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系列食品的製備方法
2023-07-09 19:48:31 2
專利名稱:番薯系列食品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番薯為原材料,對其進行提取製備,製得一種可用於食用的 膠囊製劑、咀嚼片等固體製劑或凝膠、口服液等其他劑型。
背景技術:
番薯(7p側o朋力atetas(L.)Lam.),別名紅薯、紅苕、白薯、甘薯、地瓜、山芋 等,是旋花科番薯屬多年生植物。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種 植,引進我國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其具有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適應性 廣、容易栽培等特點,在土質差、施肥水平低的條件下也能獲得高產,在我國被大量 種植。我國是最大的番薯生產國,番薯的總產量和種植面積均居世界首位,產量僅次 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在糧食作物中位居第四,佔世界番薯產量的80%以上。番薯作 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在日本,自18世紀早期起,就被作為一種耐寒植物種植。 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對番薯的保健作用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將番薯作為21世界最理 想的作物。由於番薯生產機械化程度低,在發達國家番薯的生產受到了一定限制,國 際市場對番薯產品的需求一直在增加。我國古代就有滋補養生、藥食同源的傳統。《本草綱目》記載"番薯味甘性平, 無毒,主治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陰腎"。這說明番薯具有較好的生理調節作 用,經常食用可以達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壽的效果。近年來巴西的科學家也指出,番 薯具有防治糖尿病、白血病等多種疾病的作用,而且,目前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正在 聯合開發番薯,已把它作為太空食品。目前對番薯的基礎研究較多,包括對其整個植株各個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表明 其含有黃酮類、多酚類、花青素、多糖、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 B2、 E及鈣、鉀、鐵、磷、硒等礦物質。相關的研究表明,其糖蛋白具有降血脂的作 用,其花色苷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其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及抑菌的作用。我 國食用番薯多是食用其塊莖,但已有的研究發現,其藤蔓含有的黃酮類等成分與其塊 莖中含有的黃酮類成分類似,且含量較大,而黃酮類等成分具有降血脂等保健功能, 是番薯發揮功效的有效成分之一。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對番薯這類作物,作為日常主食己經少見;同時由於經濟發展,人們膳食結構改變,飲食多是一些精細加工食品,其脂肪、膽固醇等 相對含量較高,而膳食纖維相對較少,因此導致一些現代病的發生,如糖尿病、高血 脂等。而番薯含有的各種成分及具有的保健功能剛好可彌補食物中存在的這些不足; 雖然番薯具有較多的保健功能,但是由於其含澱粉過多後續處理較為麻煩,同時由於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簡單易得的食用,因此對其的加工主要為製成果脯、番薯粉等 粗加工產品。由於我國的保健品更多的提倡功效,而使得其類似於藥品,因此本發明 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簡單易得的方法製得番薯的普通食品,從而克服日常中番薯的食 用量問題及方便性問題,以補充日常的膳食中所攝取的不足成分。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較為簡單的提取番薯有效成分,從而製得一種用於補充 日常膳食不平衡的普通食品。本發明設計的工藝中,避免了由於番薯塊莖中含澱粉過 多從而操作困難的特點。本發明的食品可製備成膠囊、咀嚼片、凝膠劑等,產品食用簡單、快捷、方便;製備的凝膠製劑,能適合兒童對食物形式的需求,使得易於被兒童接受;製成的咀嚼片,可以提供給現代較為忙碌的人群在;f壬何時候任何環境食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番薯為原料製得普通食品的方法。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①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1倍量的水,攪碎,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入5-20倍量的水,在40-8(TC提取l-3次,每次1-3h,過濾,濾液合併,濃縮, 噴霧乾燥,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②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的乙醇(40-90%),加熱提取1-3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 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③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3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加入乙醇使醇濃度達到40-70%,攪拌均勻, 放置過夜,取上液過濾,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 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2次,每次0.5-3h, 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備用;渣用40-80%乙醇加熱提取1-2次, 每次l-3h,濾過,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醇提濃縮液與上述水提濃縮 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 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採用日常生活中常常食用的番薯為原料,根據其所含的成分採用適宜提取 方法,得到提取物,並將其乾燥裝膠囊或製成咀嚼片、凝膠等其他劑型。這樣的目的 在於減少如果日常食用番薯,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其食用量必然較大的問題,同時也 解決了番薯塊莖在提供過程中由於澱粉含量較大而粘稠難以處理的問題,以及食用的 方便性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例l:生產膠囊劑 組成(單位克)番薯100kg番薯,洗淨,切塊,加入l倍量的水,攪碎,濾過,濾液備用;濾渣加入10倍 量的水,在7(TC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併所有濾液,濃縮至適宜體積;濃縮 液與壓制汁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輔料,混勻,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膏粉制粒混 勻,裝膠囊,即得。 實例2:生產顆粒劑組成(單位克)番薯100kg番薯,洗淨,切塊,加入1倍量的水,攪碎,濾過,濾液備用;濾渣加入10倍 量的水,在70'C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併所有濾液,濃縮至適宜體積;濃縮 液與壓制汁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輔料,混勻,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膏粉制粒混 勻,裝袋,即得。 實例3:生產咀嚼片 組成(單位克)番薯100kg番薯,洗淨,切塊,加入1倍量的水,攪碎,濾過,濾液備用;濾渣加入10倍 量的水,在7(TC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併所有濾液,濃縮至適宜體積;濃縮 液與壓制汁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輔料,混勻,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膏粉制粒混 勻,再加入8%的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即得。實例4:生產凝膠劑組成(單位克)番薯100kg番薯,洗淨,切塊,加入l倍量的水,攪碎,濾過,濾液備用;濾渣加入10倍 量的水,在7(TC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併所有濾液,濃縮至適宜體積;濃縮 液與壓制汁液合併,混勻,備用;取魔芋膠20-50kg、卡拉膠10-30kg、瓊脂5-15kg, 加入30L的水溶脹20min,加熱並攪拌20min;加熱後在上述熱溶液中加入安塞蜜5kg 及山梨酸10kg,攪拌使溶解完全,在等溫下加入番薯提取液,攪拌均勻,趁熱過60 目篩,冷卻,殺菌,灌裝,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以天然、日常食用的番薯為原料,製備普通食品的方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徵在於以番薯為原料。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徵在於以番薯為原料,製成一系列的普通食品,其製備 方法為.-①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l倍量的水,攪碎,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入5-20倍量的水,在40-80'C提取1-3次,每次l-3h,過濾,濾液合併,濃縮,噴霧乾燥,裝 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②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的乙醇(40-90%),加熱提取1-3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 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③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3次,每次0. 5-3h,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加入乙醇使醇喊度達到40-70%,攪拌均勻,放置過夜, 取上液過濾,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制 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
、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l-2次,每次0.5-3h,濾過, 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備用;渣用40-80%乙醇加熱提取1-2次,每次l-3h,濾過, 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醇提濃縮液與上述水提濃縮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 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
4、 根據權利要求l、 2、 3所述,其特徵在於食品的製劑,其劑型為膠囊、咀嚼片、凝膠劑、 粉劑等藥劑學意義上的所有劑型。
5、 根據權利要求2、 3、 4所述,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及劑型不限定在舉例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日常食用的番薯為原料,製備普通食品的方法,具體製備方法為①番薯,洗淨,切塊,加入1倍量的水,攪碎,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入5-20倍量的水,在40-80℃提取1-3次,每次1-3h,過濾,濾液合併,濃縮,噴霧乾燥,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②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的乙醇(40-90%),加熱提取1-3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③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3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加入乙醇使醇濃度達到40-70%,攪拌均勻,放置過夜,取上液過濾,回收乙醇,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④番薯,洗淨,切塊,加入8-20倍量的水,加熱提取1-2次,每次0.5-3h,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濃縮液備用;渣用40-80%乙醇加熱提取1-2次,每次1-3h,濾過,濾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醇提濃縮液與上述水提濃縮液合併,混勻,加入適量輔料,噴霧乾燥,得幹膏粉,裝膠囊或製成其他適宜劑型的產品。本發明對番薯進行加工製作成各種劑型,使得食用更加的方便。
文檔編號A23L1/2165GK101223974SQ2008100261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1日
發明者嚴群超, 靜 張 申請人:廣州藍韻醫藥研究有限公司