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06:47:1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監控系統,具體為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電力市場各發電企業均要求對下屬電站實現現代化管理和機組經濟運行的要求。而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設備自動化水平和水電管理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單一水電站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而建設按照一體化、集中化的發電生產業務處理和管理平臺已經成為電力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區域電廠一般分布相對分散、數量較多,距離較遠、交通不便且不易快速到達現場,因此,建立區域公司集控中心,使區域公司對各分散電站實現了集中控制、調度和管理,實現發電效益最大化,改變發電企業生產管理工作模式,達到減人增效,最終實現電廠「無人值班,少人值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包括集控中心監控系統、保護信息管理與故障分析系統、生產運行管理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輔助系統,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保護信息管理與故障分析系統、生產運行管理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和輔助系統連接在一起,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包括GPS系統、數據伺服器、五防工作站、操作員工作站,保護系統工作站、計量系統工作站、水情系統工作站、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電力調度工作站、生產運行管理系統、安全Ⅰ區交換機、安全Ⅱ區交換機、安全Ⅲ區交換機、防火牆、隔離裝置,所述GPS系統、數據伺服器、五防工作站、操作員工作站連接在安全Ⅰ區交換機;保護系統工作站、計量系統工作站、水情系統工作站連接在安全Ⅱ區交換機;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電力調度工作站、生產運行工作站連接在均連接在安全Ⅲ區交換機;安全Ⅰ區交換機、安全Ⅱ區交換機、安全Ⅲ區交換機均與大屏幕顯示系統連接在一起,所述安全Ⅰ區交換機、安全Ⅱ區交換機之間連接有防火牆;安全Ⅱ區交換機、安全Ⅲ區交換機之間連接有隔離裝置,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上連接有水電站、風電廠、光伏電站、電站群。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數據伺服器、操作員工作站、五防工作站、GPS系統屬於安全Ⅰ區,保護系統工作站、計量系統工作站、水情系統工作站屬於安全Ⅱ區,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電力調度工作站、生產運行管理系統屬於安全Ⅲ區,安全Ⅰ區、安全Ⅱ區和安全Ⅲ區之間的信息交互通過網絡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數據伺服器、操作員工作站、五防工作站、GPS系統通過安全Ⅰ區交換機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保護系統工作站、計量系統工作站、水情系統工作站通過安全Ⅱ區交換機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電力調度工作站、生產運行管理系統通過安全Ⅲ區交換機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大屏幕顯示系統與安全Ⅰ區交換機、安全Ⅱ區交換機、安全Ⅲ區交換機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專門針對傳統區域電廠面臨的電站類型不一、資源配置不合理、地理位置偏遠、管理困難等問題而設計。通過建立集中監控中心,統一管控下轄各電廠,通過信息化和標準化推動生產管理體系的完善與提高,促進生產過程透明化,確保安全生產的可控、能控、在控。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DCS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等實時系統的有機結合,提高信息採集及處理的實時化、自動化水平,實現生產運營的全面信息化,達到降低工作難度、節約人員成本、提高發電效益。
本實用新型中,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建立在電力調度系統和電廠之間,承擔著集中遠方實時監控、安全、經濟運行和聯合優化調度、管理等任務,並對所轄各電廠進行更高層次的綜合控制和管理,涵蓋計算機監控、工業電視、電能量計量、微機五防、保護信息管理、生產運行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管理等系統。本系統根據不同業務類型按照電力二次安全防護原則嚴格進行安全分區,各系統相互獨立互不幹擾。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集中監控系統方案中充分考慮網絡的安全防護各區域電廠至集中監控系統之間信息傳輸採用網絡專用通道,並配置縱向加密認證裝置,並且將集中監控系統各功能系統間進行安全分區,各區之間增加防火牆及隔離裝置。因此可以實現數據傳輸和監控,並保證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監控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的系統原理圖,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包括集控中心監控系統1、保護信息管理與故障分析系統2、生產運行管理系統3、電能量計量系統4、大屏幕顯示系統7、輔助系統6,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1、保護信息管理與故障分析系統2、生產運行管理系統3、電能量計量系統4、大屏幕顯示系統7和輔助系統6連接在一起, 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1主要包括實時數據伺服器、歷史數據伺服器、操作員工作站、工程師兼培訓工作站、五防工作站、ON-CALL工作站及印表機、GPS、UPS及網絡交換機等。實現的主要任務是:與各分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聯網,對其進行遠方安全監視、實時控制及管理。具備以下主要功能:1、對分電站模擬量參數的遙測和數據處理;2、對分電站開關量的採集和事件順序記錄;3、對重要參數的事故追憶;4、對各分電站主要機電設備的遙控;5、對各分電站的遙調,具備AGC/AVC調節功能;6、對所採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等高級功能;7、對各分電站的運行管理與指導;8、自診斷、自恢復與通道自動監視和報警。所述保護信息管理與故障分析系統2包括數據伺服器、操作員工作站及網絡交換機等。將區域各電廠的保護信息及故障報警信號進行集中監視,綜合分析,同時安全管理人員也需要在集控中心對各個電站繼電保護裝置定值進行設定、查詢和修改,對相關軟壓板進行投退,在這種情況下,建立集中的繼電保護信息管理網絡,按照業務劃分組織和應用數據,為事故分析和處理提供依據,提高繼電保護運行管理的自動化水平。有效解決了每個電站對各種微機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行波測距裝置、故障錄波器等設備所產生的大量信息缺乏管理的現狀。所述生產運行管理系統3包括web伺服器、實時伺服器、關係庫伺服器、應用伺服器、操作員工作站、物理隔離裝置、網絡交換機等。此功能為電廠開展設備資產、生產運行、企業經營和行政事務等業務提供集成化、智能化、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和業務支持。生產運行管理系統運用先進實用的管理思想和設計理念,結合電廠的實際管理要求,對電廠生產管理的業務流和信息流進行深入分析和全面信息規劃,實現電廠生產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目標。所述電能量計量系統4包括數據伺服器、應用伺服器兼操作員工作站,網絡交換機,主要完成區域各電廠相關電能量的自動採集與處理,實現電能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形成各類報表,並具備與第三方接口功能。所述大屏幕顯示系統7包括多臺液晶拼接單元、拼接控制器、網絡交換機等。能方便地顯示各區域電廠視頻、計算機圖像信號,並且具有單屏、跨屏、組合、自由縮放、移動漫遊等圖像顯示功能,操作方法先進方便。所述輔助系統6根據各區域電廠實際已建設的系統情況進行配置,主要有電話調度、風功率預測、OMS系統、SG-OSS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等,各系統分別包含應用伺服器兼操作員工作站、網絡交換機等。用以實現聯合優化調度、管理等任務。
參見圖2,一種區域電廠集中監控系統的監控原理圖,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1包括GPS系統8、數據伺服器9、五防工作站10、操作員工作站11,保護系統工作站12、計量系統工作站13、水情系統工作站14、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15、電力調度工作站16、生產運行管理系統17、安全Ⅰ區交換機18、安全Ⅱ區交換機19、安全Ⅲ區交換機20、防火牆21、隔離裝置22,所述GPS系統8、數據伺服器9、五防工作站10、操作員工作站11連接在安全Ⅰ區交換機18;保護系統工作站12、計量系統工作站13、水情系統工作站14連接在安全Ⅱ區交換機19;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15、電力調度工作站16、生產運行工作站17連接在均連接在安全Ⅲ區交換機20;安全Ⅰ區交換機18、安全Ⅱ區交換機19、安全Ⅲ區交換機20均與大屏幕顯示系統7連接在一起,所述安全Ⅰ區交換機18、安全Ⅱ區交換機19之間連接有防火牆21;安全Ⅱ區交換機19、安全Ⅲ區交換機20之間連接有隔離裝置22,所述集控中心監控系統1上連接有水電站23、風電廠24、光伏電站25、電站群26。所述數據伺服器9、操作員工作站11、五防工作站10、GPS系統8屬於安全Ⅰ區,保護系統工作站12、計量系統工作站13、水情系統工作站14屬於安全Ⅱ區,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15、電力調度工作站16、生產運行管理系統17屬於安全Ⅲ區,安全Ⅰ區、安全Ⅱ區和安全Ⅲ區之間的信息交互通過網絡連接。所述數據伺服器9、操作員工作站11、五防工作站10、GPS系統8通過安全Ⅰ區交換機18連接在一起。所述保護系統工作站12、計量系統工作站13、水情系統工作站14通過安全Ⅱ區交換機19連接在一起。所述智能視頻監控工作站15、電力調度工作站16、生產運行管理系統17通過安全Ⅲ區交換機20連接在一起。所述大屏幕顯示系統7與安全Ⅰ區交換機18、安全Ⅱ區交換機19、安全Ⅲ區交換機20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集中監控系統方案中充分考慮網絡的安全防護各區域電廠至集中監控系統之間信息傳輸採用網絡專用通道,並配置縱向加密認證裝置,並且將集中監控系統各功能系統間進行安全分區,各區之間增加防火牆及隔離裝置。因此可以實現數據傳輸和監控,並保證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