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00:38:06 2
專利名稱: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多士爐的機芯。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多士爐是用輻射熱烘烤麵包片的家用電器。多士爐的機芯,是多士爐的重要組件,其主要由發熱雲母片、側板、隔熱板和格網組成,其生產裝配過程都由人工進行和完成,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於由人工在生產線上裝配產品,效率低,速度慢,勞動強度大,質量波動大。而且人工成本不斷提高,這種產品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機芯在裝配格網時,由于格網下橫鋼絲已經折彎了 90°,在用人工裝配格網穿入前內側板時,需要將格網旋轉一定的角度後,將格網下橫鋼絲的已經折彎90°的格網頭對準格網孔,插入前內側板後再倒轉回來裝配,裝配過程複雜,難於實現自動化。現有技術的上角鋼的折邊上僅有鉚釘孔,並且兩端都有連接爪,這樣的上角鋼在製作發熱片組件時,現有的技術必須採用鉚釘將雲母片與上角鋼鉚接在一起,都必須由手工完成。由於鉚釘小而短,在製作發熱片組件的過程中,必須由工人用手取出鉚釘,將鉚釘放在小衝床的專用夾具上,角鋼和雲母片的鉚釘孔插入鉚釘,用小衝床衝緊固定,這個製作過程還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容易出現工傷事故。由於不易實現機械化製作發熱片組件,生產效率低下。在裝配機芯時,將角鋼兩端的連接爪分別插入前內側板、後內側板的小槽中扭轉或拍平,但在自動化裝配中,此結構就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I)由於同時要插入兩個連接爪,兩個爪端部易分岔,易產生爪插不進前後內側板上的小長槽的情形。同時,兩個連接爪合在一起料厚加大了一倍,折爪或扭爪困難,還易倒致前後內側板變形。2)從裝配成本考慮,角鋼和雲母片用鉚釘鉚接,用鉚釘增加了零件成本,而且裝入鉚釘時多增加了一個零件,增加了裝配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潔、可靠、生產效率高的、能夠用於自動化裝配的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士爐機芯,包括前內側板、後內側板、格網、發熱片組件和側隔熱板,所述中發熱片組件分別與前內側板、後內側板固定連接,格網分別與前內側板、後內側板活動連接,側隔熱板分別與前內側板、後內側板固定連接,所述前內側板下部開有用於插入格網的長狀異形孔,長狀異形孔上設置限制格網移動的格網限位爪,在前內側板和後內側板的豎直中心線附近的上、下方,設置有用於插入中發熱片組件連接爪的上連接孔、下連接孔。進一步的,所述中發熱片組件包括上角鋼、下角鋼和中雲母片,上角鋼裝配在中雲母片的頂部,下角鋼裝配在雲母片的底部;所述上角鋼的一端設有上角鋼連接爪,角鋼的折邊設有若干爪槽和連接片與雲母片上對應的爪槽孔穿插連接;下角鋼的兩端設有下角鋼連接爪。進一步的,所述異形孔為有缺口的蝶形孔,孔的周邊設有翻邊。翻邊可以提高結構強度。進一步的,所述前內側板的兩側折邊上設有帶筋連接爪。進一步的,所述格網限位爪位於異形孔下邊緣,且與前內側板平面之間夾角為80。 90°。進一步的,所述下連接孔設置在異形孔下方,豎直中心線附近,與中發熱片組件的下角鋼上設置的下角鋼連接爪對應;所述上連接孔設置在豎直中心線附近上方,與中發熱片組件的上角鋼上設置的上角鋼連接爪對應。更進一步的,上、下連接孔設有翻邊。進一步的,所述上角鋼、下角鋼分別為一對配對的非對稱的角鋼。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士爐機芯,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機芯利用下角鋼替代現有技術機芯的底板,並且在前內側板上開有異形孔、導向孔和帶筋爪。不僅節省了底板,而且解決了格網裝配難的問題。還在角鋼上設計連接爪、爪槽和連接片,使發熱片組件製作不需人工鉚接,可實現自動化生產,有效地提高了發熱片組件和機芯裝配的效率,使這種機芯的裝配實現了自動化。不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提高了零件製作和產品裝配的速度和可靠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前內側板之一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前內側板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中發熱片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角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格網4、中發熱片組件5、邊發熱片組件6-2和側隔熱板6-1,所述中發熱片組件5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格網4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活動連接,側隔熱板6-1分別與邊雲母發熱片組件6-2固定,再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將前內側板2裝配隔網4的格網孔為異形孔24,如圖2的碟形孔或圖3的矩形孔,並且在異形孔的下邊緣設置折轉80° 90°的格網限位爪21。這樣,本實用新型在機芯裝配時,隔網4可很方便地通過前內側板3下部的異形孔24 (碟形孔或矩形孔)直接穿過前內側板2,然後將折轉80° 90°的格網限位爪21重新折平,將隔網4限位,這樣就解決了隔網自動化裝配的問題。為了提高自動化裝配水平,降低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將角鋼與雲母片的固定連接結構設計成插接式,即在上角鋼51和下角鋼52的折邊上設置連接片513和爪槽512,並且上角鋼51隻在一端製作一個上角鋼連接爪511,如圖4、圖5所示,這樣就取消了鉚接,將鉚接改為插接,即通過上、下角鋼51、52上的連接片513對準雲母片上的爪槽插入,然後將連接片513壓平固定,這樣取消了鉚接,減少了零件的數量,可降低成本,亦可提高發熱片組件的製作速度。同時,將上下角鋼51、52設計成配對的非對稱的角鋼,即在一個角鋼的折邊上即設計有連接片513,又設計有爪槽512,當在製作中雲母片需要使用兩個上角鋼和兩個下角鋼時,兩個非對稱的上角鋼和兩個非對稱的下角鋼上的連接片能夠分別插入配對的兩個上角鋼和兩個下角鋼上的爪槽內,然後,折平固定。如圖2、圖3、圖4所示,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和中發熱片組件5上下角鋼上的連接爪上都設計有加強筋。如前內側板2上的帶筋連接爪25和下角鋼52上的下角鋼連接爪521。另外,前內側板2和後內側板3上的上、下孔23、22都設計有45°的翻邊,起導向作用。這樣既方便自動化裝配,又提高了產品的強度。本實用新型的裝配過程如下:將4根隔網4和中發熱片組件5固定在機芯裝配的夾具上,將前後內側板2、3用專用夾具向機芯夾具靠近,隔網4的橫鋼絲折彎的一端和中發熱片組件5的上角鋼51、下角鋼52分別插入到前後內側板2、3對應的孔槽和連接孔22、23中,然後,用專用夾具將上、下角鋼上的連接爪511、521和前內側板2上的隔網限位爪21折平。最後,用專用夾具將兩側隔熱板6向機芯夾具靠近,前後內側板2、3兩側的帶筋連接爪25分別插入到兩側隔熱板6對應的小長槽內,將有筋的連接爪25扭轉或折平,固定好側隔熱板6,機芯的主要裝配工作就完成了,裝配好的機芯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發熱片組件的製作到機芯的裝配都大為簡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現有技術的多士爐機芯一般都有底板,而本技術方案不需底板,使發熱片組件和機芯的裝配都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裝配。經測算,本實用新型的裝配速度由原來的每人二分鐘製作一臺提高到每人一分鐘製作一臺,機芯裝配效率提高一倍。若採用自動化設備裝配此機芯,二人每分鐘可裝配機芯三臺,提高生產效率1.5倍,二人每小時可裝配機芯180臺,每年可生產49.5萬臺機芯。
權利要求1.一種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包括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格網(4)、中發熱片組件(5)、邊發熱片組件(6-2)和側隔熱板(6-1),所述中發熱片組件(5)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格網(4)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活動連接,側隔熱板(6-1)分別與邊雲母發熱片組件(6-2)固定,再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內側板(2)下部開有用於插入格網(4)的長狀異形孔(24),長狀異形孔(24)上設置限制格網移動的格網限位爪(21),在前內側板(2)和後內側板(3)的豎直中心線附近的上、下方,設置有用於插入中發熱片組件(5)連接爪的上連接孔(23)、下連接孔(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中發熱片組件(5)包括上角鋼(51)、下角鋼(52)和雲母片(514),上角鋼(51)裝配在雲母片(514)的頂部,下角鋼(52)裝配在雲母片(514)的底部;所述上角鋼(51)的一端設有上角鋼連接爪(511),角鋼的折邊設有若干爪槽(512)和連接片(513)與雲母片(514)上對應的爪槽孔穿插連接;下角鋼(52)的兩端設有下角鋼連接爪(52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異形孔(24)為有缺口的蝶形孔,孔的周邊設有翻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內側板(2)的兩側折邊上設有帶筋連接爪(2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格網限位爪(21)位於異形孔下邊緣,且與前內側板(2)平面之間夾角為80° 90°。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下連接孔(22)設置在異形孔下方,豎直中心線附近,與中發熱片組件(5)的下角鋼(52)上設置的下角鋼連接爪(521)對應;所述上連接孔(23)設置在豎直中心線附近上方,與中發熱片組件(5)的上角鋼(51)上設置的上角鋼連接爪(511)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上、下連接孔(23)、(22)設有翻邊。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角鋼(51)、下角鋼(52)分別為一對配對的非對稱的角鋼。
專利摘要一種易於自動化裝配的多士爐機芯,包括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格網(4)、中發熱片組件(5)、邊發熱片組件(6-2)和側隔熱板(6-1),所述中發熱片組件(5)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格網(4)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活動連接,側隔熱板(6-1)分別與邊雲母發熱片組件(6-2)固定,再分別與前內側板(2)、後內側板(3)固定連接;所述前內側板(2)下部開有用於插入格網(4)的長狀異形孔,長狀異形孔上設置限制格網移動的格網限位爪(21),在前內側板(2)和後內側板(3)的豎直中心線附近的上、下方,設置有用於插入中發熱片組件(5)連接爪的上連接孔(23)、下連接孔(22)。本實用新型可實現自動化生產,有效地提高了發熱片組件和機芯裝配的效率,使機芯的裝配實現了自動化。
文檔編號A47J37/08GK202960183SQ20122059531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張默晗, 潘傳鑾, 黃髮喜 申請人:晶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