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水恐懼不洗澡怎麼辦(並不僅因為怕水)
2023-08-11 00:36:12 1
01
昨天有個讀者給J媽發來私信,說自己的一歲的寶寶已經快一個月沒洗澡了。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寶寶最近突然變得不喜歡洗澡,每次把他放入水裡都要經過一番掙扎,還會嚎啕大哭。有一次,媽媽氣急了,沒忍住跟寶寶喊了起來,然後讓爸爸強行把寶寶按在水裡,媽媽快速地幫寶寶擦拭了幾下。
把寶寶從水中抱出來以後,孩子一直在哭,最後哭得吐了。
那天夜裡,寶寶幾次在睡夢中驚醒,大喊大叫。
從這以後,他們再也沒寶寶強制寶寶洗過澡,每次也就是用熱毛巾擦擦。
冬天還好說,馬上要春暖花開了,寶寶的洗澡問題確實愁壞了這位媽媽。
寶寶不喜歡洗澡並不是個例,有相當一部分的寶寶都存在這種現狀,甚至,有的寶寶在聽到大人談論洗澡、洗頭、用洗髮水的時候,就會變得脾氣暴躁。特別是對於還不能表達自己需求的寶寶,這確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挑戰。孩子為什麼不想洗澡,是我們做錯了什麼嗎?
對於一個不想洗澡的孩子,拒絕很早就開始了。只要提到洗澡,他們就開始牴觸,然後進入浴盆是面臨的第二大困難,而衝洗頭髮則是最後的考驗。
那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頑固地拒絕洗澡?他們的心理狀態如何?有沒有讓寶寶愉悅地洗澡的方法呢?
02
孩子不喜歡洗澡僅僅是因為怕水嗎?樂樂媽媽也是一位有這樣困惑的家長,她說,孩子原來一直很喜歡玩水,但是突然間就開始抗拒洗澡,任憑媽媽怎麼說,都無濟於事。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兒童心理學系的教授,詹姆斯博士告訴我們,孩子拒絕洗澡是身體和心理髮育的一個裡程碑,這意味著他們對某些事物更敏感,對自己的感覺捕捉得也更準確。
孩子拒絕洗澡,意味著他們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都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孩子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拒絕洗澡。理解孩子拒絕洗澡的原因有助於找到解決辦法。
1、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的發展
有時候,糟糕的經歷會讓孩子預料到最壞的情況。水太熱或太冷,浴液的泡泡碰到了眼睛,耳朵裡有水,滑到浴缸底部,這些不舒服的感覺,都會被孩子感知到並且記住。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鏡像反射",簡單來說,就是人看到的東西會直接影響其行為。孩子也如此,
作為父母,可能會因為擔心洗澡時發生的意外而感到緊張。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的語氣、緊張的臉色或者給孩子的一些安全提醒可能會告訴孩子:洗澡是危險的。所以,以後每次洗澡的時候,孩子會條件反射般地告訴自己"洗澡是危險的"。
2、恐懼症
在兩到三歲之間,突然拒絕洗澡的孩子經常是因為恐懼而這樣做。他們害怕溺水,因為他們聽說過溺水的事,他們害怕洗澡的玩具,他們害怕像衝廁所一樣被衝進洗澡的洞裡。他們拒絕洗澡,只是因為害怕。
如果孩子同時產生了其他的恐懼,比如害怕黑暗或獨自呆在家裡的某些地方,這也會讓洗澡變得更困難。
孩子在3歲之前,會有一些無法解釋的多重恐懼:他討厭待在黑暗中,他一看到狗就會尖叫,他做噩夢,他害怕孤獨,簡而言之,一切都使他擔心,包括浴缸,也就是可能吞沒他的水。
3、人格危機
心理學家艾曼紐爾•裡貢認為,孩子拒絕洗澡,是孩子第一次出現"人格危機"。正常情況下,這種危機出現在孩子洗澡或者洗頭的時候。
在人格危機中,孩子會變得不相信別人,他反對別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藉以來保護自己。
也許他有過一次你沒有意識到的糟糕經歷,比如水太熱或太冷,然後你把他放進了水裡,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未發育成熟,或者這種不適又不太明顯,他們沒有說出來。但是在他們潛意識裡,他們已經感覺到,父母不再是值得相信的人,因為會讓他有不好的感覺。
4、孩子敏感性
有些孩子有一種更敏感的特質,這種特質會讓孩子不喜歡待在一個沒有父母的小空間裡,而這個空間又限制了他的活動。
還有一些比較敏感的孩子不喜歡水在他們周圍流動的感覺,也不喜歡浴室裡噪音的回聲,更不喜歡水打溼他們的臉或眼睛。
5、孩子的自我性
有些孩子不想洗澡,是因為他想繼續玩。他們會把洗澡和睡覺聯繫在一起,洗澡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馬上要睡覺了,但是他們不想,他們想再玩一會。
初學走路的孩子更注重眼前的快樂,而不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因此,如果一個孩子不得不停止玩耍去洗澡,他可能不想合作。
因為他需要維護自己。有些孩子拒絕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滿足他們堅持自己的主張和為自己做決定的需要。這些反應通常發生在2或3歲左右,並且發生在不同的環境中,而不僅僅是洗澡。
03
強行洗澡帶給孩子的危害克裡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裡提到,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感覺,只是以獎賞引誘他,用懲罰威嚇他,用"權威"來制服他,那麼我們便是助長了他們獲得利益的觀念和恐懼感。
可見,如果孩子拒絕洗澡,處理不好,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1、經常有恐懼感的孩子更容易懦弱
俄羅斯的心理學家謝爾·巴特赫在《恐懼感與恐懼心理》一書中說過:恐懼源自未知,它可以把一名能幹的人變成膽小鬼。
尹建莉老師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案例,爸爸媽媽送孩子去幼兒園,到了門前,孩子就是拒絕進入。媽媽說,"你再不進去,一會來一條大狗就把你吃了"。爸爸見媽媽的招數不奏效,又補充了一句,"不去幼兒園,以後再不帶你去遊樂場了"。
孩子仍然抗拒,媽媽一把抱起孩子,沒想到的是,孩子居然用力跟媽媽撕扯,爸爸看媽媽一個人不能抵擋,也過來幫忙。但是事與願違,孩子從此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即使了進了幼兒園,也不敢跟小朋友在一起玩,不敢跟老師說話。
2、教會孩子不正確的交易方式
培根在給他的小兒子的一封信中,曾經這樣寫到:孩子,我不希望你為了某種交易或者條件去做某些事情,你要知道,你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每次都要用獎勵來換取孩子乖乖洗澡,長久之下,孩子可能學會因為想要獲得利益,而壓抑自己的感覺,甚至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某種"利益"。
有個朋友講過這樣一段經歷,她家的寶寶在1歲半的時候,拒絕洗澡。朋友沒有強求,而是每次用一個條件來換取寶寶洗澡。久而久之,孩子明白了"交易"的道理,她總是通過這種方式索取更多。"交易"也變成了家裡的管教方式之一。後來等到孩子上學了,不管是考試,還是做作業,孩子都會找媽媽要一個"交易"的條件。
3、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經常經歷恐懼的孩子,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在長期的恐懼,情緒起伏波動下,孩子的內分泌,睡眠都會受到影響。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神經精神病學家布朗洛維博士主持過這樣一個實驗:選取了86名學生作為實驗樣本,讓他們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恐懼測試,包括讓他們登高、看到猛獸和蜘蛛、在漆黑的小巷中追前面的人。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孩子的睡眠質量和學習成績由大幅度的下降。消化系統出現了紊亂,精神狀態恍惚不定。
04
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愛上洗澡1、給他們安全感,消除恐懼因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在《由內而外的教養》一書中,提到過一種養育模式叫做依戀模式。依戀模式其實就是一種慰藉,一種安全感。安全感是寶寶在一歲之前最需要的培養的。
在水中的寶寶,首先要感到安全。安全感能夠讓孩子乖乖地進入浴盆,安定地待在水中。
因為他想像的東西讓他害怕。例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可能會相信洗澡水裡有真正的魚。他也可能擔心浴缸會把他吸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孩子能夠更好地區分真實的危險和想像的危險時,這種恐懼就會消失。
如果知道孩子拒絕洗澡的原因是因為害怕,那麼就可以嘗試這樣幾件事
試著在浴缸裡少放些水,往浴缸放水的時候,讓寶寶觸碰流動的水,以確定水溫對它是合適的,同時要告訴寶寶你會如何保護他的眼睛和耳朵。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確認恐懼,消除它,最大限度地減少浴缸的壓力,還要避免不斷地告訴他要小心或不要滑倒,這麼說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
2、、讓他感覺到洗澡的愉快
浴盆一定是一個要讓孩子流連忘發的地方。溫和的泡泡浴,有趣的洗澡玩具,小魚形狀的洗頭杯,和其他的沐浴樂趣會讓你的孩子想要在浴缸裡呆更長時間。
增加浴盆的樂趣和吸引力,你會發現讓孩子愛上洗澡並不難。
立陶宛幼兒發展教育中心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取了100個孩子,分成兩組,讓他麼分別進入兩個20釐米深的水池中。不同的是,他們在一個水池裡放了五顏六色的動物玩具,遊泳圈,水上滑梯等玩具,而另外一個水池除了水,並無它物。
很快,在要去往有玩具的這50個孩子中,除了一個孩子原地不動外,其餘49個,全部進入到水池中,而另外一組,只有12個孩子進入水池。
這個測試表明,增加水池的吸引力,讓他們下水並不是一件難事。
3、避免傳遞壓力
孩子是海綿,他們會從方方面面吸取你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如果你不經意間,講起過你小時候的溺水事件,如果你說你曾經被水燙過,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突然抗拒洗澡,因為寶寶明白"如果媽媽害怕,那水一定很嚇人。"
還可以閱讀有關主題的故事,給孩子講一些關於洗澡的繪本,比如《我不洗澡,就不!》、《不洗澡的臭臭熊》、)《洗澡去,拜拜熊》等等,還可以更孩子一起唱一些關於洗澡的兒歌,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洗澡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是一件可以讓你變得乾淨健康的事情,而不洗澡卻有很多危害。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向他們傳遞關於洗澡的科普知識。
孩子拒絕洗澡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這標誌著他們在某些方面的進步,家長要做的就是增加他們的安全感,正確引導,消除恐懼,把洗澡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加入J媽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