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1:29:16 1
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包括方形缸體,所述方形缸體開口的四周內壁設置有一導水管,所述導水管的末端封閉,所述導水管處於缸體右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前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細砂,處於缸體左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後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活性炭;所述缸體後側內壁的導水管尾部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導水管的進水端與一三通管的第一端連接;該三通管的第二端連接有一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端部螺紋連接有螺帽;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經一水管與一抽水泵的出水端連接;所述抽水泵的進水端經一出水管連接到方形缸體的出水口。本實用新型的魚缸能除氯增氧,結構簡單,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魚缸都缺少除氯功能,這樣如果有自來水養魚,很容易造成魚兒的死亡,怎樣能做到魚缸除氯、增氧且水循環,是市場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其能除氯增氧,結構簡單,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包括方形缸體,所述方形缸體開口的四周內壁設置有一導水管,所述導水管的末端封閉,所述導水管處於缸體右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前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細砂,處於缸體左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後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活性炭;所述缸體後側內壁的導水管尾部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導水管的進水端與一三通管的第一端連接;該三通管的第二端連接有一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端部螺紋連接有螺帽;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經一水管與一抽水泵的出水端連接;所述抽水泵的進水端經一出水管連接到方形缸體的出水口。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旋開螺帽,將水龍頭的軟管接入進水管,則水在導水管內依次經過粗砂、細砂、粗砂、活性炭,實現自來水的除氯過濾,在魚缸裝好水後,飼養過程中,發現水髒了,可以旋上螺帽,啟動抽水泵,這樣水可以重新過濾,而且水從魚缸的上方落下,能提高水缸內水的溶氧量,使魚缸由死水變成活水,保證魚兒的生活環境,結構簡單,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包括方形缸體I,所述方形缸體I開口的四周內壁設置有一導水管2,所述導水管2的末端封閉,所述導水管2處於缸體I右側內壁的部分3設置有粗砂(未圖示)(即在導水管內部設置粗砂),處於缸體I前側內壁的部分4設置有細砂(未圖不),處於缸體I左側內壁的部分5設置有粗砂(未圖不),處於缸體I後側內壁的部分6設置有活性炭(未圖示);所述缸體I後側內壁的導水管尾部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7 ;所述導水管2的進水端與一三通管8的第一端連接;該三通管8的第二端連接有一進水管9,所述進水管9的端部螺紋連接有螺帽10 ;所述三通管8的第三端經一水管11與一抽水泵12的出水端連接;所述抽水泵12的進水端經一出水管13連接到方形缸體I的出水口 14。[0008]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導水管2是通過掛鈎15進行設置在方形缸體I開口的四周內壁。
[0009]總之,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旋開螺帽,將水龍頭的軟管接入進水管,則水在導水管內依次經過粗砂、細砂、粗砂、活性炭,實現自來水的除氯過濾,在魚缸裝好水後,飼養過程中,發現水髒了,可以旋上螺帽,啟動抽水泵,這樣水可以重新過濾,而且水從魚缸的上方落下,能提高水缸內水的溶氧量,使魚缸由死水變成活水,保證魚兒的生活環境,結構簡單,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001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氯增氧水循環魚缸,包括方形缸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方形缸體開口的四周內壁設置有一導水管,所述導水管的末端封閉,所述導水管處於缸體右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前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細砂,處於缸體左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粗砂,處於缸體後側內壁的部分設置有活性炭;所述缸體後側內壁的導水管尾部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導水管的進水端與一三通管的第一端連接;該三通管的第二端連接有一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端部螺紋連接有螺帽;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經一水管與一抽水泵的出水端連接;所述抽水泵的進水端經一出水管連接到方形缸體的出水口。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723273SQ201420130610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2日
【發明者】龔志偉 申請人:龔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