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頭組件和具有該列印頭組件的熱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21:31:11 1
專利名稱:列印頭組件和具有該列印頭組件的熱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印表機,具體涉及熱印表機的列印頭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熱敏印表機或熱轉印印表機(以下統稱熱印表機)列印各種憑證,如餐飲、零售、設備管理、運輸等領域,使用熱印表機列印交易憑證、設備標識、運輸單號等。由於熱印表機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使用的列印介質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為滿足使用不同類型的列印介質需要不同的列印頭壓力的需求,中國專利CN200710077172. 9 提出了一種列印頭壓力調節裝置,如圖1所示,該壓力調節裝置包括列印頭1』、支架2』、壓簧3』、頂板4』,以及偏移裝置7』,其中列印頭1』安裝在支架2』上,壓簧3壓在支架2』上, 頂板4』壓在壓簧3』上,通過旋轉偏置裝置7』,可使偏置裝置7』與頂板4』接觸或者分離, 從而使頂板4』產生偏移以改變壓簧3』的壓縮量,最終達到改變列印頭1』壓力的目的。這種列印頭壓力調節裝置存在的問題在於,只能在整個列印頭寬度幅面內增加或者減小列印頭壓力,對於使用同一臺熱印表機既列印寬幅面的列印介質,又列印窄幅面的列印介質時,不能避免在在列印窄幅面的列印介質時,在列印頭與列印膠輥之間沒有列印介質的部位的磨損問題,因此,還不能滿足熱印表機使用不同幅面寬度列印介質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根據列印幅面寬度設置列印頭壓力的列印頭組件,以簡化壓力調節操作。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該列印頭組件的熱印表機。為此,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列印頭組件,包括列印頭、固定連接列印頭的固定板、與固定板活動連接的蓋板、在固定板和蓋板之間設有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和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該壓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套筒,固定連接在蓋板上;第二套筒,沿其中心軸線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套筒中,其中,第二套筒相對於第一套筒沿軸向位置可調;壓杆,與第二套筒連接,壓杆的下端伸出第一套筒,與固定板抵接或分離,其中,壓杆和第二套筒在第二套筒的軸向上同步移動;以及第二彈性元件,向壓杆偏壓使壓杆具有抵壓固定板的趨勢。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套筒的筒壁的頂面為首尾相連的兩個螺旋面,各螺旋面的底端和頂端分別具有定位凹槽,第二套筒的筒壁外側對稱設有兩個支撐部,支撐部擇一地與頂端的定位凹槽或底端的定位凹槽配合。進一步地,上述第二套筒的頂部設有旋擰翼片。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間抵接有第三彈性元件。進一步地,上述壓杆的頂端軸向貫穿第二套筒並且壓杆的頂端設有軸向定位件。進一步地,上述第二套筒的頂部設有容納軸向定位件的沉孔。[0012]進一步地,上述蓋板上設有座孔,第一套筒包括支撐在座孔上的基座及與座孔的孔壁卡接的卡槽。進一步地,上述蓋板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設有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固定板在列印介質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設有容納定位柱的開口槽,固定板的前側壁掛接在蓋板上並且掛接點關於列印介質寬度中心線對稱布置,其中,蓋板和固定板之間還設有使定位柱保持在開口槽中的限位結構。進一步地,上述限位結構包括在固定板的列印介質寬度中心線上設置的定位孔和在蓋板上設置的貫穿定位孔以定位固定板的固定柱。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熱印表機,包括機架、在機架上設置的根據上面所描述的列印頭組件及與列印頭組件的列印頭相切配合的列印膠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列印頭組件,沿紙張寬度方向設置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該壓力調節機構通過設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相對第一套筒旋轉,使插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內的壓杆擠壓固定列印頭的固定板,或者使壓杆與固定板分離,因此,通過增減向固定列印頭的固定板施加壓力的彈簧的數量及改變受力點來調節列印頭上的壓力, 從而能夠根據列印介質幅面寬度,增加或者減小列印頭壓力,使熱印表機能夠使用不同幅面寬度的列印介質,同時壓力調節操作非常方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徵、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用於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中圖1是現有技術的列印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列印頭組件的熱印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的熱印表機的列印頭組件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2所示的熱印表機的壓力調節機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7是圖5所示的壓力調節機構中的第一套筒的結構剖面圖;圖8是圖5所示的壓力調節機構中的第二套筒的結構剖面圖;以及圖9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列印頭組件 2壓力調節機構3碳帶機構 4蓋板5機架41頂板42前側壁43左側壁11列印頭12列印膠輥112固定板 113彈性元件112a支撐板 11沘掛板[0036]112c左側板112d右側板13固定柱131懸空端112b,開口42a 掛鈎112c,開口槽43a定位柱3碳帶機構31發放軸32回收軸2壓力調節機構21第一套筒22第二套筒23壓杆24軸向定位件25第一壓簧洸第二壓簧211 第一孔212 第二孔213筒壁214安裝部213a 頂端21 底端214a 基座214b 卡槽221第三孔222第四孔223第五孔2 扳手225支撐部231桿232按壓部233限位部41a異形孔(座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圖2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列印頭組件的熱印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 所示的熱印表機的列印頭組件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2所示的熱印表機的壓力調節機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結合參見圖2至圖4,熱印表機包括列印頭組件1、碳帶機構3、以及機架5。列印頭組件1與機架5連接,列印頭組件1中的列印頭11與列印膠輥12相切配合,用於在列印紙上列印預先設定的文字或者圖像。列印膠輥12由機架5支撐,可以繞自身軸線轉動。列印頭組件1包括列印頭11、固定板112、蓋板4、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2、以及至少一個彈性元件113。如圖4所示,蓋板4包括頂板41、前側壁42、左側壁43以及右側壁,其中,頂板41 垂直設置在左側壁43與右側壁之間,前側壁42垂直於頂板41、左側壁43和右側壁設置,且位於頂板41的一端,與左側壁43和右側壁位於頂板41的相同一側。固定板112包括支撐板112a、掛板112b、左側板112c以及右側板112d,其中,支撐板11 垂直設置在左側板112c和右側板112d之間,掛板112b位於支撐板11 的前端 (即印表機側),垂直於支撐板11 設置,與左側板112c和右側板112d位於支撐板11 的頂側。結合參照圖3和圖4,支撐板11 遠離掛板112b的一端通過設置於頂板41上的固定柱13與頂板41活動連接。固定柱13 —端垂直於頂板41並與頂板41固定連接,另一端懸空。固定柱13的懸空端131為直徑縮小的軸頸,懸空端131的軸向長度大於支撐板11 的厚度。支撐板11 遠離掛板112b的一端設置有與固定柱13的懸空端131活動配合的定位孔。掛板11 上設置至少兩個開口 11 』,用於與設置在蓋板4的前側壁42上對應位置的掛鈎4 活動掛接,開口 112b』的高度大於掛鈎42a的厚度,寬度大於掛鈎42a的寬度。固定板112的左側板112c和右側板112d上沿垂直於支撐板11 方向分別設置有開口槽112c』,開口槽112c,的位置遠離前側板112b,槽寬與設置在蓋板4的左側壁43 和右側壁對應位置上的定位柱43a的外徑相適配。這樣,固定板112通過支撐板11 與固定柱13活動插接,固定板112通過掛板 112b的開口 112b』與蓋板4的掛鈎4 活動掛接,固定板112通過左側板112c和右側板 112d上的開口槽112c』與定位柱43a插接配合,實現了固定板112與蓋板4活動地連接。列印頭11與固定板112的支撐板11 固定連接,與列印膠輥12相對。彈性元件113可以為壓簧、扭簧或者板簧等,數量至少為一個,位於蓋板4的頂板 41和固定板112的支撐板11 之間與列印頭11相對應的位置。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3 包括四個壓簧,沿列印頭11列印寬度方向(列印介質寬度方向)間隔相等距離設置。各壓簧的一端與支撐板11 連接,另一端與蓋板4的頂板41連接。由於固定板112通過固定柱13與蓋板4的頂板41活動連接,固定板112兩側的開口槽112c』與蓋板4上的定位柱43a插接配合,固定板112的掛板112b上的開口 112b』 與蓋板4上的掛鈎4 掛接,因此,在彈性元件113的作用下,固定板112帶動列印頭11隻能沿機蓋板4上的定位柱43a向遠離蓋板4的頂板41方向偏壓,使列印頭11壓在列印膠輥12上,與列印膠輥12緊密相切配合。碳帶機構3安裝在機架5上,包括發放軸31和回收軸32。發放軸31和回收軸32 平行於列印膠輥12軸向設置,發放軸31用於支撐未用過的碳帶,回收軸32用於回卷用過的碳帶。發放軸31釋放未使用的碳帶,經過列印頭11和列印紙之間後,回卷在回收軸32 上,碳帶的塗層面與列印紙接觸,碳帶的非塗層面與列印頭11接觸。當列印膠輥12轉動時, 位於列印頭11和列印膠輥12之間的碳帶和列印紙能夠向印表機構1的下遊輸送。當印表機構1列印時,列印膠輥12正向轉動,沿列印紙輸出方向,將位於列印頭11 和列印膠輥12之間的列印紙和碳帶向印表機構1的下遊輸送。此時回收軸32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將列印膠輥12輸出的碳帶纏繞在回收軸32外周上,發放軸31上的碳帶在列印膠輥12和回收軸32的共同作用下,被持續地由發放軸31拉出,經印表機構1纏繞在回收軸 32外周上,同時列印頭11發熱,將碳帶上的碳粉熔融並轉印在列印紙上。本實施例中,熱印表機包括兩組壓力調節機構2,該兩組壓力調節機構2設置在蓋板4的頂板41上,以列印頭11的列印寬度中心為軸線對稱設置,且位於彈性元件113的兩側,優選地,位於四個壓簧的連線的延長線上。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圖6是圖5所示壓力調節機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5和圖6所示,壓力調節機構2包括第一套筒21、 第二套筒22、壓杆23、軸向定位件24、以及第一壓簧25。其中,第一套筒21與蓋板4的頂板41固定插接,第二套筒22與第一套筒21插接配合,並可繞自身軸線相對第一套筒21轉動,壓杆23依次貫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軸向定位件M與壓杆23的端部卡接配合,用於防止壓杆23脫離第二套筒22,第一壓簧25位於壓杆23與第一套筒21之間,在第一壓簧25的作用下,壓杆23始終存在沿第一套筒21的軸向(即垂直於頂板41的方向) 擠壓列印頭組件1的固定板112的運動趨勢。圖7是圖5所示的壓力調節機構中的第一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圖6和圖7 所示,第一套筒21包括第一孔211、第二孔212和筒壁213,以及安裝部214。其中第一孔 211和第二孔212同軸順次設置,且第一孔211的直徑大於第二孔212的直徑;第一套筒21 的與第一孔211對應部分的筒壁213的頂面為螺旋面,可以為一段或者兩段螺旋面,每一段螺旋面具有頂端213a和底端213b,並且頂端213a和底端21 為凹槽形狀。本實施例中為兩段螺旋面,兩段螺旋面首尾相連,即第一段螺旋面的頂端與第二段螺旋面的底端相連,第一段螺旋面的底端與第二段螺旋面的頂端相連;安裝部214設置在第一套筒21的筒壁外側,用於與頂板41固定連接,如圖6所示,安裝部214包括基座21 和卡槽214b,其中基座21 設置在第一套筒21的筒壁外側,與頂板41搭接配合;卡槽214b 的槽寬與蓋板4的頂板41的板厚相適配,用於與頂板41的座孔旋轉卡接配合。圖8是圖5所示的壓力調節機構中的第二套筒的結構剖面圖,如圖5、圖6和圖8 所示,第二套筒22的外徑小於第一套筒21的第一孔211的直徑,第二套筒22插入第一套筒21的第一孔211內,可繞自身軸線相對第一套筒21轉動。第二套筒22包括第三孔(沉孔)221、第四孔222、第五孔223和扳手224,以及支撐部225。其中,第三孔221、第四孔222和第五孔223三孔同軸順次設置,第三孔221和第五孔223的直徑大於第四孔222的直徑;扳手2M位於第二套筒22的一端,呈翅膀狀關於第二套筒22的中心線對稱設置;支撐部225設置在第二套筒22的筒壁外側,與第一套筒21 的筒壁213接觸配合,支撐部225與第一套筒21的螺旋狀筒壁相對應,可以為一個或者兩個。本實施例中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的頂面有兩段螺旋面,因此本實施例中支撐部 225為兩個,關於第二套筒22的中心線方向對稱設置,且第二套筒22的軸向延伸,其端部形狀與第一套筒21的筒壁的頂端213a和底端21 的凹槽形狀相適配。當第二套筒22插接在第一套筒21內時,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支撐在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上,操作者捏住扳手(旋擰翼片)2 旋轉第二套筒22,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M可以沿筒壁213的頂部螺旋面移動,同時與筒壁213的螺旋面的頂端213a或底端 213b擇一地接合。壓杆23與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依次插接配合。壓杆23包括依次設置的按壓部232和杆231,以及限位部233,其中,杆231外徑尺寸與第一套筒21的第二孔212以及第二套筒22的第四孔222的直徑相適配,杆231穿過第二孔212和第四孔222,在二者的限制下,杆231隻能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軸向移動。優選地,杆231為圓柱體。按壓部232位於杆231的下部,按壓部232可以是圓形、方形或其他形狀,本實施例中按壓部232為圓形;限位部233位於杆231的上部,當壓杆23與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插接配合時,限位部233與軸向定位件M卡接配合。軸向定位件M可以是開口擋圈等標準件,外徑大於第二套筒22的第四孔222的直徑,當壓杆23依次穿過第一套筒21的第二孔212以及第二套筒22的第四孔222後,軸向定位件M與壓杆23的限位部233卡接配合,可以防止壓杆23脫離第二套筒22。第一壓簧25位於壓杆23的按壓部232與第一套筒21之間,在第一壓簧25的作用下,壓杆23始終存在沿第一套筒21的軸向擠壓列印頭組件1的固定板112方向移動的運動趨勢。下面結合圖4介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的安裝過程。如圖4所示,在蓋板4的頂板41臨近前側壁42的一端,關於列印寬度方向對稱設置有兩個異形孔(座孔)41a,異形孔41a的形狀與第一套筒21在卡槽214處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當安裝壓力調節機構2時,將壓力調節機構2的第一套筒21對正異形孔41a插接,然後使第一套筒21的卡槽214與頂板41對正,並旋轉第一套筒21,使第一套筒21與頂板41實現卡接,從而限定了壓力調節機構2在頂板41上的位置。熱印表機使用不同幅面寬度的列印介質需要不同的列印頭壓力,當使用窄幅面的列印介質時,需要較小的列印頭壓力,此時需要減小列印頭壓力,當使用寬幅面的列印介質時,需要較大的列印頭壓力,此時需要增加列印頭壓力。根據列印介質對齊方式確定壓力調節機構的位置和數量。對於邊對齊的熱印表機,需要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設置至少一個彈性元件113和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其中彈性元件113靠近對齊基準;對於列印介質居中對齊的熱印表機,需要設置至少一對彈性元件113和至少一對壓力調節機構,每對彈性元件113和每對壓力調節機構均以列印寬度中心線為基準,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對稱排布。這樣,通過增減向固定列印頭的固定板施加壓力的彈簧的數量及改變受力點來調節列印頭上的壓力。本實施例中熱印表機採用列印介質居中對齊的方式,因此本實施例中將兩個壓力調節機構2在彈性元件113的兩側關於列印寬度的中心線對稱設置,通過調整這兩個壓力調節機構來獲得不同的列印頭壓力。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關於列印寬度中心線對稱設置四個、六個甚至更多個的壓力調節機構2,以使用不同幅面寬度的列印介質。下面以本實施例中設置兩個壓力調節機構的列印頭壓力調節過程。具體地,當需要使用窄幅面的列印介質,需要較小的列印頭壓力時,對每個壓力調節機構分別進行如下操作沿設定方向旋轉扳手224,使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與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的頂端213a卡接配合,第二套筒22頂起軸向定位件M,軸向定位件M帶動壓杆23沿自身軸線向遠離固定板112的方向移動,第一壓簧25被壓縮,位於壓杆23 —端的按壓部232與固定板112分離,從而減小了作用在列印頭11上的壓力。當使用寬幅面列印介質,需要較大的列印頭壓力時,對每個壓力調節機構分別進行如下操作沿與設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扳手224,使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沿筒壁 213運動,直至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與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的底端21 卡接配合, 受第一壓簧25的彈力作用,壓杆23沿自身軸線向接近固定板112的方向移動,壓杆23的按壓部232與固定板112接觸,並擠壓固定板112,從而向固定在固定板112上的列印頭11 施加壓力。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採用列印介質居邊對齊的方式,此時只需沿列印寬度方向在相對於對齊基準面的另一端設置一個或者多個壓力調節機構,根據列印介質寬度,調整設置在不同位置的壓力調節機構,從而使熱印表機使用不同寬度幅面的列印介質列印時也能獲得合適的列印壓力,從而獲得滿意的列印質量。在本實施例的列印頭組件中,沿紙張寬度方向設置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該壓力調節機構通過設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相對第一套筒旋轉,使插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內的壓杆擠壓固定列印頭的固定板,或者使壓杆與固定板分離,從而能夠根據列印介質幅面寬度,增加或者減小列印頭壓力,使熱印表機能夠使用不同幅面寬度的列印介質,同時壓力調節操作非常方便。圖9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如圖9所示,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比,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還包括第二壓簧26。第二壓簧沈套接在壓杆23上,位於第一套筒21與第二套筒22之間,且第二壓簧 26的預緊力小於第一壓簧25的預緊力,因此,第一壓簧25始終具有帶動壓杆23向擠壓列印頭組件1的固定板112方向運動的趨勢。本實施例提供的壓力調節機構,在熱印表機列印幅面較窄的列印介質時,需要較小的列印頭壓力,此時,克服第一壓簧25的彈力,沿設定方向旋轉第二套筒22的扳手224, 使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與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的頂端213a卡接配合,此時壓杆23 與列印頭組件1的固定板112相分離,從而減小了作用在列印頭11上的壓力。在熱印表機列印幅面較寬的列印介質時,需要較大的列印頭壓力,此時,克服第二壓簧26的彈力,沿與設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扳手224,使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沿筒壁213運動,直至第二套筒22的支撐部225與第一套筒21的筒壁213的底端21 卡接配合,此時在第一壓簧25的彈力作用下,壓杆23的按壓部232與列印頭組件1的固定板112 接觸並擠壓固定板112,從而向固定在固定板112上的列印頭11施加壓力,此時第二套筒 22受第二壓簧沈的彈力作用,與軸向定位件M接觸,處於穩定狀態。本實施例中通過增加第二壓簧沈,使第二套筒22在壓杆23的按壓部232擠壓固定板112時,能夠被第二壓簧沈頂起並保持穩定狀態,從而使壓力調節機構工作更加可靠。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列印頭組件,包括列印頭(11)、固定連接所述列印頭(11)的固定板(112)、與所述固定板(11 活動連接的蓋板(4)、在所述固定板(11 和蓋板(4)之間設有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個彈性元件(113)和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O),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力調節機構(2)包括第一套筒,固定連接在所述蓋板(4)上;第二套筒(22),沿其中心軸線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中,其中,所述第二套筒0 相對於所述第一套筒沿軸向位置可調;壓杆(23),與所述第二套筒0 連接,所述壓杆的下端伸出所述第一套筒(21), 與所述固定板(11 抵接或分離,其中,所述壓杆和所述第二套筒0 在所述第二套筒0 的軸向上同步移動;以及第二彈性元件(25),向所述壓杆偏壓使所述壓杆具有抵壓所述固定板的趨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213) 的頂面為首尾相連的兩個螺旋面,各所述螺旋面的底端013b)和頂端013a)分別具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套筒0 的筒壁外側對稱設有兩個支撐部025),所述支撐部(22 擇一地與所述頂端013a)的定位凹槽或所述底端013b)的定位凹槽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套筒0 的頂部設有旋擰翼片(22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22)之間抵接有第三彈性元件0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杆03)的頂端軸向貫穿所述第二套筒0 並且所述壓杆的頂端設有軸向定位件0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套筒0 的頂部設有容納所述軸向定位件(24)的沉孔(22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蓋板(4)上設有座孔Gla), 所述第一套筒包括支撐在所述座孔(41a)上的基座014a)及與所述座孔的孔壁卡接的卡槽(214b)。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蓋板(4)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設有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G3a),所述固定板(11 在列印介質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設有容納所述定位柱的開口槽(112c』),所述固定板(11 的前側壁掛接在所述蓋板(4)上並且掛接點關於列印介質寬度中心線對稱布置,其中,所述蓋板(4) 和所述固定板(11 之間還設有使所述定位柱(43a)保持在開口槽(112c』 )中的限位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列印頭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結構包括在所述固定板 (112)的列印介質寬度中心線上設置的定位孔和在所述蓋板上設置的貫穿所述定位孔以定位所述固定板(112)的固定柱(13)。
10.一種熱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5)、在機架( 上設置的根據權利要求1至 9中任一項所述的列印頭組件(1)及與所述列印頭組件(1)的列印頭(11)相切配合的列印膠輥(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列印頭組件和熱印表機,包括列印頭、固定連接列印頭的固定板、與固定板活動連接的蓋板、在固定板和蓋板之間設有沿列印介質寬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和至少一個壓力調節機構,該壓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套筒,固定連接在蓋板上;第二套筒,沿其中心軸線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套筒中,其中,第二套筒相對於第一套筒的軸向位置可調;壓杆,與第二套筒連接,壓杆的下端伸出第一套筒,與固定板擇一地抵接或分離,其中,壓杆和第二套筒在第二套筒的軸向上同步移動;以及向壓杆偏壓的第二彈性元件。本實用新型的列印頭組件能夠根據列印介質幅面寬度,增加或者減小列印頭壓力,使熱印表機能夠使用不同幅面寬度的列印介質。
文檔編號B41J2/32GK202264493SQ201120319358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9日
發明者叢新元, 王鑫, 鄧少華, 高明 申請人:北京鼎一偉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