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的製作方法
2023-08-01 06:57:21 1
專利名稱: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
背景技術:
自卸車在用來運輸煤炭、沙土、石子時,由於其卸車的機械化程度高,可顯著地提高工作效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01年11月21日公告的專利號為01203039.2的實用新型專利,就公開了一種實用新型名稱為「搭板式活動底板自卸車廂」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在一側廂底板上鉸鏈固定搭板、並活搭在另一側廂底板上的方案。但該方案的自卸車廂由於是通過位於二側廂底板底部的頂升油缸令二個廂底板傾斜卸貨的,二個廂底板之間容易發生幹涉,導致二個廂底板運動受阻。此外,頂升油缸位於二側廂底板底部也會被碰壞,且不便於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一邊行走一邊向車廂兩側卸車,便於維修,工作性能更穩定,卸車工作效率高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包括車鬥、車廂左右邊板、車廂前、後邊板和車底盤,車鬥或車底盤的左、右兩側分別與左底板和右底板的外端鉸接相連,右底板的裡端與至少一塊搭接板的右側邊鉸接相連,每塊搭接板的下表面與左底板裡端的上表面相貼,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前、後二側中部的對稱位置分別與一個∧形拉杆的二個底端鉸接相連,每個∧形拉杆的頂尖端為鉸接相連,二個∧形拉杆的頂尖端分別與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的裡端鉸接相連,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分別沿所述車鬥的中軸線方向穿過所述車廂前邊板和後邊板上的長槽孔後,其外端再與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相連,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安裝在所述車廂前邊板和車廂後邊板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中所述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包括安裝在所述車底盤上的前頂升油缸和後頂升油缸,前頂升油缸和後頂升油缸的活塞杆分別與前滑塊和後滑塊相連,前滑塊和後滑塊分別能滑動地安裝在前滑道和後滑道內,前滑道和後滑道分別安裝在所述車廂前邊板和車廂後邊板上,所述前提升橫杆和所述後提升橫杆分別插裝在前滑塊和後滑塊上。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中所述前提升橫杆和所述後提升橫杆上位於車鬥內的杆段上分別安裝有前擋板和後擋板,前擋板朝前的表面與所述車廂前邊板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所述後擋板朝後的表面與所述車廂後邊板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所述左底板的裡端與所述右底板的裡端重疊相貼,左底板和右底板的裡端相貼的表面為一個相互平行的斜面或凹進的平面,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上表面相互平齊。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中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的裡端側面分別為一個弧形面。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中所述搭接板的數量為2-16塊,2-16塊搭接板並列成排的與所述左底板裡端上表面相貼。
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在使用時,可在施工現場很方便的將車廂內裝載的煤炭、沙上、石子等貨物卸下,由於左底板和右底板前、後二側中部的對稱位置分別與一個∧形拉杆的二個底端鉸接相連,每個∧形拉杆的頂尖端為鉸接相連,二個∧形拉杆的頂尖端分別與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的裡端鉸接相連,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分別沿所述車鬥的中軸線方向穿過車廂前邊板和後邊板上的長槽孔後,其外端再與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相連,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安裝在車廂前邊板和車廂後邊板的外側,利用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頂起左底板和右底板,令車鬥內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別朝二側傾斜,使貨物從車廂的左、右兩側卸下,因此,其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間在卸貨過程中不易發生幹涉,便於維修,工作性能更穩定,並能夠一邊行走一邊向車廂兩側卸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自卸車的工作效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包括車鬥8、車廂左右邊板1、車廂前邊板2、後邊板3和車底盤4,車鬥8或車底盤4的左、右兩側分別與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外端鉸接相連,右底板6的裡端與3塊搭接板7的右側邊鉸接相連,搭接板7的數量也可以為2塊或4塊或6塊或8塊或10塊或12塊或14塊或15塊或16塊,多塊搭接板7並列成排的與左底板5裡端上表面相貼,左底板5和右底板6前、後二側中部的對稱位置分別與一個∧形拉杆9、10的二個底端鉸接相連,每個∧形拉杆9、10的頂尖端為鉸接相連,二個∧形拉杆9、10的頂尖端分別與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的裡端鉸接相連,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分別沿車鬥8的中軸線方向穿過所述車廂前邊板2和後邊板3上的長槽孔後,其外端再與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相連,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安裝在所述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的外側。
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包括安裝在車底盤4上的前頂升油缸15和後頂升油缸16,前頂升油缸15和後頂升油缸16的活塞杆分別與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相連,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分別能滑動地安裝在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內,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分別安裝在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上,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分別插裝在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上。
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上位於車鬥8內的杆段上分別安裝有前擋板21和後擋板22,前擋板21朝前的表面與車廂前邊板2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後擋板22朝後的表面與車廂後邊板3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前擋板21和後擋板22可防止車鬥8內裝的物料經由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上的長槽孔漏出去。
左底板5的裡端與右底板6的裡端重疊相貼,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裡端相貼的表面為一個相互平行的斜面或凹進的平面,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上表面相互平齊。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裡端側面分別為一個弧形面,以減少左底板5和右底板6翻轉時的摩擦。
在車鬥8的左、右兩側設有車廂左右邊板1,每個車廂左右邊板1的頂部與車鬥8鉸接相連。
在使用時,如果需要卸下車上的貨物,可通過車輛上的控制裝置令前頂升油缸15和後頂升油缸16作頂升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的運動,並使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分別沿著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向上滑動,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則分別通過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向上提升二個∧形拉杆9、10,二個∧形拉杆9、10則拉動左底板5和右底板6,使左底板5和右底板6打開形成一個中間高、二側外端低的斜面,從而令放置在左底板5和右底板6上的貨物從車輛的二側推開車廂邊板10後卸下,直到貨物全部卸完。卸貨完畢後,可通過車輛上的控制裝置令每個頂升油缸3作收縮活塞杆的運動,並使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分別沿著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向下滑動,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則分別通過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向下放下二個∧形拉杆9、10,於是,左底板5、右底板6和搭接板7就會恢復到水平原位。在上述運動過程中,前擋板21和後擋板22會分別隨著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一道運動,令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上的長槽孔始終處於封閉狀態。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方案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包括車鬥(8)、車廂左右邊板(1)、車廂前、後邊板(2、3)和車底盤(4),車鬥(8)或車底盤(4)的左、右兩側分別與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外端鉸接相連,右底板(6)的裡端與至少一塊搭接板(7)的右側邊鉸接相連,每塊搭接板(7)的下表面與左底板(5)裡端的上表面相貼,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底板(5)和右底板(6)前、後二側中部的對稱位置分別與一個∧形拉杆(9、10)的二個底端鉸接相連,每個∧形拉杆(9、10)的頂尖端為鉸接相連,二個∧形拉杆(9、10)的頂尖端分別與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的裡端鉸接相連,前提升橫杆(13)和後提升橫杆(14)分別沿所述車鬥(8)的中軸線方向穿過所述車廂前邊板(2)和後邊板(3)上的長槽孔後,其外端再與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相連,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安裝在所述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的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分別包括安裝在所述車底盤(4)上的前頂升油缸(15)和後頂升油缸(16),前頂升油缸(15)和後頂升油缸(16)的活塞杆分別與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相連,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分別能滑動地安裝在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內,前滑道(19)和後滑道(20)分別安裝在所述車廂前邊板(2)和車廂後邊板(3)上,所述前提升橫杆(13)和所述後提升橫杆(14)分別插裝在前滑塊(17)和後滑塊(18)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提升橫杆(13)和所述後提升橫杆(14)上位於車鬥(8)內的杆段上分別安裝有前擋板(21)和後擋板(22),前擋板(21)朝前的表面與所述車廂前邊板(2)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所述後擋板(22)朝後的表面與所述車廂後邊板(3)內表面上長槽孔的周邊相貼,所述左底板(5)的裡端與所述右底板(6)的裡端重疊相貼,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裡端相貼的表面為一個相互平行的斜面或凹進的平面,左底板(5)和右底板(6)的上表面相互平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底板(5)和所述右底板(6)的裡端側面分別為一個弧形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搭接板(7)的數量為2-16塊,2-16塊所述搭接板(7)並列成排的與左底板(5)裡端上表面相貼。
專利摘要一種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包括車廂前、後邊板和車底盤,車鬥或車底盤的左、右兩側分別與左底板和右底板的外端鉸接相連,右底板的裡端與搭接板的右側邊鉸接相連,搭接板的下表面與左底板裡端的上表面相貼,左底板和右底板前、後二側中部的對稱位置分別與一個∧形拉杆的二個底端鉸接相連,每個∧形拉杆的頂尖端為鉸接相連,二個∧形拉杆的頂尖端分別與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的裡端鉸接相連,前提升橫杆和後提升橫杆分別沿車鬥的中軸線方向穿過車廂前邊板和後邊板上的長槽孔後,其外端再與前提升裝置和後提升裝置相連。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一邊行走一邊向車廂兩側卸車,便於維修,工作性能更穩定,卸車工作效率高的底板雙側翻轉自卸車。
文檔編號B60P1/04GK2875877SQ20062001802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3日
發明者趙永勝 申請人:趙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