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以玩為話題的議論文

2023-07-08 13:56:28

  真正會玩的人,往往玩物得志。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以玩為話題的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好好玩一玩

  幾乎有孩子的地方就可以聽見這麼一句話:別玩了!快去做作業!快去學習!我很不滿!

  讓我們來做一個人生簡論吧。三歲之前咱們不管,童年、少年時代我們為了未來所謂的成熟在學習,玩不了,美好的時光也就悄悄溜走了。青年時代要找工作·要成家,忙的很,玩不了。到了中年,要養家餬口,要為生活、工作奔波。老年雖然有了時間,但又有哪個老人能玩起來?所謂的享清福也就是一遍遍嘆息罷了。聽完了我的簡述,你有什麼感想呢?你也許會說:「現在學習不是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嗎。」此話說的不假,但你是否考慮到人生的盡頭?

  人仿佛生來就要勞累的,特別是現在的中小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最好玩的心、好玩的性、最好玩的青春與活力!我並不是討厭學習,人是要想學就學,累了,就看看藍天白雲、聽聽蟲鳴鳥叫,或者與好朋友聊聊天,嬉耍一番,回味起來也別有情趣。人就要做到勞逸結合,做起事來就事半功倍了。我在此勸大家找個時間,拋掉一切煩勞好好玩一玩!

  篇二:玩物得志

  《書·旅獒》有過這句話:「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確實,迷戀玩耍,不思進取,的確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可如今,玩物喪志早已成為了過時的預言。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玩物得志。

  玩物喪志恐怕單單只是針對於貪玩、好玩的人吧,為了娛樂,他們往往可以不顧一切,義無反顧地追求內心的歡樂。但玩物得志不同,它不僅僅是天才、怪才的特權,更是大多聰明人的思想雙翼。

  因玩物喪志,反而不去把玩,所以失去機會,失去興趣,反倒不得志了!

  因玩物喪志,反而逐漸丟失愛好,迷失自我,反倒毀了前途。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酷愛製作小玩具,如果他不玩弄這些玩意兒,他怎麼會對科學感興趣,進而去研究呢?日後世界又怎麼會誕生這位科學巨匠呢?

  顯微鏡的發明者列文*虎克早期為某家公司做鐘點工,由於空閒無聊,所以把玩起了鏡片。如果他不把玩,他不去鑽研,又怎麼會發明放大鏡,以及顯微鏡呢?我們又怎麼會認識到這世間竟還有如此微小的事物呢?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一生對昆蟲尤為感興趣。自小和昆蟲一起玩耍,還曾用積蓄買下一塊地,專門飼養昆蟲。如果沒有他對昆蟲的喜愛,沒有他生性的好玩,我們今天又何從談起昆蟲世界呢?

  玩物得志。得到的是一份快樂,一份收穫,一個結果,一種興趣,更是一個成功的人生!

  玩物得志,愛玩才會贏!

  我們要知道:世間萬物自有許多奧秘,說玩耍是一種荒廢,那是你不會玩。真正會玩的人,往往玩物得志。更重要地是,他們可以獲得無窮的志趣,可以取得人生的完滿!

  篇三:「玩物」≠「喪志」

  成語「玩物喪志」意思是說醉心於玩賞所喜好的某些事物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但我卻不完全同意,難道「玩物」與「喪志」之間可以用等號來連接嗎?

  早在幾百年前,英國有位著名的生物學家就創立了關於生物界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進化論。他就是達爾文。然而你知道嗎?達爾文小時候並不愛學習,他經常曠課逃學,到森林中與小動物們一起遊玩,仔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對此,老師和家長都無可奈何,認為他只有這樣了,不會有什麼前途。但是又有誰料到這位頑童長大後竟成了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呢?看來《尚書》中的「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玩物要看如何玩,要會玩。如果在玩的過程中能進行思考研究,那麼就能「玩」出「志」!達爾文正是在玩中進行了細緻的觀察與認真的研究,才「玩」出了著名的進化論。由此看來,「玩物」也能「得志」。

  也有一些人能「玩物」而不「喪志」,這就需要他有極強的毅力。著名作家肖復興的兒子肖鐵很是迷戀於NBA,但他「玩物」而不「喪志」,知道把這方面失去的時間加倍地補到學習中去,照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玩物」不一定會「喪志」。

  退一步說就算「玩物」會「喪志」,那麼棄物就一定能得志嗎?看看當今社會,棄物的人大有所在,可是得志的人呢,卻屈指可數。就如有些大學生從小死讀書,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會,更不用說是玩了,這算得上真真切切的「棄物」吧,就算他們能考上什麼名牌大學,然而這也只是死讀書的結果,他們的動手能力極差,所學不能用於實際。他們的「棄物」在父母老師的眼中是勤奮,用功,可進入社會卻成了實實在在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像這樣的人能說是「得志」了嗎?他們能成為社會的新鮮血液,成為祖國前進的新動力嗎?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心中打一個問號!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標、信念、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或許,我們不能對某一種行為妄下斷語。有些人固然是玩物喪志,但那並不代表全部,只適合一些人,而還有些人,他們能從「玩物」中「得志」或「玩物」而不「失志」,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玩物」≠「喪志」,我們也不可單憑「玩物」而輕易否定一個人!

  篇四:學會在玩中學

  你也許要問:什麼叫在玩中學?玩就是玩,學就是學,難道可以一心二用,邊玩邊學嗎?

  我的回答是:可以!

  讓我來舉個例子吧:我在玩電腦遊戲的時候,其實也在學習。玩電腦遊戲時也在學習?沒錯!我在玩「魔獸爭霸」「cf」的遊戲時,經常遇到一些英語詞彙,比如」doublekill」」triplekill」,就是「兩連殺」「三連殺」的意思。在玩的時候,我就這樣記憶它們:「double」是「雙倍的」,「triple」則是「三倍的」。這就在玩中學會兩個英語單詞了。再如在聯網玩的時候,經常會說我們來「solo」一把,意思就是「單挑」。可是「solo」這個詞就是「單挑」的意思嗎?後來我學了吉他後,終於明白,原來「solo」本意是指「大段的樂器獨奏」,「單挑」則是網絡玩家用的引申意義了。古人說的好:「處處留心皆學問」。知識無處不在,就看你能否融會貫通了。

  那麼,怎樣在玩中學呢?我的體會是,要培養興趣。比如上世紀有一道高考題:「三角幾何共六角,三角三角,幾何幾何。」許多人莫名奇妙。其實,稍懂一點詞彙知識,就會知道,「三角」除了指書名,還有「三毛錢」的意思;「幾何」在書名之外,還有「多少」的意思。題目意思是:一本《三角》書和一本《幾何》書共六毛錢;《三角》書三毛錢,《幾何》書多少錢?答案自然是:「三角」——三毛錢!

  你看:語文和數學就這樣在玩中結合一起了,多有趣哦!

  你喜歡語文,不妨學學朗誦;你喜歡數學,不妨測測大廈的高度;你喜歡音樂,不妨聽聽英文歌;……這樣,玩和學是否就一舉兩得了呢?

  一定要多多留心生活,要善於在平常的生活中觀察和發現知識。任何看似普通的事物都蘊含著智慧,留心了,觀察了,思考了,發現了,領悟了,我們的智慧也就增長了。

  篇五:學與玩

  學習,不言而喻,就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拓視野,使生活更加便利,工作更加輕鬆;玩是一種娛樂方式,是結合學習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要是兩者和諧統一,那麼必然事半功倍,但要是偏於哪一方面可就不太好了。

  俗話說「書呆子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所以我們也不能光學不玩,專家證明這樣長期進行腦力活動對身體有傷害,並且效率不高;心理學家也證明了這樣對人有害。每年的高考是不是只要是一直讀書的人才能考第一?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記者採訪過一名十歲考上大學的孩子,當記者問他:「你是不是每天一直不停地看書、學習?」他卻

  奇怪的望著記者:「不是的,我也經常和同學們玩遊戲,我認為玩遊戲不僅能提高智力,豐富業餘生活,還能緩解人體的疲勞,提高學習效率。」上屆高考狀元說了一句話:「學七小時玩一小時總是比學八小時效率高。」可見不能光死讀書,要學會讀書的方法。

  光學習固然效率不高,可是如果光玩,結果也不會好。

  玩太多了我想大家都知道許多,的確,這樣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長期著了迷反而會休息不好、成績下降,據報導稱一個小孩在電腦上打了3天電子遊戲,結果暴死在遊戲機旁;有人玩暴力遊戲輸了被別人嘲笑,結果用刀刺死了對方……可見玩太多了也不行。

  正如顧拜旦在《體育頌》中的一句話:「要看他是被引向墮落,還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養,使二者和諧統一……」現在我們倡導的是和諧社會,更注重的是個方面的協調,各方面的結合,學與玩亦如此。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和學與玩的關係一樣的,只是看你怎樣去合理地搭配他們,讓他們更加協調。

  篇六:為「玩」正名

  中國有句古話:「玩物喪志。」意思是說,只顧玩賞所喜好的東西,因而消磨掉志氣。我的老師,我的父母也經常告戒我:別玩,要認真讀書。「玩」,絕對是一無是處,絕對是徹頭徹尾的不求上進的代名詞。

  然而,我不敢苟同,我要為「玩」正名。

  一天,我的表哥送給我兩塊鐵,他說叫磁鐵,兩塊磁鐵的兩端各標有「N」與「S」的英文字母。我擺弄著這兩塊磁鐵。一不小心,其中一塊掉在了文具盒上,我去撿文具盒上的磁鐵,可是連文具盒也跟上來了。我感到很驚訝!

  我想:「磁鐵會不會吸其他東西呢?」為此,我又搬來我的塑料文具盒,用磁鐵去吸它,竟然吸不起來。這磁鐵只能吸鐵!我越來越覺得驚訝!

  然而最令我驚訝的還不是這些。我聽人說磁鐵也是鐵,我便拿這塊磁鐵去吸那塊磁鐵。

  我先讓這塊磁鐵的「N」端去吸那塊磁鐵的「N」端,但兩者就是不肯靠攏,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把它倆靠攏在一起,可一鬆手,又馬上分開了,像冤家似的。我又試著讓這塊磁鐵的「S」端去吸那塊磁鐵的「S」端,同樣不肯靠攏,任憑我使出吃奶的勁,還是不能把它倆完全靠攏,一放手,又馬上彈開,使了魔法似的。

  我想:「S」端和「N」端會相吸嗎?我拿這塊磁鐵的「S」端,去吸那塊磁鐵的「N」端。令人稱奇的是,兩者一見鍾情,「叮」地一聲粘在了一起,想分也分不開,如同一對情侶。

  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便去翻閱家中的書籍。《十萬個為什麼》告訴我,每一塊磁鐵都有兩個磁極:「N」極和「S」極;兩塊磁鐵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而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真可謂: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原來如此!

  我恍然大悟:科學世界真是奧秘無窮啊!同時,我更進一步感悟到,其實「玩」並不像老師、父母講的那麼可怕,那麼一無是處。不是嗎?今天的「玩」磁鐵引我走向了浩瀚無比的科學大海的海灘,引我不住地往科學的大海探望!

  我要為「玩」正名!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