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要上學(觀看電影我要上學潸然淚下)
2023-08-03 08:33:23
《我要上學》,這部電影竟然把我看得潸然淚下,不是因為我淚點太低,而是影片中的十三歲學生趙小蓮那些強烈渴望求學而不得、獨自無助的在夜色中遙望家鄉撕心裂肺哭喊媽媽、忍受飢餓流浪街頭等一系列的畫面,看得我心疼才忍不住掉眼淚。
《我要上學》是由李石川導演的一部青春勵志電影,素材來源於真實生活中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山村貧困女孩求學的感人故事,拋開演員的演技不談,純粹的故事情節足以讓人心疼不已。
贛東柳溪村小學五年級學生趙小蓮在班級舉辦的「我的理想演講活動」中講到她的理想是當一名合格的山村老師,並相信自己能做到,老師和同學都為她鼓掌。
田間勞作的同村婦女們都誇讚趙小蓮的媽媽桂花有福氣,生了個會讀書的女兒,這次考試又拿第一,將來肯定能考上大學。趙小蓮家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已經開學了,學費卻還沒著落。
趙小蓮的父親因山洪暴發搶救村民不幸身亡,留下了同村村民趙三寶的五千元債務母親無力償還,家中還有臥床吃藥的奶奶,奶奶讓趙小蓮的媽媽不要煎藥了,說吃藥費錢,讓她將買藥的錢省下來給趙小蓮交學費,家裡還有弟弟很快也到了上學的年齡。
債主趙三寶在城裡開餐館,店裡正缺人手,描準時機找到趙小蓮的媽媽遊說,讓趙小蓮輟學跟他回城裡的餐館打工按300元/月抵債,見小蓮媽媽猶豫不決,他又趁熱說女孩子讀再多書還是要嫁人的,說村裡的女人不都是沒讀書就嫁人生娃了嗎?不也一樣生活的好好的?債主趙三寶是個私心很重的人,在城裡請工人到餐館做打雜工人至少要800元/月的工資,請小蓮只要300元/月,而且深知趙小蓮是個老實勤快的孩子,幹活不會偷懶惹事。他吃定了趙小蓮母親沒能力還債,也沒錢交學費;趙小蓮和母親雖不情願,也不得不向現實生活低頭,最終趙小蓮被債主趙三寶帶回城裡餐館打工。
在餐館打工的過程中,趙小蓮日思夜想讀書,常常一心兩用邊幹活邊學習,導致幹活總出錯,例如:邊削土豆皮邊看書,將手指削傷流血,給客人端粉血流到碗裡;邊洗碗邊想著學習,將碗摔碎了;上街買東西,惦記著找書做題,將已買的香菇、辣椒都弄丟了………因此趙三寶多次責難怒斥趙小蓮,並阻止她學習,甚至趁著趙小蓮夜裡睡覺,偷偷將趙小蓮的書拿去廚房燒掉,趙小蓮發現後搶奪書本,抱著趙三寶的大腿跪求別燒她的書。
趙小蓮終於獨自離開了餐館,臨走前還給趙三寶寫了告別信,告訴趙三寶她要掙錢回去讀書,欠他的債等她長大了一定會還清,並告訴趙三寶自已掙了錢也要多讀點書,還給趙三寶寫了幾份菜譜。趙三寶沒念過書不識字,將小蓮寫的信和菜譜都拿去給別人讀給他聽,那讀信的人感嘆:「多懂事的孩子啊,還不趕快去找回來!」
趙小蓮獨自從城裡走山路到家,卻在屋外聽到奶奶和母親面對現實無可奈何的對話與嘆息,明白自己不能就這樣進家門,於是選擇返城,途中對著家的方向無助的大聲哭喊媽媽,發洩完心中壓抑許久的情緒,在夜色中繼續向著城裡方向前行。
趙三寶終於良心發現自己錯了,趕回村裡找小蓮,才發現小蓮沒回家,於是大夥商量進城找小蓮。當母親桂花、二喜叔、村主任、田老師、趙三寶等村民們萬分著急到處尋找趙小蓮的時候,她已經在城裡忍受著飢餓,在包子鋪前遇見一男孩向媽媽鬧著要吃肯德基將已買的包子扔地上,趙小蓮趕緊撿起地上的包子,迅速吃完,然後沿街挨著店鋪去找工作,所有老闆看到小蓮是個孩子都拒絕了。小蓮看到一家店鋪門口正在卸貨,主動上前幫著老闆搬貨,並告知老闆她想賺錢讀書,老闆誇獎她學雷鋒,但也不敢聘用童工,只是給了她10元當作搬貨報酬,趙小蓮緊握著錢再次失落的離開。
晚上在路邊店鋪門口靠著牆壁過了一夜,天亮了肚子餓,花1元買兩根油條,想想又將油條放回,讓老闆將錢還給她;路過串串店時手裡捏著那10元錢,一步三回頭地看著串串攤上的食物兩眼發光,卻仍然捨不得花錢買,老闆娘好心送她一根火腿腸;趙小蓮寧願忍受飢餓也捨不得花錢買食物,她只想快點攢夠錢回學校讀書。
趙小蓮流浪到公園裡遇見一位拾荒老人,一路跟著拾荒老人到了廢品收購站,目睹拾荒老人將揀來的廢品賣掉換了錢,她立刻效仿提著紡織袋在烈日下跑著撿礦泉水空瓶賣掉換錢,晚上就在公園的長椅上睡,天亮時看書學習。
趙小蓮有幸被在公園裡拍照的記者發現,並將正在公園讀書的她拍成照片記錄實情刊登上了當地報紙頭條。市長看到報紙內容後親自給電視臺臺長打電話,請電視臺安排播放尋找趙小蓮的啟示;並約見了教育局局長,問他看到這篇報導後有什麼感受?市長和教育局長都深深自責是工作沒做好,才導致孩子輟學流浪街頭,緊急召開了關注落實鄉村貧困家庭孩子教育的會議。
趙小蓮被找到時,緊緊抱著媽媽桂花,拿出拾荒賺來的錢,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有錢了!」影片中的趙小蓮受苦了,承受了學生年齡不該承受的壓力與傷害,但她有幸被發現後在教育部門以及社會人士的幫助下,結束了輟學流浪拾荒的日子,重返學校繼續上學,大學畢業後回到村裡做了一名鄉村老師,實現了自己的最初的理想。
這部影片反映了當時千千萬萬貧困學生艱難求學的一個縮影,是當時貧困鄉村義務教育的真實寫照,對改變當時鄉村教育狀況和促進青少年的教育成長有重大意義。
反觀現在大多數孩子們身處的教育、生活環境都是非常優越的,住學區房的步行上學幾百米就到了學校,稍微遠點的上學放學有車接送,或者有公交地鐵可以乘坐,回到家好吃好喝好穿都被大人們侍候得相當到位,放假了還能出門旅遊長見識。就這樣的生活學習條件,很多孩子還不會珍惜,學習要靠父母哄或吼才勉強完成任務,學習弄得雞飛狗跳,玩遊戲無師自通,弄得家長和老師都頭疼,與影片中的趙小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部影片值得我們的孩子觀看,不是要孩子記住影片中的貧窮,而是要孩子知道對比之下自己現在有多幸福,要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現在的優越條件,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這部影片也值得我們大人觀看,貧窮不應該成為教育路上的絆腳石,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假如趙小蓮獨自在外流浪的日子遭遇不測,應該向誰問責?誰能為趙小蓮求學而不得的幼小心靈負責任?是警鐘,更是反思!生兒育女,就要肩負養育責任,大人拼命也要呵護好孩子不受委屈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