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式集塵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20:34:16 1
專利名稱:溼式集塵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溼式集塵機,特別是指一種便於集中收集來 自空氣中的粉塵等雜質的溼式集塵機。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交通事業的發展,各種人類的生產與消費活動,導致大氣 中的汙染物種類與含量也越來越多,大氣汙染日益嚴重,對人類的健康、 動植物的生長、建築物與生產設備的使用壽命等也產生了嚴重的危害, 因此,除去空氣中粉塵與顆粒物也成為環境工程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某些特定型式的工廠與作業空間,例如機械工廠、鑄造工廠、製藥廠、 造紙廠、食品廠、木器工廠、纖維工廠、車床刨床作業、研磨拋光作業 等場所,在進行製造生產的過程中,尤其容易產生大量的含塵空氣,嚴 重汙染周圍環境,並會危害職工健康與產品質量,因此,針對特定工廠 設置的除塵設備已成為改善工作環境與減少粉塵、顆粒物釋放到大氣中 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將粉塵或顆粒狀汙染物集中收集處理以淨化空
氣也成為環保上的必要措施。例如,農業用機械,如穀物乾燥機是利用 熱風對穀物進行烘乾作業,隨著乾燥作業的進行,會形成含有大量粉塵 和未含米粒的呆稻殼與枝梗的廢氣,經由排風機排出,若未經適當的收 集與處理,則這些粉塵、呆稻殼與枝梗會散布於整個工作環境中,長期 下來,不但會影響工作環境的整潔,也會影響到現場工作人員的健康。
其中,用水洗滌含塵空氣的洗滌除塵法相對於一般機械除塵,其除塵 效率相對較高,主要原理是使空氣中的粉塵或顆粒物與水(或其它液體) 密切接觸,進而由氣相轉移到液相中而自空氣中除去,藉此,能夠有效 地使懸浮於空氣中的粉塵或顆粒物與液滴或液膜碰撞而接觸,並從氣流中分離出來,隨水排出,轉移到洗滌水中的粉塵、呆稻殼、枝梗或顆粒 物則能進一步收集與處理。
因此,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空氣汙染物的種類與數量也越來 越多,必須持續開發有效率的除塵技術並製造能發揮作用的集塵機,以 淨化空氣,減少對環境的威脅及降低對人類、動植物健康的危害,尤其 是針對高粉塵雜質的作業環境,更需要配置一個完整且適當的空氣粉塵 清除系統,以避免產品受汙染,並維護作業人員的健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已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 收集與除去空氣中的粉塵等雜質以淨化空氣的溼式集塵機。本實用新型 主要包含上殼體、相間隔地安裝在上殼體的一液體噴灑單元、 一排氣單 元及一與上殼體相對應設置的集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殼體,包括 一隔間壁及一自該隔間壁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形成的一集塵空間,該隔 間壁沿一預定方向傾斜向下延伸與圍繞壁相配合形成至少一收集口,在圍 繞壁與該收集口反向設有至少一 的集塵口 ,所述液體噴灑單元安裝在上殼 體的集塵空間內,包括數個架設在隔間壁上方的導管及數個相間隔地設置 於導管管壁的噴嘴,所述排氣單元覆設於圍繞壁上並位於液體噴灑單元上 方,包括數個相間隔設置並與集塵空間相連通的排氣口,所述集汙裝置包 括一收集槽,該收集槽與上殼體的收集口相對應形成一容置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含粉塵、呆稻殼與枝梗等雜物的空氣經 由上殼體的集塵口進入後,利用液體噴灑單元所形成的噴水網絡,使空氣 中的粉塵、呆稻殼與枝梗等雜物紛紛與從液體噴灑單元中所噴出的水滴接 觸,並隨水滴一起落到隔間壁上,再通過收集口排到集汙裝置中集出處理, 而淨化的空氣則再通過排氣單元的排氣口離開上殼體,使本實用新型具有可有效清除空氣中的粉塵、呆稻殼與枝梗等雜物以淨化空氣的特性與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視透視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位調節單元設置在一收集槽與一液體噴灑單元 之間的透視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一第二導引機構及一衝水單元裝設於一收 集槽的後視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導引機構與第二導引機構的配置局部立體 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導引機構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導引機構的一傳動單元與一刮板的配置局部立 體示意圖。
圖中2上殼體、20集塵空間、21隔間壁、210收集口、 22圍繞 壁、220集塵口、 221後壁部、222 導流壁部、223底端緣、3液體噴 灑單元、31導管、311噴嘴、4排氣單元、41葉片、410排氣口、 411 第一斜面、412第二斜面、5第一過濾單元、6集汙裝置、61收集槽、 610容置空間、611底壁、612周壁、613 排汙口、 614側壁部、615 後壁部、616第二導流板、62第一導引機構、620出口、 621框座、622 輪葉單元、623第二過濾單元、624轉軸、625葉片、626主體、627推 抵片、628第一導流板、629動力單元、63第二導引機構、631傳動單 元、632刮板、633第一鏈輪組、634第二鏈輪組、635 鏈條組、636 動力單元、7衝水單元、71 第一供水管、72出水孔、8 水位調節 單元、81第二供水管、82入水口、 83出水口、 84浮球式連杆開關、85 電磁閥開關、9抽水單元、91沉水馬達、92水管、10連接管、101水滴、 102集汙容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 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參見圖l、圖2,本實用新型溼式集塵機包含一上殼體2、安裝在上 殼體2的一液體噴灑單元3、 一排氣單元4、 一第一過濾單元5及一與上殼體2相對應設置的集汙裝置6。
上殼體2包括的一隔間壁21及一 自該隔間壁21周緣向上延伸的圍 繞壁22形成的集塵空間20,隔間壁21沿一預定方向傾斜向下延伸與圍 繞壁22相配合形成一收集口 210,在圍繞壁22與收集口 210反向設有 集塵口 220。該收集口 210與集塵口 220的數量與開口面積可依實際使 用需求作不同的設計,在本實施例中,在該隔間壁21形成二個相間隔 的收集口 210,並在圍繞壁22形成二個位於相同側且與二收集口 210 相間隔且相對應設置的集塵口 220。
該圍繞壁22還具有一與二集塵口 220反向設置的後壁部221及一 自後壁部221底緣傾斜向內並向下延伸至底端緣223的導流壁部222, 導流壁部222的底端緣223與隔間壁21相間隔一預定距離,二收集口 210設於隔間壁21與該導流壁部222之間。
液體噴灑單元3安裝在上殼體2的集塵空間20內,包括數個架設 在隔間壁21上方的導管31及數個相間隔設置於導管31管壁的噴嘴 311。
排氣單元4覆設於圍繞壁22上並位於液體噴灑單元3上方,包括 數個相間隔設置並與集塵空間20相連通的排氣口 410。排氣口 410的型 式不應受到限制,在本實施例中,排氣口 410由數個如百葉窗般相間隔 排列的葉片41形成,每一個葉片41的側剖面呈側V字型的彎折結構, 其具有一面向集塵空間20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411及一與第一斜面411 彎折連接且是背向集塵空間20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412。
第一過濾單元5設在液體噴灑單元3與隔間壁21之間,二集塵口 220位於第一過濾單元5的下方。
參閱圖1與圖3,集汙裝置6包括一收集槽61和二個分別對應二收集口 210設置的第一導引機構62,該收集槽61設有容置空間610。第 一導引機構62的數量不應受到限制,也可依實際需要的處理容量而設 計為一個、二個、或三個以上,並分別增設或減設與第一導引機構62 相對應的收集口 210。收集槽61與上殼體2的隔間壁21相配合形成容 置空間610並具有一與隔間壁21相間隔的底壁611、 一連接於底壁611 與隔間壁21之間的周壁612, 二收集口 210連通集塵空間20與容置空 間610,在收集槽61的周壁612設有與二收集口 210相間隔且相錯開的 排汙口 613,該排汙口 613對應二收集口 210之間的中間位置設在周壁 612上。此外,收集槽61的周壁612包括自底壁611 二相反側傾斜向上 並向外延伸的二側壁部614及一連接於二側壁部614之間且自底壁611 周緣傾斜向上並向外延伸的後壁部615,排汙口 613設於後壁部615。
參閱圖1、圖3與圖5, 二第一導引機構62各包括一對應收集口 210 設置於上殼體2與收集槽61之間的框座621、形成於框座621且與收集口 210相間隔並與排汙口 613位於同一側的出口 620、 一樞設於框座621並位 於收集口 210與出口 620之間的輪葉單元622及一自收集口 210沿輪葉單 元622的外周緣延伸至出口 620並阻隔在輪葉單元622與容置空間610之 間的第二過濾單元62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過濾單元623為多孔狀濾網 型式。輪葉單元622具有一樞設於框座621的轉軸624及數個相間隔地自 轉軸624徑向且向外延伸至抵於第二過濾單元623的葉片625。轉軸624 受動力單元629驅動而帶動葉片625繞轉,葉片625具有連接於轉軸624 的主體626及一連接於主體626的推抵片627,在本實施例中,推抵片627 由橡膠材質所製成。此外,第一導引機構62還具有一連接於框座621並自 出口 620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導流板628。輪葉單元622受動力單元629 驅動而自收集口 210朝過濾單元623的方向繞轉。參閱圖l、圖4與圖6,集汙裝置6還包括一對應排汙口613與二第一 導引機構62相間隔設置於二第一導引機構62之間的第二導引機構63,該 第二導引機構63包括一自收集槽61的排汙口 613沿一局部貼近並平行底 壁611與周壁612的後壁部615的封閉路徑設置在容置空間610的傳動單 元631,在該傳動單元631上相間隔地突設有數個刮板632 ,該刮板632 的游離端側抵於底壁611、周壁612以利於沿底壁611、周壁612推移汙物。 傳動單元631具有一鄰近排汙口 613並樞設於收集槽61的第一鏈輪組633、 數個沿封閉路徑與第一鏈輪組633相間隔設置的第二鏈輪組634及一掛連 在第一鏈輪組633與第二鏈輪組634之間的鏈條組635,刮板632固接於 鏈條組635上。第一鏈輪組633受動力單元636驅動而沿一預定方向繞轉 以連動該鏈條組635沿封閉路徑運轉並使刮板632移動。此外,收集槽61 還具有連接於後壁部615並自排汙口 613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導流板616。
溼式集塵機還包含一鄰近且設置於第一鏈輪組633上方的衝水單元7、 設置於收集槽61內的水位調節單元8及設置在收集槽61與液體噴灑單元 3之間的抽水單元9。
參閱圖1與圖3,衝水單元7包括一對應排汙口 613設置的第一供水 管71,其上相間隔地設有數個且開口朝下的出水孔72。參閱圖1與圖2, 水位調節單元8包括一與收集槽61的底壁611間隔預定距離的第二供水管 81,其上設有與一供水源相連通的入水口 82和出水口 83及一與對應出水 口 83,用以控制出水口 83開啟與閉合的浮球式連杆開關84。抽水單元9 包括一設置於收集槽61的容置空間610的沉水馬達91,該沉水馬達91連 接與液體噴灑單元3的導管31相連通的水管92。
衝水單元7和水位調節單元8可以分別與不同的供水源相連接分開獨 立供水,也可以由一連接管10使衝水單元7的第一供水管71(見圖3)與水位調節單元8的第二供水管81相連通並經相同的供水源給水,再分別於第 一、第二供水管71、 81設置用以開啟與關閉水流的調控水的流量的開關裝 置。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入水口 82與供水源相連接,再分別供水至第一、 第二供水管71、 81,並藉由與傳動單元631相連接的一電磁閥開關85控 制第一供水管71的水流以配合傳動單元631的運轉、停止而分別開啟、關 閉水流。供應至第二供水管81的水流則藉由收集槽61內的水位高低驅使 浮球式連杆開關84下降、上浮以控制出水口 83的開啟與閉合。
使用時,先開啟液體噴灑單元3,並藉由供水源提供水流通過水位調 節單元8的入水口 82進入第二供水管81經出水口 83流至收集槽61內直 至注入預定的水量為止,配合浮球式連杆開關84能使水位維持在固定高 度,水量充填完成後,再沿水管92將多餘的水流引導至導管31處進行噴 灑,接著再使含有粉塵、呆稻殼或枝梗等雜物的空氣通過上殼體2的集塵 口 220進入集塵空間20內,藉由導管31呈覆蓋式的配置方式,使從液體 噴灑單元3的噴嘴311噴灑出來的水滴101自上而下均勻地散布在整個集 塵空間20以增加其與空氣中的粉塵相接觸的機率與效率,與水滴101結合 的粉塵等雜質會隨著水滴101 —起落至隔間壁21與導流壁部222處,並藉 由隔間壁21、導流壁部222呈傾斜斜面的設計而自動地流到二收集口 210 處,此外,噴嘴311灑下的水落在呈網狀的第一過濾單元5的網目上時, 還會在第一過濾單元5的網目上形成水膜使粉塵等雜質在通過第一過濾單 元5時會被布設其上的水膜包覆而無法繼續上升,然後再再隨著從噴嘴311 噴灑出的水滴101 —起降至隔間壁21與導流壁部222,較乾淨的空氣則能 順利通過第一過濾單元5及排氣單元4的排氣口 410離開上殼體2,使第 一過濾單元5能夠有效防止尚未與水滴結合的粉塵等雜質通過排氣口 410 離開上殼體2回到周圍環境中。另外,排氣單元4呈側V字型結構的葉片41具有進一步擋抵粉塵直接逸出的緩衝功能,即利用其第一斜面411還能
阻擋並防止部分通過第一過濾單元5的粉塵等雜質離開上殼體21,使附著 於第一斜面411上的含水粉塵等雜質,由於集塵空間20內的溼氣會凝結為 液滴落下,進而被集汙裝置6收集,而較乾淨得幾乎不含粉塵等雜質的空 氣則沿第二斜面412流出以離開上殼體2回到周圍環境,以進一步提高空 氣淨化的效果。
到達二收集口 210的汙水主要由粉塵、雜質與水液形成,會分別被導 入第-一導引機構62的框座621內,受葉片625上的推抵片627推抵而沿該 過濾單元623移動,汙物中粒徑較小的粉塵或雜質及液體的部分可通過過 濾單元623的濾孔(圖未示)落到收集槽61內,汙水中具有較大體積或粒徑 的雜質或枝梗則繼續受推抵片627推抵到出口 620處並通過出口 620沿第 一導流板628流到一放置在第一導流板628下方的集汙容器102中。
此時,通過過濾單元623的小粒徑雜質、粉塵與液體會沿呈傾斜斜面 設計的二側壁部614自動地下滑到底壁611使掉落並仍懸浮於水液中的粉 塵等雜質因重力逐漸地沉積於底壁611處並經第二導引機構63的刮板632 推抵沿著底壁611與周壁612的後壁部615逐漸地被推向排汙口 613並離 開收集槽61落到集汙容器102中。
另外,附著於刮板632上的汙物容易形成泥塊而不易掉落,為了使泥 塊脫離刮板632,藉由衝水單元7的出水孔72噴灑出的水流衝刷以克服泥 塊與刮板632之間的附著力並增加泥塊重量,進而有利於泥塊容易脫離刮 板632落到集汙容器102中收集。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衝水單元7是與傳 動單元631的動力單元636相連動的電磁閥開關85控制以隨著傳動單元 631的間歇性運轉開啟與關閉水流,在傳動單元631停止運作時停止出水, 以達到節省水源的目的。歸納上述,本實用新型溼式集塵機有下述的功效及優點
一、 利用液體噴灑單元3所形成的噴水網絡使空氣中的粉塵等雜質與 從液體噴灑單元3中所噴出的水滴相結合併隨水滴一起落到隔間壁21上再
經收集口 210排到集汙裝置6中集出處理,而淨化的空氣則是先經過第一 過濾單元5,再經排氣單元4呈側V字型結構的葉片41迂迴緩衝的阻擋後 才能離開上殼體2,能夠避免水氣直接噴出,在利用液體噴灑單元3移除 空氣中的粉塵等雜質同時,還能藉由第一過濾單元5與排氣單元4的葉片 41結構有效攔阻尚未與水氣結合的粉塵逸散到周圍環境中,使本實用新型 具有能提高空氣淨化效率與效果的特性與優點。
二、 藉由呈斜面設計的隔間壁21與導流壁部222使含有粉塵雜質的汙 水能自動地集中到二收集口210處,經二第一導引機構62後,再藉由同樣 呈傾斜斜面設計的周壁612的側壁部614、後壁部615使進入收集槽61內 的汙水與汙物能自動滑移與集中到底壁611處,使本實用新型具有可方便
地集中汙水與汙物進而增加處理效率的優點。
三、 第一、第二導引機構62、 63的搭配能依所處理的汙水中所含雜質 的粒徑或體積大小分別進行處理,經輪葉單元625的推抵片627,及刮板 632分別將汙物推抵到排汙口 613、出口 620排出到收集槽61外集中收集, 使本實用新型具有能以自動化的方式有效地收集汙物以集中處理的特性。
權利要求1.一種溼式集塵機,主要包含上殼體、相間隔地安裝在上殼體的液體噴灑單元、排氣單元及與上殼體相對應設置的集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殼體,包括一隔間壁及一自該隔間壁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形成的集塵空間,該隔間壁沿一預定方向傾斜向下延伸與圍繞壁相配合形成至少一收集口,在圍繞壁與該收集口反向設有至少一的集塵口,所述液體噴灑單元安裝在上殼體的集塵空間內,包括數個架設在隔間壁上方的導管及數個相間隔地設置於導管管壁的噴嘴,所述排氣單元覆設於圍繞壁上並位於液體噴灑單元上方,包括數個相間隔設置並與集塵空間相連通的排氣口,所述集汙裝置包括一收集槽,該收集槽與上殼體的收集口相對應形成一容置空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在液體噴灑單元與 隔間壁之間還設有第一過濾單元,集塵口位於第一過濾單元下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排氣單元的排氣口 由數個百葉窗式相間隔排列的葉片形成,每一個葉片的側剖面呈側V字 型的彎折結構,其具有一面向集塵空間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一與第一 斜面彎折連接且背向集塵空間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集汙裝置的收集槽 與上殼體的隔間壁相配合形成容置空間並具有一與隔間壁相間隔的底 壁、 一連接於底壁與隔間壁之間的周壁,收集口連通集塵空間與容置空 間,在收集槽的周壁設有與收集口相間隔且相錯開的排汙口。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集汙裝置還包括至 少一對應收集口設置的第一導引機構,該第一導引機構包括一對應收集 口設置於上殼體與收集槽之間的框座、形成於框座且與收集口相間隔的 出口 、 一樞設於框座並位於收集口與出口之間的輪葉單元及一 自收集口沿輪葉單元的外周緣延伸至出口並阻隔在輪葉單元與容置空間之間的第 二過濾單元,輪葉單元具有一樞設於框座的轉軸及數個相間隔地自轉軸 徑向向外延伸至抵於第二過濾單元的葉片。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集汙裝置還包括一 對應該排汙口與第一導引機構相間隔設置的第二導引機構,該第二導引 機構包括一自收集槽的排汙口沿一局部貼近並平行底壁、周壁的封閉路 徑設置在容置空間的傳動單元,在該傳動單元上相間隔地突設有數個刮 板,該刮板的游離端側抵於底壁和周壁。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第二導引機構的傳 送單元具有一鄰近排汙口並樞設於收集槽的第一鏈輪組、數個沿封閉路 徑與第一鏈輪組相間隔設置的第二鏈輪組,及一掛連在第一鏈輪組與第 二鏈輪組之間的鏈條組,刮板固接於鏈條組上。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收集槽的周壁包括自底壁二相反側傾斜向上並向外延伸的二側壁部及一連接在二側壁 部之間且自底壁周緣傾斜向上並向外延伸的後壁部,排汙口設於後壁部, 第二導引機構的傳動單元自排汙口沿局部貼近並平行底壁與後壁部的封 閉路徑設置。
9. 根據權利要求5或8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二個相間隔地 設置於第二導引機構二相反側並位於機殼的後壁部與隔間壁之間的第一 導引機構設有二個收集口, 二第一導引機構的二出口與排汙口位於同一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在鄰近第一鏈輪組 上方設有衝水單元,該衝水單元包括一對應排汙口設置的第一供水管, 其上相間隔地設有數個開口朝下的出水孔。
11.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在收集槽內設有水 位調節單元,其包括一與收集槽的底壁間隔預定距離的第二供水管,其上設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及一對應出水口的用以控制出水口開啟與閉合的 浮球式連杆開關。
1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在收集槽與液體噴 灑單元之間設有抽水單元,其包括一設於收集槽的容置空間的沉水馬達, 該沉水馬與液體噴灑單元的導管相連通的水管。
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溼式集塵機,其特徵在於上殼體的圍繞壁還 具有一與集塵口反向設置的後壁部及一自後壁部底緣傾斜向內並向下延 伸至底端緣的導流壁部,該導流壁部的底端緣與隔間壁相間隔一預定距 離,收集口設於隔間壁與導流壁部之間。
專利摘要溼式集塵機,包含上殼體、相間隔地安裝在上殼體的液體噴灑單元、排氣單元及與上殼體相對應設置的集汙裝置。上殼體包括一隔間壁及一自隔間壁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形成的集塵空間,隔間壁與圍繞壁相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收集口,並在圍繞壁形成至少一與收集口反向的集塵口。含粉塵等雜質空氣會經由集塵口進入,與從液體噴灑單元噴灑出的水滴接觸並隨水滴經收集口流到集汙裝置中收集處理,淨化的空氣則經排氣單元離開,使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去除粉塵、呆稻殼與枝梗等雜物以淨化空氣。
文檔編號B01D46/06GK201157734SQ20072007690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1日
發明者林榮郎 申請人:林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