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最好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前十)
2023-07-09 12:22:59 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宏
近日,隨著各地「半年報」相繼出爐,長三角41市地區生產總值「前十」隨之誕生,依次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南通、合肥、常州和溫州。
各地具體數據是多少呢?長三角「前十」依次為:
上海19349億元;
蘇州10962億元;
杭州9003億元;
南京7879億元;
寧波7260億元;
無錫6715億元;
南通5664億元;
合肥5430億元;
常州4265億元;
溫州3745億元。
和2021年長三角城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前十」對比著看,其中的變與不變可能更值得琢磨。
從第一到第十,依次為:
上海4.32萬億元;
蘇州2.27萬億元
杭州1.81萬億元;
南京1.64萬億元;
寧波1.46萬億元;
無錫1.4萬億元;
合肥1.14萬億元;
南通1.1萬億元;
常州8808億元
徐州8117億元。
這些城市可謂群星璀璨:上海排名全國第1,蘇州全國排名第6,杭州全國排名第8,南京排名第10,寧波排名第12,無錫排名第14,合肥排名第19,南通排名第21。
將近期出爐的長三角半年「前十」,和2021年的「前十」對照,會發現這些結論:
一是在長三角城市中,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的「前六」地位非常鞏固;
二是在今年上半年,合肥和南通「老七」「老八」的位置掉了個,合肥被南通反超。
三是溫州超越徐州,衝入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自的省內,溫州和徐州的車牌號都以「C」字開頭,溫州是「浙C」,徐州是「蘇C」。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溫州近期的變化,當地的十四五規劃,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都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末,溫州市要力爭實現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億級地方財政收入、千萬級常住人口、百萬級新增人才。
如果從城市的發展來看,今年上半年,溫州這次「趕超」的意義更加不同尋常。
從2006年上海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率先突破1萬億元「大關」後,至今加入「萬億元俱樂部」的城市共有24個,最近一個是東莞。
但在東莞之後,在地區生產總值達9000億這一級,出現了「空檔」,以202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表現來看,距「萬億元俱樂部」最近的,是這四個城市:常州、煙臺、唐山、徐州。
這四個城市均為地區生產總值8000億級的城市,其中最高為常州,地區生產總值距9000億元尚有一定距離。
對城市發展來說,怎麼搶抓這一「空檔期」相當重要。事實上,不光是溫州,浙江嘉興、紹興都把目光瞄準了「萬億元俱樂部」,正在發勢蓄力。
從長三角城市發展看,浙江這些地方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近年來越來越呈現出核心區域向中心區域,再向外圍區域漸進擴散的特徵,產業正在區域內梯度轉移,創新資源的分布漸趨均衡、合理。
最近這幾年,隨著浙江城市對新興動能的培育,紹興連超鹽城、揚州兩市,嘉興超過泰州;在近期的半年報中,溫州又超越徐州;同時金華與泰州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中。
從這些變化中,不僅看出發展的新動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