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黨95周年影片《大火種》觀後感
2023-08-11 02:12:48 1
電影根據1926年發生在山東省廣饒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舊中國的一個小縣城,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用生命保護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並使其如火種般傳播開來的感人故事。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紀念建黨95周年影片《大火種》觀後感一:
「種子生長需要泥土,能成為泥土,好。」這是電影《大火種》中革命戰士魯真英勇就義時,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留下的話。他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是那樣平靜,那樣淡然。我想,在那個風雨如晦,革命艱難的崢嶸歲月裡,這話必是每一位革命戰士的心聲,活著就成為火種,散播真理,死了也要化作泥土,滋養革命種子,讓它生生不息。
《大火種》的故事發生在1926年的廣饒縣劉集村,一位叫劉雨心的姑娘帶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從濟南來到了這裡。她不僅僅是回鄉探親這麼簡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讓這裡的人們認識和了解這本小冊子——《共產黨宣言》。電影以劉忠良為主人公,展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變化。從最初為了「吃飽饃饃」開始接觸這本書,到後來在這本書的引導下,真正認識到自己飽受地主階級的剝削,「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才能推翻舊世界,迎來新生活。在「馬大鬍子」思想的引領和支撐下,劉忠良帶領受盡壓迫和屈辱的農民與地主階級作鬥爭,先後組織了覓漢增資、紅槍會砸木行等農民運動。看到地主老財面對團結起來的無產階級手足無措,跪地求饒時,觀眾們大快人心!可地主們聯合報復,夥同反動政府軍警對村內進行搜查,黨組織處於即將暴露的邊緣。終於在最後一次行動中,劉忠良、劉雨心不幸被捕,在嚴刑拷打逼問不出半句關於黨組織的秘密後,劉雨心被槍決,劉忠良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當儈子手將長而粗的鐵釘錘入劉忠良心臟時,同樣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觀眾的心......
革命的火種並沒有因此消亡,反而點燃了更多勞動人民心中的火苗,一發不可收拾,有他們的兄弟,有他們的妻子,有他們的娃娃,革命的火種代代相傳,熾熱燃燒,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這時,劉忠良的妻子和哥哥才拿出了那本經過多少人用生命保護下來的《共產黨宣言》上交給了國家。往事隨風,感慨萬千,我們的黨從當初的勢單力孤、飽受摧殘,經歷大風大浪、多重磨難,最終走向了繁榮,帶領人民過上了當家做主的日子。而這本見證了風雨滄桑的小冊子一切完好如初,就像革命戰士心中的共產主義信仰一樣,不曾褶皺、始終如一。
作為建黨95周年的獻禮,這部電影觸動我心,劇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動人,語言簡單樸實,卻飽含深意,觀看中幾度落淚,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今天,教我們如何不珍惜!其實,不論是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革命年代,還是今天改革穩定、和諧發展的年代,一路走來,都少不了共產黨員忘我奉獻,不畏犧牲的身影,雷鋒、孔繁森、焦裕祿、沈浩、楊善洲......他們用堅定的信念,紮實的行動,弘揚黨的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革命的精神薪火相傳,如今,改革發展祖國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尤其是年輕黨員,我們可能無法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們可以立足本職,腳踏實地,每天做一點,每天變一點,持續地為發展黨的事業做貢獻,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更加彭勃,中國的明天就大有希望!
20xx年紀念建黨95周年影片《大火種》觀後感二:
主旋律大片《智取威虎山》票房大賣之後,更多電影人看到了「紅色題材」的無限可能性,大型史詩性故事片《大火種》也應運而生。
3月28日,根據鐵流、徐錦庚長篇報告文學《國家記憶》改編的電影《大火種》在京開機。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影片導演苗月等人出席儀式。
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影片拍成之後,將向建黨95周年隆重獻禮。
名導名角獻出「非典型主旋律」
導演苗月入行多年、是圈內有名的多面手,編、導、剪、製片,多重身份隨意切換,可謂內功深厚。在她的履歷表中,既有像《南行記》這樣具有濃鬱抒情色情的歷史剪影,又有像《你沒有16歲》這樣清麗感傷的兒童電影,還有像《心香》這樣凝結了人生思考的淡雅小品,風格之多變令人嘆服。此次,《大火種》這部主旋律電影又將成為她職業生涯的一道分水嶺,且看「多面手」如她——怎樣將多年的藝術感悟融入其中、令主旋律散發不一樣的人性光輝。
主演陳瑾(微博)以其獨特的知性美被人熟知,曾經的《校園先鋒》、《橫空出世》讓她榮譽加身,此後的《大法官》、《相依年年》更讓她收穫眾多觀眾的喜愛,近些年,她又有《滿城盡帶黃金甲》、《唐山大地震》等熱門作品問世,其精湛的演技讓她成作品品質的絕佳代言人。
在《大火種》中,陳瑾飾演女主角劉雨心,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願,她懵懵懂懂中帶著一本《共產黨宣言》來到山東農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會招致怎樣的後果。在經歷一系列的屠殺與抗爭之後,她堅定了自己的信仰,這番心路歷程真實、感人、非常的富有層次。
「花樣」形式再現歷史真相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愛國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陳瑾飾演的女主角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她不知道風聲早已走漏,省警察廳馬廳長糾集一班人等在廣饒只等甕中抓鱉。敵人抓緊圍剿,共產黨員卻依舊在各個農村活動、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群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五十年後,當年負責保管《共產黨宣言》的群眾將這歷史的信物交給政府,重回故地的劉雨心望著櫥窗裡的書感謝萬千。
作為一部獻禮之作,《大火種》回溯過去、展望未來,可謂正能量滿滿;而作為一部文藝作品,《大火種》成熟的藝術手法和精湛的敘事能力必將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故事的魅力。電影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風雨如晦的1926年,在一番大風大浪之後,時態又回到現代,往事隨風逝去,那本見證著一切的《共產黨宣言》卻完好如初,向這個世界傾訴著當年曾發生的一切。強烈的今昔對比讓人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同時對當下的生活也更知感恩。
20xx年紀念建黨95周年影片《大火種》觀後感三:
《大火種》沒有轟轟烈烈的歷史性事件,也沒有世人皆知的歷史人物,它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平凡故事,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應了中國共產主義在齊魯大地生根發芽的偉大曆程,謳歌了廣饒兒女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現了歷史進步的必然要求,表現了人民群眾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
故事首先描寫了舊中國農村的落後面貌,揭示了地主的醜陋面孔,老百姓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路在何方?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一直在苦苦摸索,直到有一天《共產主義宣言》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到來,中國的發展道路明朗清晰起來。
於是,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願,她隻身一人,懵懵懂懂中帶著一本《共產黨宣言》,不遠萬裡來到山東農村,從零做起,向農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被惡勢力發現後,勇於抗爭,不屈不撓,犧牲生命也不猶豫半分。我敬佩她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我也敬佩她敢於和世俗做鬥爭的意志。當世人都因為遵循世俗,而拖著一雙小腳走路都艱難,甚至無法下地的時候,她卻堅決反對纏足,甚至離家出走。再次回來時,她那雙走起路來毫不費力讓人豔羨的大腳,證明了她是值得的。
男主角劉忠良,他是擁有一技之長的木匠,靠技術吃飯,不受地主階級的剝削。但是作為共產黨員的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看到《共產黨宣言》之後,他的使命感就更強了,把農民群眾吃飽飯過上好生活作為自己為之畢生奮鬥的目標,帶領農民百姓和舊中國惡勢力做鬥爭。直至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這片土地播下革命的種子。
通過這個故事,我看到了舊中國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和農民百姓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他們從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苟延殘喘,到團結一致和他們作鬥爭,為保護《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最終,革命的種子得以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同時對當下的生活也更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