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有感

2023-08-11 01:37:59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

  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有感【篇一】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衝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後,今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著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

  中國人,將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這一看不見的足跡,必將作為最難忘的前進步伐,永載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夢想有多遠,前行的步伐就能邁多遠。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兩人多天飛行,在實現了一系列從夢想到現實的突破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又一次邁到了一個重大的跨越關口。

  實現太空行走,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員出艙維修,使科學家們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的寶貴資源,而設計壽命5年的「和平號空間站」超期服役10年,開展科學試驗16500餘項的奇蹟,更是與航天員不斷的出艙維修密不可分……實現太空行走,在任何國家的載人航天曆程中都是具有裡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著航天員可以自主出艙來維修價值高昂的太空飛行器,建設和組裝空間站。

  現在正在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就需要航天員在太空的參與。而人類「重返月球」和更遠的深空探測中,航天員空間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難度高、風險性大,無論技術攻關、產品研製、航天員訓練,還是任務組織指揮,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過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兩國擁有完整的出艙行走技術和經驗。

  然而,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的一樣,在實現千年飛天夢想之路上大步前進的中華民族,有勇氣來迎接這樣的挑戰。

  如果此次航天員出艙行走順利,下一步的神舟飛行就將進行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試驗,然後,就是開展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再往後,就是長期有人值守的空間站……。

  現實的輝煌,從來始於偉大的夢想。從漁船、計程車上的gps全球定位導航儀到幾乎家家都有的衛星廣播電視,從氣象預報、信息網絡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廣泛應用「太空文明」所帶來成果的時代

  太空,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高度資源、微重力資源、超高真空資源、無限的能源和物質資源,而且為我們提供了廣袤無垠的空間資源,甚至能夠為我們開拓出無窮的生存空間,為我們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和開發才剛剛起步。即使我們順利實現了出艙行走的歷史性突破,無垠的宇宙依然有無數的奧秘等待著我們破譯。

  光榮與夢想始終緊緊相連。作為最早產生飛天夢想的民族,還在餓著肚子的時候,就曾把「兩彈一星」的夢想變成了輝煌的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輪空間探索熱潮已然興起的今天,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飛天智慧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到來。

  神舟七號,預祝你圓夢而歸。

  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有感【篇二】

  10月17日上午七點,隨著9、8、7。、6、5、4、3、2、1、0的號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著兩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是第三個能夠發射載人航天衛星的國家,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回想兩年前「神舟」五號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就了幾千年來中國人飛天的夢想,在短短兩年間,我們國家宇航工作者再次地成功發射載人火箭,標誌著我們國家在航天方面的成就進一步加強了,展示我們國家的航天實力和各方面經濟水平和經濟實力,像加拿大等等國家都表示要和我國加強航天方面的合作。當我看到電視轉播太空人在天空過生日時,我激動得落了淚,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在太空中接到家人生日的祝福是多麼地溫馨難忘啊!當我看到太空人傳回的地球的畫面,他們透過飛船舷窗拍下的DV,我不由得驚嘆,我們的地球家園是多麼的美好,更加讓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們生活的這個蔚藍色的星球是多麼的迷人,我們都應該保護它。

  通過這次「神十一」發射的電視報導,我學習了很多富宇航知識,了解到宇船還滲透在我們生活中,比如說手機、衛視、天氣預報等等,科學家還在不停地研究有利於人生活的各方面的產品。「神六」正在太空中遨遊,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在為祖國航天事業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也要努力學習,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長大以後為祖國科學技術

  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有感【篇三】

  這個金秋,20xx年10月,號角再度吹響,我們期待中國太空人的腳步在廣袤的太空踏響,神舟十一號將彪炳下中國航天新的歷史坐標。

  人類第一個嘗試飛天夢想的是中國人--6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萬戶,他坐在綁有47個自製火箭的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想著利用火箭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飛翔的風箏著陸。雖然,他的生命隨著轟鳴化作了一縷輕煙,然而他的名字記錄在人類飛天夢想的起點上。

  600年後,新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翻越飛天道路上一個又個障礙,將先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每一次壯麗騰飛,託舉起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

  騰飛之所以是壯麗的,是因為實現歷程的彌足艱難。

  回望新中國的航天路,在別國已經邁入航天時代之時,我們的共和國剛誕生10年。

  那時,沒有大型計算機,就用手搖式計算機;沒有辦公桌,就伴著微茫的燭光和手電筒的光亮,趴在地上畫圖……"飢餐砂礫飯,渴飲苦水漿。"張愛萍將軍生前這樣描寫過位於西北的"兩彈"研製基地。

  老一輩航天人就是這樣創造了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技術的一次次突破,為實現飛天夢想奠定著基石。那個激情燃燒的六七十年代,鍛造出我們自己的"兩彈一星"!

  而航天發達國家更大步地走在了我國的前面。1961年4月,"東方1號"飛船載著27歲的前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進行了108分鐘的太空旅行,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23天後,美國也把太空人送上了太空。

  因此,當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送上了天空時,響徹全球的"東方紅"樂曲,宣告中國也進入了航天時代。舉國振奮,熱情高漲!

  然而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工業設計、製造水平,當時的中國還遠不具備開展載人航天的條件。

  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一個國力貧弱的國家,無法支撐起一個航天大國!在改革開放中日益強大的共和國,也在積聚著實現飛天的力量。

  航天技術與空間探索,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對一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具有戰略影響。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1992年,黨中央果斷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中國人向航天科技中最具挑戰性領域進軍的號角。

  從此,向前!向前!向前!世界聽到了中國航天人矢志追趕的腳步。

  從此,飛天!飛天!飛天!中國航天人在太空完成一次次壯麗的旅程。

  蒼涼戈壁灘上,航天城高聳入雲;

  茫茫大草原上,迴蕩著神舟飛船六度凱旋的豪邁與激情……

  十幾年時間裡,中國人完成了別國幾十年的跨越:中國不僅成了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的國家。

  "不管是誰上天--不管是第一次的我還是這次的俊龍、海勝,都是我們大家一起上天。"這是楊利偉在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後誠懇的表達。

  從神一到神六,從無人到有人,從一天到多天……數字的變化,標誌著載人航天事業的前進的一大步又一大步。

  正是中國航天人的光輝實踐,給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創造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衛星通信、導航定位、氣象預報、減災防災、遠程教育等方面,服務於生產和生活。

  2005年神舟六號發射時,載人航天七大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比兩年前發射神五時平均年輕了5歲,飛船、火箭系統中3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已佔80%……

  這個數字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勃勃生機,這個數字讓我們相信中國航天成果榮譽在途。

  20xx年10月17日,在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進入第二步的重要開局,標誌著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中國航天人一系列的騰飛,書寫著中國航天科技的自豪、中華民族的榮耀;

  中國航天人一系列的騰飛,標誌著是一個國家的高度,彰顯出一個大國的地位。

  神舟七號之後,還有神八、神九、神十……

  我們相信,我們祝願,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的神舟飛船,飛得更高、更遠。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