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

2023-08-11 08:38:21

  《湄公河行動》的上映,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看到了萬惡的起源,看到了毒品的殘酷危害,也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某一種希望。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篇一】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湄公河行動》,經歷了兩個小時的心驚肉跳之後我問朋友你有什麼感想?朋友說:我永遠都不會吸毒,以及糯卡(片中毒梟頭目)有點帥氣。接著她問我,那你呢?我仔細想了想,回答說:我也不知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我知道這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可能真相是比影片描寫得更加複雜也更加令人心痛。我也明白影片想描寫毒品的可怕,緝毒警察的艱辛不易,我國國防實力的增強以及捍衛國民安全的決心,但是怎麼說呢,這些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形上學的東西我總是感受無能。

  我一直都是一個法律觀念道德意識特別淡漠的人,政治一直以來我都是避談的。首先覺得自己能力學識真的沒有達到針砭時弊的水平,其次對於這種形上學靠腦子的東西我真的不願意思考。最近又開始重新看《紙牌屋》,越發覺得,政治就是立場不同的人選擇讓你看到你該看的。好了,勿論國是。

  說說電影,單純就電影來說,我覺得的是一部好電影,人物的刻畫,尤其是毒梟,從不同角度,展示的特別飽滿。關於毒梟組織的惡毒狠厲方面,不得不說那些個小孩子起到了很大作用,小小年紀的少年,被訓練來販毒殺人,看到警察毫不猶豫舉起槍那一個鏡頭我沒有敢睜眼,越是反差大的事物越能引起人們的內心激蕩。還有一個方面比起火光四射的熱兵器我總是更恐懼那些赤裸裸的刀劍棍棒,可能因為更直觀更易做到吧。劇情方面也都是可以猜得的,剛開始一起強調的「幕後大boss」後面也不了了之了,主角光環環繞,槽點呢也不少,比如每個人生氣都是罵娘,張口閉嘴都是,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主角兩人互相罵娘的時候有點出戲。演員方面總感覺毒梟方面的人物更出彩,狠厲,無情,唯利是圖表現得更淋漓盡致一點,對張涵予愛不起來的原因之一就是類似的角色演得太多,總覺得沒有多大差,彭于晏就算貼上鬍子也依舊帥氣。最後我和朋友統一覺得毒梟頭目扮演者很帥氣,回頭一搜結果人家還是泰國的影帝。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篇二】

  繼吳京的《戰狼》之後,又出了一部熱血且愛國的槍戰動作片《湄公河行動》,看完熱血沸騰!

  在中國的影視圈裡,韓流盛行,娘炮無數。國產電影大都在講述這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扯淡故事!要麼就是莫名其妙的愛來愛去,要麼就各種一點都不好笑的喜劇,偶爾來幾部不嚇人的恐怖片,除此之外國產片實在沒什麼好看的,每年能出幾部不錯的電影,已經謝天謝地了。

  加上像郭敬明這樣的神級導演,拍出了各種神電影,核心價值觀卻一塌糊塗,電影完全就是無病呻吟。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來了一部血氣方剛,充滿正能量,充滿陽剛氣,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電影,真是讓人爽的不要不要的。

  作為歐美電影愛好看,常常會看到美國人拍各種戰爭片,把美國軍人的形象塑造的無比高大。拋開美國,戰鬥名族俄羅斯的電影也是如此。

  今天,終於有一部國產片,讓中國軍人也打到了國外!我們不再是軟柿子,誰想捏就能捏!尤其是要告誡中國邊境的幾個小國家,不要囂張,滅你們分分鐘的事情。

  在以往的國產片中,往往涉及到國家政治這類問題的電影,基本都無法通過審核順利上映的,但是這部電影卻破天荒的上映了,而且明確指出了金三角這個地點,以及涉及到的幾個國家,泰國、緬甸和寮國,並且揭露了他們的醜惡面!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本片一方面揭露了毒販的殘忍和毒品的危害,以及中國打擊毒品的決心和行動。

  另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軍人的實力和中國科技的實力,我們也能深入敵後,以一敵百,我們也會用各種高科技進行戰鬥。

  出了影片的核心價值觀很正,電影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比如各種武器的展現,手槍,衝鋒鎗,手雷,煙霧彈,閃光彈,直升機,快艇,無人機,戰爭場景非常逼真,拳拳到肉,槍槍飆血。

  比如演員的表演也非常贊,張涵予飾演的隊長,如史泰龍一般,非常剛毅。彭于晏也是完全不靠長相靠實力。

  整部電影的節奏也非常緊湊,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候,一波接一波的刺激著觀眾!

  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反派處理的不是很好,感覺就是智商有問題!只知道亂發脾氣,一點領導風範都沒有。按理說,能在金三角混的那麼好,絕對不可能單靠能打能殺,應該有平衡各方勢力的智謀。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國產片的!你們覺得呢?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篇三】

  十一到威海找螺妹玩。在兩個已經看過一遍的人的陪同下,去看了《湄公河行動》。

  小李和我和威海黑導遊一起,縮在電影院第一排最左邊角落裡,以一種全程仰視的角度看完了片子。所以各種鏡頭翻過去調過來切換得暈車,不過我也功力不夠沒打算真的寫一篇影評說說電影裡的節奏和剪輯,在此就盡說一些和電影本身沒有關係的話了。

  影片開頭那個吸毒醉生夢死的場景,小李說熟悉額。我就笑了。大家都是被禁毒宣傳片浸潤太深的孩子。我童年的陰影有大半是來自各種各樣的禁毒宣傳教育,因為不管是海報還是講座還是電影對於幼小的生活在全世界呵護下的我來說,都太栩栩如生。

  禁毒宣傳大概是西南邊境的所有小學最重視的工作之一了,以低年級尤甚。對於我,那個時候真的是鮮嫩得沒見過世面的祖國的花蕾,每一次說要禁毒宣傳,都抱著害怕看恐怖片驚悚片的心情硬著頭皮睜開眼睛。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學校組織去看的電影,吸毒的女主角被人騙,吃了萬能的藥上道,被強制戒毒,剃了光頭,汗津津的夏天就只是一件馬甲式的號服,渾噩到極點。如此背離正常生活的墮落,盤算著如何為芭比縫衣服的我還是第一次見,那視覺衝擊就在一種塑造世界觀的儀式感中成了作為小朋友的我內心接連幾天都揮之不去的陰影。大家還在那部電影裡知道了海洛因的別名叫四號,於是男生們總是提這個名字取笑。但是對於我來講一點也不好玩,因為它總是提醒我那個瘦小身軀頂著的眼神渙散的光頭。自從有了如此深切的恐懼,當大人私底下談論一些公開的秘密,諸如誰家誰吸毒之類的事,我都在腦海裡哆嗦而又下死力地標記了那些黑暗的地點,每次路過都如臨大敵,心提到嗓子口卻又不敢拔腿就跑。我畢竟膽小,害怕喪屍般的人性。

  不過,和所有的傷疤所有的痛一樣,類似的話題不提起就不會有那樣的衝擊。再過了那個特定的時間段,類似的教育就少了。出了思茅出了省到了花花世界裡,這類教育就徹底銷聲匿跡。以致於聽了小李那句「熟悉額」才猛然想起童年的陰影。於是影片的開頭又讓我置身於看驚悚片和恐怖片的不安中。

  但是思茅一直是一個寧靜又安詳的小城市,以至於我從來不覺得他有什麼特別,或者他又如何是一個邊境。毒品歸結起來也只是一個偶爾被提到,我極其不想聽卻不得不聽的事情。再者,我知道大煙殼是味中藥,對咳嗽有效;大煙子乾巴好吃,比一般的乾巴香;罌粟花很美,是一個比玫瑰帶刺更形象鮮明的比喻。直到小學的一天,被媽媽阻止與陌生人聊天的我還是混進了一個類似私家車俱樂部的QQ群。剛說我是雲南的,第一句話就被問是不是雲南五個人裡有三個是販毒的。如此反應在我預料之外,當時怎麼也想不通他們如何會有這樣的印象,索性丟開了不管。再大一點,和爸爸媽媽自駕車出去玩,沿路會遇到公安邊防設卡。有時候嚴一些,有時候松一些。反正我也習慣了看見兵哥哥們就搖下前後車窗。

  於是,熟悉與危機的交織就成了這部片子剛開始對於我們這些思茅娃娃的代入吧。溼熱延綿的翠嶂和打旋湍急的江水,沒有一點點防備就映入眼帘的西雙版納的船,以及不知為何成了一句方言一句普通話的對話。

  電影裡的語種之多,離家一段時日,聽到了緬語也像聽見家鄉話一樣親切。彭于晏把泰語說得太剛,不像那個垂死的毒販痛苦求饒時還帶了泰式迴環的綿綿。還有影片裡那些老式的豐田本田,扁扁的車外露一種老大的感覺。在那私家車還沒有一夜裡瘋買起來的年頭,大概初中前,思茅街頭還能一抬頭就見這些聽說是走私過來的車輛。初中語文老師有一張,加上阿鮑蓬頭墨鏡烈焰紅唇的架勢,要我不把這類車的主人聯想成大姐大也難。

  不過這些都是很遠很遠的事了,突然想到自己離了那個邊陲小城幾千幾千公裡。不知道身處祖國北方看在西南山區外發生的槍林彈雨是什麼感覺,也不知道身處祖國中心的人們看了濡溼瘴氣中的摸爬滾打有什麼念頭,只是我坐在電影院裡有那麼一瞬間覺得很諷刺。然而具體諷刺什麼,也說不上來。從小到大總有幾個一想到就很敬仰的叔叔。(我亂用詞語了,也不知道用到哪個才準確。)總之就是那種你和他在一起眼神總是往他那邊看的叔叔。雖然並不知道他們的什麼事跡,甚至不知道他們具體的工作,但一聽見諸如公安啊,經偵啊,保密啊之類的聯繫,就已經開始浮想聯翩。話說回來,總是有媽媽的熟人或者同學的爹娘是做安全工作的,想來這類人群在西南邊陲的佔比也比較高?什麼臥底策反與被策反的故事也聽過好多。一個同學看完了這部片子,轉發了一句話,「有人說要給涉毒明星改過的機會。那麼,誰來給犧牲的緝毒警復生的機會?」。他爸爸是警察,換過好多本護照,每一頁都是緬甸。即便很多時候是去佤邦,也只和家裡講是去孟連。問去幹嘛,說是去玩。其實都心知肚明,只不說破。大概就因為對一線的公安幹警多少有所了解,再者玩得好的同學朋友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所以肅然起敬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我相信這已經高於國家層面了。也很慚愧自己竟然還需要這部片子的提醒才能真切地認識到,我一直引以為傲隨口就來的安定平和春花秋月的小幸福,沒有這麼多出生入死虎膽龍威恐怕真的享受不了。而在緘口不言的日子裡,叔叔們和大家一樣,早晨到梅子湖棧道小跑一轉,有事沒事抱個水煙筒抽著,管起孩子來嘮叨得不行反被嫌棄。生活生命如此豔麗多姿,也確實被豔麗多姿地保護著。我幸運地只在禁毒教育中觀摩過那些可怖,而沒有在現實裡心驚膽戰。儘管靠得那麼近,可反應如此遲鈍,現在離得這麼遠,這份感激卻變得清晰起來。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