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3:03:11 1
專利名稱: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鑄型或型芯以及造型工藝,尤其是一種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
傳統手工製做,焊接成型的銅模或工藝模,如銅字牌扁,冰果模等,都是採用手工錘擊而製成的,由於這種方法加工工藝方法簡單,使製成的銅模表面粗造又不耐用,又由於受到樣式和形狀的限制,以銅板剪裁,焊接浪費大,成本高。對於上述銅模的製做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根據電鑄技術原理,利用廢料製成的陰、陽極材料,可加工出用手工及機械無法實現的工藝產品,樣式新穎,平整光滑,堅固耐用,改形更新方便。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鑄銅模的(如冰果模、銅字牌扁、工藝銅模)製造方法及其配方。
本發明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實現的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首先做一個模芯,比設計實樣稍大一些,模芯製做是採用石膏或粘土做一實樣,留有收縮量,再用石膏翻制一個凹模,即為芯模,在芯模內灌入芯子材料(芯子材料配方見後),進行冷凝,脫模後精修;在形成的模芯材料的特定部位上留溝槽或用刀刻成的溝槽內,將導電銅線埋沒其中,再用電烙鐵,將模子材料加熱軟化後封住,修平。把外露部份的導線用軟塑料管套上,這為完成第一次模,也稱為老模。
由老模翻制模芯電鑄成型的模子,叫做芯模,芯模做的數量多,根據產量決定。
將老模再進行電鑄,形成第二次模芯,再用第二次模芯灌入芯子材料,形成模芯,再用模芯進行電鑄,形成第三次模芯,在用第三次模芯灌入芯子材料,又形成第四次模芯,第四次模芯再進行電鑄,出來為產品。
芯子配方作用及製做芯子材料配方重量按100%計。
石蠟30~40%蜂蠟20~10%松節油10~5%銅粉10~20%石墨粉25~30%材料作用石蠟有加熱軟化,冷卻收縮大的特點,用作貼合,結合石墨粉,便於撥模;
蜂蠟增加勒性,比石蠟收縮小,貼合石墨粉;
松香提高硬度,調節收縮率;
松節油起溼潤,滲透作用,灌入後由芯子中滲透到表面,以防止芯子與模壁貼聯,利於撥模;
銅粉金屬導電粉;
石墨粉非金屬導電粉;
熱熔溫度65至68℃根據芯子製做方法及產品不同適當增減重量。
芯子製做首先按配方重量把石蠟、蜂蠟、松香放在特製的調料桶內加熱熔化後再放入石墨粉,銅粉,松節油,充分攪拌成糊狀。外部加溫不要超過70℃,糊狀料65-68℃衡溫。把糊狀料灌入芯模內,將銅導線插入中央不得碰到模壁。
自然冷卻一小時後移入水中迅速冷卻,使芯子冷卻收縮與模壁分開後撥出。芯子就是電鑄的陰極。
導電處理用汽油浸泡後,用毛刷刷去芯子表面的蠟模,待汽油揮發涼幹後備用;
清洗冷水洗後,熱水浴使芯子與電鑄液溫度一致;
電鑄銅溶液配方,作用及工藝程序電鑄銅溶液配方硫酸銅100~150克/升硫酸80~100克/升混合光亮劑0.005~0.01克/升溫度15~40℃電流密度2~5安培/分米2陰極移動陽極紫銅材料作用硫酸銅電鑄銅主金屬鹽;
硫酸提高導電率及充許的電流密度;
混合光亮劑使鑄層平正,光亮。由酸性鍍銅光亮劑、剷平劑等組成。
電鑄銅工藝電鑄銅工藝在同一槽內,芯子為陰極,側面銅材為陽極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芯子導電銅線掛在移動的陰極導電棒上,因為芯子電阻大,所需電壓高,通過電流僅能達到0.5~1安培/分米2,鑄層沉集慢。為提高速度鑄一薄層銅後進行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用附設在陰極棒上用絕緣銅線聯接的專用卡子,卡在已鑄成的薄銅層上,調低電壓使電流達到2~5安培/分米2進行正常電鑄。
清洗鑄完取出後先在回收槽內收電鑄液,再用冷水清洗、涼幹;
脫模將鑄件放在60~70℃的熱水中,燙熱待外部蠟熔化後將芯子撥出,銅殼就是成品模;
除蠟用專用起子起出剩餘的蠟回收;
回火回火調質,除氫降低脆性。除掉表面殘留的蠟,便於酸洗。
修邊按尺寸要求定尺去掉多餘部份;
表面處理包括酸洗、熱鍍錫。拋光、刷鍍彷金色銅鋅合金等。
本發明具有形象逼真,製作成本比機械成本低,堅固耐用,外表光華,是機械與手工工藝無法實現的一種技術。
權利要求
1.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其特徵在於芯子材料配方重量按100%計,石蠟 30~40%蜂蠟 20~10%松節油10~5%銅粉 10~20%石墨粉25~30%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其特徵在於芯子製做為首先按配方重量把石蠟、蜂蠟、松香放在特製的調料桶內加熱熔化後再放入石墨粉、銅粉、松節油,充分攪拌成糊狀,外部加溫不要超過70℃,糊狀料65-68℃衡溫,把糊狀料灌入芯模內,將銅導線插入中央不得碰到模壁,自然冷卻一小時後移入水中迅速冷卻,使芯子冷卻收縮與模壁分開後撥出,芯子為電鑄的陰極。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其特徵在於電鑄銅溶液配方,硫酸銅100~150克/升硫酸80~100克/升混合光亮劑0.005~0.01克/升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其特徵在於電鑄銅工藝在同一槽內芯子為陰極,側面銅材為陽極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芯子導電銅線掛在移動的陰極導電棒上,因為芯子電阻大,所需電壓高,通過電流僅能達到0.5~1安培/分米2,鑄層沉集慢,為提高速度鑄一薄層銅後進行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用附設在陰極棒上用絕緣銅線聯接的專用卡子,卡在已鑄成的薄銅層上,調低電壓使電流達到2~5安培/分米2進行正常電鑄。
全文摘要
電鑄銅模的製造方法及其配方。芯子材料是採用石蠟、蜂蠟、松節油、銅粉、石墨粉等材料配製。首先按配方重量把石蠟、蜂蠟、松香放在調料桶內加熱熔化後再放入石墨粉,銅粉,松節油,攪拌成糊狀。把糊狀料灌入芯模內,將銅導線插入中央不得碰到模壁。然後再進行電鑄,灌入芯子材料,成模再進行電鑄的工藝過程。本發明具有形象逼真,製作成本比機械成本低,堅固耐用,外表光滑,是機械與手工工藝無法實現的一種技術。
文檔編號C25D1/10GK1061809SQ90109588
公開日1992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0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1990年12月1日
發明者曹松山, 曹鶴鳴 申請人:曹松山, 曹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