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合二卡座及包含該卡座的移動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22:01:46 1

本發明涉及信號卡連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合二卡座及包含該卡座的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如今,隨著通信工具的不斷發展,行動電話的結構、式樣和性能更新也日益頻繁,為了滿足用戶的多用化需求,出現了一種二合一卡座,該卡座可以兼容微小型用戶身份識別模塊(英文:Nano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縮寫:Nano SIM)卡,(又稱第四形式要素集成電路板)和快閃記憶體(英文:T-flash,縮寫TF)卡,即可以通過一個卡座實現插入Nano SIM卡,或者,插入TF卡。例如,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二合一卡座,如圖1所示,該二合一卡座包含底座和卡託,TF卡或者Nano SIM卡安置在卡託中,由該卡託的側壁對該TF卡或者Nano SIM卡進行限位,再將該卡託置於卡座底座底座中,使得該TF卡或者Nano SIM卡的接觸端子與其對應的彈片組緊密結合。
但是,由圖1所示的二合一卡座可知,該卡座不能在兼容Nano SIM卡或TF卡的時候,同時插入其他用戶身份識別模塊(英文: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縮寫:SIM)卡,導致不能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限制了用戶的選擇自由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三合二卡座及包含該卡座底座的移動終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不能實現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的問題,增加了用戶的選擇自由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三合二卡座,包括:卡座底座,以及,限位結構;
所述卡座底座包含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其中,所述第一區域內設置有第一彈片組,所述第二區域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彈片組和第三彈 片組;
所述限位結構包含第一限位部分和第二限位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二數據卡或者第三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
所述第一彈片組用於:在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時,與所述第一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二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二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三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三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三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三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狀與所述第一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所述第一數據卡;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狀與所述第二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所述第二數據卡或者所述第三數據卡。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所述三合二卡座還包括連接結構,所述限位結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實現在所述卡座底座上的插拔。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連接結構包含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兩端連接的連杆和推卡裝置;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別位於所述卡座底座上,與所述限位結構的插拔方向相平行的兩側;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別包含凸起部分,所述限位結構相對的兩側分別包含凹陷部分,當所述限位結構插入所述卡座底座時,所述凸起部分進入所述凹陷部分,將所述限位結構固定在所述卡座底座內;
所述連杆用於對所述推卡裝置進行控制,當所述連杆處於被按壓狀態時,控制所述推卡裝置將所述限位結構頂出所述卡座底座。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相對所述限位結構的插拔方向並列分布在所述卡座底座的表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相對所述限位結構的插拔方向前後分布在所述卡座底座的表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中的任一種實現方式,所述三合二卡座還包括:蓋板;
其中,所述蓋板設置在所述卡座底座上,所述蓋板分別與所述卡座底座的兩側固定連接,且所述蓋板與所述卡座底座形成容納所述限位結構的空間。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結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區域的形狀與所述第一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
所述第二區域的形狀與所述第二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所述第二數據卡或者所述第三數據卡;
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為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相對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區域相對的兩側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一區域之間形成與所述第一數據卡厚度相當的空間;
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為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相對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區域相對的兩側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擋板和所述第二區域之間形成與所述第三數據卡或者所述第二數據卡厚度相當的空間。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包含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的三合二卡座。
由上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三合二卡座及包含該卡座的移動終端;所述三合二卡座包括:卡座底座,以及,限位結構;所述卡座底座包含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其中,所述第一區域內設置有第一彈片組,所述第二區域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彈片組和第三彈片組;所述限位結構包含第一限位部分和第二限位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二數據卡或者第三數據 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彈片組用於:在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時,與所述第一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二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三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三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三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二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二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如此,通過對卡座內部放置信息卡的區域的擴展,實現了在一個卡座內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或者,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避免了現有技術中不能實現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的問題,增加了用戶的選擇自由度,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二合一卡座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合二卡座的結構圖;
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三合二卡座承載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的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三合二卡座承載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的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三合二卡座承載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的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三合二卡座承載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合二卡座的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合二卡座的結構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為了實現多卡應用的場景,本發明實施例對原有卡座底座內放置卡的區域進行擴充,提供了一種三合二卡座,該三合二卡座包括:卡座底座,以及,限位結構;
所述卡座底座包含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其中,所述第一區域內設置有第一彈片組,所述第二區域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彈片組和第三彈片組;
所述限位結構包含第一限位部分和第二限位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用於將第二數據卡或者第三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
所述第一彈片組用於:在第一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一區域時,與所述第一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二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二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二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所述第三彈片組用於:在所述第三數據卡限位於所述第二區域時,與所述第三數據卡的金手指電連接。
優選的,第一數據卡可以為Micro SIM卡,也可以為Nano SIM卡或者其他類型的SIM卡,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進行限定。
第二數據卡可以為快閃記憶體TF卡,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數據卡;第三數據卡可以為Nano SIM卡,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數據卡,本發明對此不進行限定,本發明實施例中僅限定第二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兼容在同一卡座底座的同一區域內。
其中,為了實現將不同的卡通過不同的方式限位在卡座底座的不同位置,實現卡與彈片組之間的電連接,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圖2和圖6提供了兩種包含不同限位結構的三合二卡座,下面分別對這兩種三合二卡座進行說明: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合二卡座2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 該三合二卡座2包括:卡座底座20以及限位結構21;
其中,卡座底座20包含第一區域201和第二區域202,第一區域201內設置有第一彈片組2011,第二區域202內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彈片組2021和第三彈片組2022。
限位結構21的第一限位部分為第一凹槽210,限位結構21的第二限位部分為第二凹槽211;第一凹槽210的形狀與第一數據卡22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第一數據卡22。
第二凹槽211用於非同時地承載第二數據卡23和第三數據卡24。
優選的,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11的底部是空的,以使得當承載第一數據卡22和第三數據卡24的限位結構21插入卡座底座20時,第一數據卡22的金手指與第一彈片組2011相接觸,第三數據卡24的金手指與第三彈片組2022相接觸。
當承載第一數據卡22和第二數據卡23的限位結構21插入卡座底座20時,第一數據卡22的金手指與第一彈片組2011相接觸,第二數據卡23的金手指與第二彈片組2021相接觸。
進一步的,為了實現限位結構21能夠插拔於卡座底座20之上,三合二卡座2還包括連接結構25(圖2中未示出),限位結構21通過連接結構25實現在卡座底座20上的插拔。
其中,如圖2所示,連接結構25包含第一卡接部251、第二卡接部252、以及分別與第二卡接部252的兩端連接的連杆253和推卡裝置254;
第一卡接部251和第二卡接部252分別位於卡座底座20上,與限位結構21的插拔方向(圖2中箭頭A所示方向)相平行的兩側;
第一卡接部251和第二卡接部252分別包含凸起部分;
相對應的,限位結構21相對的兩側分別包含凹陷部分,當用戶推動限位結構21逐漸插入卡座底座20的時,第一卡接部251和第二卡接部252的凸起部分分別進入限位結構21兩側的凹陷部分,從而實現將限位結構21固定在卡座底座22內。
連杆253用於對推卡裝置254進行控制,當連杆253處於被按壓狀態時,控制推卡裝置254將限位結構21頂出卡座底座20。
相對應的,為了實現按壓連杆253,三合二卡座2還包括:與限位結 構21的一端固定連接的拉手26;且拉手26包含針孔261;
當用戶需要將限位結構21拔出卡座底座20時,可以藉助卡針等工具通過針孔261按壓連杆253,推卡裝置254打開,使第二卡接部252的凸起部分離開限位結構21的凹陷部分,將限位結構21頂出卡座底座20。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連接結構25不限於圖2所示的結構,可以為其他類型的用於實現限位結構21插拔於卡座底座20的結構,本發明實施例對比不進行限定。
進一步的,本發明實施例對第一數據卡22和第二數據卡23,或者,第一數據卡22和第三數據卡24的相對放置不進行限制,可以為圖3A和圖3B所示的平行並排放置,也可以為圖4A和圖4B所示的前後串聯放置。
為了實現圖3A和圖3B所示的平行並列式放置,如圖2所示,卡座底座20的第一區域201與卡座底座的第二區域202相對所述限位結構的插拔方向(圖2中箭頭A所示方向)並列分布在所述卡座底座的表面。
為了實現圖4A和圖4B所示的前後串聯式放置,如圖5所示,卡座底座20的第一區域201與卡座底座20的第二區域202相對所述限位結構的插拔方向(圖5中箭頭A所示方向)前後分布在所述卡座底座的表面。
進一步的,為了防止電磁信號對數據卡的幹擾,優選的,圖2所示的三合二卡座2還可以包括:蓋板27;
其中,蓋板27設置在卡座底座20上,並分別與卡座底座20的兩側固定連接,且蓋板27與卡座底座20形成容納限位結構21的空間,以方便限位結構21插入或彈出卡座底座20。
優選的,蓋板27可以為金屬殼。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數據卡22為Nano SIM卡時,卡座底座的第一區域201還可以包括:第四彈片組(圖2中未示出),用於與第四數據卡(圖2中未示出)的金手指電連接;
相應的,限位結構21的第一凹槽210的形狀還可以與第四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第一數據卡或者第四數據卡。
優選的,第四數據卡可以為快閃記憶體TF卡。
由上可知,圖2提供的三合二卡座2通過對放卡區域的擴展,不僅能夠在一個卡座內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或者,同時放入第 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實現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增加用戶的應用場景,提高用戶體驗,而且,還可以通過插拔與卡座底座上的限位結構,實現將第一信息卡或者第二信息卡或者存儲卡插入或拔出卡座底座。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合二卡座6的結構圖,如圖6所示,該三合二卡座6包括:卡座底座60以及限位結構61;
其中,卡座底座60包含第一區域601和第二區域602,第一區域601內設置有第一彈片組6011,第二區域602內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彈片組6021和第三彈片組6022。
第一彈片組6011用於:在第一數據卡62限位於第一區域601時,與第一數據卡62的金手指電連接;第二彈片組6021用於:在第二數據卡63限位於第二區域602時,與第二數據卡63的金手指電連接;第三彈片組6022用於:在第三數據卡64限位於第二區域602時,與第三數據卡64的金手指電連接。
優選的,第一區域601的形狀與第一數據卡62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第一數據卡62。
第二區域602用於承載第二數據卡63或第三數據卡64。
限位結構61包含的第一限位部分為第一擋板611,第一擋板611相對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區域601相對的兩側固定連接,且第一擋板611和第一區域601之間形成與第一數據卡62厚度相當的空間,用於將第一數據卡62限位於第一區域601;如此,當用戶直接將第一數據卡62插入第一區域601時,第一擋板611將第一數據卡62固定在第一區域601。
限位結構61包含的第二限位部分為第二擋板612,第二擋板612相對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區域602相對的兩側固定連接,且第二擋板612和第二區域602之間形成與第二數據卡63或者第三數據卡64厚度相當的空間,用於將第二數據卡63或者第三數據卡64限位於第二區域602;如此,當用戶直接將第三數據卡63或第二數據卡64插入第二區域602時,第二擋板612將第三數據卡63或第二數據卡64固定在第二區域602。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數據卡62為Nano SIM卡時,卡座底座的第一區域601還可以包括:第四彈片組(圖6中未示出),用於與第 四數據卡(圖6中未示出)的金手指電連接;
第一區域601形狀還可以與第四數據卡的形狀相配合,用於承載第一數據卡或者第四數據卡。
優選的,第四數據卡可以為快閃記憶體TF卡。
由上可知,圖6提供的三合二卡座6通過對放卡區域的擴展,不僅能夠在一個卡座內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或者,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實現了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增加用戶的應用場景,提高用戶體驗,而且,還可以通過包含固定擋板的限位結構,實現將第一數據卡或者第二數據卡或者第三數據卡限位在卡座底座上。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7,如圖7所示,該移動終端7包含三合二卡座2;
其中,所述三合二卡座2與實施例一中所述的三合二卡座2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該移動終端7可以利用其內部結構實現該三合二卡座2的蓋板27的功能,當該三合二卡座2包含在該移動終端7內時,該三合二卡座2可以不包含蓋板27,進一步減少該三合二卡座2佔用的空間。
由上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三合二卡座2的移動終端7。該移動終端7內的三合二卡座2通過對放卡區域的擴展,不僅能夠實現在一個卡座內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或者,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實現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增加用戶的應用場景,提高用戶體驗,而且,還通過插拔與卡座底座上的限位結構,實現了當使用該移動終端時,不需要拆卸移動終端的後蓋,就能實現將卡插入或拔出移動終端內的卡座底座。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8,如圖8所示,該移動終端8包含三合二卡座6;
其中,所述三合二卡座6與圖6所示的三合二卡座6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由上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三合二卡座6的移動終端8。 該移動終端內的三合二卡座通過對放卡區域的擴展,不僅能夠在同一卡座內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三數據卡,或者,同時放入第一數據卡和第二數據卡,實現在一個卡座上同時放置多種類型的卡,增加用戶的應用場景,提高用戶體驗,而且,還可以通過包含固定擋板的限位結構,實現了在使用該移動終端時,拆卸移動終端的後蓋,直接將卡插入或拔出卡座底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或簡單組合,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