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11:53: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稱重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
背景技術:
地磅,也被稱為汽車衡,設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是廠礦、商家等用於大宗貨物計量的主要稱重設備。現有的地磅承載負荷能力較差,在所受剪切力較大時極易出現疲勞損傷,且在超重時對整個磅秤自身造成損傷,甚至使得承重板出現裂紋,縮短了地磅的使用壽命。同時地磅傳統的防滑結構是:在地磅表面採用花紋鋼板或把螺紋鋼筋焊接在地磅表面,來增加摩擦係數,以達到防滑的目的。但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輪胎摩擦會導致花紋鋼板的花紋磨損,摩擦係數降低,防滑性能嚴重下降,影響機動車輛在地磅上的制動和啟動。另外把螺紋鋼筋焊接到地磅表面上,在輪胎的反覆碾壓下螺紋鋼筋容易脫落、翹起,形成扎破輪胎的事故隱患。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要研究的內容。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其具承重性能好、耐磨係數高、防滑性能好、耐磨性強、使用壽命長,且施工方便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包括底板、支撐板、承重梁、稱臺、壓力傳感器和設置於稱臺上的防滑層。所述支撐板設置於底板的前後兩端,所述承重梁相互間隔的設置於底板上且與所述支撐板垂直。所述稱臺包括第一稱臺和第二稱臺,第一稱臺和第二稱臺可活動的樞裝於所述承重梁的兩側,且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多個連接件,所述壓力傳感器裝設於連接件上,且壓力傳感器的上表面與稱臺的下表面相接觸。所述防滑層設置於稱臺的上表面兩側,所述防滑層包括依次設置於所述稱臺上的環氧底層、防滑層和罩面層,所述環氧底層包括第一環氧底層和第二環氧底層,且第一環氧底層厚度為15~25μm,第二環氧底層的厚度不小於160μm,所述防滑層的厚度為750~3000μm,罩面層的厚度為40~50μm,所述防滑層和罩面層設計成溝壑狀結構,且溝壑深度大致為0.8~1.1mm。所述稱臺的兩側緣向外凸設有防擦邊結構,所述稱臺前後兩端的一側設有紅外線檢測裝置。
優選的,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性連接於外置的控制終端上,其中控制終端包括控制電腦、承重顯示控制器和穩壓電源。
優選的,所述防滑層採用防滑塗料,且所述環氧底層、防滑層和罩面層分別為環氧底漆、防滑面漆和罩面面漆。
優選的,所述防滑層內含有防滑粒料,且防滑粒料的粒徑為70~10目。
優選的,所述稱臺沿其橫向上具有拱度,所述支撐板的上端緣對應設置成與稱臺相同拱度。
優選的,所述拱度為6~8°。
優選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承重梁相互交叉設計的加強筋。
優選的,所述防擦邊結構向外傾斜角度為30~45°。
優選的,所述承重梁一體成型於所述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的第一稱臺和第二稱臺的可活動設計以便於檢修稱臺下方設計的壓力傳感器,所述承重梁相互交叉設計的加強筋和稱臺沿其橫向上具有拱度的設計,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承重性能;同時所述防滑層的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耐磨係數高、防滑性能好、耐磨性強、使用壽命長,且施工方便的特點。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去除稱臺和紅外線檢測裝置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的防滑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底板—1、連接件—11、支撐板—2、承重梁—3、稱臺—4、第一稱臺—41、第二稱臺—42、壓力傳感器—5、防滑層—6、環氧底層—61、第一環氧底層—611、第二環氧底層—612、防滑層—62、防滑粒料—621、罩面層—63、防擦邊結構—7、紅外線檢測裝置—8、加強筋—9。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包括底板1、支撐板2、承重梁3、稱臺4、壓力傳感器5和設置於稱臺4上的防滑層6。所述支撐板2設置於底板1的前後兩端,所述承重梁3相互間隔的設置於底板1上且與所述支撐板2垂直。所述稱臺4包括第一稱臺41和第二稱臺42,第一稱臺41和第二稱臺42可活動的樞裝於所述承重梁3的兩側,且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多個連接件11,所述壓力傳感器5裝設於連接件11上,且壓力傳感器5的上表面與稱臺4的下表面相接觸,本實用新型第一稱臺41和第二稱臺42的可活動設計以便於檢修稱臺4下方設計的壓力傳感器5。所述防滑層6設置於稱臺4的上表面兩側,所述防滑層6包括依次設置於所述稱臺4上的環氧底層61、防滑層62和罩面層63,所述環氧底層61包括第一環氧底層611和第二環氧底層612,且第一環氧底層611厚度為15~25μm,第二環氧底層612的厚度不小於160μm,所述防滑層62的厚度為750~3000μm,罩面層63的厚度為40~50μm,所述防滑層62和罩面層63設計成溝壑狀結構,且溝壑深度大致為0.8~1.1mm。所述稱臺4的兩側緣向外凸設有防擦邊結構7,所述稱臺4前後兩端的一側設有紅外線檢測裝置8,用於檢測待稱重物是否完全落入稱重感應區域。
進一步的,所述壓力傳感器5電性連接於外置的控制終端上,其中控制終端包括控制電腦、承重顯示控制器和穩壓電源。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滑層62採用防滑塗料,且所述環氧底層61、防滑層62和罩面層63分別為環氧底漆、防滑面漆和罩面面漆。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滑層62內含有防滑粒料621,且防滑粒料621的粒徑為70~10目。
優選的,所述稱臺4沿其橫向上具有拱度,所述支撐板2的上端緣對應設置成與稱臺4相同拱度,進而可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承載剛度,支撐力更強。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拱度為6~8°,本實施例僅以此作為較佳實施例,但並不局限於上述拱度的角度大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承重梁3相互交叉設計的加強筋9,進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承重性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擦邊結構7向外傾斜角度為30~4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承重梁3一體成型於所述底板1上,增加了承重梁3的剛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防滑汽車衡的第一稱臺41和第二稱臺42的可活動設計以便於檢修稱臺4下方設計的壓力傳感器5,所述承重梁3相互交叉設計的加強筋9和稱臺4沿其橫向上具有拱度的設計,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承重性能;同時所述防滑層6的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耐磨係數高、防滑性能好、耐磨性強、使用壽命長,且施工方便的特點。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述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此外,儘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採用與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裝置,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