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
2023-07-05 03:05:08 1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小編整理了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歡迎欣賞與借鑑。
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一:
不少同學談起學習,自怨自艾,總是責怪自己腦子太笨或是缺少天資,總是在陰影籠罩之下,讓無奈佔據歲月,結果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白了少年頭,空留一聲悲涼的長嘆,勤能補拙。
真的是腦子太笨,缺少天資嗎?我看未必。
在荷蘭,有一個剛初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輕閒,他又太年輕,他得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年。他是那樣的專注細緻,鍥而不捨,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專業技師的都要高。
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世界――微生物世界。
從此,他聲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學院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蹟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
「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在他的細節裡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已裡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虎克的例子告訴我們勤能補拙的真理,小學生作文《勤能補拙》。其實,以勤補拙的遠不止虎克一人,像試圖以身體孵雞蛋的愛迪生,捏出「最糟」泥板凳牛頓等等,又有哪一個科學家生下來便是天才呢?對於天資和勤奮的關係,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沬若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由此可見,自卑、消沉,自甘落後都是大可不必的,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然而,也有不少同學自恃天資聰慧,上課時隨便聽幾句,下課時就沉迷於遊戲機的震撼中,有鑑於此,我們倒不妨設想一下:既然天資也是成功的條件,而且與勤奮成正比例,我們是否可以只保留天資,而捨去勤奮呢?
王安石在一篇題為「傷仲永「的短小文章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金谿縣有個方仲永,自幼誦讀詩書,並能出口成章。他的父母引以傲,全縣的文人,鄉紳都感到驚奇。方仲永的父親為了獲得人們的誇獎和饋贈,天天帶著幼子穿川過府炫耀兒子的詩才。由於仲永再沒有時間看書學習,結果他的詩才日漸枯竭,20歲時,方仲永已跟別人一樣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想必大家對愛迪生「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的「天才公式」已經耳熟能詳,那麼,就讓我們直面人生,正視現實,牢牢地把握今天吧!
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二: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異它開時的明豔,卻不知當初它的幼芽,滲透了奮鬥的汗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這句話像火花一樣,閃耀在我心間。
成功,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訣到底在哪裡呢?愛因斯坦對成功的秘訣作了科學的概括:w=x+y+z,即成功等於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及少說空話的和。這也正是愛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認為,這三個條件中艱苦勞動,即「勤」是首要的條件,因為勤能補「拙」。
愛因斯坦小時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說他是個「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為「天才」的,不正是這個「勤」字嗎?愛因斯坦深信天才出於勤奮,他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拙」。為了徹底弄清一個問題,他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終於用汗水澆開了成功之花,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對於「勤能補拙」我也有深深的體會。我有個同學佳福,我倆一般大,經常在一起。人們說我比他聰明,平時背一篇課文,我總比他先背會。背完後把書一扔,就算完事。佳福卻拿著書一直背,直到徹底背熟為止。結果,老師每次檢查背誦,他都比我得分高。剛開始作文,我也每次都比他寫得好。後來,他對我說,他一定要把作文水平提高。因為他平時不怎麼愛說話,也不愛玩耍,所以我不相信他的作文會有多大的進步。但他不管這些,堅持每天寫日記,三填寫一篇作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作文水平果然提高了。上次學校作文競賽,他超過我了,獲得年級組的第一名。這使我認識到:「勤能補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澆開那絢麗的成功的花朵。
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三: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聰明的人,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並沒有繼承他們的智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很笨,不過我的成績還是很好,如果你問我有什麼訣竅的話,我會告訴你——勤能補拙。
的確,從小我就知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個道理,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的一些東西,很多同學都能夠當場消化掉,並且牢記在心,可是我卻做不到。但是我會在課間的時候,拿著書本到老師的辦公室,一點點的詢問,直到我心中的不解全都消散為止,這樣一來,雖然我花的時間比別人多,但是能夠在其他同學娛樂玩耍的時候,把應該學會的東西補上,也是很值得的。
每次老師讓我們背東西的時候,我總會花上很長的時間,一首古詩總是忘了背,背了以後又忘記,但是我總是能夠耐著性子,一遍遍的背,並且把背下來的東西默寫在本子上,這樣一來,我反而記得比其他同學更加牢固。
正是因為我懂得勤能補拙的道理,所以雖然我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比別人長,但是我總能夠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這一點,我會永遠銘記在心,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夢想遠行。
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四:
何為「勤」?勤是讓我們走向成功的惟一道路。何為「拙」?拙是我們的不足之處。「勤能補拙」,勤奮能把我們的不足處消滅火,它們是相互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必定有收穫。
成功的果實是靠勤奮的汗水澆灌出來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則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時候的他在學校裡常被老師打罵,常被同學侮辱。就連手工課上做的三隻小板凳都比別人差得多。可是後來愛因斯坦為什麼會一舉成名,從不起眼的小男孩變成科學家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愛因斯坦勤奮,他願意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而奮鬥,而去流汗水。
「勤奮是邁向成功的階梯」。是的,只要我們願意刻苦的奮鬥,刻苦的努力,相信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作文
「笨鳥先飛,早入林」。古代的方仲永也告訴我們這一點。在小的時候,他以自己天才般的智慧贏得了別人的讚揚。家裡因有他而賺了不少錢。在方仲永長大後,他認為自己家境不錯就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勤奮學習,只是幫別人寫字賺錢,從而沒有得到成功。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正應了愛迪生說的那句話「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對啊,只有在辛苦的背後,才有「才」的出現。「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讓我們一起共勉吧!
[優秀議論文勤能補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