同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的其中之一者。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一彩色光阻可選擇設置於一像素中的兩側邊子像素及一中間子像素的其中之一者。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選擇為一單層型有機發光層、多層迭設型有機發光層及一摻雜型有機發光層的其中之一所構成者,且,該第四色光可選擇為一白色光源及一與該第一色光成互補色光源的其中之一者。
上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分別選擇包括有一空穴注入層、一空穴傳輸層、一有機發光層、一電子傳輸層、一電子注入層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者。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主要系包括有下列步驟形成至少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於一透光基板的表面,以成為一彩色濾光片;將一第一屏蔽選擇放置於該彩色濾光片的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以一第一蒸鍍源至少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以一第四蒸鍍源對準該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進行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四色光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
上述的製作方法,尚包括有下列步驟形成有至少一下部電極於該彩色濾光片之部分上表面;形成有一空穴傳輸層於該下部電極的部分上表面;形成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一有機發光層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之空穴傳輸層的表面;
依序形成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及一第三有機發光層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有機發光層的上表面與第二彩色光組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空穴傳輸層表面;形成有一電子傳輸層於第二有機發光層及第三有機發光層的表面;及形成有至少一對向電極於該電子傳輸層的表面。
上述的製作方法,也可為下列步驟將該第一蒸鍍源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進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將該第四蒸鍍源選擇對準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進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
上述的製作方法,其也可為下列步驟將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形成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將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形成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上述的製作方法,尚包括有以下步驟以一基板取代該彩色濾光片;以一第四蒸鍍源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四色光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將一第一屏蔽選擇放置於該彩色濾光片的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以一第一蒸鍍源至少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蒸鍍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形成一封裝蓋板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且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設有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
上述的製作方法,尚包括有以下步驟以一透光基板取代該彩色濾光片,並於該透光基板的部分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而該透光基板及該薄膜電晶體的部分上表面覆蓋有至少一絕緣層,且,將該第一彩色光阻、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形成於該絕緣層內部;及於該絕緣層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一下部電極,並致使該下部電極分別與該相對應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
上述的製作方法,尚包括有以下步驟形成至少一薄膜電晶體於該彩色濾光片的表面,而該薄膜電晶體的部分上表面覆蓋有至少一絕緣層;及於該絕緣層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一下部電極,並致使該下部電極分別與該相對應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
上述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四色光可選擇為一白色光源及一與該第一色光成互補色光源的其中之一,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也可選擇為一單層型有機發光層、多層迭設型有機發光層及一摻雜型有機發光層的其中之一所構成者。
上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一彩色光阻可選擇設置於一像素中的兩側邊子像素及一中間子像素的其中之一者。
圖1為已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C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9A及圖9B分別為本發明被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於各製程步驟的剖面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10 彩色濾光片 11 基板13 黑色矩陣15 彩色濾光層151 第一彩色光阻153 第二彩色光阻155 第三彩色光阻17 平坦化層20 有機電激發光組件200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21 下部電極23 有機發光單元25 對向電極30 彩色濾光片31 透光基板33 黑色矩陣35 彩色光阻351 第一彩色光阻353 第二彩色光阻355 第三彩色光阻37 平坦化層(又稱塗覆層)40 有機電激發光組件400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41 下部電極43 有機發光單元431 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1 第一有機發光層 433 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3 第二有機發光層 4335 第三有機發光層4337 第四有機發光層 435 空穴注入層436 空穴傳輸層 437 電子傳輸層438 電子注入層 45 對向電極461 第一有機發光材料463 第四有機發光材料471 第一蒸鍍源 473 第四蒸鍍源491 第一屏蔽50 彩色濾光片500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51 基板53 黑色矩陣55 彩色光阻553 第二彩色光阻555 第三彩色光阻59 封裝蓋板600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70 彩色濾光片 71 透光基板73 薄膜電晶體 74 絕緣層
751 第一彩色光阻 753 第二彩色光阻755 第三彩色光阻 81 下部電極831 第一有機發光單元 833 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5 對向電極 99 封裝蓋板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特徵、結構及所達成的功能被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配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首先,參考圖2,為本發明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OLED)顯示裝置400主要於一彩色濾光片30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有機電激發光(OLED)組件40,而該彩色濾光片30主要於一透光基板31的部分上表面設有至少一黑色矩陣33(BlackMatrix),並於黑色矩陣33的部分上表面及該透光基板31上未設有黑色矩陣33的部分上表面增設有一具有光色過濾功能的彩色濾光層(或稱彩色光阻)35,而彩色濾光層35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彩色光阻(例如綠色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例如藍色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例如紅色彩色光阻)355。又,於黑色矩陣33及彩色濾光層35上方可覆蓋有一平坦障蔽單元37,例如一平坦化層(Overcoat)及/或一障蔽層(Barrier Layer)。
該彩色濾光片30的平坦化層37(或障蔽層)的上表面部分區域可設置有至少一OLED組件40的下部電極41,並於該下部電極41的部分上表面依序設有一有機發光單元43及一對向電極45,而該有機發光單元43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至少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當下部電極41及對向電極45之間供給有一工作電流時,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將可產生一第一色光L1,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則可產生一第四色光L4。
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設置於部分下部電極41的上表面,並位於彩色濾光片30的第一彩色光阻351的垂直延伸位置上,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則可設置於彩色濾光片30的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上的下部電極41上表面、及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上表面。藉此,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所產生的第一色光L1將可直接穿透第一彩色光阻351,並過濾而產生同樣光色的第一色光L1,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所產生的第四色光L4則可在個別穿透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後,相對應過濾而產生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及第三色光L3,並藉助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及第三色光L3的混合搭配,以達到該OLED顯示裝置400全彩的顯示效果。
當然,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迭加在一起時,其共同所產生的投射光源也可能為一第五色光L5,如虛線所示,而該第五色光L5同樣可在穿透第一彩色光阻351後過濾並產生該第一色光L1。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所產生的第一色光L1為一綠色光源,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所產生的第四色光L4則可選擇為一白色光源或為一與第一色光L1呈現互補特性的互補光源,例如紫色光源或赤紫色光源。且,該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系分別為一綠色光阻G(351)、藍色光阻B(353)及紅色光阻R(355)或是為一綠色光阻G(351)、紅色光阻R(353)及藍色光阻B(355)。因此,第一色光L1(綠光)在穿透第一彩色光阻(綠色光阻)351後,將依舊維持第一色光L1(綠光)的光色,而第四色光L4(白光或紫光或赤紫光)在穿透第一彩色光阻(綠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藍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紅色光阻)355後將分別被過濾而成為一第一色光L1(綠光)、一第二色光L2(藍光)及一第三色光L3(紅光),並藉助第一色光L1(綠光)、第二色光L2(藍光)及第三色光L3(紅光)的互補性及適當比例的混合搭配,以達到該OLED顯示裝置400全彩顯示的目的。
由於彩色濾光層35為一僅容許特定波長範圍以內的光源通過的裝置,並藉此達到光色過濾得目的,例如,該第一彩色光阻351若設計為一僅能容許波長範圍在500nm~600nm之間的光源可通過時,則表示當一如已用構造為白色光源(L)的背光源在穿透該第一彩色光阻351後,第一彩色光阻351會將波長範圍在500nm~600nm以外的其它色光源加以過濾及阻隔,而不會讓其通過,使得通過該第一彩色光阻351的色光波長範圍將介於500nm~600nm之間,也就是肉眼所能感受的綠色光源,藉此以達到光色過濾的目的。然而,在光色過濾的同時,波長在500nm~600nm以外的色光源將會被第一彩色光阻351過濾阻隔,因此,第一彩色光阻351對白色光源L而言將不具有良好的光源穿透率,僅大約為25%,因此也相對將降低其光源穿透率、光強度及色彩飽和度。
反之,若該第一色光L1的波長分布範圍位於第一彩色光阻351所能容許色光穿透的波長範圍以內時,則表示該第一彩色光阻351對第一色光L1而言具有相當良好的光源穿透率,例如,若該第一色光L1的波長分布範圍為500nm~560nm(綠色光源),且該第一彩色光阻351所能容許色光通過的波長範圍如前述所言是在500nm~600nm(綠色光阻)時,則絕大多數的第一色光L1將可完全穿透該第一彩色光阻351,例如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光源穿透率即可達到80%以上。因此相對於已用以白色光源L作為發光源的OLED顯示裝置(200),本發明對某一特定光源而言具有表現較佳的光源穿透率及光強度,當然也就可相對有效減少電源的損耗與延長組件的使用壽命。
藉助本發明的OLED顯示裝置400的使用,將可提高該OLED顯示裝置400某一色光的光源穿透率、光強度及光色飽和度,並可依據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使用的範圍及方向,而選擇可產生不同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例如,該OLED顯示裝置400於應用時較常產生綠色光源,則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則可選擇為一可產生綠色光源的有機發光單元,藉此不僅可有效提高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綠色光源的穿透率、光強度及光色飽和度,並可有效延長組件使用壽命及降低電源損耗的目的。
又,已用可產生綠色光源的OLED組件,通常具有較佳的發光效率及使用壽命,因此,當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選擇為一相較於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有較好發光效率的發光效率最佳有機發光單元時,例如綠色有機發光單元431,則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設於單一子像素(sub pixel)上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也可相對加以縮小,例如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設於單一子像素上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A1可小於同一子像素上的該第一彩色光阻351的作用面積A11,亦或是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設於單一子像素上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A1小於不同子像素上的第二彩色光阻353(或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所設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A4,亦或是設於單一子像素上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A1及第一彩色光阻351的作用面積A11皆小於設於不同子像素上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的作用面積A4及第二彩色光阻353、第三彩色光阻355的作用面積A41,藉助將相對容許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具有更大的形成誤差範圍,而有利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的對位及蒸鍍或屏蔽步驟的進行,如圖2A所示。
當然,於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所產生的第一色光L1也可為一紅色光源或為一藍色光源,而第一彩色光阻351將分別為一紅色光阻或一藍色光阻,如此同樣可以達到OLED顯示裝置400全彩顯示的目的。
另外,由於OLED顯示裝置400的一單一像素(pixel)可包括有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且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皆個別位於該單一像素中的一子像素(subpixel)上,因此,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一彩色光阻351並不限定於全彩OLED顯示裝置一像素(pixel)的兩側邊子像素(sub pixel)位置,如圖2所示的最左邊位置,其也可設定為中間的子像素(sub pixel)位置,如圖2A所示,同樣可適時搭配過濾出所需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及第三色光L3。且,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除了如前所述實施例為一單層型的有機發光層(433)外,其也可選擇由多個有機發光層4333、4335迭設所形成的迭設型有機發光層(433),同樣可適時搭配產生一白色光源或一互補色光源L4。
在本發明此一較佳實施例中,於第一彩色光阻351的垂直延伸位置設有的有機發光單元43可包括有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而該有機發光單元43可選擇依序包括有一空穴注入層435、一空穴傳輸層436、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第一有機發光層4311、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第二有機發光層4333及第三有機發光層4335、電子傳輸層437、電子注入層438,於電子注入層438的表面再設有該對向電極45。
同理,於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設有的有機發光單元43可包括有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而該有機發光單元43依序也可包括有一空穴注入層435、一空穴傳輸層436、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之第二有機發光層4333及第三有機發光層4335、電子傳輸層437、電子注入層438,並於電子注入層438之表面再設有該對向電極45。
又,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一彩色光阻351也可選擇設定於全彩OLED顯示裝置一像素(pixel)的最右側(兩側邊)的子像素(sub pixel)位置,如圖2B所示。且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也可選擇由至少一主發光體(Host Emitter;H)中摻雜有至少一摻雜物(Dopant;P)的摻雜型有機發光層,同樣可搭配產生一白色光源或一互補色光源L4。
接著,本發明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除了原本位於第一彩色光阻351的垂直延伸位置外,其也可選擇再延伸於第二彩色光阻353或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則因此而設於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上表面及第二彩色光阻353或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如圖2C所示。藉此,將可有利於增加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在蒸鍍、屏蔽或對位時的方便性。
再者,參考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其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設置位置同樣可適度自第一彩色光阻351延伸至第二彩色光阻353的垂直延伸位置,藉此將可在不影響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效能的情形下,達到降低該第一有機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的對位及蒸鍍的困難。
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的設置位置可加以更換,例如,於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41的上表面事先設置有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繼續再於該第一彩色光阻351及/或第二彩色光阻353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上表面設置有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如此同樣可以達到降低第一有機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的對位及蒸鍍的困難,及提高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發光效率及色彩飽和度的目的。
又,該有機發光單元43、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係為一可經由電流信號導通而產生色光源的發光單元,因此,其內部可分別選擇包括有一空穴注入層(HIL)、一空穴傳輸層(HTL)、一有機發光層(EML)、一電子傳輸層(ETL)、一電子注入層(EIL)及上述各組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
另外,參考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OLED)顯示裝置500主要於一基板51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有機電激發光(OLED)組件40,並於該基板51的部分上表面設置有一封裝蓋板59,以達到保護該OLED組件40的目的。其中,該封裝蓋板59的部分底層也可選擇是否設置有至少一黑色矩陣53,而黑色矩陣53的部分下表面及未設有該黑色矩陣53的封裝蓋板59的底層則設置有一具有光色過濾功能的彩色濾光層(彩色光阻)55,其主要系包括有一第一彩色光阻551、第二彩色光阻553及第三彩色光阻555。
又,於該彩色濾光層55的垂直延伸位置下的基板51的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下部電極41,並於該下部電極41的部分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而該第一彩色光阻551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的上表面又可再設置有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並於部分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及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對向電極45,當下部電極41及對向電極45之間供給有一工作電流時,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將分別產生一第一色光L1及一第四色光L23。同理,第一色光L1、第四色光L23或混合搭配形成的第五色光L5在通過第一彩色光阻551時,將可過濾並產生第一色光L1,而第四色光L23則分別在通過第二彩色光阻553及第三彩色光阻555時,將過濾並產生第二色光L2及第三色光L3。
在此實施例中,其第四色光L23選擇為第一色光L1的互補色光,例如第一色光L1為一綠光時,則第四色光L23則可選擇為一紫光或一赤紫光。又,若第一色光L1為一藍光時,則第四色光L23則可選擇為一黃光或一橘光。又,若第一色光L1為一黃赤光時,則第四色光L23可選擇為一青綠光。
接續,請參閱第5圖,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構造剖面圖;如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相較於第3圖所示實施例,其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設置順序及位置可加以交換,例如,於第二彩色光阻553及第三彩色光阻555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41上表面設置有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並於第一彩色光阻551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41上表面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而第二彩色光阻553及第三彩色光阻555在同一畫素中並不緊鄰設置,而是在其中間子像素位置設有該第一彩色光阻551。
由於對向電極45可選擇為一具透光導電特性的材質所製成,藉此,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所產生的第一色光L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所產生的第四色光L23,將可順利穿透該對向電極45及設置於該封裝蓋板59底層的彩色濾光層55,而達到該OLED顯示裝置500頂部發光(Top-Emission)的目的。
當然,在不同實施例中,其基板51也可選擇為一透光材質所製成的一透光基板,或如同圖2實施例一般,為一彩色濾光片,如此,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第三色光L3、第四色光L23或第五色光L5也可同時穿透封裝蓋板59及基板51,而成為一頂部及底部皆可投射光源的雙向發光OLED顯示裝置500。
繼續,參考圖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OLED)顯示裝置600也可設計為一主動式(Active Drive)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主要於一透光基板71的部分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TFT)73,並於該透光基板71及該薄膜電晶體73的部分上表面覆蓋有至少一絕緣層74,其中,該絕緣層74內部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又,於該絕緣層74的部分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下部電極81,且,該下部電極81將可分別與相對應之薄膜電晶體73電性相連接。
於第一彩色光阻751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8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可產生第一色光L1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的有機發光層,並於該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81上表面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的有機發光層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可產生第四色光L4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的有機發光層,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對向電極85,藉此以達到該主動式OLED顯示裝置600全彩顯示的目的。
又,參考圖7所示,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相較於第6圖所示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也可選擇直接設置於該透光基板71的表面,以成為一彩色濾光片70,並於彩色濾光片70的表面設有該薄膜電晶體(TFT)73。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的設置順序及位置也可加以交換,例如,於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的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81上表面設置有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並於該第一彩色光阻751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上表面設置有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
又,參考圖8所示,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相較於圖6所示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也可選擇設置於一封裝蓋板99的底層。且,該對向電極85由一具透光導電特性的材質所製成,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及第二有機發光單元833所產生的第一色光L1及第四色光L4將可穿透該對向電極85及設置於封裝蓋板99底層的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並過濾產生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及第三色光L3,而達到光色過濾的目的。
又,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的有機發光層將可橫跨第一彩色光阻751、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的垂直延伸位置,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的有機發光層則可橫跨第二彩色光阻753及第三彩色光阻755的垂直延伸位置,藉此同樣可達到降低該第一有機光單元831的對位及蒸鍍的困難度,且有可提高產品的生產合格率。
最後,參考圖9A及圖9B,分別為本發明被動式(Passive Drive)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於各製程步驟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OLED顯示裝置400的製作步驟主要於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下部電極41設置完成後,透過一蒸鍍的方式於下部電極4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空穴注入層(HIL)及/或一空穴傳輸層(HTL),並於空穴傳輸層的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及至少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
首先,將一第一屏蔽491放置於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再以一第一蒸鍍源471進行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有機發光層的蒸鍍程序,此時,該第一彩色光阻351垂直延伸位置的下部電極41的上表面將會形成有一可產生第一色光L1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其中,該第一蒸鍍源471選用一可產生第一色光L1的第一有機發光材料461,例如可產生綠光的有機發光材料,如圖9A所示。
當然,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於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4311)蒸鍍之前,也會在下部電極41表面預先形成一空穴注入層435及/或空穴傳輸層436,如虛線所示。之後,再於空穴注入層435及/或空穴傳輸層436的部分表面形成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4311。
接著,再以一第四蒸鍍源473進行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有機發光層蒸鍍程序,該第四蒸鍍源473將會對準第一彩色光阻351、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進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此時,該下部電極41(或空穴傳輸層)的部分上表面及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或第一有機發光層4311)的上表面將形成有至少一可產生第四色光L4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第四有機發光層4337,其中,該第四蒸鍍源473選用可產生第四色光L4的第四有機發光材料463,例如可產生白光、紫光或赤紫光的有機發光材料,如圖9B所示。
當然,於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也可先進行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的蒸鍍,之後再將第一屏蔽491放置於第二彩色光阻353及第三彩色光阻355的垂直延伸位置,並於第一彩色光阻351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上表面(未有第一屏蔽491覆蓋處)形成有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
又,當後續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31的有機發光層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設置完成之後,可繼續OLED顯示裝置400的後續製程,例如,於第四有機發光單元433的有機發光層4337上表面以蒸鍍的方式依序形成電子傳輸層437及/或電子注入層438及/或對向電極45,如虛線所示,藉此以完成該OLED顯示裝置400的設置。
於上述的製作流程中,該有機發光單元43的蒸鍍次數,相較於已用以紅(R)、綠(G)、藍(B)三原色的有機電激發光組件獨立設置以形成OLED顯示裝置的方式而言,確實可降低其蒸鍍、屏蔽及對位的次數及困難度,並可同樣達到全彩化的顯示功效。又,藉助蒸鍍次數的減少,將可有效減低蒸鍍對位時的準確性的要求,藉此以達到OLED顯示裝置400產品合格率的提升。
當然,上述製程步驟同樣可適用於主動式(Active Drive)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中,第一有機發光單元831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833同樣可依序形成,在此不再贅述。可參見圖10A和圖10B綜上所述,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不僅可有效提高色光穿透率、色彩飽和度、減少電源損耗與壽命延長,又可因此簡化製程、降低對準困難度而提高生產合格率。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主要構造包括有一彩色濾光片,主要於一透光基板的表面設有至少一第一彩色光阻、至少一第二彩色光阻及至少一第三彩色光阻;一下部電極,設於該彩色濾光片的表面;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並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第一色光將可穿透該第一彩色光阻;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並可產生一第四色光,而第四色光將可穿透該第二彩色光阻後過濾以成為一第二色光,且第四色光將可穿透第三彩色光阻後過濾以成為一第三色光;及一對向電極,設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將依序設有一空穴傳輸層、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一有機發光層、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二有機發光層、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三有機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固設於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外,尚可選擇延伸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至少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選擇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至少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又,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尚可選擇延伸設置於該第二彩色光阻、該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之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之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透光基板的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封裝蓋板的底層可再設有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致使以成為一雙向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彩色濾光片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透光基板的部分表面尚設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並於該薄膜電晶體及該透光基板的部分表面依序設有一絕緣層及該下部電極,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設於該絕緣層內部,致使以成為一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透光基板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彩色濾光片的部分表面尚設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並於該薄膜電晶體的表面再設有該下部電極,致使以成為一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透光基板也可設定為一基板,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則設置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又,尚包括有一封裝蓋板,固設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則固設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致使以成為一頂部發光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效率大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效率,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設於一單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可選擇小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設於不同單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及該第一彩色光阻於同一子像素上的作用面積的其中之一者。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一彩色光阻可選擇設置於一像素中的兩側邊子像素及一中間子像素的其中之一者。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選擇為一單層型有機發光層、多層迭設型有機發光層及一摻雜型有機發光層的其中之一所構成者,且,該第四色光可選擇為一白色光源及一與該第一色光成互補色光源的其中之一者。
16.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可分別選擇包括有一空穴注入層、一空穴傳輸層、一有機發光層、一電子傳輸層、一電子注入層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者。
17.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主要包括有下列步驟形成至少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於一透光基板的表面,以成為一彩色濾光片;將一第一屏蔽選擇放置於該彩色濾光片的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以一第一蒸鍍源至少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以一第四蒸鍍源對準該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上表面進行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四色光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尚包括有下列步驟形成有至少一下部電極於該彩色濾光片之部分上表面;形成有一空穴傳輸層於該下部電極的部分上表面;形成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一有機發光層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之空穴傳輸層的表面;依序形成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及一第三有機發光層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有機發光層的上表面與第二彩色光組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空穴傳輸層表面;形成有一電子傳輸層於第二有機發光層及第三有機發光層的表面;及形成有至少一對向電極於該電子傳輸層的表面。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也可為下列步驟將該第一蒸鍍源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進行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將該第四蒸鍍源選擇對準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進行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
20.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也可為下列步驟將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形成於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及將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形成於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的表面。
21.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尚包括有以下步驟以一基板取代該彩色濾光片;以一第四蒸鍍源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四色光的第四有機發光單元;將一第一屏蔽選擇放置於該彩色濾光片的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及其組合式的其中之一的垂直延伸位置;以一第一蒸鍍源至少對準該第一彩色光阻垂直延伸位置進行一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蒸鍍程序,以蒸鍍形成有一可產生一第一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形成一封裝蓋板於該基板表面,可用以包覆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且於該封裝蓋板的底層設有一第一彩色光阻、一第二彩色光阻及一第三彩色光阻。
22.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尚包括有以下步驟以一透光基板取代該彩色濾光片,並於該透光基板的部分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薄膜電晶體,而該透光基板及該薄膜電晶體的部分上表面覆蓋有至少一絕緣層,且,將該第一彩色光阻、該第二彩色光阻及該第三彩色光阻形成於該絕緣層內部;及於該絕緣層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一下部電極,並致使該下部電極分別與該相對應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
23.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尚包括有以下步驟形成至少一薄膜電晶體於該彩色濾光片的表面,而該薄膜電晶體的部分上表面覆蓋有至少一絕緣層;及於該絕緣層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一下部電極,並致使該下部電極分別與該相對應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
24.根據權利要求17至2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四色光可選擇為一白色光源及一與該第一色光成互補色光源的其中之一,且,該第四有機發光單元也可選擇為一單層型有機發光層、多層迭設型有機發光層及一摻雜型有機發光層的其中之一所構成者。
25.根據權利要求17至2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及該第一彩色光阻可選擇設置於一像素中的兩側邊子像素及一中間子像素的其中之一者。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全彩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其主要有關一彩色濾光片的第一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設有至少一可產生第一色光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並於彩色濾光片的第二彩色光阻、第三彩色光阻的垂直延伸位置橫設有至少一第四有機發光單元,而第四色光將可在穿透第二彩色光阻及第三彩色光阻時分別過濾以產生一第二色光及一第三色光,藉助第一色光、第二色光及第三色光的混合搭配,以形成全彩化的發光或顯示功能者。
文檔編號H05B33/12GK1741690SQ20051008874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9日
發明者馮建源, 陳丁洲, 符宏信, 藍文正, 江建志 申請人: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