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微耕的製造方法
2023-07-24 19:09:46 3
旱地微耕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適合於旱地耕作的旱地微耕機。本發明的旱地微耕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安裝有發動機和行走機構,關鍵在於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套管及固定於套管兩端的行走輪,所述套管上還固定有若干個螺旋槳狀的打地刀;所述套管通過軸承安裝於機架底端;所述發動機通過傳動機構與套管連接,以驅動微耕機行走。本發明的旱地微耕機結構簡單,通過改變行走輪及傳動機構的結構及設置打地刀、平地耙,更加適應於旱地的耕作特點,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商業價值。
【專利說明】
旱地微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農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旱地微耕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農用機械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其中,微耕機作為翻土作業的主力機械,具有結構小巧、成本低、操作方便省力的優點,已經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青睞。然而,旱田與水田的特點不同,目前的微耕機研發人員並沒有針對旱田與水田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導致微耕機難以發揮自身應有的特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適合於旱地耕作的旱地微耕機。
[0004]本發明的旱地微耕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安裝有發動機和行走機構,關鍵在於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套管及固定於套管兩端的行走輪,所述套管上還固定有若干個螺旋槳狀的打地刀;所述套管通過軸承安裝於機架底端;所述發動機通過傳動機構與套管連接,以驅動微耕機行走。
[0005]上述行走機構的套管被發動機帶動,在轉動的同時驅動行走輪轉動,從而使微耕機行走。套管轉動的同時,還會帶動其上所固定的打地刀同步轉動,打地刀與地面接觸,實現翻土。螺旋槳狀的打地刀具有與地面接觸時受力較小的優點,可以很容易地將較硬的土壤翻起,非常適合於旱地耕作。
[0006]進一步地,所述行走輪由圓環形的輪圈和若干片固定於輪圈上的耕齒構成,所述耕齒的部分露出於輪圈外側。上述耕齒在行走輪轉動時可以插入到土壤中,在實現翻土功能的同時,還有效防止行走輪相對於乾旱硬質的地面打滑。
[0007]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後端安裝有平地耙,所述平地耙由固定架和活動架構成,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與機架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與活動架連接,所述活動架設有平地齒;所述固定架與活動架還設有互相配合以調節固定架與活動架之間角度的調節機構。在前面的打地刀和行走輪將土壤翻起後,機架後端的平地耙可以將土壤進行平整,便與後續的耕作。人們可以通過調節機構來調節固定架與活動架之間的角度,以控制平地齒與土壤的接觸角度,從而調節平地的效果。
[0008]具體來說,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固定於固定架上的扇形板和固定於活動架上的調節架;所述扇形板的外周設有若干調節齒,所述調節架通過轉軸連接有調節板手,所述調節板手的底端連接有調節銷;所述調節架還設有套筒,所述調節銷向下穿過所述套筒,調節銷的底端向下可卡入所述調節齒內。當調節銷在調節板手的帶動下上升時,調節銷與調節齒脫離接觸,此時活動架就可以相對於固定架轉動,實現角度的調節;角度調節完畢後,放下調節銷,調節銷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套筒下滑,從而卡入調節齒內,在套筒、調節銷和調節齒的共同作用下,將活動架與固定架之間相對固定,避免活動架相對於固定架轉動,從而實現了兩者角度的固定。
[0009]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所述發動機固定於發動機架上,所述發動機架的底端設有平行的兩條導向管;所述機架設有穿過所述導向管的導向柱;所述機架在兩條導向柱之間還設有可轉動的螺杆,所述發動機架的底端固定有旋於所述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的軸向平行於皮帶所在平面。旋動螺杆時,可以通過螺杆與螺母的配合,將螺杆的轉動轉化為發動機架沿導向柱的直線移動,這樣就會改變皮帶的張緊程度。當皮帶因自身長時間使用的原因而變得鬆弛時,只需要轉動螺杆,就可以使皮帶保持張緊,從而避免傳動失效。
[0010]本發明的旱地微耕機結構簡單,通過改變行走輪及傳動機構的結構及設置打地刀、平地耙,更加適應於旱地的耕作特點,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商業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旱地微耕機的側視圖。
[0012]圖2是本發明中行走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發明中平地耙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本發明中發動機與機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俯視圖)。
[0015]圖5是本發明中發動機與機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側視圖)。
[0016]附圖標示:1、機架;11、導向柱;12、螺杆;2、發動機;3、行走機構;31、套管;32、打地刀;33、輪圈;34、耕齒;4、平地耙;41、固定架;42、活動架;43、平地齒;44、扇形板;45、調節齒;46、調節架;47、調節板手;48、調節銷;49、套筒;5、彈簧;6、發動機架;61、導向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8]實施例1: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旱地微耕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I安裝有發動機2和行走機構3,關鍵在於所述行走機構3包括套管31及固定於套管31兩端的行走輪,所述套管31上還固定有若干個螺旋槳狀的打地刀32 ;所述套管31通過軸承安裝於機架I底端;所述發動機2通過傳動機構與套管31連接,以驅動微耕機行走。
[0019]上述行走機構3的套管31被發動機2帶動,在轉動的同時驅動行走輪轉動,從而使微耕機行走。套管31轉動的同時,還會帶動其上所固定的打地刀32同步轉動,打地刀32與地面接觸,實現翻土。螺旋槳狀的打地刀32具有與地面接觸時受力較小的優點,可以很容易地將較硬的土壤翻起,非常適合於旱地耕作。
[0020]如圖2所示,行走輪由圓環形的輪圈33和若干片固定於輪圈33上的耕齒34構成,所述耕齒34的部分露出於輪圈33外側。上述耕齒34在行走輪轉動時可以插入到土壤中,在實現翻土功能的同時,還有效防止行走輪相對於乾旱硬質的地面打滑。
[0021]如圖1、3所示,機架I的後端安裝有平地耙4,所述平地耙4由固定架41和活動架42構成,所述固定架41的一端與機架I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與活動架42連接,所述活動架42設有朝下的平地齒43 ;所述固定架41與活動架42還設有互相配合以調節固定架41與活動架42之間角度的調節機構。在前面的打地刀32和耕齒34將土壤翻起後,機架I後端的平地耙4可以將土壤進行平整,便與後續的耕作。人們可以通過調節機構來調節固定架41與活動架42之間的角度,以控制平地齒43與土壤的接觸角度,從而調節平地的效果。
[0022]具體來說,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固定於固定架41上的扇形板44和固定於活動架42上的調節架46 ;所述扇形板44的外周設有若干調節齒45,所述調節架46通過轉軸連接有調節板手47,所述調節板手47的底端連接有調節銷48 ;所述調節架46還設有套筒,所述調節銷48向下穿過所述套筒49,調節銷48的底端向下可卡入所述調節齒45內。當調節銷48在調節板手47的帶動下上升時,調節銷48與調節齒45脫離接觸,此時活動架42就可以相對於固定架41轉動,實現角度的調節;角度調節完畢後,放下調節銷48,調節銷48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套筒49下滑,從而卡入調節齒45內,在套筒49、調節銷48和調節齒45的共同作用下,將活動架42與固定架41之間相對固定,避免活動架42相對於固定架41轉動,從而實現了兩者角度的固定。為防止調節銷48在顛簸時向上跳出調節齒45,調節板手47還通過彈簧5與調節架46連接,彈簧5的彈力可以為調節板手47提供一個向下的作用力,並轉移到調節銷48上,避免調節銷48隨意上跳。
[0023]本實施例中的傳動機構為皮帶,如圖4、5所示(圖4中未畫出發動機),所述發動機2固定於發動機架6上,所述發動機架6的底端設有平行的兩條導向管61 ;所述機架I設有穿過所述導向管61的導向柱11 ;所述機架I在兩條導向柱11之間還設有可轉動的螺杆12,所述發動機架6的底端固定有旋於所述螺杆12上的螺母(螺母在圖中未畫出);所述螺杆12的軸向平行於皮帶所在平面。旋動螺杆12時,可以通過螺杆12與螺母的配合,將螺杆12的轉動轉化為發動機架6沿導向柱11的直線移動,這樣就會改變皮帶的張緊程度。當皮帶因自身長時間使用的原因而變得鬆弛時,只需要轉動螺杆12,就可以使皮帶保持張緊,從而避免傳動失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旱地微耕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安裝有發動機和行走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套管及固定於套管兩端的行走輪,所述套管上還固定有若干個螺旋槳狀的打地刀;所述套管通過軸承安裝於機架底端;所述發動機通過傳動機構與套管連接,以驅動微耕機行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微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行走輪由圓環形的輪圈和若干片固定於輪圈上的耕齒構成,所述耕齒的部分露出於輪圈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旱地微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的後端安裝有平地耙,所述平地耙由固定架和活動架構成,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與機架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與活動架連接,所述活動架設有平地齒;所述固定架與活動架還設有互相配合以調節固定架與活動架之間角度的調節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旱地微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固定於固定架上的扇形板和固定於活動架上的調節架;所述扇形板的外周設有若干調節齒,所述調節架通過轉軸連接有調節板手,所述調節板手的底端連接有調節銷;所述調節架還設有套筒,所述調節銷向下穿過所述套筒,調節銷的底端向下可卡入所述調節齒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微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機構為皮帶,所述發動機固定於發動機架上,所述發動機架的底端設有平行的兩條導向管;所述機架設有穿過所述導向管的導向柱;所述機架在兩條導向柱之間還設有可轉動的螺杆,所述發動機架的底端固定有旋於所述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的軸向平行於皮帶所在平面。
【文檔編號】A01B49/02GK104429199SQ201410703107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9日
【發明者】何理生 申請人:何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