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管熱量交換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0 15:43:36 1
專利名稱:熱管熱量交換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交換器,尤其是一種利用熱管進行熱量交換的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在工業生產上,常用到熱交換器,進行熱量交換,使介質降溫,同時介質的熱 量能夠被利用。常用的熱量交換器內的熱管為重力熱管或兩相熱虹吸管,它們是靠熱管 內的工作介質在一端吸熱後變成汽態在另一端放熱,再在重力的作用下從一端回流到另 一端,循環往復,實現熱交換。上述熱交換器的缺點是傳熱係數低,傳送熱量的能力 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熱交換器傳熱係數小,傳送熱量能力小的問題,提 供一種高傳熱係數、傳送熱量能力大的熱管熱量交換器。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熱管熱量交換器,它包括密封罐和位於密封罐內的 若干個熱管,所述密封罐內設有隔板,使密封罐分為不相通的上腔和下腔,上腔上設有 水進口和汽出口,下腔設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若干個熱管分別貫穿在隔板上,使熱 管上部分置於上腔內下部分置於下腔內;其特徵是所述熱管包括管殼、毛細吸液芯和吸 附在毛細吸液芯中的液體介質,熱管為密封管,內部為真空,毛細吸液芯貼附在熱管內 壁上,中間為蒸汽流動的空腔。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把高溫煙氣從下腔煙氣進口接入,從煙氣出口排 出,上腔水進口與水源相接,汽出口接入汽網。當高溫煙氣進入後,位於下腔內的熱 管將吸收煙氣中的熱量,熱量穿過管殼的管壁使毛細吸液芯中的液體介質升溫,當液體 介質達到汽化溫度時,液體介質將汽化成蒸汽,沿空腔上升,到達位於上腔內的熱管部 分,受到冷卻使蒸汽冷凝變為液體,液體瑞在毛細吸液芯中在毛細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熱 管位於下腔內的部分,如此反覆循環,連續不斷地將熱量從一端傳至另一端。為進一步增加傳熱係數,所述熱管的外側固接有若干個用來增加吸放熱面積的 翅片。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於熱管的傳熱是利用熱管內流體集態變化 來進行傳熱的,且熱外設置有翅片,因此傳熱係數高;由於熱管內是靠傳送潛熱的方式 進行的,因此遠遠大於靠導熱、液體流動的方式,因此傳送熱量的能力大;由於本發明 結構簡單,部件少,因此成本低;熱管為獨立的構件,損壞時可單獨更換,不需生產停 車,因此安全可靠,維護方便。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熱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密封罐,2、煙氣進口,3、水進口,4、上腔,5、熱管,6、汽出 口,7、翅片,8、隔板,9、煙氣出口,10、下腔,11、管殼,12、毛細吸附芯,13、空腔。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熱管熱量交 換器,如圖1所示,它包括密封罐1和位於密封罐1內的若干 個熱管5,所述密封罐1內設有隔板8,使密封罐1分為不相通的上腔4和下腔10,上腔 4上設有水進口 3和汽出口 6,下腔10設有煙氣進口 2和煙氣出口 9 ;若干個熱管5分別 貫穿在隔板8上,使熱管5上部分置於上腔4內,下部分置於下腔10內。如圖2所示,熱管5包括管殼11、毛細吸液芯12和吸附在毛細吸液芯12中的液 體介質。熱管5為密封管,內部為真空,毛細吸液芯12貼附在熱管5內壁上,中間為蒸 汽流動的空腔13。熱管5的外側固接有若干個用來增加吸放熱面積的翅片7。
權利要求
1.熱管熱量交換器,它包括密封罐[1]和位於密封罐[1]內的若干個熱管[5],所述密 封罐[1]內設有隔板[8],使密封罐[1]分為不相通的上腔[4]和下腔[10],上腔[4]上設有 水進口 [3]和汽出口 [6],下腔[10]設有煙氣進口 [2]和煙氣出口 [9];若干個熱管[5]分別 貫穿在隔板[8]上,使熱管[5]上部分置於上腔[4]內,下部分置於下腔[10]內;其特徵 是所述熱管[5]包括管殼[11]、毛細吸液芯[12]和吸附在毛細吸液芯[12]中的液體介質, 熱管[5]為密封管,內部為真空,毛細吸液芯[12]貼附在熱管[5]內壁上,中間為蒸汽流 動的空腔[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換器,其特徵是所述熱管[5]的外側固接有若干個用來增 加吸放熱面積的翅片[7]。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管熱量交換器,它包括密封罐[1]和若干個熱管[5],密封罐[1]內設有隔板[8],使密封罐[1]分為不相通的上腔[4]和下腔[10],上腔[4]上設有水進口[3]和汽出口[6],下腔[10]設有煙氣進口[2]和煙氣出口[9];熱管[5]分別貫穿在隔板[8]上,熱管[5]包括管殼[11]、毛細吸液芯[12]和吸附在毛細吸液芯[12]中的液體介質,熱管[5]為密封管,內部為真空,毛細吸液芯[12]貼附在熱管[5]內壁上,中間為蒸汽流動的空腔[13]。本發明傳熱係數高,傳送熱量的能力大,成本低;損壞時可單獨更換,不需生產停車,安全可靠,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F28F1/12GK102022939SQ200910176340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3日
發明者袁泳 申請人:袁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