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11:47:41 1
專利名稱: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張緊絲網印刷中所用絲網的框架的新結構。這種框架涉及張緊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上述張緊的薄片狀材料例如絲網 印刷中使用的由金屬、樹脂等製成的薄片狀或網狀的薄片狀材料;油畫等繪畫中使用的 油畫布質地等的薄片狀材料;以及在鼓等打擊樂器的筒體部張緊的皮革等。
背景技術:
至今,絲網印刷中還一直沿用結構較簡單的絲網印版,其中央主要設有伸縮性 差的金屬網,在其圖像形成預定部的邊緣部作為其支持部採用彈性較大的網材。根據圖像形成預定位置的大小和使用的絲網材料等的不同,這種絲網的彈性和 伸縮性完全不同,所以每次為了達到對印刷物要求的目標,都需要在製作絲網時調整絲 網,但卻很難調整。由於絲網印刷中所用絲網因張力而張緊,所以框架需具有一定強度來承受此張 力,絲網框架由非常堅固的木材或金屬製成,致使其笨重又龐大。調整這種框架的邊長需要大的絲網牽引裝置,而且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另外,通過結合使用自由調節絲網框架邊長的絲網框架和固定絲網的絲網掛扣 裝置,張緊絲網並調整絲網的張力,然而,卻並不容易使固定絲網的絲網掛扣裝置裝卸 自如。再者,印刷物自身存在變形、絲網張緊不均勻或浮凸印刷中存在變形和偏差 時,難以通過修正或調整來提高印刷精度。而且,一旦絲網固定於絲網框架後,便很難調整圖像的變形和偏差。在傳統的由可伸展框體構成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中,一般通過逐個調整四 個框邊各自的位置來改變框邊之間距離來調整上述張緊裝置中張緊的薄片狀材料的張 力。實開平1-141027號公報、實開昭55-136533號公報及國際公開公報 W092/03231中公開了一種通過多個張力微調機構來微調張緊絲網張力的張緊框架。美國專利3482343號說明書、美國專利3485165號說明書及美國專利6427588號 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張緊框架,其中用拉樁將絲網固定於支承框架,將該支承框架安裝 於張緊框,並施以預定的張力,然後通過螺杆調整張緊框架的張力。美國專利5113611號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絲網張緊框架,其中用凹槽和固定構 件將絲網固定於支承框架,將該支承框架安裝於張緊框,然後用螺旋機構或液壓缸來改 變框架邊長。
美國專利5076162號說明書、美國專利5271171號說明書及美國專利5265534號 說明書中公開了 一種通過旋轉張緊絲網的張緊框架來微調張力的張緊框架。美國專利5802971號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用粘著劑將絲網固定於支承框架並施 以預定的張力,然後通過螺絲或旋轉框架構件來微調的張緊框架,其中支承框架通過拉 樁安裝於張緊框。但是,以上絲網張緊框架的調整處都很多,而且,調整一個部位,其他部位的 張力就會隨之變化,因此很難將薄片狀材料的所有部分都張緊到期望的張力狀態,且調 整張力操作起來耗費大量時間。此外,將絲網安裝到張緊框架上時,安裝及拆卸也將耗
費大量工時。鑑於以上情況,發明人公開了一種張緊裝置的新結構,該新結構比國際公開公 報W0002/55304號公開的四個張緊機構更容易調整張力。專利文獻1 實開平1-141027 號公報專利文獻2 實開昭55-136533號公報專利文獻3 國際公開公報W092/03231號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3482343號說明書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3485165號說明書專利文 獻6 美國專利6427588號說明書專利文獻7 美國專利5113611號說明書專利文獻8 美國專利5076162號說明書專利文獻9:美國專利5271171號說明書專利文獻10 美國專 利5265534號說明書專利文獻11 美國專利5802971號說明書專利文獻12 國際公開公 報 W002/55304 號本申請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該張緊裝置儘可能使薄片狀 材料的張緊操作簡單,而且以較少調整部位便可將整個薄片狀材料以均勻張力張緊。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其基本形態是由 設於矩形的四個頂點的4個拐角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 構件之間,可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相互之間在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上移動且與對面 框架構件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面框架構件方向移動 的4個框架構件;以及分別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並穿過上述各框架構件的4根導 杆構成,上述各框架構件或各拐角構件設有掛扣於薄片狀材料周邊的掛扣部。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的上述所有形態中移動機構裝於拐角構件的 角部,設有可在角部與由4個拐角構件形成矩形內側相連接的方向上移動的插入件和球 體,上述球體可移動地設於如下空間內,該空間形成於上述插入件的頂端與設有移動機 構的拐角構件和相鄰的拐角構件之間設置的導杆的靠近設有上述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側 的端部之間,上述球體安裝於上述插入件與上述各導杆端部之間,並且上述插入件的頂 端與上述各導杆的靠近設有上述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側的端部常時接觸。而且,這時可構成如下形態在設有上述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內配置有止動構 件,該止動構件可限制上述插入件朝上述4個拐角構件形成的四邊形中心方向移動。另外,本發明就上述基本形態還提出了具有以下結構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 置。在這種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中上述4個拐角構件中一個拐角構件設有與相鄰的 拐角構件之間設置的上述導杆的端部觸接、使上述導杆向相鄰的拐角構件移動的移動機 構,同時在其與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中的一個拐角構件之間設置的上述導杆的端部之間固定連接。而且,這種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還設有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將向除設有上 述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以外的拐角構件延伸的2根導杆中的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各拐角構 件方向的移動轉換為另1根導杆朝離開上述各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並使上述其中1根 導杆朝離開上述各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帶動另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各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再者,在上述的本發明的任一形態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中,各框架構件內 部設有中空部。分別設置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並穿過各框架構件的4根導杆,由 在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的上述框架構件中空部內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支承體支持而處 於上述中空部內。通過本發明的張緊裝置,不僅很容易將絲網印刷中使用的由金屬、樹脂等製成 的薄片狀或網狀薄片狀材料張緊於絲網張緊框架,而且用較少調整部位便可將整個薄片 狀材料以均勻張力張緊。
圖1表示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2為導杆支承體的說明圖。
圖3表示另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4表示又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5表示一例在框體內側設有掛扣部的張緊裝置。 圖6表示又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7表示又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8表示又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9表示其框邊上表面形成有掛扣部的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10為用本發明的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並調整張力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1為用本發明的另一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並調整張力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2表示在框邊上表面形成有掛扣部的另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 圖13為用本發明又一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並調整張力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4為用本發明又一例的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並調整張力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5表示在框體內側設有掛扣部的張緊裝置。
圖16為在框體內側設有掛扣部的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並調整張力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7表示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前的狀態。 圖18表示圖17所示的張緊裝置中臨時張緊的薄片狀材料的狀態。 圖19為通過進行張力調整來張緊薄片狀材料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0表示另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張緊薄片狀材料前的狀態。 圖21為表示圖20所示的張緊裝置中臨時張緊的薄片狀材料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22為表示圖21所示的狀態後通過進行張力調整來張緊薄片狀材料時的狀態說明圖。圖23表示一例在本發明的張緊裝置中張緊的薄片狀材料。 圖24表示另一例在本發明的張緊裝置中張緊的薄片狀材料。 圖25表示一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附圖標記說明
1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 2、3、4、5拐角構件 6、7、8、9框架構件 6a、7a、8a、9a 內側片 10、11、12、13 導杆 10a導杆10的端部 10b導杆10的頂端 11a導杆11的端部 lib導杆11的頂端 12a導杆12的端部 12b導杆12的頂端 13a導杆13的端部 13b導杆13的頂端
14、15、20、21、26、27、32、33凸緣18、19、24、25、30、31、36、37彈簧16、17、22、23、28、29、34、35拐角構件的外緣
51、51a、52、52a 插入件 53、54、59、62T 形扳手 55、56球體 57、58、60、61 螺杆
63、67凸輪
63a凸輪63的一個側面 63b凸輪63的另一側面
64、68支軸
67a、67b凸輪67的側面 90掛扣突起 91薄片狀材料 92、93掛扣孔 96與凹槽97掛扣的突條 97在薄片狀材料91周邊設置的凹槽 98掛扣突條99的凹槽 99在薄片狀材料91周邊設置的突條 104、105拐角構件 114、115、120 連接片 116、 117、 118、 119 銷 131在薄片狀材料91的4個角部設置的掛扣孔130在拐角構件的上側設置的突起
103b、103a、204a、204b、205a、205b 凹槽
104、105拐角構件
106、107、108 連接片
109、 110、 111、 112 銷
204、205、303拐角構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就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1參照圖1及圖2就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的實施例1進行說明。薄片狀 材料的張緊裝置1設有4個拐角構件2、3、4、5; 4個框架構件6、7、8、9及4根導杆 10、11、12、13。4個拐角構件2、3、4、5設置在矩形的頂點處,4個框架構件6、7、 8、9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框架構件6可向相鄰的拐角構件4、2移動;框架構件7可向相鄰的拐角構件3、 4移動;框架構件8可向相鄰的拐角構件5、3移動;框架構件9可向相鄰的拐角構件2、 5移動。各框架構件6、7、8、9的兩端分別由相鄰的拐角構件支持。因此,框架構件6 可同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2和4 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面的框架構件8方向移 動;框架構件8可同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3和5—起朝靠近或離開對面的框 架構件6方向移動;框架構件7可同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4和3 —起朝靠近 或離開對面的框架構件9方向移動;框架構件9可同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5 和2朝靠近或離開對面的框架構件7方向移動。另外,箭頭41 48表示移動方向。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分別設有貫穿框架構件6、7、8、9的導杆10、11、 12、13。導杆10兩端設有凸緣14、15,凸緣14與拐角構件2的外緣16間設有彈簧等 的彈性體18,凸緣15與拐角構件4的外緣17間設有彈簧等的彈性體19。藉助於彈性體 18、19,導杆10—端受朝拐角構件2方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構件4方向的作用 力。導杆11兩端設有凸緣20、21,凸緣20與拐角構件4的外緣22間設有彈簧等的 彈性體24,凸緣21與拐角構件3的外緣23間設有彈簧等的彈性體25。藉助於彈性體 24、25,導杆11 一端受朝拐角構件4方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構件3方向的作用 力。導杆12兩端設有凸緣26、27,凸緣26與拐角構件3的外緣28間設有彈簧等的 彈性體30,凸緣27與拐角構件5的外緣29間設有彈簧等的彈性體31。藉助於彈性體 30、31,導杆12—端受朝拐角構件3方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構件5方向的作用 力。導杆13兩端設有凸緣32、33,凸緣32與拐角構件5的外緣34間設有彈簧等的 彈性體36,凸緣33與拐角構件2的外緣35間設有彈簧等的彈性體37。藉助於彈性體 36、37,導杆13—端受朝拐角構件5方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構件2方向的作用 力。因此,各彈性體18、19、24、25、30、31、36、37施加的使導杆的凸緣和拐角構件的外緣之間離開方向上的推力均相等。各框架構件6、7、8、9設有掛扣部,該掛扣部為掛扣張緊的薄片狀材料周邊上 形成的掛扣孔的突起部、掛扣凹槽的突條或掛扣突條的凹槽。一對拐角構件2、3與設於一對拐角構件2、3與另一對拐角構件4、5間的導杆 10、11、12、13的各端部觸接,並使導杆10、11、12、13朝相鄰的拐角構件4、5方向移動。拐角構件2與導杆10的端部10a接觸並使導杆10朝拐角構件4方向移動,上述 導杆10設置在拐角構件2與拐角構件4之間;同時,拐角構件2還與導杆13的端部13a 接觸並使導杆13朝拐角構件5方向移動,上述導杆13設置在拐角構件2與拐角構件5之 間。拐角構件3與導杆11的端部11a接觸並使導杆11朝拐角構件4方向移動,上述 導杆10設置在拐角構件2與拐角構件4之間;同時,拐角構件3還與導杆12的端部12a 接觸並使導杆12朝拐角構件5方向移動,上述導杆12設置在拐角構件3與拐角構件5之 間。拐角構件2設有安裝於拐角構件2的角部的移動機構,它由插入件51和球體55 構成,該插入件移動機構可在箭頭71、72所示方向移動,使該角部與由4個拐角構件2、 3、4、5形成的四邊形的內側發生聯繫。插入件51,例如可為嵌入拐角構件2角部處設置的螺紋孔的螺杆。球體55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1的頂端與導杆10、導杆13的靠近拐角構件2 一側的端部10a、13a形成的空間內。球體55以接觸插入件51的頂端和導杆10、導杆13靠近拐角構件2的端部10a、 13a的方式,安裝於插入件51的頂端與導杆10、導杆13靠近拐角構件2的端部10a、13a 之間。拐角構件3設有安裝於拐角構件3的角部的移動機構,它由插入件52和球體56 構成,該插入件移動機構可在箭頭73、74所示方向移動,使該角部與由4個拐角構件2、 3、4、5形成的四邊形的內側發生聯繫。插入件5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為嵌入拐角構件3 角部處設置的螺紋孔的螺杆。球體56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2的頂端與導杆11、導杆12靠近拐角構件2的 端部11a、12a形成的空間內。而且,球體56以常時接觸插入件52的頂端和導杆11、導 杆12的端部11a、12a的方式,安裝於插入件52的頂端與導杆11、導杆12靠近拐角構件 3的端部11a、12a之間(如圖1所示)。在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1的頂端與導杆10、導杆13靠近拐角構件2的端部 10a、13a形成的空間內的球體55的傳遞作用下,插入件51移動後,施加於導杆10和導 杆13的力成為相等。拐角構件3設有安裝於拐角構件3的角部的移動機構,它由插入件52和球體56 構成,該插入件移動機構可在箭頭73、74所示方向移動,使該角部與由4個拐角構件2、 3、4、5形成的四邊形的內側發生聯繫。插入件52,例如可為嵌入拐角構件3角部處設置的螺紋孔的螺杆。球體56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2的頂端與導杆11、導杆12靠近拐角構件2的端部11a、12a形成的空間內。球體56以常時接觸插入件52的頂端和導杆11、導杆12的端部11a、12a的方 式,安裝於插入件52的頂端與導杆11、導杆12靠近拐角構件3的端部11a、12a之間在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2的頂端與導杆11、導杆12靠近拐角構件3的端部 11a、12a形成的空間內的球體56的傳遞作用下,插入件52移動後,施加於導杆11和導 杆12的力相等。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1還設有以下說明的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將向一組設有上述移動機構的對置拐角構件2、3的相鄰的拐角構件 4、5延伸的2根導杆10、11或12、13中的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相鄰的拐角構件4、5方 向的移動,轉換為另1根導杆朝離開上述相鄰的拐角構件4、5方向的移動,並使其中1 根導杆朝離開上述相鄰的拐角構件4、5方向的移動追隨另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相鄰的拐 角構件4、5方向的移動。該傳動機構位於與設有移動機構的一組對置拐角構件2、3相鄰的拐角構件4 處,裝有可繞支軸64旋轉的凸輪63,其中支軸64固定於拐角構件4。凸輪63的一個側 面63a與導杆10的頂端10b接觸;凸輪63的另一個側面63b與導杆11的頂端lib接觸。位於與設有移動機構的一組對置拐角構件2、3相鄰的拐角構件5處的這種傳動 機構,裝有可繞支軸68旋轉的凸輪67,其中支軸68固定於拐角構件5。凸輪67的一個 側面67a與導杆13的頂端13b接觸;凸輪67的另一個側面67b與導杆12的頂端12b接 觸。如上所述,拐角構件2處設置的移動機構設有插入件51和球體55。球體55以 常時接觸插入件51的頂端和導杆10、導杆13靠近拐角構件2的端部10a、13a的方式, 可移動地安裝於插入件51的頂端與導杆10、導杆13拐角構件的端部10a、13a之間。此外,導杆10在上述彈簧18、19的作用下,其一方常時受到朝拐角構件2方向 (箭頭42方向)的力;其另一方受到朝拐角構件4方向(箭頭41方向)移動的力。再者,導杆13在上述彈簧36、37的作用下,其一方常時受到朝拐角構件2方向 (箭頭47方向)的力;其另一方受到朝拐角構件5方向(箭頭48方向)移動的力。這裡,如果將T形扳手53插進插入件51後轉動插入件51,則插入件51會沿箭 頭71方向前進。這時,如果帶動導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的所需力比帶動導杆10沿 箭頭41方向移動的所需力小,則插入件51沿箭頭71方向前進產生的壓力會主要用於帶 動導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因此,導杆10在彈簧18的作用下沿箭頭42方向移動的 過程中,其端部10a與球體55保持接觸。這樣,如果帶動導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的所需力比帶動導杆10沿箭頭41方 向移動的所需力相等,則插入件51沿箭頭71方向前進產生的壓力會均勻分配用於帶動導 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和帶動導杆10沿箭頭41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導杆10和導杆 13在同樣大小的作用力下分別開始沿箭頭48、41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如果將T形扳手53插進插入件51後反向轉動,則插入件51會沿箭 頭72方向後退。這時,如果導杆10施加在球體55上的牴觸力比導杆13施加在球體55 上的牴觸力大,則隨著插入件51沿箭頭72方向後退,導杆10沿箭頭42方向移動,在此 移動過程中導杆10端部10a與球體55保持接觸。
如果導杆10施加在球體55上的牴觸力比導杆13施加在球體55上的牴觸力相 等,則隨著插入件51沿箭頭72方向後退,導杆10和導杆13分別沿箭頭42、47方向均 等地移動。於是,在上述傳動機構的作用下,例如,如果導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則凸 輪67會繞支軸68沿箭頭70方向旋轉,從而使導杆12沿箭頭46方向移動,S卩,將向拐 角構件5延伸的2根導杆13、12中的一根導杆13朝向拐角構件5的移動轉換為另一根導 杆12離開拐角構件5的移動。在本發明的張緊裝置中,移動機構分別設置在一組對置的拐角構件2、3處,與 相鄰的各拐角構件4、5之間設置的導杆10、13、11、12的端部10a、13a、11a、12a保持 接觸並使導杆10、13、11、12向相鄰的各拐角構件4、5移動。移動機構安裝於拐角構件2、3的角部,設有可在使上述角部和由上述4個拐角 構件2、3、4、5形成的四邊形內側發生聯繫的方向移動的插入件51、52和球體55、56。上述球體55、56可移動地設置在插入件51、52的頂端與設置在設有移動機構的 拐角構件2、3與相鄰的各拐角構件4、5之間的導杆10、13、11、12的靠近拐角構件2、
3—側的端部10a、13a、11a、12a之間形成的空間內,以與插入件51、52的頂端和導杆 10、13、11、12的端部10a、13a、11a、12a相牴觸的方式,安裝在插入件51、52的頂端 與導杆 10、13、11、12 的端部 10a、13a、11a、12a 之間。因此,可一邊巧妙地取得力的平衡,一邊給導杆10、13、11、12加力。再者,設有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2、3處設有起限制作用的止動構件,該止動構 件可限制插入件51、52朝向由4個拐角構件2、3、4、5形成的矩形內側的方向(即沿箭 頭71、73所示方向)的移動。止動構件由嵌入拐角構件2角部處設置的螺紋孔的螺導杆57、58和嵌入拐角構 件3角部處設置的螺紋孔的螺導杆60、61構成。如圖2所示,各框架構件6、7、8、9的內部設有中空部,分別設於相鄰的2拐 角構件之間並穿過各框架構件6、7、8、9的4根導杆10、13、11、12,由在相鄰的2拐 角構件之間的上述框架構件6、7、8、9中空部內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支承體509支持而處 於上述中空部內。斷面為矩形的中空框架構件6中,設有由合成樹脂所制的支承體509,其外周形 狀與該框架構件6的內壁斷面形狀一致,並在相鄰的2拐角構件之間以預定間隔設置。導 杆10穿過設於支承體509中央的通孔而由支承體509支持。通過這種結構,即使因導杆10、11、12、13長而容易彎曲,也能穩定地支持導 杆10、11、12、13。因此,一方面可通過減輕各導杆10、11、12、13的重量,相應地減 輕張緊裝置1的重量,另一方面,可在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穩定地支持導杆10、11、 12、13拐角構件而不產生彎曲。再有,在上述傳動機構的作用下,例如,如果導杆10沿箭頭42方向移動,則凸 輪63會繞支軸64沿箭頭66方向旋轉從而使導杆11沿箭頭44方向移動。S卩,向拐角構 件4延伸的2根導杆11、10中的一根導杆10朝離開拐角構件4的方向的移動,也隨著帶 動另一根導杆11朝拐角構件4的方向的移動。同樣,如果導杆13沿箭頭47方向移動,則凸輪67會繞支軸68沿箭頭69方向旋轉從而使導杆12沿箭頭45方向移動。S卩,通過上述傳動機構,向拐角構件5延伸的 2根導杆12、13中的一根導杆13朝離開拐角構件5的方向的移動,也隨著帶動另一根導 杆12朝拐角構件5的方向的移動。另外,如果導杆10沿箭頭41方向移動,則凸輪63會繞支軸64沿箭頭65方向 旋轉從而使導杆11沿箭頭43方向移動。S卩,通過上述傳動機構,將向拐角構件4延伸 的2根導杆10、11中的一根導杆10朝拐角構件4的方向的移動轉換為另一根導杆11朝 離開拐角構件4的方向的移動。以上,主要說明了在拐角構件2處設置的移動機構,其實,在與拐角構件2對置 的拐角構件3處也設有同樣的移動機構,並執行同樣的動作。通過T形扳手59、62使螺杆57、58沿箭頭75或76方向移動或者使螺杆60、 61沿箭頭77或78方向移動,可調整插入件51、52箭頭方向71、73上的擰入量。使用本發明的張緊裝置時,首先將薄片狀材料臨時掛扣於各框架構件等的掛扣 部,接著通過上述移動機構使導杆10、11、12、13沿箭頭42、43、44、45、46、47、48 方向移動,從而可輕易地張緊薄片狀材料。此外,通過上述移動機構、傳動機構的動作,能以較少調整部位的調整,即僅 使較少的移動機構動作,便可巧妙地取得平衡而使導杆10等移動,從而以較少調整部位 將整個薄片狀材料以均勻的張力張緊。實施例2現參照圖3就實施例2進行說明。其中,對於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1中標註相 同符號的相同構件省略其說明。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實施例中,各 自設置在設有移動機構的一組對置的拐角構件2、3與相鄰的拐角構件204、205之間的各 導杆10、11、12、13的向上述相鄰的拐角構件204、205延伸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上述相 鄰的拐角構件204、205上。各自設置在設有移動機構的一組對置的拐角構件2、3與相鄰的拐角構件204、 205之間的各導杆10、11、12、13的向拐角構件204、205延伸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拐角 構件204、205上。凸緣15、20、27、32 分別與凹槽 204b、204a、205b、205a 嵌合,其中凸緣 15、 20、27、32形成於導杆10、11、12、13的端部;凹槽204b、204a、205b、205a形成於拐 角構件204、205。導杆10端部的凸緣15與凹槽204b嵌合,導杆11端部的凸緣20與凹 槽204a嵌合,因此,2根導杆10、11的向拐角構件204延伸的一端固定於拐角構件204。導杆12端部的凸緣27與凹槽205b嵌合,導杆13端部的凸緣32與凹槽205a嵌 合,因此,2根導杆12、13的向拐角構件205延伸的一端固定於拐角構件205。因此,該張緊裝置沒有設置這樣的傳動機構,該機構將向與設有移動機構的一 組對置的拐角構件的相鄰的各拐角構件延伸的2根導杆中的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相鄰的拐 角構件方向的移動轉換為另1根導杆朝離開上述相鄰的各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並使其 中1根導杆朝離開上述各相鄰的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跟隨另1根導杆朝靠近上述各相鄰的 拐角構件方向的移動。與實施例1的張緊裝置相比,實施例2的張緊裝置結構更加簡單,構件數更少。 實施例3圖4、圖5、圖6、圖7表示只有一個調整部位的實施例3的張緊裝置。對於該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實施例1中標註相同符號的相同構件,省略其說明。圖4、圖6、圖7所示的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只在4個拐角構件 中的一個拐角構件處設有移動機構。分別為在圖4的拐角構件2處設置了移動機構; 在圖6的拐角構件3處設置了移動機構;在圖7的拐角構件113處設置了移動機構。圖4的拐角構件2、圖6的拐角構件3處設置的移動機構與圖1的拐角構件2、3 處設置的移動機構相同。圖7的拐角構件113處設置的移動機構由連接片114、115、120和銷116、117、 118、119構成的連導杆機構構成,該移動機構與在相鄰的各拐角構件104、105之間設置 的導杆11、12的端部常時接觸,並使導杆11、12向相鄰的各拐角構件104、105移動。如果用T形扳手54使插入件52a沿箭頭73或74方向移動,則導杆11、12會在 上述連導杆機構的作用下沿箭頭44或43、45或46方向移動。將T形扳手54插進插入件52a並轉動插入件52a,並使其沿箭頭73方向前進, 這時,如果帶動導杆12沿箭頭45方向移動的所需力比帶動導杆11沿箭頭44方向移動的 所需力小,則插入件52a沿箭頭73方向前進所產生的壓力會主要用於帶動導杆12沿箭頭 45方向移動。因此,導杆11在連導杆機構的作用下沿箭頭43方向移動。如果帶動導杆12沿箭頭45方向移動的所需力和帶動導杆11沿箭頭44方向移動 的所需力相等,則插入件52a沿箭頭73方向前進所產生的壓力會均勻分配而帶動導杆11 沿箭頭44方向移動並帶動導杆12沿箭頭45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導杆11和導杆12受 大小相等的推力而分別開始沿箭頭44、45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將T形扳手54插進插入件52a,並反向轉動插入件52a使其沿箭頭74 方向後退,這時,如果導杆11朝拐角構件113方向所受的力比導杆12朝拐角構件113方 向所受的力大,則隨著插入件52a沿箭頭74方向後退,導杆11會沿箭頭43方向移動。如果導杆11朝拐角構件113方向所受的力和導杆12朝拐角構件113方向所受的 力相等,則隨著插入件52a沿箭頭74方向後退,導杆11和導杆12會分別沿箭頭43、46 方向均等地移動。圖4、圖5、圖6、圖7所示的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向設有移 動機構的拐角構件的對置位置的拐角構件延伸的2根導杆的各端固定在上述對置位置的 拐角構件上。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向設有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2的對置位置的拐角構件103 延伸的2根導杆11、12的各端固定於上述拐角構件103。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凸緣 21、26分別與凹槽103b、103a嵌合,其中凸緣21、26形成於導杆11、12的端部;凹槽 103b、103a形成於拐角構件103,其中,導杆11端部的凸緣21與凹槽103b嵌合,導杆 12端部的凸緣26與凹槽103a嵌合,因此,2根導杆11、12的各端固定於拐角構件103。圖4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設有與圖1所示實施例相同的傳動機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相比,圖4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結構簡單,構件 數少,因此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圖6所示的實施例與圖4圖2所示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拐角構件4、5的形狀。與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拐角構件4、5對應的圖6所示實施例中的拐角構件104、 105,採用的是連導杆機構而不是圖4中的凸輪機構。
在由銷109、110、112、連接片106、107、108以及銷111連接而成的連導杆機 構中,導杆10、13與連接片107間由銷112聯接;導杆11、12與連接片106間由銷109 聯接;連接片108通過在拐角構件104、105上突出設置的銷110而可旋轉地安裝於拐角 構件105。這樣,即使與圖4所示實施例中拐角構件4、5對應的圖6所示實施例中拐角構 件104、105處採用的是連導杆機構而不是圖4中的凸輪機構,本發明的張緊裝置設有的 傳動機構也可進行圖1所示實施例中說明的動作。例如,如果導杆13沿箭頭48方向移動,則在設於拐角構件105的連導杆機構的 作用下,導杆12會沿箭頭46方向移動。S卩,向拐角構件105延伸的2根導杆13、12中 的一根導杆13向拐角構件105的移動,會轉換為另一根導杆12朝離開拐角構件105的方 向移動。另外,如果導杆10沿箭頭42方向移動,則在設於拐角構件104的連導杆機構的 作用下,導杆11會沿箭頭44方向移動。S卩,向拐角構件104延伸2根導杆11、10中的 一根導杆10朝離開拐角構件104的方向的移動,會跟隨另一根導杆11向拐角構件104的移動。同樣,如果導杆13沿箭頭47方向移動,則在設於拐角構件105的連導杆機構的 作用下,導杆12會沿箭頭45方向移動。S卩,向拐角構件105延伸2根導杆12、13中的 一根導杆13朝離開拐角構件105的方向的移動,會跟隨另一根導杆12向拐角構件105的移動。另外,如果導杆10沿箭頭41方向移動,則在設於拐角構件104的連導杆機構的 作用下,導杆11會沿箭頭43方向移動。S卩,向與拐角構件104延伸2根導杆10、11中 的一根導杆10向拐角構件104的移動會轉換為另一根導杆11離開拐角構件104的移動。與圖4圖2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相比,圖6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可減少所用 彈性構件的數目。與圖1、圖4、圖6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僅移動機構的形態 不同(如上所述),其他結構與圖6所示的實施例一樣。與圖6所示實施例相比,圖7所示實施例可減少所用彈性構件的數目。實施例 4參照圖8來說明本發明的張緊裝置的實施例4。另外,對於該實施例中與圖1所 示實施例1中標註相同符號的相同構件,省略其說明。該張緊裝置中,4個拐角構件中 的1個拐角構件303設有移動機構,移動機構保持與設於與拐角構件303與相鄰的2個拐 角構件104、105中一方的拐角構件105之間的導杆12的端部12a常時觸接,並使導杆12 沿一方拐角構件105的箭頭45方向移動。而且,在拐角構件303與2個拐角構件104、 105中另一方的拐角構件104之間設置的導杆11端部與設有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303之間 固定連接。在設有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303中,如果將T形扳手54插進插入件81並轉動插 入件81而使其沿箭頭79方向前進,則設於拐角構件303與拐角構件105之間的導杆12 會沿朝向拐角構件105的箭頭45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如果將T形扳手54插進插入件 81後反向轉動插入件81而使其沿箭頭80方向後退,則設於拐角構件303與拐角構件105之間的導杆12會沿離開拐角構件105的箭頭46方向移動。在圖8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中,除設有移動機構的拐角構件303以外的各拐角 構件105、202、104都設有圖6所示實施例中拐角構件104、105設有的連導杆機構。圖8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設有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將向拐角構件105、 202、104延伸的2根導杆中的1根導杆朝上述各拐角構件105、202、104方向的移動轉 換為另1根導杆朝離開上述各拐角構件105、202、104方向的移動,並使其中1根導杆朝 離開上述各拐角構件105、202、104方向的移動跟隨另1根導杆朝上述各拐角構件105、 202、104方向的移動。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相比,圖8所示實施例的張緊裝置可減少所用彈性 構件數。實施例5參照圖9、圖10、圖11、圖12,就將薄片狀材料張緊於張緊裝置的機構進行說明。在圖9及圖10所示實施例中,各框架構件6、7、8、9上側設有突條96,在張緊 於張緊裝置的薄片狀材料91的周邊形成有與突條96嵌合的槽口 97。如圖10所示,如果沿箭頭510、502方向給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的各框架構件 6、7、8、9施壓而將突條96壓入凹槽97,並進行沿箭頭505、506方向的張緊和張力調 整動作(如圖10(b)、圖11(b)所示),則可將整個薄片狀材料91以均勻張力張緊。在圖10(a)、圖10(b)和圖11(a)、圖11(b)的實施例中,各框架構件6、7、8、 9的上側突條96的傾斜方向不同,與此相應地,薄片狀材料91周邊形成的凹槽97的掛扣 位置也不同,在圖10(a)、圖10(b)所示實施例中為外側,而在圖11(a)、圖11(b)所示 實施例中為內側。圖13(a)、(b)和圖14(a)、(b)說明了張緊薄片狀材料91時的一種情況該薄 片狀材料91為絲網印刷中採用的金屬薄片,如圖12圖23所示,其周邊設有突條99,而 且各框架構件6、7、8、9上側設有掛扣突條99的凹槽98。如果沿箭頭510、502方向給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的各框架構件6、7、8、9施壓 而將突條99壓入凹槽98內,如實施例1中所作的說明,並沿箭頭507、508、505、506 方向的進行張緊和張力調整動作(如圖13(b)、圖14(b)所示),則可將薄片狀材料91的 整體以均勻張力張緊。圖13(a)、圖13(b)和圖14(a)、圖14(b)的實施例中,各框架構件6、7、8、9 的上側凹槽98傾斜方向不同,與此相應地,薄片狀材料91周邊形成的突條99的掛扣位 置也不同,在圖13(a)、圖13(b)所示實施例中為外側,而在圖14(a)、圖14(b)所示實 施例中為內側。可在各拐角構件2、3、4、5上設置掛扣薄片狀材料的掛扣部,而不在各框架構 件6、7、8、9上設置掛扣部。實施例6參照圖15及16來說明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的又一實施例6。另外, 對於該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實施例1中標註相同符號的相同構件,省略其說明。實施例 6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實施例張緊裝置設有從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的框架構 件6、7、8、9向內側延伸的內側片6a、7a、8a、9a,並且該內側片6a、7a、8a、9a上設 有掛扣突起90。
從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的框架構件6、7、8、9向內側延伸的內側片6a、7a、 8a、9a(如圖16中7a及9a所示),安裝於不突出各框架構件6、7、8、9的形成平面的位 置,在該位置,它們處於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1的框架構件7和9內側,並從稍下方處 向內側上方傾斜而設。在內側片7a及9a上,與各框架構件6、7、8、9的形成平面平齊 的位置形成有掛扣突起90。如圖16(a)所示,將薄片狀材料91的掛扣孔92掛扣內側片7a、9a上設置的掛 扣突起90,並通過嵌入裝置94將其往箭頭501、520方向按,如圖16(b)所示,來調整箭 頭503、504方向的張力從而張緊薄片狀材料。內側片7a、9a向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1內側上方傾斜而設(如圖16所示), 因此薄片狀材料91由內側片7a、9a的上邊緣支持而沿水平方向張緊。這時,掛扣突起 90的上端未突出於沿水平狀態張緊的薄片狀材料91的所在平面(如圖16(c)所示),因 此印刷時薄片狀材料的形成面為1個平面。圖17、圖18、圖19、圖20、圖21表示實施例6的張緊裝置1中張緊的金屬薄 片材料,圖23表示金屬薄片材料。金屬薄片材料91的四個角部處分別切除了向內側彎曲的形狀,該切除部510可 有效防止在摺疊金屬薄片材料91四周時四個角部的摺疊部分互相重疊。另外,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中,4個拐角構件2、3、4、5內側分別設 有與切除部501的形狀對應的突出片511。該突出片511可有效降低在將薄片狀材料91張緊於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時操作 者的手等受傷的危險性。該實施例張緊裝置設有從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的框架構件6、7、8、9向內側 延伸的內側片6a、7a、8a、9a,並且該內側片6a、7a、8a、9a上設有掛扣突起90。該突出設置的掛扣突起90的形態為,如圖17所示的直線狀設置的形態或如圖20 所示的向張緊裝置1外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設置的形態。如圖17所示,掛扣突起90至少其外側邊緣的位置排列成直線狀時,薄片狀材料 91周邊設置的掛扣孔92、93至少其外側邊緣的位置最好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內側凸形 彎曲的圓弧狀(如圖23(a)所示)。BP,如圖17所示,掛扣突起90配置成至少其外側邊緣的位置所排列成的直線與 從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的中心到各框架構件6、7、8、9的垂直線正交。另一方面,如圖23(a)所示,就薄片狀材料91周邊設置的掛扣孔92、93而言, 位於內側片6a、7a、8a、9a的外側的掛扣孔93的外側邊緣在更外側,而位於內側片6a、 7a、8a、9a內側的掛扣孔92的外側邊緣在更內側。這樣,掛扣孔92、93至少其外側邊 緣的位置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內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因此,如果將如圖23(a)所示的薄片狀材料91臨時張緊於圖17所示的張緊裝 置,則突起部90與掛扣孔92、93的關係會成為如圖18所示的那樣。這裡,如果進行實施例1中所說明的張緊和張力調整動作,則掛扣突起90與掛 扣孔92、93的關係會成為如圖19所示的那樣,從而將薄片狀材料91的整體以均勻張力 張緊。為了將薄片狀材料91的周邊設置的掛扣孔92、93至少其外側邊緣的位置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內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可將配置在內側片6a的外側的掛扣孔93形成為橢 圓狀或長圓狀(如圖23(a)、(c)所示)。另外,如圖23(b)所示,配置在內側片6a的外側的掛扣孔93可設為比掛扣孔92 半徑大的圓形。還可設為在大半徑圓上疊加小半徑圓的雪人形,小半徑圓朝向薄片狀材 料91的外周邊緣(如圖23 (d)所示)。再有,還可如圖23(e)所示設為一頭細的眼淚狀,細的一頭朝向薄片狀材料91 的外周邊緣。如果掛扣突起90位置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外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時(如圖20 所示),則薄片狀材料91的周邊設置的掛扣孔92、93的外側邊緣的位置最好排列成直線 狀,而其內側邊緣位置最好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外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如圖24 (a)所 示)°g卩,掛扣突起90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外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如圖20所示)。另一方面,如圖24(a)所示,就薄片狀材料91的周邊設置的掛扣孔92、93而 言,其外側邊緣的位置排列成的直線與從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的中心到各框架構件6、 7、8、9的垂直線正交。而且,位於內側片6a、7a、8a、9a的外側的掛扣孔93的內側邊緣的位置,處於 更內側的位置,而位於內側片6a、7a、8a、9a的內側的掛扣孔92的外側邊緣的位置,處 於更外側的位置。這樣,掛扣孔92、93至少其內側邊緣的位置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的外 側凸形彎曲的圓弧狀。因此,如果將如圖24(a)所示的薄片狀材料91臨時張緊於圖20所示的張緊裝置 上,則突起部90與掛扣孔92、93的關係會成為如圖21所示的那樣。這裡,如果進行實施例1中所說明的張緊和張力調整動作,則掛扣突起90與掛 扣孔92、93的關係會成為如圖19所示的那樣,從而將整個薄片狀材料91以均勻張力張緊。為了將設於薄片狀材料91的周邊的掛扣孔92、93如圖24(a)所示那樣設置成其 外側邊緣位置排列成直線狀0、其內側邊緣的位置排列成向張緊裝置1外側凸形彎曲的 圓弧狀,可將位於內側片6a外側的掛扣孔93形成為橢圓狀或長圓狀(如圖24(a)、(c) 所示)。另外,位於內側片6a外側的掛扣孔93可設為比掛扣孔92半徑大的圓形(如圖 24(b)所示)。還可設為在大半徑圓93b上疊加小半徑圓93a的雪人形,小半徑圓93a朝 向薄片狀材料91的外周邊緣(如圖24(d)所示)。再有,還可設為一頭細的眼淚狀,細的一頭朝向薄片狀材料91的外周邊緣(如 圖23 (e)所示)。從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的各框架構件6、7、8、9向內側延伸內側片6a、7a、 8a、9a,如下所述,最好設置成向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的內側上方傾斜。在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1中張緊的材料是金屬薄片或網狀材料的薄片狀材料, 且該材料貼付於框架的4個框架角部處掛扣孔131時(如圖25所示),可通過在各拐角構 件2、3、4、5的上側設置掛扣上述掛扣孔的突起部130,以避免在薄片材料上施加無用 的張力。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薄板狀材料的張緊裝置可用作張緊由金屬、樹脂、皮革等製成的薄片 狀、網狀、板狀、線狀等材料的工具使用。例如,具有如下用途。可用作形成絲網印刷等印刷領域內形成圖像的印刷版的 工具及形成繪畫用的畫布的工具使用。這些情況下,通過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 置,可簡單地進行張緊的薄片狀材料的裝拆,因此可節省空間。可用作張緊廣告牌顯示屏的框架、印刷產品顯示屏的框架、鑲框的框架、海報/ 旗幟的框架使用。這些情況下,通過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可簡單地進行張 緊的薄片狀材料的裝拆,因此可節省空間。可用作張緊真空貼緊用薄片狀材料和照片的框架使用。可用作張緊液晶顯示屏、等離子體器顯示屏、EL顯示屏、影像投影用的屏幕、 彩繪玻璃或照明器具等的透光面板等顯示屏的工具使用。可用作張緊窗戶框架、帳篷、窗戶、門、紗窗、壁板、天花板、地板、地板以 及隔板等的工具使用。這些是與建築、建設相關的用途。可用作張緊桌子、架子、物品乾燥用的臺架、擱置物品的臺架、隔板、窗簾等 的工具使用。這些是用作家具的用途。可用作張緊床墊、椅子的座位部分的工具使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任意改變張 力,調整床或椅子的柔軟度。可用作張緊鏡面體的工具使用。通過本發明的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可將鏡 面加工後的材料張緊到期望的張力值。這種情況下,可保持良好的平面性,還可以靈活 適應大型化和輕量化。可用作張緊天線的工具使用。在體育運動領域,可在張緊球拍弦線時或張緊蹦床網時達到張緊目的,還可在 張緊球類運動的反彈壁、隔板時使用。可用作張緊打擊樂器、弦樂器或鍵盤樂器的共鳴板、喇叭錐體等的工具使用。可用作張緊飛機的機翼或螺旋槳的工具使用。可用作張緊用於風力發電用的螺 旋槳的工具使用。可用於用作張緊網狀或網格狀材料(例如水產養殖中的漁網)的工具。這種情 況下,可用作在張緊網狀或網格狀材料、線性或帶狀材料後,乾燥放置在其上物品。另 外,可用作在張緊網狀或網格狀構件後作為烹飪用的隔濾。另外,可用作張緊飛機用的輕型板的工具使用。通過本發明的張緊裝置,可使 所有方向的張力作用於張緊薄片狀材料,因此有利於張緊飛機用的輕型板。再者,本發明的張緊裝置的機構可應用於緊固工具、拆卸工具以及老虎鉗等的 機械器具領域,或應用於隧道工程、護岸工程以及坑木設置等的土木建築領域。
權利要求
1.一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設有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以及4根導杆,分別穿過所述各框架構件之中而插入並貫通相鄰的拐角構件的腳, 具有在所述框架構件的中空部內以預定間隔設置並形成有通孔的支承體,所述導杆 穿過所述通孔而被支持。
2.—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所述各框架構件,在一側的面張緊有薄片狀材料,在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突條, 該掛扣突條與形成有掛扣凹槽的框架構件掛扣。
3.—種薄片狀材料張緊框體,其中,平坦且細長的4邊的金屬制的板材的頂端連接,形成為長方形的窗戶框架狀,一側 的面為粘接有薄片狀材料的面,另一側的面為安裝於由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和4個框 架構件構成的張緊框架的面,在所述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凹槽,該掛扣凹槽與分別形成於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 的4個框架構件的掛扣突條掛扣。
4.一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所述各框架構件,在一側的面張緊有薄片狀材料,在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凹槽, 該掛扣凹槽與形成有掛扣突條的框架構件掛扣。
5.—種薄片狀材料張緊框體,其中,平坦且細長的4邊的金屬制的板材的頂端連接,形成為長方形的窗戶框架狀,一側 的面為粘接有薄片狀材料的面,另一側的面為安裝於由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和4個框 架構件構成的薄片狀材料張緊框架的面,在所述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突條,該掛扣突條與分別形成於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 的4個框架構件的掛扣凹槽掛扣。
6.—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所述各拐角構件,在一側的面張緊有薄片狀材料,在另一側的面的四個角部位置形 成有掛扣突起,該掛扣突起與形成有掛扣孔的框體掛扣。
7.—種薄片狀材料張緊框體,其中,平坦且細長的4邊的金屬制的板材的頂端連接,形成為長方形的窗戶框架狀,一側 的面為粘接有薄片狀材料的面,另一側的面為安裝於由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和4個框 架構件構成的張緊框架的面,在所述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孔,該掛扣孔與分別形成於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的4 個拐角構件的掛扣突起掛扣。
8.—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所述各拐角構件,在一側的面張緊有薄片狀材料,在另一側的面的四個角部位置形 成有掛扣孔,該掛扣孔與形成有掛扣突起的框體掛扣。
9. 一種薄片狀材料張緊框體,其中,平坦且細長的4邊的金屬制的板材的頂端連接,形成為長方形的窗戶框架狀,一側 的面為粘接有薄片狀材料的面,另一側的面為安裝於由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和4個框 架構件構成的張緊框架的面,在所述另一側的面形成有掛扣突起,該掛扣突起與分別形成於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 的4個拐角構件的掛扣孔掛扣。
10.—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在所述4個框架構件的各自的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內側,內側片延伸, 在所述內側片,直線狀地設有與所述薄片狀材料的掛扣孔掛扣的掛扣突起。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掛扣突起的頭部不從所述框架構件的上面突出。
12.—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的圓形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半徑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內側端設成直線狀。
13.—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且沿牽引方向 較長的長圓形狀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內側端設成直線狀。
14.一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且沿牽引方向 較長的橢圓形狀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內側端設成直線狀。
15.—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淚滴形狀的掛扣孔,該掛扣孔與薄片張緊裝置 的掛扣突起掛扣,該掛扣孔沿牽引方向被牽引得較長的部位較細,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內側端設成直線狀。
16.—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掛扣孔,該掛扣孔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 掛扣,由沿牽引方向設置且被牽引的部分較小的兩個圓構成,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內側端設成直線狀。
17.—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在所述4個框架構件的各自的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內側,內側片延伸, 在所述內側片,以向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內側凹形彎曲的形狀而設有與所述薄 片狀材料的掛扣孔掛扣的掛扣突起。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 所述掛扣突起的頭部不從所述框架構件的上面突出。
19.一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的圓形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半徑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外側端設成直線狀。
20.—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且沿牽引方向 較長的長圓形狀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外側端設成直線狀。
21.—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掛扣且沿牽引方向 較長的橢圓形狀的掛扣孔,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外側端設成直線狀。
22.—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淚滴形狀的掛扣孔,該掛扣孔與薄片張緊裝置 的掛扣突起掛扣,該掛扣孔沿牽引方向被牽引得較長的部位較細,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外側端設成直線狀。
23.—種薄片狀材料,其中, 具有長方形狀,在所述長方形狀的周邊,形成有多個掛扣孔,該掛扣孔與薄片張緊裝置的掛扣突起 掛扣,由沿牽引方向設置且被牽引的部分較小的兩個圓構成,所述掛扣孔的牽引方向長度越是從所述周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就越是變大, 所述掛扣孔的外側端設成直線狀。
24.—種薄片狀材料,其中,所述薄片狀材料為長方形狀,所述長方形的四個角部以向內側凹形彎曲的方式被切斷。
25.—種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其中,所述薄片狀材料張緊裝置由如下部分構成L字形狀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四邊形的四個角部位置,具有2個腳;以及 4個中空的框架構件,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而分別架設於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之間, 可在相鄰的拐角構件彼此之間朝相鄰的拐角構件的方向移動,並且,與對置的框架構件 的關係是可與支持其兩端的相鄰的2個拐角構件一起朝靠近或離開對置的框架構件的方 向移動,形成有向所述長方形的四個角部的內側凸形彎曲的形狀的突設片。
全文摘要
為了以較少調整部位便可將整個薄片狀材料以均勻張力張緊,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薄片狀材料的張緊裝置。該張緊裝置設有設於對應於四邊形的4個角部的位置的4個拐角構件;設於對應於上述四邊形的四條邊的位置,兩端由拐角構件支持並可沿所在邊自由移動的4個框架構件;以及貫穿於上述4個框架構件中而設置的4根導杆。位於上述四邊形的對角線上的一對拐角構件分別設有使上述導杆可沿上述四邊形的邊移動的移動機構。此外,該張緊裝置還設有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將導杆從一個拐角構件朝在上述四邊形的邊上與該拐角構件成對的另一拐角構件的方向(或反向)的移動轉換為從該另一拐角構件延伸的另一導杆的朝離開(或靠近)該另一拐角構件的方向的移動。
文檔編號B41F15/36GK102009522SQ2010105006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8日
發明者粕谷普烈 申請人:粕谷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