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頂級無人機電影(從電影天空之眼看無人機定點清除)
2023-08-05 13:11:45
天空之眼
文/範鑫
在很多人眼中,操縱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就好似玩電子遊戲一樣輕鬆:坐在裝著空調的指揮方艙裡,看著顯示器,喝著咖啡,握著遙控手柄,殺人於千裡之外。但現實中的無人機定點清除,絕非如此輕鬆。
拍攝於2015年的電影《天空之眼》,非常逼真地展現了一次虛構的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下面我們就通過這部電影,了解一下無人機如何實施定點清除,有哪些行動步驟、實施過程、規章制度。
劇情概要電影的劇情圍繞一場三國聯合反恐行動展開:英國、美國和肯亞三國,計劃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聯合抓捕索馬利亞青年黨的恐怖分子。行動代號為「白鷺」,原來計劃由英國籌劃並指揮,美國出動無人機提供戰場監視和情報支援,肯亞特種部隊負責實施抓捕。但由於在恐怖分子所在的建築物內發現了自殺式炸彈,抓捕行動臨時改為由無人機實施定點清除。
整部影片緊密圍繞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的組織與實施,設計了前期偵察、法律授權及責任規避、避免傷及無辜人員等三處高潮,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對於無人機在定點清除行動中的濫殺無辜,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和反思。
目標的識別與定位電影在開篇介紹了主要人物和「白鷺行動」的背景信息後,即轉入了對前期偵察的展示。由於英國無法確定一對夫妻檔青年黨骨幹分子的行蹤,不得不由肯亞派出特工,對青年黨實施滲透。但很不幸,潛入青年黨的肯亞特工身份暴露後被恐怖分子處決了。為此,肯亞特工轉而盯上了前往奈洛比充當人肉炸彈的兩名恐怖分子,因為據推測,這兩人有很大概率會受到青年黨骨幹分子的接見。通過機場盯梢,肯亞特工追蹤到了一棟兩層白色建築物,並通過無人機發現了高度疑似目標人物的一名女性。但由於這名女性警惕性極高,在室外活動期間全程用圍巾遮擋面部,使得無人機即便可以拍到高清畫面,也無法識別其身份。
現實中,定點清除的目標往往會保持極高的警惕性,並具備極強的反偵察能力。他們通常不會照相,如果有必要還會進行整容或化妝,並會使用ロ罩、帽子、墨鏡或粗框眼鏡、頭巾等道具遮擋面部。戶外活動時往往儘量低頭,以防被遍布街頭巷尾的監控設備或空中的無人機抓拍到面部。他們的行蹤飄忽不定,不會在一個地點停留太長時間,還會經常臨時改變行程或接頭地點,並隨機調整計劃與時間。出行時,儘量減少暴露在空曠空間的時間,儘量晝伏夜行。他們會擁有多個掩護身份和配套的證件,儘量減少使用現代化的通信設備以防被監控。
電影中的青年黨恐怖分子警惕性極高,在充當人肉炸彈的兩名恐怖分子到齊後,迅速轉移到新的安全屋。這個安全屋雖然位於奈洛比市區,但周邊卻是青年黨的勢力範圍,這就給肯亞特工的監視製造了極大的困難。為此肯亞特工不得不冒險潛入安全屋附近的集市,通過遙控甲蟲形仿生微型偵察無人機,潛入安全屋進行窺探,並最終確定了目標身份。
情報紕漏是無人機濫殺無辜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無人機實施定點清除行動之前,需要通過精準和長時間的前期偵察,對目標的身份進行核實並鎖定其正確位置。前不久喀布爾機場發生恐怖襲擊後,美軍為報復發動恐襲的「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在3天時間內倉促發動了2次無人機定點清除,結果在喀布爾的定點清除行動不僅炸錯了目標,還造成包括7名孩子在內的10名平民傷亡。
無人機發動襲擊前的前期偵察急不得、錯不得,否則一旦造成誤炸、誤殺,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也是電影中英軍女上校動用各種高科技手段追蹤了青年黨恐怖分子六年之後,仍然需要肯亞特エ冒著生命危險實施抵近偵察、確定目標身份的原因。
電影中的女反派在室外活動時,始終低著頭並戴著頭巾
無人機及所屬部隊《天空之眼》之所以成為近年來現代軍事題材電影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首先體現在劇組的認真上。《天空之眼》劇組對於無人機及所屬部隊的設定非常貼合實際。電影中唱主角的無人機為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製造的 MQ-9「死神」無人機,是美國空軍和情報機構裝備的察打一體型無人機中的主力型號。
電影中 MQ-9「死神」無人機的指揮方艙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克裡奇軍事基地。現實中,這個基地是美國空軍無人機部隊的大本營,駐有第432空中遠徵聯隊。這支部隊是美國空軍於2007年專門組建的首支無人機聯隊,美國空軍現役的200餘架 MQ-9無人機中,絕大多數都隸屬於這個聯隊。
現實中,除美國空軍外,美國中央情報局也裝備了大量 MQ-9。但和相對透明的美國空軍無人機部隊不同,中央情報局的無人機被掩藏在重重黑幕之後,其編制、人數、飛機數、任務甚至常駐基地都不為外界所知。美國空軍發動的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需要得到層層授權並接受國會和輿論的監督,而中央情報局的無人機執行定點清除行動時,往往有更高的自由度和保密度,受到的束縛少,結果中情局的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更加肆無忌憚,事後要麼推脫不認帳,要麼讓美國空軍背黑鍋。
電影對 MQ-9「死神」無人機的操控細節還原度很高。劇組搭建的指揮方艙,從顯控器的布局到操作員的座席和操控裝置,都儘可能逼真地還原現實。真正的 MQ-9指揮控制系統高度集成和智能化,僅需2名操作員(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在指揮方艙內即可完成全部操控。指揮方艙雖然集成了大量的通信和顯控設備,布局卻非常緊湊:飛行員位於方艙左側,負責操控飛機、發射和控制彈藥;傳感器操作員位於方艙右側,負責操控機載雷達、各種偵察與通信設備。
電影對於 MQ -9「死神」無人機的指揮方艙的還原度很高。上圖為影片道具,下圖為實物。
MQ-9與地面指揮系統的視距內數據傳輸,使用 C 波段數據鏈。受地球曲率的限制,無人機數據鏈的直線傳輸距離通常在270千米以內,超出此範圍就需要通信中繼。
電影中,位於美國本土的指揮方艙能夠遠隔萬裡遙控在非洲肯亞的無人機,顯然是依靠通信衛星進行通信中繼。雖然近年來世界各國研發的軍用無人機如井噴般湧現,但具備長航時、大航程的無人機,還是屈指可數,這就是因為全世界能獨立研發和生產通信衛星的國家屈指可數。
信息的遠程傳輸會產生延時現象,這就導致指揮方艙所看到的無人機回傳影像,要比現實中晚若干秒。對於快速行駛的車輛,這若干秒的時間足以讓它駛出上百米,還可以避入隧道、地下停車場等隱蔽場所。這若干秒的時間也足以讓徒步的人員移動十幾米,完全有可能避入堅固的建築物內。因此,無人機操作員遠非握著操縱杆按幾下按鈕那麼輕鬆,單是掌握克服通信延時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反覆訓練。
電影中一閃而過的衛星通信天線,用來保持指揮方艙與無人機的聯繫
無人機操作員還需要熟練掌握 MQ-9所配備的各型彈藥的性能,比如不同飛行高度對應的不同射程和飛行彈道,針對不同打擊目標而適配的不同戰鬥部和導引頭的性能諸元和技術原理。
無人機的機載武器電影中,英軍女上校原計劃讓無人機掛載227千克級別的 GBU -12雷射制導炸彈,但部下出於延長續航時間的考慮,擅自更換為50千克級別的 AGM-114「海爾法飛彈。這個劇情的設置非常貼合現實,因為通過減少彈藥載荷來延長續航時間,符合這次行動中無人機的主要任務——監視和偵察。現實中, MQ-9無人機就經常混合掛載 GBU-12炸彈和 AGM-114飛彈,有時還攜帶「幼畜」空地飛彈、「傑達姆」衛星制導炸彈,加裝了「鑽石背」摺疊彈翼的滑翔增程制導炸彈,空地彈藥種類比較全。它還曾攜帶空空飛彈。 MQ -9也可以攜帶副油箱,最新型號的續航時間最長可達40小時。
電影中的「海爾法」飛彈
MQ -9「死神」無人機 AGM -114「海爾法」飛彈,已經是一對久經實戰檢驗的黃金搭檔。近年來美國使用無人機發起的定點清除行動中,十有八九都是這對黃金搭檔唱主角。
「海爾法」飛彈原本是一款直升機掛載的反坦克飛彈,相比制導炸彈,它精度高、制導方式多樣、戰鬥部裝藥少、適裝平臺多,特別適合執行定點清除任務。近幾年美國中央情報局進行的無人機刺殺行動中,曾使用了以「海爾法」為基礎設計的,採用刀片代替炸藥、不需爆炸的新飛彈。但「海爾法」飛彈配備的還是聚能裝藥或爆破戰鬥部,裝藥不像制導炸彈那麼多,殺傷半徑仍然可達數十米,在人員密集場所很容易傷及無辜。影片最後的高潮和對定點清除行動的反思,就主要是圍繞「海爾法」飛彈的殺傷範圍展開的。
電影中雖然沒有介紹無人機從何處起飛,但通過對劇情和飛機性能的分析,可以結合下面幾方面,推斷出無人機來自奈洛比附近的軍用機場。
第一是距離。奈洛比距離美國內華達州的克裡奇基地直線距離近1.5萬千米,顯然需要有臨近奈洛比的機場作為無人機的前進基地。當目標距離較遠時,美國空軍會採用分散配置的方式使用 MQ-9:地勤分隊攜帶無人機搭乘運輸機前出到距離目標最近的前進基地,在4小時內即可完成起飛前的所有準備工作,隨後位於美國本土的指揮方艙遠距離操縱無人機起降並執行任務。
第二,性能。 MQ-9不具備隱身能力,最大飛行速度只有460千米/小時,升限也只有1.5萬米,這樣的性能無法躲避各國防空雷達甚至民航系統空管雷達的監測。同時,作為大中型無人機, MQ-9採用常規起降方式,必須依託機場。
第三,授權。電影中「白鷺行動」是英、美和肯亞三國的聯合行動,肯亞政府顯然會同意 MQ-9使用本國空域,並提供機場。
第四,保密。考慮到青年黨在肯亞國內的影響力,出於保密考慮,無人機應該部署於軍用機場。
如何成為一名無人機操作員對有志於操控軍用無人機翱翔於藍天的年輕讀者們來說,要想成為一名長航時、大航程軍用無人機的操作員,好好學習、鍛鍊身體是很有必要的。以 MQ-9為例,無論是飛行員還是傳感器操作員都需要具備紮實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身體素質,並經過長時間的系統培訓。
現實中用 C-130運輸機空運 MQ-9「死神」無人機
早在第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MQ-1「捕食者」服役之初,由於無人機的自動駕駛技術尚不成熟,操控軟體的編寫也缺少實踐數據的積累,美國空軍抽調了很多經驗豐富的戰鬥機飛行員來操縱無人機。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步成熟,對飛行員的能力素質要求有所放寬,再使用金貴的戰鬥機飛行員操控無人機就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美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本就數量不足,於是單獨培養無人機飛行員勢在必行。為此,美國空軍在克裡奇軍事基地專門開設了無人機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的培訓學校,每年可培養超過300名無人機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
按照美國空軍的培訓要求, MQ-9的飛行員需要在學校完成不少於90學時的理論學習,掌握飛行原理,無人機、雷達及各種偵察設備、通信設備的操作,如何進行任務和航線規劃,處理空中故障和險情。隨後還要進行26周的模擬器訓練和32小時的實飛訓練。傳感器操作員,理論學習時長相比飛行員稍短,要進行12周的模擬器訓練,實飛訓練則長一些,需要48小時。
現實中正在進行培訓的無人機操作員
近年來,由於 MQ -9任務量激增,美國空軍不得不縮短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的培訓時間。據曾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飛行員自述,他只經過4個月培訓,就去操縱無人機執行實戰任務了。現在美國空軍,無人機飛行員(包括傳感器操作員)的人數已經超過所有單一型號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員人數,且每年新畢業的無人機飛行員人數,超過了所有型號有人駕駛飛機飛行員人數的總和。
雖然在身體標準上,無人機操作員相對有人駕駛飛機飛行員可以適當放寬,但同樣需要較高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體能,因為他們經常進行長時間的執勤。 MQ -9的最長續航時間超過40小時,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雖然可以輪換,但連續執勤時間也不少於12小時。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即便可以藉助自動駕駛技術適當地減輕負擔,仍需要他們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還是會消耗大量體能和精力。
現實中的MQ-9「死神」無人機訓練模擬器
按照美國空軍的編制, MQ-9的飛行員由軍官擔任,傳感器操作員由士兵擔任。為此,這部電影中將飛行員的軍銜設定為少尉,傳感器操作員的軍銜設定為上等兵。影片中還有橋段介紹,這位美軍少尉飛行員的參軍動機是還清高昂的大學學費。現實中,美國大學的學費確實長年居高不下,出身平民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47歲當選,43歲才還清大學的助學貸款。據報導申請助學貸款的美國大學生在2010年畢業時,人均負債2.4萬美元。因此美國大學生選擇參加預備軍官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軍隊會幫助償還學費貸款。近年來,軍官飛行員的培養速度和培養成本已無法滿足無人機部隊的需求,於是美國空軍開始嘗試由士官擔任無人機飛行員。但如此一來,不僅拉低了無人機飛行員的含金量,也降低了無人機飛行員在美國空軍飛行員中的地位。畢竟在有人駕駛機飛行員都是軍官的情況下,士官飛行員先天就低人一等。
由於美軍到處製造戰爭和殺戮,在傷及無辜時,無人機操作員需要承受很高的心理壓力。電影中對這方面的描述也非常傳神,將兩名操作員在明知發射「海爾法」飛彈有很大概率傷及無辜的情況下,所做出的抗拒、無奈與自責都表現了出來。現實中,這種心理壓力導致美國空軍無人機操作員的心理疾病發病率、離職率和離婚率都居高不下。
對無人機定點清除的反思《天空之眼》對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所涉及的法律、道德進行了精彩的刻畫,反思了打著反恐旗號濫殺無辜的問題。電影中,英、美兩國的政客及法律顧問為了不承擔未經授權擅自殺害本國和對方國家公民的責任,為了追求所謂的程序正義,不惜反覆踢皮球。同樣,在明知有很大概率傷及無辜的情況下,政客們遲遲無法下定發射飛彈的決心。而英軍女上校出於所謂的消滅恐怖分子的執念,不惜授意下屬篡改「海爾法」飛彈的殺傷概率。影片向觀眾提出了個沒有答案但卻很有深度的問題:為了防止80人被殺,是否可以傷及1個無辜者?
電影中兩名無人機操作員在行動後離開了操作方艙,從表情上看,明顯是心理壓力很大
但這部電影沒有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更沒有深挖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從而沒有解答出美、英等西方國家的反恐行動越反越恐的深層次原因。
在現實中,以美、英為代表的少數國家出於本國私利而濫用無人機實施定點清除,妄圖以暴制暴。無人機和飛彈可以消滅恐怖分子,但卻無法消滅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針對美國的恐怖分子之所以層出不窮,絕非美國的軍事實力不夠強,其根源需要從美國自身的霸權主義中尋找。正是由於不肯放棄以鄰為壑、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美國空有世界第一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用20年時間花費2.26萬億美元發
起的阿富汗反恐戰爭,只能以失敗告終。更打臉的是,美軍在撤離阿富汗的最後階段再次遭受恐怖襲擊,導致13名美國軍人死亡,倉促發動的報復行動中無人機又再次濫殺無辜。以反恐名義開始的戰爭,最終以被恐襲結束,真是莫大的諷刺。
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霸權思想是滲入骨子裡的。
《天空之眼》中所設定的反恐行動發生在肯亞,但從抓捕行動改為定點清除行動後,通篇都沒有徵詢肯亞政府的意見。在肯亞的領土上發動會傷及肯亞國民的定點清除行動,卻絲毫不尊重肯亞政府及人民,這就是美、英等西方國家盛氣凌人的霸權思想。只是不知道電影的編劇是受到了本國霸權思想的影響,根本無視其他國家的主權,還是有意為之設計的劇情。
下屬提供的「海爾法」飛彈對小女孩的殺傷概率是45%-65%,英軍女上校在向上級請示行動時,說成45%
影片中政客、官員們即便是考慮到傷及非洲小女孩的問題,也是從自身競選、輿論影響等政治黨派考慮,並非尊重人的生命。在他們眼裡,一顆萬裡之外,需要飄洋過海、歷經多道海關安檢,才有可能到他們的國土上爆炸的炸彈,就值得立馬打出一枚飛彈來解決。
[編輯/熊偉]
Ordnance Knowledge 兵器知識 2022年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