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衣濃濃抒情散文
2023-07-20 21:02:53 5
秋天總是如約而至,秋風、秋雨、秋天的落葉都在渲染著秋意濃濃。秋天的抒情作文應該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秋衣濃濃抒情散文【篇一】
春夏秋冬偷偷地轉了一個圈,看慣了月兒缺了又圓,圓了又缺。窗外,黃色的樹葉像蝴蝶一樣飛舞,憂傷在這個季節悄悄滋長,淡淡的藍色蔓延到我的心底,恍然間發現——秋天到了!
(一)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過於熱情的夏天退出了這一個屬於他的舞臺,清風中,典雅而優柔的秋天邁著輕快的步伐降臨人間。天空是澄碧澄碧的,大地卻批上了金色的大衣。這是一幅對比鮮明的畫卷麼?是啊,只是這種色調只屬於憂傷!
(二)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秋天的太陽很溫柔,宛如一位羞澀而多情的少女,和山哥哥玩著捉迷藏的遊戲!
天涯何處無芳草,只是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三)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天涼好個秋!明月,清風,遠行的遊子低頭思故鄉,故鄉是否安好?天涯共此時,讓圓月捎回一份思念,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秋夜裡做個好夢,讓思念的心沉睡,夢裡聽秋風的低訴,一聲一聲,道著地老與天荒……
(四)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蕭瑟的寒風中,站在高樓上,看著萬家燈火猶如星星點點,頓時倍感孤獨,古人說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只會默默流淚,然後,讓淚化作相思雨!
落葉了,天涼了,默然發現——秋意濃!
秋衣濃濃抒情散文【篇二】
清晨,在小兒一陣乒桌球乓的早起交響樂中醒來,沉沉窗簾已染上了點點晨光。起身,掀開窗簾,好讓活潑的光影、清新的空氣,滲透進房間。看窗外,竟下雨了。低矮的灌木,亭亭的玉蘭樹,枝枝葉葉已被清晨的細雨潤澤得晶晶清亮,逼人眼目,更顯綠意盎然。略顯枯黃的草尖頂著顆顆圓潤的雨滴,仿佛又重獲了勃勃生機。絲絲清風輕柔地將點點細雨拂過我的面頰,涼絲絲的,這許是入秋的第一場雨水吧。情不自禁地深嗅這秋雨的氣息,竟有一絲清新的甜意,許是今夏少有雨水的緣故吧!
今秋的第一場雨,久違之至了,終於在今晨姍姍而至,她悄無聲息,她纏纏綿綿,蘊含著絲絲秋涼之意。秋雨可沒有夏雨來得那麼性急,雨絲細細密密、輕輕柔柔地漫下,像輕輕低語的熱戀情人,輕輕地訴說著什麼秘密。纖纖雨絲,輕柔細膩,嫋嫋雨線,多情纏綿,她溼了天,溼了地,溼了樹,更是滋潤了久盼甘霖之人的心。不知何因,今夏的小城雨水稀少,已成了一座乾涸之城,城中的人們一直期盼著有一場淅淅瀝瀝的好雨。
佇立窗前,凝望這屬於秋雨的世界,秋雨滴滴答答,輕落在青灰的瓦上,綠色的樹上,如笙歌慢板,如琵琶輕彈。秋雨絲絲縷縷,像銀灰黏溼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小城,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世間的一切皆繾綣於秋雨溫柔的懷抱之中,在心底,一種遠離喧囂的清澈便會油然而起,讓人沉靜。
洗漱畢,收拾行裝,收拾心情,選擇步行,撐起了傘,踏上上班之路。就這樣,走進了秋雨的世界,就這樣,無聲的細雨融進了我的心間,靜謐而安詳。
綿綿秋雨仿佛是季節的洗刷師,將榮昌大道綠化帶上的綠色植物梳洗得乾淨清爽,分外翠綠,枝枝葉葉垂掛著晶瑩的雨珠,在微微的秋風裡飄拂,顯得青秀怡人。寬闊的大道也已是溼漉漉的,來往的車子穿過層層薄紗,在朦朦細雨裡駛過,步行的人打起花花綠綠的傘,在綿綿的雨中遊走,行色匆匆。路過龍洲公園,卻沒有了晴日裡晨練的歌聲悠揚與舞姿翩翩,惟有細雨的沙沙和綠色的清香,顯得空曠而靜謐。走在溼漉漉的青磚上,鞋跟帶起了點點雨水,「噼啪噼啪」,宛如是彈奏著一曲悠揚婉轉的「雨中曲」.
佇立於榮昌大橋之上,朓望遠方,美麗的江心洲,千年的竹林禪寺,在朦朦煙雨之中,若隱若現,令人頓然心生「多少樓臺煙雨中」之感嘆。近處,有正在興建的靈山江上的新橋,與榮昌橋同為姊妹,塔吊高聳,橋身初具,在瀟瀟細雨之中,靜謐橫臥,嶄露雄姿新顏。綿綿密密的秋雨,竟使小城變得別有一番韻致。
悠然慢行於綿綿秋雨之中,獨我盡情地享受著這一份難得的清新與安寧,心也為之沉醉,這一段漫長的上班之路,便也會神奇地縮短,再不會覺得是一種磨人的累贅。
悠長的秋雨裡,感知著秋意漸濃,人的心緒也會沉靜了許多。細密如織的秋雨,洗盡鉛華,拋卻浮躁,如一曲美妙的小夜曲,平靜而舒緩。而人生是多麼需要有秋雨一樣的個性--柔韌、晶瑩、寧靜。星移鬥轉,季節更迭,我想,如果少了秋雨纏綿,就少了秋天的那份韻味,就少了秋天那份收穫的激情。
而今,支撐著春夏的綠色將慢慢褪去,秋天的雨,會用她那特有的綿柔與沉靜,用她那土黃的,褐色的印記,以一種聖潔無私的摯愛,為即將逝去的生命裝點上濃重的色彩,奉獻出天地間最為誘人的成熟與豐腴。
秋衣濃濃抒情散文【篇三】
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左思風力」的主角左思就曾經留意過這個節氣,「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露意已被染得很足了,可是後來的白居易還要忙不迭地為這節氣再補一筆:「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頃倒。」這下總算把處暑後殘餘的那麼點兒暑氣驅得半點不剩了。
也許是覺得這零星露水太過單薄,於是詩人們就拉別的意象來與之相襯。其中出鏡率高的,當屬秋天的風。宋代秦觀寫過一首名詞《鵲橋仙》,不少人應該都背得出來,而裡面最著名的一句正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金風玉露」就是「秋風白露」,雖說它是用來比喻戀人間的相逢,但也恰好印證在古人心中,白露只有趕上了早已等在這裡的秋風,才能共同催產出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風化而無形,雖然最難捕捉,但卻很容易被人所感。尤其不同季節的風,帶來的感覺截然不同。秦觀「金風玉露一相逢」裡「金風」並不只是秋風的一個喻辭,而是古代沿襲下來的說法。《警世通言》裡就提到過一年四季的風的不同稱謂:「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和、薰、金、朔四樣風配著四時。」
秋風被稱作「金風」,這名字乍一聽和秋天的金色調很搭配,但除了四時,還有方向。唐代學者李善曾在注點古籍時為「金風」下過這樣一個註解:「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也。」除了五行外,再把秋與中國傳統的四方概念聯繫起來,於是,金風也常被叫作「西風」。「西風吹老洞庭波,湘君一夜白髮多」,古詩文中也常能見到這個詞,很有搖曳的風致。
人的多愁善感最容易發生在季節的轉換中,因而秋風很輕易就能撩動人們的心情。相傳詩仙李白曾為秋風寫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知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地難為情。」秋風吹起物候的異動,除了草木上墜落的露水,還有明月寒鴉落葉,似乎此時所有的意象都被西風囫圇著捲入人們的眼中心中。魏晉時佚名氏傳下《子夜四時歌》,其中《秋歌》裡有這樣的一首:「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颺。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人們看見秋風起,於是思念遠方的親人,這是常情。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則軼事,差不多也正發生在白露時節:「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張季英就是西晉文學家張翰,這個人才高孤傲,不喜拘束,時人將他比做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據說當時他在洛陽做官,看到秋風吹起,便想起家鄉吳中的風物美食,於是便辭官歸家,去享受他嚮往的適意人生。
如果不看背景,單看他如此的恣意不羈,人們恐怕都會贊一句「真名士自風流」吧?其實,當時的晉王朝正趕上八王之亂,八王之一的齊王對他正有籠絡之意,但張翰不願捲入其中,「秋風起」恐怕只是他的一個藉口。不過這藉口找得太有根基太合乎中國人的常情,所以他得以成功脫身,避開了一場浩劫。所以後來人們才說「因想季鷹當日事,歸來未必為蓴鱸」。
隨著這則軼事一同留下來的還有張翰當時寫下的那首《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這詩寫得調子又高又看似實在,把遠離複雜政治的欲求,通過一場秋風轉變成了「吃貨」的本能欲望,讓人笑嘆之餘不得不理解他如此「正常」的需求,於是他這一番「思食之舉」就成為千古談資。古人送友歸鄉時常需要拉他出來做榜樣,比如唐人郎士元送好友歸吳時就寬慰友人說:「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塵。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但到底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樣瀟灑,北宋英豪詩人辛棄疾就在他的詞作《水龍吟》中嘆息,「休說鱸魚堪燴,盡西風,季鷹歸未?」同樣是秋風起兮的白露時節,但不同人的感覺就不一樣。有人覺得是寒,有人則覺得是涼;有人覺得「蕭瑟」,有人則覺得「舒曠」。
但不管人的感覺是怎樣的,秋風兀自瀟瀟,白露後草木上凝結的露水也兀自一天天密起來。「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幹」,天地間難得有這麼溫潤的時刻。這幾天不妨起早一些去外頭吹吹風彈彈露,享受這「勝卻人間無數」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