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的建築設計特點(電影院第一空間)
2023-07-20 15:24:33 4
有人說,電影院是一個普通又特殊的娛樂場所,觀眾走進影院多半是為了從平凡的一天中取出小部分時間經歷不一樣的體驗。而在正式走進影廳看電影之前,大堂和休息室等在內的候影空間,作為電影院的「第一空間」,無論在功能還是形式上,都是會給觀眾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同時還承擔著吸引人流和引導消費等重要作用。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博悅匯影城
《電影院建築設計規範》JGJ58—2008在公共區域的設計中,對門廳、休息廳在內的候影空間流線、分區、面積指標等均有明確規範。以使用面積指標為例,特、甲級電影院不應小於0.5m2 /座;乙級不應小於0.3m2/座;丙級不應小於0.1m2/座。
但從整個影院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候影空間無論是面積、功能還是風格上都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
跌宕起伏的面積演變現今,影院發展已歷經四代,並從單廳影院發展到了現在的商業綜合體中,而候影面積的變化,則與中國影院的發展特點息息相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影院規模以單廳、單體為代表。由於當時影院數量有限,面積也不受限。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通常都會設計比較敞亮的候影大廳,吸引來眾多熱情觀眾駐足;
到95年前後,多廳影院開始出現。當時影院雖然放映的電影場次不多,但是隨著生活水平和觀影意識的提高,一場電影觀看的人很多,但影城面積有限。為了容納更多觀眾,影廳的面積通常會佔到70-80%,除了售票處和賣品部之外,前廳的候影空間並不受重視,尤其是對於影廳分布在不同樓層的影院而言;
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電影院開始成為現代商業的業態之一,而高密度的布置影廳,並不能提升影城檔次。加上配套的逐漸完善,使影院不再單純作為觀影場所,隨著觀眾數量和需求的增加,影院為了增加收益,開始擴大候影面積,有的影院甚至提出影廳與候影面積比例將達到1:1。與此同時,影院也開始引進更多賣品種類和咖啡廳、娃娃機等消費業態。
而近兩年,由於第三方平臺售票的衝擊,觀眾購票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多人開始踩點觀影,在影院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無人流量,影院自然嫌候影面積太大浪費空間,開始不斷縮減,以增加更多座位數。即便是此前就已經引進按摩椅、迷你KTV等娛樂設施的影院,也遭到了觀眾甚至影院自己的冷落。
陰晴不定的功能變遷影院候影空間具備吸引人流、引導多元化消費,以及供觀眾娛樂消遣等功能,與候影面積相同的是,功能同樣經歷了數量上的變化。
中影國際影城深圳歡樂海岸店
早期的電影院由於配套設施、商圈定位、觀眾需求等限制,即便面積較大,仍然只是為觀眾提供一個觀影前的休息場所。而發展到一定時期,隨著商圈、綜合體等概念的興起,影院消費業態的增加,候影空間開始為觀眾提供更多的消費場景和服務功能。而如今同樣受到觀眾停留時間的影響,大部分影院候影空間的功能也隨著面積的縮小而減少。
當然,若是從另一角度來解讀,這樣的變化其實與影院的定位、經營等方面聯繫更為密切。據了解,影院在經營賣品和其他業態上存在著兩極分化,根據不同需求,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功能需求不大,不願意浪費太大候影空間的影院;二是人流量較大,可以拓展其他業態經營和賣品銷售的影院。
對於前者,可能受到影院布局、所在商圈定位等影響,或是經過調查和實踐之後發現主力觀影群體對電影之外的消費並不感興趣等原因,為了增加影廳面積和座位數,提升票房收益,往往會選擇縮減候影面積;
而後者對候影區的重視往往來自於對影院人流量的自信和多業態經營的考量。如:廣州飛揚影城正佳店,為滿足大量的觀影群體,影院內設計了多處不同風格的休息區,旁邊小賣部誘人的水果裝飾,也會吸引觀眾忍不住「剁手」,擴大了賣品銷售。而位於鄭州的中影二七國際影城,更是將候影空間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常見的按摩椅、唱歌機之外,還將年輕人喜愛的桌遊搬進了休息區,成功拓展經營業態。
設計「陷阱」的巧妙規避候影空間的設計風格,通常是影院整體風格的一部分,但觀眾走進影院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廳,為了符合觀眾審美並留下好印象,影院有必要在設計上多花心思。當然,一些風格設計上容易掉入的「陷阱」,也需要盡力規避。
1. 不可盲目追求高檔
也許有影院為了營造「高端」的氛圍,想過借鑑五星級酒店的大堂設計。但實際上,這種浮於表面的「高端」並不適合影院,僅從觀眾的構成來看,到影院的多半是年輕情侶、學生或一家人,與高端的五星級酒店受眾明顯不同,貪大圖高檔的「浮誇風」反而容易使影院失去亮點。
2. 切忌風格千篇一律
影院的特色就像一塊金字招牌,可以讓觀眾變成忠實粉絲。候影空間的風格需要影院統一一個獨特的主題,切忌千篇一律。我們常常提及的武漢武商摩爾影城便是一個典型的正面案例,無論是7樓的「異度空間」大廳、「數碼概念」文化主題牆,還是9樓「菲林鐵盒」元素的天花裝飾,都是讓人過目不忘的設計。當然,從空間布局、面積大小一直到觀眾動線,都需要滿足方便觀影這一條件。
武漢武商摩爾影城
3. 考慮日後經營定位
在影院前期設計,尤其是購物中心內的影院而言,可能設計師和投資商之間的溝通較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影院設計尤其是大廳的布局設計,都需要與影院定位和日後的實際經營場景相結合,建議影院的運營團隊及早介入候影區的設計,與設計師充分溝通,避免由於先天不足導致對影院後期經營的影響。
4. 充分體現電影文化
影院作為電影產業的終端,除了電影的放映之外,同時還承擔著宣揚電影文化的責任。對此,候影空間在設計上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布局,可以在合適的空間內設置電影文化主題牆、電影文化長廊等,對新上映影片、經典影片及影人進行介紹;還可以通過投影、顯示屏等設備與觀眾進行電影相關的互動;當然,利用候影空間定期舉行電影文化主題活動等也不失為好辦法。
中影國際影城(東站西子店)
實際上,影院在候影空間上存在的依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通過這些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如今候影空間的設計沒有一個固定模式,不是簡單一句面積的大小就可以決定的,它更需要與影院定位、服務和經營等密切聯繫。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大概才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的電影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