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ub>2</sub>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10:42:41 1
專利名稱: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換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油田在氣舉排液、試油、掃線以及大型油罐焊接時的惰性氣體充填等作業時,需要將液態CO2通過換熱器受熱氣化後輸出CO2氣體供油田作業使用。已有的換熱器,如「管板式換熱器」,工作壓力較低,一般都小於lOMpa,不能滿足油田作業的需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工作壓力高,最高可達35Mpa,滿足油田作業的需要。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多根蛇形盤管,固定有多塊導流板;所述多根蛇形盤管相互串聯焊接後首尾分別連接有CO2液體輸入管和CO2氣體輸出管,並使串聯焊接接頭位於殼體上端面上方;所述殼體的上端面上裝有防護罩,並使串聯焊接接頭位於防護罩內;所述殼體的上端設置有排氣口,下端設置有排汙閥及進油口和出油口,且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位於殼體的兩端。所述殼體呈矩形,所述蛇形盤管、導流板垂直均布在殼體內,且導流板位於蛇形盤管之間。所述蛇形盤管固定在殼體的上端面上,垂吊在殼體內。所述每根蛇形盤管均由整根不鏽鋼管制成。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設計新穎,結構簡單,承壓能力強,工作壓力高,完全能夠滿足油田作業的需要。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2、3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包括殼體2,所述殼體2內設置有多根蛇形盤管8,固定有多塊導流板5,所述蛇形盤管8、導流板5垂直均布在殼體2內,且導流板5位於蛇形盤管8之間。所述多根蛇形盤管8相互串聯焊接後首尾分別連接有CO2液體輸入管10和CO2氣體輸出管9,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殼體2上端面上方;所述殼體2的上端面上裝有防護罩3,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防護罩3內;所述殼體2的上端設置有排氣口 4,下端設置有排汙閥7及進油口 I和出油口 6,且進油口 I和出油口 6分別位於殼體2的兩端。所述蛇形盤管8固定在殼體2的上端面上,垂吊在殼體2內。所述每根蛇形盤管8均由整根厚壁不鏽鋼管制成承壓管。本實用新型每根蛇形盤管8的首尾端頭均伸出殼體2的上端面外,相鄰兩根蛇形盤管8的首尾端頭在殼體2的外部串聯焊接,殼體2內的管路沒有任何焊口,且殼體2上端面上方外露的焊接接頭部分由防護罩3蓋上防止碰撞,承壓能力強,工作壓力高,安全性能好。工作原理外界供給的油類傳熱介質通過進油口 I進入殼體2中,經過多塊導流板5導流後自出油口 6流出。油類傳熱介質將熱量傳遞給蛇形盤管8,將蛇形盤管8中的液態CO2加熱達到32°C臨介點氣化。殼體2內腔通過排氣口 4與系統中的膨脹箱接通,且與大氣相通,使殼體2內腔始終處於常壓狀態,保證設備運行安全。通過排汙閥7可將殼體2內腔中的殘渣廢油排出。使用時,液態CO2由CO2液體輸入管10進入,通過蛇形盤管8受熱氣化後由CO2氣體輸出管9輸出供油田作業使用。如氣舉排液、試油、掃線以及大型油罐焊接時的惰性氣體充填等作業。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包括殼體(2),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2)內設置有多根蛇形盤管(8),固定有多塊導流板(5);所述多根蛇形盤管(8)相互串聯焊接後首尾分別連接有CO2液體輸入管(10 )和CO2氣體輸出管(9 ),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殼體(2 )上端面上方;所述殼體(2)的上端面上裝有防護罩(3),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防護罩(3 )內;所述殼體(2 )的上端設置有排氣口( 4 ),下端設置有排汙閥(7 )及進油口( I)和出油口(6),且進油口(I)和出油口(6)分別位於殼體(2)的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2)呈矩形,所述蛇形盤管(8)、導流板(5)垂直均布在殼體(2)內,且導流板(5)位於蛇形盤管(8)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蛇形盤管(8)固定在殼體(2)的上端面上,垂吊在殼體(2)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每根蛇形盤管(8 )均由整根不鏽鋼管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CO2專用蛇形管式換熱器,包括殼體(2),所述殼體(2)內設置有多根蛇形盤管(8),固定有多塊導流板(5);所述多根蛇形盤管(8)相互串聯焊接後首尾分別連接有CO2液體輸入管(10)和CO2氣體輸出管(9),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殼體(2)上端面上方;所述殼體(2)的上端面上裝有防護罩(3),並使串聯焊接接頭(11)位於防護罩(3)內;所述殼體(2)的上端設置有排氣口(4),下端設置有排汙閥(7)及進油口(1)和出油口(6),且進油口(1)和出油口(6)分別位於殼體(2)的兩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設計新穎,結構簡單,承壓能力強,工作壓力高,完全能夠滿足油田作業的需要。
文檔編號F28D7/08GK202885603SQ20122045927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付錦生, 王乾剛, 牛波 申請人:陝西寶大新技術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