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詩歌去旅行攻略(隨著歌聲去旅行)
2023-07-04 18:36:42 3
有一首好聽的歌叫《去大理》,隨著歌聲去大理。
《去大理》歌詞寫到:
是不是對生活不太滿意
很久沒有笑過又不知為何
既然不快樂又不喜歡這裡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
在高原蔚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誘惑下,正好是淡季,我們一路向西去大理!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大理曾經有過非常顯著的地位。
簡單的羅列一下:
在秦、漢年間,大理是從四川成都,經雲南大理、保山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經之地。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區設葉榆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統一了「六詔」,建立了南詔國。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國的都城從巍山遷至太和城,就是今大理蒼山的太和村附近。後來,都城又遷至羊苴咩城,就是大理古城的城西一帶。
南詔與之後建立的三個王朝及大理國的國都均定都於羊苴咩城(夠拗口的,一般人都念不出來)。
從公元8至13世紀的唐宋五百多年的時間裡,公元738年南詔國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國覆滅時,大理就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詔國、大理國的國都所在地。
小小的大理,居然是六朝著名的古都,有著500多年的建都史,還是東南亞8~12世紀的第一大古都呢。
大理古城位於大理的主城區下關以北13公裡處,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景色宜人。下關給人的印象是繁華,喧鬧,大理古城則充滿了古樸和幽靜。白天適合在大理古城曬曬太陽、喝茶發呆。晚上的古城則熱鬧非凡,許多遊客在古城裡穿梭來往、購物、尋找美食。
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大理古城,城牆雖已不太完整了,但是經歷了歷代的修建、修復,東南西北的四道城門依然存在。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城內的文物古蹟眾多,城池的格局也基本保留下來,重要的遺址仍然可辯認。
到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走走逛逛,看看古城留下來的名勝古蹟,了解大理的前世今生和動人的傳說。
大理古城東西寬約1000餘米,南北長約2000餘米,南北縱向有三條大街,東西向有五六條小巷,城裡保持著典型的棋盤式結構,
古城內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結構瓦頂的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鋪設而成,街道邊有引自蒼山的清泉水緩緩流淌,白族人民愛乾淨,又愛美,房前屋後都種上美麗的鮮花。
古城建有四座城門樓及四座角樓,四道城門分別是:東門洱海門(又稱通海門),南門雙鶴門(又稱承恩門),西門蒼山門,北門三塔門(又稱安遠門)。四座城門,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築風格,又有鮮明的白族的建築風格。
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築,是大理古城的象徵和標誌。古城牆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
城門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遊覽大理時親筆所題,「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
古城外有護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南北城門對稱,城內的街道縱橫交錯,有「九街十八巷」之稱。
古 城如今依然保存著大量的明清時期、民國時期的建築,一些書院、寺廟、教堂等古建築,如蔣公祠,杜文秀帥府遺蹟,天主教堂等古蹟。
文獻樓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因樓額上懸掛雲南提督偏圖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得名文獻樓。文獻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構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築特色。
五華樓
最早是南詔王的國賓館,元世祖忽必烈徵服大理時,曾駐兵樓前。明朝初期,五華樓在戰亂中被燒毀。明洪武年間,重修大理古城時,在五華樓舊址上修了一座鐘鼓樓,但遠不如南詔時的五華樓規模格局大。
目前的五華樓建於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層建築,儼然成了大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樓下有介紹大理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登樓遠眺,攬大理古城全景,而且還不用收門票喔。遠處的蒼山、洱海,都很安靜,很美。
復興路
是大理古城主幹道和最繁華的街道,連接南城門和北城門,路面為麻塊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長的主幹道。復興路的兩邊商鋪保持了民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業街道。
洋人街
原名「護國路」,是紀念民國初雲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護國路最繁華的是中段,是中國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短短百餘米的街道成為旅遊者來大理的必遊之地。洋人街之所以出名,歸功於20世紀80年代來到大理的老外背包客,他們將這條普通的街道變成了背包客聚集的地方,吸引了許多遊人。
洋人街開有中西風味餐館、珠寶店、古董店、茶莊、扎染店等各式店鋪,可以欣賞白族特色建築,又能品嘗美味的西餐。時隔20多年,洋人街現在已經看不到太多洋人了,這段輝煌的歷史也只能緬懷。逛洋人街,確能感受到白族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完美融和在一起。
人民路
大理古城內一條東西主幹道, 1943年稱為「中正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改成「人民路」。
紅龍井
地處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帶,自西向東,以博愛路為界分為上下兩段,是以井的名稱來命名的街道。紅龍井建築特色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走過去細細一看,還真有好幾口水井呢。
大理市博物館
成立於1986年,屬地方性綜合博物館,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與陳列的機構。位於清雲南提督衙門、原杜文秀帥府舊址內,可惜粵薇到達時天色已晚,未能好好參觀元帥府和博物館。
古城中還有:中國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都未能一一參觀。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走在古城裡,既感受到古城厚重的歷史感,又有新時代的熱鬧、喧譁。喜歡安靜的遊人,可以早上在古城逛逛。
粵薇是聽了酒店小掌柜的介紹,覺得還是黃昏、晚上逛逛更加有感覺。
傍晚時分,古城的街道才開始熱鬧起來,遊人如織、人來人往。
餐館裡來了客人,酒吧裡歌手在深情演繹著情歌;扎染店裡,遊客對比著價格和品質。雲南的鮮花餅頗有名氣,古城裡許多鮮花餅店在忙著讓客人試吃、打包,各色特產店裡也是熱鬧非凡。
現在的大理古城,商業化氣息確實比較濃鬱,但是古城景色還是不錯,在蒼山的映襯下還是挺美。不管怎麼說,大理古城都是去大理必去打卡的一個地方。
這一夜,住到四然原創酒店在大理古城的弓魚灣客棧裡,院內鮮花綻放,門前小溪潺潺流過。客棧及旁邊都是白族特色的建築,安安靜靜、舒適宜人,窗外就是雄偉的蒼山。
粵薇隨著歌聲《去大理》,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讚、轉發、關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