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春節的習俗有哪些(做了這些才叫過年)
2023-08-05 18:53:12 4
湖南省春節的習俗有哪些?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後來,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然而過年,北國有北國的風俗南方有南方的習慣,僅湖南各地年俗,也如其方言一般千差萬別,不盡一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湖南省春節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湖南省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後來,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然而過年,北國有北國的風俗。南方有南方的習慣,僅湖南各地年俗,也如其方言一般千差萬別,不盡一樣。
湖南人認為春節是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俗稱過年,它持續的時間最長。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歷時二十三天,活動繁多,熱鬧非凡。
湖南人怎麼拜年?
湖南拜年習俗有哪些?
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長沙
(湖南省會)
有客人前來拜年的時候,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以後,還要送上兩枚檳榔。這檳榔被譽為元寶,也就是祝福發財的意思了。
長沙過年還有這樣的講究:就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說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兒子的應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應隨堂客去嶽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親朋戚友互相拜年了。
株洲
(湖南工業重鎮)
株洲的炎陵縣是湖南客家人聚居區,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過年,一般早在年前幾個月就開始曬好薯片、米年糕供過年油炸、炒食。冬至一到,便開始蒸酒,燻制臘肉。除夕夜吃團圓飯時,在豐盛的菜餚旁,他們還不忘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客家人正月初一的大門是不能隨便打開的,要等到吉時。時辰一到,家家大門打開,剎時鞭炮齊鳴,響徹山野。這天起,大家相見均拱手互道「新年好」,兒孫們也要給長輩拜年。
初三是「送窮鬼」,這天一早,人們就將家裡積存了兩天的的垃圾,往路邊一倒,將裝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隻鞭炮後喊道「窮鬼去,富鬼來」。這表示家裡送走窮鬼,從此走向富裕。拜祭也罷,送「窮鬼」也罷,表達的都是客家人對幸福生活的深切嚮往。
湘潭
(偉人毛澤東故裡)
在湘潭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耍獅子的。不光是湘潭,這一習俗在湘中一帶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舞龍燈先要「接龍」:舞龍的隊伍經常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舞的時候,一條龍上下飛舞、左旋右轉,伴隨著歡快的鑼鼓,節日的氣氛更加濃烈。
嶽陽
(範仲淹筆下嶽陽樓所在)
按嶽陽的民間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祭灶古時候用的是黃羊,後來民間多供奉糖,意思是要粘住「灶王爺」的嘴,只讓他「上天說好話,下界保平安」。湘陰、汨羅等地則多用水豆腐,說「灶王爺」是吃素的。
嶽陽人把大年三十的午飯叫「團年飯」。桌上的魚要用鯉魚,俗話說「鯉魚跳龍門,步步高」。擺在桌上卻不能全都吃完,寄寓年年有餘。吃團年飯時,不能吃牛肉,說是吃了牛肉,家庭會不和睦。青菜在嶽陽人的團年飯上是不能少的,說是吃了青菜,一年清清爽爽,無病無災。
常德
(國家文明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
常德人在吃年夜飯之前有放鞭炮的習慣,團年飯一般在清晨或者傍晚進行,飯菜上桌以後先敬已經去世的老人表示尊敬和想念之情。守歲時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點心聊天,凌晨12點左右會放鞭炮慶賀新年。三十晚上要把屋子裡面所有的燈都開著,這是代表了來年紅紅火火的意思。初一不能把水往外潑、不能掃地不能把垃圾扔在外面,也不能外出,這樣的風俗一直流傳了很多年。
衡陽
(南嶽衡山讓你忘返!)
在衡陽過新年,有一道菜您一定會吃到,而且這道菜一定是第一個端上來的,名字也特別簡單,就叫「頭碗」。這頭碗裡面用到的食材可豐富呢,一般是用飯豆、紅棗墊底,上面順次加入圓蛋、黃雀肉、魚丸,再以腰花、海參封頂。
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南嶽大廟虔誠地燒上一炷香,成為很多衡陽人過年必做的一件事情。而且還有人大年三十的晚上就等候在這裡,只為了能燒上初一的第一炷香,可以想像,這綿綿的煙火中飽含著人們對來年生活的企盼。
益陽
(世界著名的薴麻之鄉)
在益陽,過年的團年飯一般都吃得很慢時間拉得很長。有的人家吃上2~3小時也不散席。吃過年飯,天色漸晚,這時家家戶戶便在堂屋裡堆起丁塊柴燒起大火,還要把屋內外所有的燈都點亮。益陽農家有俗語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大年三十沒有大火是不成氣氛的。即便是大晴天,也得燒火烤火。
春節期間,益陽、桃江、沅江、南縣等地,還流傳著打「三棒鼓」的習俗。表演者可以只有一個人,也有兩三個人合打的。表演者一邊念順口溜,一邊雙手丟接三短棒。三根短棒一樣長、鑿孔處安有三個銅錢,拋接時沙沙作響、富有節奏,花樣繁多,變化無常。
婁底
(梅山龍宮很贊哦)
在婁底新化,大年初一必須要準備極其豐盛的早餐,民間傳說新年的第一餐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同樣是在新化,在臘八節這一天,除了傳統的祭祖敬神的活動之外,人們還要舉行一個傳統的逐疫儀式。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也就是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新化在臘八節這天舉行的儀式叫做臘月擊鼓驅疫。
張家界
(世界旅遊勝地)
張家界的少數民族眾多,在土家族的習俗中,每年要過三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趕年」,農曆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一過「十月年」。
「趕年」的晚上,土家人燃起篝火,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互相拜年,共慶「十月年」。
懷化
(火車拖來的城市)
當正月初一零點鐘聲敲響時,懷化家家戶戶都會燃放長長的鞭炮——「千子鞭」,以示辭去舊歲,迎接新年。隨後大家都會將門戶關好,這被稱作是「關財門」——及時關住已獲得的財喜,不讓它往門外流走。等到初一清晨時,再燃放鞭炮,大開門戶,接納新年的喜氣和財富。此外餈粑是懷化人過年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邵陽
(歷史上的寶慶府)
每到年底的時候,邵陽的家家戶戶都一定要做一道菜,這就是豬血丸子。邵陽人稱豬血丸子為「血粑」,春節時候,「血粑」炒臘肉是邵陽人待客的一道好菜。
除了豬血丸子,邵陽還保留了一種特殊的春節習俗,那就是——灘頭年畫。灘頭位於湖南省隆回縣東南部,距縣城30公裡。元末明初設鎮,始稱「楚南灘鎮」。灘頭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見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樸淳厚的民風,孕育了中國民間美術珍品——灘頭年畫。
郴州
(粵、港、澳後花園)
在郴州農村,過年會有一道特別客氣的菜,就是大塊肉。這大塊肉名副其實大塊,因為每塊至少半斤以上,而每個客人一次要把這整塊都吃下去。
郴州地區過年期間還有很多特別的忌諱。比方說不能說「剪刀」這兩個字,因為會把好運「剪掉」,還比方三十晚上是不能關燈的,初一不能清掃垃圾等等。
來源:湖南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