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0:11:51 2
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液晶顯示裝置被廣泛地應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液晶顯示裝置的外觀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的平板顯示裝置大部分都是採用螺釘鎖附固定方式,這種固定方式的弊端在於,鎖附螺釘佔用空間大,不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螺釘安裝不方便,使液晶顯示裝置的裝配效率降低;且螺釘和螺紋孔存在於外殼上,使液晶顯示裝置的整體美觀受到了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佔用空間小、裝配效率高、外形美觀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包括後殼、膠框、壓屏塊和前殼,所述後殼、光學模塊、膠框、液晶面板、壓屏塊和前殼依次疊放,所述後殼與膠框之間、所述膠框與壓屏塊之間、所述前殼與後殼之間均為卡扣連接。優選地,所述膠框中與所述壓屏塊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一掛鈎,所述壓屏塊對應於所述第一掛鈎設置有第一凸緣卡扣,所述第一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一掛鈎卡合。優選地,所述後殼中與所述膠框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所述膠框對應於所述第二掛鈎設置有第二凸緣卡扣,所述第二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二掛鈎卡合。優選地,所述膠框中與所述後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所述後殼對應於所述第二掛鈎設置有第二凸緣卡扣,所述第二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二掛鈎卡合。優選地,所述前殼中與所述後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所述後殼對應於所述第三掛鈎設置有第三凸緣卡扣,所述第三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三掛鈎卡合。優選地,所述第一掛鈎、第二掛鈎、第三掛鈎均為彈性掛鈎,所述彈性掛鈎的形狀為門型。優選地,所述後殼中與所述前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所述前殼對應於所述第三掛鈎設置有第三凸緣卡扣,所述第三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三掛鈎卡合。優選地,所述第一掛鈎、第二掛鈎、第三掛鈎均為彈性掛鈎,所述彈性掛鈎的形狀為門型。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還包括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包括後殼、膠框、壓屏塊和前殼,所述後殼、光學模塊、膠框、液晶面板、壓屏塊和前殼依次疊放,所述後殼與膠框之間、所述膠框與壓屏塊之間、所述前殼與後殼之間均為卡扣連接。[0013]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裝配更加方便快捷;無需在機殼表面設置螺紋孔和安裝螺釘,使機殼外觀更加美觀;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的爆炸結構圖;圖2 (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膠框與壓屏塊裝配的剖視圖;圖2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一凸緣卡扣與第一掛鈎的結構不意圖;圖3 (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後殼與膠框裝配的剖視圖;圖3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二凸緣卡扣與第二掛鈎的結構不意圖;圖4 C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後殼與前殼裝配的剖視圖;圖4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三凸緣卡扣與第三掛鈎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的爆炸結構圖,該實施例提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模塊10和液晶面板20,包括後殼30、膠框40、壓屏塊50和前殼60,後殼30、光學模塊10、膠框40、液晶面板20、壓屏塊50和前殼60依次疊放,後殼30與膠框40之間、膠框40與壓屏塊50之間、前殼60與後殼30之間均為卡扣連接。本實施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裝配更加方便快捷;無需在機殼表面設置螺紋孔和安裝螺釘,使機殼外觀更加美觀;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如圖2 Ca)和圖2 (b)所示,圖2 C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膠框與壓屏塊裝配的剖視圖,圖2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一凸緣卡扣與第一掛鈎的結構示意圖。液晶面板20放置於膠框40上,壓屏塊50壓住液晶面板20,膠框40中與壓屏塊50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一掛鈎71,壓屏塊50對應於第一掛鈎71設置有第一凸緣卡扣81,第一掛鈎71為彈性掛鈎,其形狀為門型,在受到第一凸緣卡扣81擠壓後,第一掛鈎71發生彈性形變,第一凸緣卡扣81進入第一掛鈎71,並與第一掛鈎71卡合,實現壓屏塊50、液晶面板20和膠框40固定。本實施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壓屏塊50、液晶面板20和膠框40裝配更加方便快捷;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如圖3 Ca)和圖3 (b)所示,圖3 C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後殼與膠框裝配的剖視圖,圖3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二凸緣卡扣與第二掛鈎的結構示意圖。光學模塊10放置於後殼30上,膠框40壓住光學模塊10,後殼30中與膠框40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72,膠框40對應於第二掛鈎72設置有第二凸緣卡扣82,第二掛鈎72為彈性掛鈎,其形狀為門型,在受到第二凸緣卡扣82擠壓後,第二掛鈎72發生彈性形變,第二凸緣卡扣82進入第二掛鈎72,並與第二掛鈎72卡合,實現後殼30、光學模塊10和膠框40固定。其中,第二掛鈎72和第二凸緣卡扣82的位置可互換,即在膠框40中與後殼30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72,後殼30對應於第二掛鈎72設置第二凸緣卡扣82。本實施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後殼30、光學模塊10和膠框40裝配更加方便快捷;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且在後殼30表面無螺紋孔和螺釘,使機殼外觀更加美觀。如圖4 Ca)和圖4 (b)所示,圖4 Ca)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後殼與前殼裝配的剖視圖,圖4 (b)為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中第三凸緣卡扣與第三掛鈎的結構示意圖。前殼60中與後殼30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73,後殼30對應於第三掛鈎73設置有第三凸緣卡扣83,第三掛鈎73均為彈性掛鈎,其形狀為門型,在受到第三凸緣卡扣83擠壓後,第三掛鈎73發生彈性形變,第三凸緣卡扣83進入第三掛鈎73,並與第三掛鈎73卡合,實現後殼30和前殼60固定。其中,第三掛鈎73和第三凸緣卡扣83的位置可互換,即在後殼30中與前殼60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73,前殼60對應於第三掛鈎73設置第三凸緣卡扣83。本實施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前殼60與後殼30裝配更加方便快捷;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且在前殼60和後殼30表面無螺紋孔和螺釘,使機殼外觀更加美觀。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光學模塊、液晶面板和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中,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包括後殼、膠框、壓屏塊和前殼,後殼、光學模塊、膠框、液晶面板、壓屏塊和前殼依次疊放,後殼與膠框之間、膠框與壓屏塊之間、前殼與後殼之間均為卡扣連接。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該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可包括前述圖1至圖4所示實施例中所有技術方案,其詳細結構可參照前述實施例,在此不做贅述。由於採用了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的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相對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而言,裝配更加方便快捷,外觀更加美觀,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包括後殼、膠框、壓屏塊和前殼,所述後殼、光學模塊、膠框、液晶面板、壓屏塊和前殼依次疊放,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殼與膠框之間、所述膠框與壓屏塊之間、所述前殼與後殼之間均為卡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膠框中與所述壓屏塊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一掛鈎,所述壓屏塊對應於所述第一掛鈎設置有第一凸緣卡扣,所述第一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一掛鈎卡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殼中與所述膠框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所述膠框對應於所述第二掛鈎設置有第二凸緣卡扣,所述第二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二掛鈎卡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膠框中與所述後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二掛鈎,所述後殼對應於所述第二掛鈎設置有第二凸緣卡扣,所述第二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二掛鈎卡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殼中與所述後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所述後殼對應於所述第三掛鈎設置有第三凸緣卡扣,所述第三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三掛鈎卡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掛鈎、第二掛鈎、第三掛鈎均為彈性掛鈎,所述彈性掛鈎的形狀為門型。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殼中與所述前殼相對一側延伸出第三掛鈎,所述前殼對應於所述第三掛鈎設置有第三凸緣卡扣,所述第三凸緣卡扣與所述第三掛鈎卡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掛鈎、第二掛鈎、第三掛鈎均為彈性掛鈎,所述彈性掛鈎的形狀為門型。
9.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裝連接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所述裝置背裝連接結構,用於承載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模塊和液晶面板,包括後殼、膠框、壓屏塊和前殼,所述後殼、光學模塊、膠框、液晶面板、壓屏塊和前殼依次疊放,所述後殼與膠框之間、所述膠框與壓屏塊之間、所述前殼與後殼之間均為卡扣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背裝連接結構,採用卡扣連接方式,使裝配更加方便快捷;無需在機殼表面設置螺紋孔和安裝螺釘,使機殼外觀更加美觀;卡扣的設置比螺紋孔和螺釘佔用空間小,更加有利於窄邊框液晶顯示裝置的實現。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202886773SQ2012204216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
發明者王代青, 柴巖峰, 毛祖林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