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當心患上膿皰瘡(寶寶患上膿皰瘡)
2023-08-04 08:13:29 1
昨天,出生15天的寶寶欣欣(化名)終於可以出院了。孩子為什麼會生病住院,說到底,還是這位媽媽太粗心。
孩子身上長滿膿皰瘡 粗心媽媽居然沒發現
五天前,一對婆媳抱著不停啼哭的寶寶,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專家門診,原因是寶寶脖子上起了黃豆大小的幾個水泡。
媽媽說,前一天就看見孩子脖子上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小膿皰。家裡老人說:「沒事,你們小時候也長過,比這個還大呢!」就在家給孩子抹了點藥膏,沒想到剛過了一天,變成黃豆大,又竄出來好幾個,孩子不停地哭鬧。
劉松林主任一看就診斷為膿皰瘡,她抱過孩子放在檢查臺上,想打開包被更仔細地檢查,卻被欣欣的奶奶攔住了,「不要打開,天冷,小心別給凍著了。」
「我們新生兒診室室溫是恆溫的250℃,不會凍著,要打開看看身上其他部位有沒有!」
什麼是新生兒膿皰瘡?
劉松林主任解釋,新生兒膿皰瘡又稱新生兒大皰性膿皰瘡或新生兒天皰瘡,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以大皰為主的急性傳染性化膿性皮膚病。致病菌通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B族溶血性鏈球菌。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營養不良的寶寶中比較常見,發病急驟,在嬰兒室常可造成流行,必須特別重視。
這種病的診斷並不難,症狀最開始是透明的水皰或膿皰,後期感染嚴重,皰液會渾濁,或者是膿性的,水皰的壁很薄,容易破,不斷向周圍擴張,結痂為黃色,傳染性很強,所以在醫院治療的時候,需要進行隔離。
為什麼說膿皰瘡在新生兒中發病比較多呢?
劉主任說,發病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比較嫩,穿的衣服稍硬一些都有可能被磨破;有的家長給孩子穿的多,捂的厚;孩子的皮膚褶皺處出汗比較多,容易滋生細菌;最重要是,家長沒有注意孩子的皮膚清潔衛生。這些綜合因素正好給病菌提供了高溫、潮溼的易感條件,如果家人患有化膿性皮膚病接觸後,孩子就很容易感染。
膿皰瘡的發病位置,一般容易在孩子的脖頸、腋窩、腹股溝等有皮膚褶皺的位置。感染擴散的速度很快,一般一兩天時間就可能很嚴重,如果大面積感染而沒有及時控制,很容易導致孩子患上菌血症、敗血症、肺炎、腎炎或腦膜炎等疾病,更嚴重的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而發生死亡。
膿皰瘡怎麼預防和治療?
劉松林主任強調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定期洗澡,保持嬰兒皮膚乾爽衛生,給孩子穿柔軟的棉質衣物,及時檢查孩子的身體;
2、嬰兒居住的環境要保持乾淨衛生,適當通風:
3、孩子用的包被、衣物、尿布、毛巾,都要及時更換清洗,最好能在太陽下曬一曬:
4、患有化膿性皮膚病的人或者皮膚有外傷的人,不要接觸新生兒:
5、不要給孩子包的太厚,衣服不要穿的太多。
6、家長要經常查看孩子的腋窩、脖頸、腹股溝,保持清潔乾燥。家長發現孩子有膿皰瘡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小米粒大小的一兩個不必驚慌,可以進行局部消毒,給患處塗抹新黴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等即可。
如果發現水疤變大,數量多,則需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