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高考1977》觀後感

2023-08-05 09:41:14

  《高考1977》影片以70年代末東北某農場知青的經歷折射1977年恢復高考為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1977》觀後感一

  好久沒流淚了!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的感慨。是的!我們好久都沒流淚了。

  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這是一片熾熱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知識分子揮灑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大江東西。唯一共有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命運的不屈。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這是一個高呼勞動人民萬歲,勞動最光榮的年代。可是只有勞動改變不了中國的貧窮,只有勞動是滿足不了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的。

  當要恢復高考的消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脛而走時,有一股小小的火苗開始蔓延,他在每個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讀書,我要考大學,這個呼籲在那個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這麼的突兀,這麼的刺耳,可能嗎?開始時是沒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這句話,在那個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與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來風,當阿三抱著收音機出現在眾人面前,當宣布恢復高考的聲音從萬裡之外傳來,這片火終於迎風而起,燃燒了著萬畝北國的廣土,這個冬天註定不平凡,這個1977註定改變這一群知識青年的命運,註定改變中國的命運。當這片火迎著北國的風熊熊燃起的時候,熱血在這一刻霎時奔湧……

  是的,他們要考試,他們要改變命運。沒人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十一年的時間,不能;場長的反對,不能;惡劣的環境,不能;路途的輾轉,不能。是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當場長捨不得他們拋下辛苦耕耘的農場而想法刁難的時候,他們一理抗爭,不成,便絕食抵抗。他們是寧願死去,也不願與夢想隔絕的。當拖拉機壞掉,當時間急迫,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用腳步丈量這抵達夢想之路。他們在雪中奔跑,在林間穿梭,一個跌倒,另一個拽起;一個倒下,一伙人把他託起……他們就這樣狂奔,從黑夜奔向黎明,從現實奔向夢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強生想要讀書,便去書庫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書不成,反遭懲罰,然而,一句:這是你的包嗎?讓他沒有白費力氣,是的,這是一個這樣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裡留了幾本書。是的,知識本就有著這種力量。

  帶著「歷史反革命」的高帽的陳老師不遠萬裡從上海趕到東北,冒著畏罪潛逃的風險,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複習資料給自己的女兒陳瓊,可是卻無法得到女兒的諒解,面對向他索要證明材料的憤怒的女兒,他顯得那樣的無奈與心痛,這是時代的罪過。為了幫助想要考試的孩子,他又應求冒充招生辦的主任,最後又為了自己的女兒偽造了一張證明。這是一個父親的力量——不顧一切。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頑固的場長老遲最終被這群孩子所感化,最終被這種渴求所感染。是的,當渴望改變命運的雄火燃起,當渴望夢想的靈魂翻山越嶺,這便無所不及,無所不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靈魂終於破繭而出,我們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們的高考。我們或許曾經抱怨,高考這座大山壓制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東西,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是的,1977的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今天的高考依舊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我感謝高考,他讓我走出了狹隘的農村,他讓我擁有過那麼多的激情與夢想,他讓我曾度過了三年繁忙充實的歲月。曾經,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奪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歲月,但今天,回過頭觀望,才發現,那時有著太多的美麗,太多的憧憬。

  高考1977,這群年輕人最終衝破了一切,抵達了夢想。每顆為夢想而流的淚水都將澆灌出世間最美的花蕾!

  《高考1977》觀後感二

  最近正在熱播的影片《高考1977》引起了「老三屆」及以後的知青一代。我有幸在3月28日影片公開放映以前看到了這部電影。影片的內容與其說是關於1977年高考,不如說是一批是身在農村,心在城市的下鄉知青如何通過高考掌握自己命運的故事。因為影片不像片名那樣應該是反映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的歷史記載,而是描寫了地處東北某個旮旯的農場,一批還不能返城的知青,在鄧小平同志恢復大學高考制度後,有了一個通過公平的知識競爭而上大學,回家的機會。3月31日,我又參加了東方電視臺「家庭演播室」欄目為宣傳《高考1977》而作的與電影劇組主要演員和導演訪談的拍攝活動。作為曾經在農場工作過7年的知青,和參加過1977、1978年兩次高考的考生,我認為我有資格談談我對影片和恢復高考的看法。

  一.影片抓住了時代特徵和社會情感熱點,及時地對文革後恢復高考進行了藝術反映,吸引了社會的注意,總體上是成功的。

  我們每個過來人都知道,1976年10月上旬,禍害了中國整整十年的四人幫被趕下了歷史舞臺,但是形上學的、極左的思想在全黨全國仍佔統治地位。「兩個凡是」繼續束縛著黨內和社會上要求清除文革留下的極左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種種現象的呼喚。高考制度是在1966年5月宣布停止的,在其後的整整十一年,絕大多數青年被剝奪了上大學的資格,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出身紅的半文盲成了「上大學,管大學,該大學」的主力軍。大學根本起不到培養人才的作用,只能起到掃盲班的作用,致使整個國家面臨人才斷層,特別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落後就意味著挨打」,從生存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深知人才重要性的鄧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毅然決定停止當年的招生計劃,恢復高考制度,這才有了1977年高考。從此以後,全國的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國家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條戰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從一個經濟瀕臨崩潰的破攤子發展到現在成為屹立於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潮流不可撼動的巨石。對於廣大知識青年,不僅僅是還沒有脫離農場的知青,有了一個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思想上徹底否定了文革的思想、政治路線,開始了對於文革的撥亂反正,在我國發展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裡程碑。去年年底黨中央召開了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而1977年高考是先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是鄧小平同志進行撥亂反正的第一個全國範圍的大動作。它的意義就如影片裡講的:「恢復高考比高考更重要。」對於現在已經年在花甲上下的老知青、老考生來說,1977年的高考是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對於一切反映這個對我們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的任何文藝作品,我們永遠是有興趣的,永遠會關注的。

  影片描寫的農場知青的生活情景,觸動了千千萬萬當年知青的情感深處;影片的知青角色的命運牽動著億萬當年的知青、知青的親人、知青的子女的心弦,使得影片在很大一部分社會人群中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影片以高考為題材,反映了全國第一次恢復高考的情景,又使全國數以千萬計曾經參加過高考的人們好奇地想知道高考——現在獨生子女升學獨木橋當年的情景如何,這就使得影片的發行既有廣泛性,又有針對性。可以說,《高考1977》不會如某些影片剛發行就被打入冷宮,能夠廣泛發行,產生較大的社會效應,爭取到較大的票房價值。

  《高考1977》觀後感三

  看完《高考1977》,內心是充滿掙扎感的。在那個政治黑白的年代裡,這群充滿青春理想激情的人,在「僅僅能稱之為活著」的貧苦生活裡,承受著命運給予的苦難,在積壓的矛盾中祈求中喘喘得奄奄一息的希望。就像影片中陳甫德說的,知識就是力量,高考制度的改革是為了把知識還給整個民族。所以他們把對高考的渴望當成了救命稻草。

  陳瓊也是農場改造中的一個普通的工作者,但是不同的是,由於父親的原因,她背著「黑五類」的罪名,有種無法喘息,扳不過命運的手腕的頹傷感。這也就使得她在許久後第一次再見到父親的時候,咆哮,抱怨,失控。但其實她是愛父親的,所以她會在以為父親走遠後,喃喃地說,「媽媽讓我告訴你,下輩子還想和你一起過。」眼裡閃出淚花。

  而站在陳瓊對立面的父親——陳甫德呢?他著實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在得知鄧小平要恢復高考的消息,他不惜背著「畏罪潛逃」的罪名從上海到黑龍江伊春,長途跋涉地來規勸心心念念的女兒去參加高考。他來給陳瓊送高考的學習資料,得到的卻是陳瓊冷漠得讓人打顫的回應「我要的只是你不再是革命反革命的證明。你讓我拿什麼參加高考。證明你不再是反革命的證明,您能給我嗎?你走,你快走。」那一刻,陳甫德的表情被導演切為特寫:斑白的頭髮,寬大的玳瑁框眼鏡下一雙深邃的眼睛,流露著對女兒不可言說的愧疚和關愛。默默地聽著女兒的控訴,除了默認和規勸她高考的重要性,竟無言以對。

  但是,為了解決女兒的組織問題,他還是無底線地以最博大的胸懷接受了女兒對自己的怨艾,依然保存著對女兒的思念,擔憂和關愛。為了幫陳瓊救強子,他冒充國家幹部;為了讓陳瓊擺脫「黑五類」,他冒著生命存危製造假公章;為了不成為陳瓊的負擔,他甚至選擇默默離開,還她一片清寧。

  就是這樣一個隱忍而仁愛的父親,他的愛也許很沉默,卻有足夠的厚度,讓你體味。就像蘇童說的「父愛怪就怪在,它是羞於表達的,屬於張揚的,卻巍峨持重。」

  他們父女倆有兩個最讓我動情的地方。一者是陳甫德給陳瓊寫臨別的信時久久不敢下筆給稱謂。「瓊兒」——他握著鋼筆寫了好幾遍還是塗了又改,最後決定寫「陳瓊同學」,因為他怕陳瓊不接受,可作為一個父親,她又太想給女兒一個愛的表達,他輾轉的神情,只是輕輕地嘆息,默默地皺眉,卻讓我忍不住酸了鼻子;二者,就是長笛呼鳴時,陳甫德邁著沉重無奈的步伐,眷戀不舍地坐上即將遠離女兒的火車。鏡頭切開的那頭,女兒陳瓊讀著父親的信,踉蹌著向火車追去,在空曠的雪地裡跌跌撞撞,循著呼嘯而去的列車,陳瓊的那聲「爸爸」,只一聲,卻叫得人撕心裂肺。陳瓊滾滾流落的豆大的淚珠說明了,在她的心底,終究還是承認了這個父親。

  在那樣一個「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那樣一個讓人絕望的歲月裡,陳甫德對女兒的這份深情實屬不易。看著陳甫德凝望女兒時欲言又止的關切眼神,我覺得格外熟悉,在對他的仰視中,我看到了我父親的影子,想到了那年的我的高考。

  那年高考成績出來,我整個人的狀態時枯槁衰頹的。爸爸看著我什麼也說不出來,只是默默地為我極盡所能地斟酌該怎麼報志願。比本一線低兩分,物理化學的等級是一B一C。真的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種站在油鍋裡的掙扎感,因為論分數,憑等級的江蘇省高考方案,這是一個讓人巨頭疼的尷尬成績。那一個月,有點偏胖的爸爸,整整瘦了十斤。——對於一個中年的男人來說,他真的傷神了。後來送我大學門,看著遠不是想像中象牙塔般美好的校園環境,爸爸訥訥地沒有說話,只是走的時候,又塞了我二百塊錢說「煜兒,這是你自己走的路,但未來還很遠,你要加油考研。」也是在過了一年多的一次飯局上,聽著朋友說送自己的兒子上美國讀書時那麼倔強的自己竟然在兒子面前抹了眼淚的時候,爸爸才說,當年送我進學校後,坐在回家的汽車上也忍不住地流了淚,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永遠擔心他們過得好不好。也是在過了兩年的一次偶爾交流中,堂妹告訴我說,「你知道為什麼高考後的那個假期,我爸爸每天都去你家接你來我家玩嗎?因為你爸爸怕你一個在家想不開,所以偷偷囑咐我爸爸每天接你過來玩,散散心。」而我卻一直原以為的是叔叔讓我來輔導堂妹作業。聽到堂妹說的那瞬間,我的眼淚就傾瀉了下來。如果不被說穿,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曾體味過父母為我們默默地耕耘過多少。

  父親的愛,就像一壇塵封的老酒,也許只有在夕陽的餘暉裡才能反射出一點餘光。有一天,你不小心打翻了酒罈,酒像月光一樣灑了一地,你會嗅到一股醇烈的酒香瀰漫開來。父愛的味道很多時候被塵封在那裡,但酒香不怕巷子,只要你用心,總能體味到父愛的暗香。

  ——這就是我看完《高考1977》的感悟。我希望自己能和陳瓊一樣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在聽到「陳瓊——北大數學系」的時候,我潸然淚下,我為她不負父親的殷切期望而感動。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