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滴水之恩作文700字
2023-08-03 01:59:47 3
篇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你身邊的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全力以赴、竭盡所能的幫助他。好人有好報,當你也遇到困難時候,那麼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你。——前言
下面我就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我在電視上看到的。
有一位銀行行長,乘坐火車出遠門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下了火車買水時,結果他一拍腦袋:把包忘車上了。於是,他又返回去找,可這只是徒勞。而他現在身無分文,這兒不但離會場遠,而且再有五分就遲到了。這位行長急忙截了好幾輛車,向他們說明了自己的緣由。並苦口婆心的請求他們讓自己上車。可這些車主卻無動於忠,耳朵當吹氣筒——左進右出,並出言不遜大聲說:「哼!這年頭沒錢想坐車,沒門!銀行行長也沒錢?我不信!」一輛一輛車「棄」他而去。可這位行長並不氣餒,繼續截車。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位的哥聽了他的講述,很同情他,決定分文不收,把他送到會場。送到會場後,這位的哥開車一溜煙調頭跑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行長又來出差,想去的哥家謝恩,於是,撥打了的哥手機找到了他家。(的哥在送行長去會場的路上,經不住行長的再三懇求,才留下了自己的號碼)。
到了的哥家,行長大吃一驚。原來他和一個快要上大學的女兒相依為命,的哥的妻子早已撒手人寰。的哥家的生活過得很清貧。
於是這位行長想到了報恩。他讓的哥為他開專車,管吃管住,還發工資,的哥家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哥還沒來得及答謝他,就得了白血病,活著的日子不長了。雖然行長家離他家很遠,可行長還是千裡迢迢來看望他,的哥握住行長的手,淚水盈眶的說:「如果我不再人世了,希望你能供應我的女兒上大學,直到她成家立業,希望你答應我,這樣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你的。」話畢,的哥離開了人世。
銀行行長答應了他的要求,把他的女兒帶到了自己家中,並把它當作親生女兒一樣看待。每天問長問短,問寒問暖。最後資助的哥的女兒上大學。
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吧!
篇二: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
對於他人的友善之舉,我們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會習慣了這種感激,有時不小心疏忽了,咱們就會又是抱怨又是責怪,把別人的愛心奉獻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習慣》,大概內容是:卡羅爾為鄰居史密斯夫人送餡餅,史密斯夫人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感激慢慢地變成了抱怨,有一次因為工作繁忙而沒顧上為她送餡餅,卡羅爾路過窗前時,史密斯夫人竟然對他大吼大叫。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史密斯夫人是一個得寸進尺的人,卡羅爾給史密斯夫人送餡餅,第一次,她驚喜萬分;第二次,她比較激動;第三次,她心裡很平淡;第四次,她開始抱怨餡餅送得晚了;第五次,她挑餡餅的毛病,要求換餡;第六次,卡羅爾忘記烤餡餅了,她很憤怒。
我就想問問史密斯夫人,卡羅爾憑什麼每回都給你送餡餅?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家把自己烤的餡餅送給你,你應該再回送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懂得「禮尚往來」。再說人家給你送一次兩次也就算了,難道卡羅爾每回都要必須給你送嗎?……
質問完史密斯夫人,我立馬想到了我自己,我也經常把別人的友善之舉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我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那是一個涼爽的下午,放學以後,我背著書包像往常一樣回到了奶奶家,因為作業比較多,我一回到奶奶家就直奔書房開始寫作業,忽然,奶奶端著一杯水進來了,「曼曼,曼曼,你今天沒喝水,趕緊喝點水吧!」奶奶輕聲細語的說道。「哎呀,哎呀,我不喝。今天作業好多呢!我得快點寫,別打擾我了!」我一邊寫一邊說。「哦,那好吧,既然你作業這麼多,我就不打擾你了,好好寫吧!」奶奶說著便端著水杯,輕輕的關上了門走了。奶奶的腳步聲很輕,生怕打擾了我。過後我想:奶奶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親自給我端水喝,我非但沒有接過杯子,態度還比較橫,而且奶奶讓我喝水也是為我好,我不應該對奶奶這個態度。我真是太不孝順了。
別人沒有責任給你做任何一件事,你也沒有權利要求別人給你做任何一件事,我們不能把別人的愛心奉獻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感恩銘記在心,讓真情永駐心田!
篇三:滴水之恩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題記
昨天剛到媽媽家,媽媽就指著牆角對我說:「這裡有別人送來的兩捆大蔥,你快拿一些帶回去吃吧!」我不由得問道:「是鄉下的姑姑送來的吧?」(姑姑家在鄉下種有一些大蔥,每年都要給我們送一些來)誰知,媽媽卻說:「不是你姑姑,是鄉下一對不認識的老夫妻送來的!」既然不認識,人家為什麼要給我們送東西呢?
經過媽媽的解釋,我終於弄明白了。
原來,幾個月前,鄉下的這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妻騎著一輛三輪車到城裡來買東西,騎到老城大街的菜場附近時,車子壞了,老兩口離家太遠,城裡又沒有一個熟人,這可急壞了兩位老人。我弟弟在菜場裡擺了一個乾菜攤,他正好看見了這一幕,熱心腸的弟弟急忙跑過去幫忙,他和朋友一起把老人的三輪車抬到自己的機動三輪車上,又幫助老人把三輪車送到修車鋪,這才離開。
弟弟原本以為這只是舉手之勞的一件小事,很快就忘記了。誰知,這老兩口卻念念不忘弟弟對他們的幫助,事隔幾個月之後,又專程跑來城裡給弟弟送大蔥,真令人想不到。
從這老兩口的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感恩,是一種千古傳唱的美好品德。中華民族有24孝的美好傳說,更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訓導。西方文明也非常重視對「感恩」品質的引導,粗放不羈的美國先民甚至把「感恩」定為節日。我們國家雖然沒有感恩節,但我們小時候背誦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烏鵲反哺」,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
西方哲人康德曾說「世上只有兩種東西令我感動,一個是仰望夜空時璀璨的星空,另一個是人世間至高無上的品德」,感恩就是一種美德。 吃著一口飯,聞著米粒香,感謝農夫的辛勞,感恩之心是幸福人間的調味料。
「感恩」是出於真誠懇切的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感恩,並不止於此。當一個人經常說「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感恩是進入心的大門,它打開你的心,容許你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
花兒謝了,但它卻把芳香留在了人間;小鳥飛了,但它把歌聲留給了人們。它們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時刻常在,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朋友,看待父母,看待社會,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細雨洗刷你的心靈的汙點;學會感恩,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充實。讓我們都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